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赏析
【元曲赏析】双调 夜行船 秋思(马致远)

【元曲赏析】双调夜行船秋思(马致远)百岁光阴如梦蝶⑴,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⑵。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⑶,都做了蓑草牛羊野。
不恁渔樵无话说⑷。
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⑸。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⑹,多少豪杰。
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⑺?【落梅风】天教富,莫太奢。
无多时好天良夜⑻。
看钱奴硬将心似铁⑼,空辜负锦堂风月⑽。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晓来清镜添白雪⑾,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鸠巢计拙⑿,葫芦提一向装呆⒀。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
争名利何年是彻⒁。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⒂,陶令白莲社⒃。
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
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⒄,道东篱醉了也⒅。
⑴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这句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幻梦。
⑵“急罚盏”句:赶快行令罚酒,直到夜深灯熄。
夜阑,夜深,夜残。
⑶秦宫汉阙:秦代的宫殿和汉代的陵阙。
⑷不恁:不如此,不这般。
⑸龙蛇:这里指刻在碑上的文字。
古人常以龙蛇喻笔势的飞动。
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
”⑹投至:及至,等到。
⑺“鼎足”句:言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到中途就夭折了。
最后的胜利者到底是魏呢?带是晋呢?⑻好天良夜,好日子,好光景。
⑼看钱奴:元代杂剧家郑廷玉根据神怪小说《搜神记》,关于一个姓周的贫民在天帝的恩赐下,以极其悭吝、极其刻薄的手段,变为百万富翁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为富不仁,爱财如命的悭吝形象——看钱奴。
⑽锦堂风月:富贵人家的美好景色。
此句嘲守财奴情趣卑下,无福消受荣华。
⑾添白雪:添白发。
⑿鸠巢计拙:指不善于经营生计。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双调。夜行船。秋思解读

1.这首曲子写什么?手法?
比较两种人生态度,照应开头重申自己的人生 态度:闲逸、安静的生活。
对偶 排比 比喻 用典鼎足对 对比
第二部分:分写,从不同角度说明人生 应及时享乐。
2.①比喻:将名利之徒比作蚂蚁、蜜蜂、苍蝇,生动地表现了他们庸碌可悲的精神
世界。
②排比(鼎足对):“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
其两首作品《越调 天净沙 秋思》和《双调 夜 行船 秋思》历来被推为元散曲中极品。 尤其《双调夜行船 秋思》是一首套曲,被誉为
【夜行船】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 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译文:人生百年就像一场梦幻(如周公梦蝶),回
急忙忙饮酒享乐就已经夜深灯灭(到了暮年)
首往日,只能长叹。今天春刚来临,明日花已凋残,
血”“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两处排比使诗句一气
呵成,将爱憎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③对偶:“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裴公绿野堂,陶令 白莲社”两处对偶,对仗工整,便于诵读记忆。(将上说排比当作“鼎 足对”分析亦正确。) ④对比(或映衬、反衬):将夜晚安歇与白天忙碌相对比,将名利之徒 的庸碌与高雅之士的闲静相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憎好恶。 5:用典:裴公绿什么?目的? 直接用议论和反问,写英雄功业的无奈消失, 从英雄的角度说明人生应及时行乐。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 夜。富家儿更做道心似铁,争辜负锦堂风月。
译文:
老天让你富,可别太过分(吝
啬)。你也一样没多少良辰美夜。有钱人即使 是铁石心肝(吝啬得要命),怎能辜负了美好 生活? 写什么?目的?手法?
龙蛇:借喻文字。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健活泼。
第二支曲写什么?目的呢?手法? 写帝王事业的消失无凭,说明人生应及时行 乐。 比喻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赏析

““ ”马致远《双调 夜行船秋思》赏析秋思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
秋季无夏日的炎热,无冬季的凛冽,只余一派天高 气爽,风轻云淡。
赏秋是中国文人的传统,赏秋之高洁,赏秋之晴朗,赏秋之悲凉。
无数文 人墨客为一秋而倾倒,为后人留下了传唱千古的佳作,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 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
马致远《夜行船 秋思》 包孕弘深、独具一格,将参透名利、离绝是非的处世哲学寄托在叹古讽今、嘲风弄月的牢骚 里,浓缩了他在创作生涯中反复宣泄的内心苦闷,表现了他因半世蹉跎、饱谙世情而形成的 纵酒肆志、超然尘外的人生态度。
马致远有富豪公子的身世,又有怀才不遇的心情,少时轻狂潇洒迷恋功名事业而不遂,中年过着“酒中仙” 风月主”的浪漫生活,晚年归于“林间旧友” 尘外客”的闲适心 境,其自号“东篱”盖取效陶潜、慕山林之意。
马致远善悲秋,同时代人周德清赞誉它为“秋 思之祖”,其两首作品《越调天净沙 秋思》和《双调夜行船 秋思》尤为人称道。
尤其《双 调夜行船 秋思》是一首套曲,被誉为“万中无一”。
马致远的《秋思》从思想内容上扩大了散曲的表现范围,并充分利用元曲语言俚俗明快、句 式节奏自由的特点,从表现艺术上提高了散曲的境界。
全曲由七支曲子组成。
首曲有“百岁 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之语,不写秋景,但迟暮之悲、忆旧之情处处关合“秋”字, 实是从人生的晚景虚写自然的秋意。
庄周梦蝶不知其虚实,烘托了百年一梦的迷茫,嗟往事 难回首,今日明朝便是花开花谢,表现了对时光如白驹过隙的感叹和对光阴虚度的悔恨。
末 句“急罚盏夜阑灯灭”利用虚词的省略造成意思的含混,又从及时行乐的老话中翻出新意: 一是赶快罚酒直到夜深灯息,即“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意;一是赶快罚酒却已夜阑 灯灭,也就是即使急急行乐,犹恐不能及时之意。
第一曲以景动情、以情入思为下曲的古今 之谈留下了引子。
第二、三支曲子从兴亡之悲谈到贪财之愚,慨叹所谓名标青史、功业不朽、富贵久长的虚幻, 以证明及时行乐的实在。
《夜行船。秋思》赏析

《夜行船·秋思》读后感《夜行船·秋思》是马致远创作的一套散曲,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这套散曲题为秋思而不从秋景入笔。
第一支曲子开篇便写“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这是写人生之秋,作者感慨韶华易逝,叹息自己半世蹉跎。
作者在这里似乎奠定了“悲秋”的感情基调。
但是第七支曲子中“蛩吟”“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这些皆为秋天之美景·美物·美事。
作者将其描写的闲适怡然而富有情趣,明显是在赞美求之美好,感受秋之神韵。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作者在第六支曲子中就已埋下伏笔。
“利名竭,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已过上了退隐山林的隐居生活。
正上因为作者过着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所以他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来欣赏这秋之美景感受秋之神韵。
作者是何时参透一切而退隐山林你呢?第五支曲子中“红日又西斜”“下坡车”“添白雪”都是暗指作者此时年近晚年。
而且根据考证马致远“少时亦颇迷恋功名事业,然所遇不遂,颇自抑郁。
后乃退居山林”。
这说明马致远确实是少年时追逐功名不遂后才退隐山林的。
由此又可以断定第七支曲子中“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当是说的作者自己。
正是因为作者少年时名利之争所以才能将把为名利而争的人们刻画的入木三分,也流露出作者对名利的否定和厌恶之情。
那么何以会否定和厌恶功名利禄呢?在第二和第三支曲中作者纵观历史,发现没有任何朝代任何人物能够长久的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作者以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历史,因而否定了追逐功名的意义。
所以作者在第四支曲中诚恳的劝慰世人不要过分的追逐名利,不要把大好时光浪费在虚无缥缈的功名事业上,劝告世人要珍惜时光享受美好人生。
统观全文再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本曲应是作者晚年退隐山林后感慨自己年轻时侯蹉跎岁月,然后以自己为例结合历史规律来否定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追名逐利的意义,劝世人要珍惜时光,享受美好人生。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散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这首小令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并深刻地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一、作品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注释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
又名“塞上秋”。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三、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另有学者认为这首散曲不是马致远的作品,而是无名氏之作。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清感人的天涯游子深秋漂泊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此曲开篇作者一连描绘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漂泊天涯的悲痛心情。
摆脱系连词而直接以名词性意象的组合来描绘景物,在诗词中就已出现,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全部是名词的连缀,省却了一切连接、交代和修饰,而直接地将几个意象如蒙太奇一样地组合起来,“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潜在的联系,似离实合,藕断丝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再创造的可能。
《夜行船·秋思》赏析

《夜行船·秋思》赏析《夜行船·秋思》赏析秋思本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
下文是《夜行船·秋思》赏析。
长期以来,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
而马致远《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独具一格。
这一套曲将参透名利、离绝是非的处世哲学寄托在叹古讽今、嘲风弄月的牢骚里,浓缩了他在《陈抟高卧》、《黄粱梦》等剧目和散曲中反复宣泄的内心苦闷,表现了他因半世蹉跎、饱谙世情而形成的纵酒肆志、超然尘外的人生态度。
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可说是文人咏怀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从先秦到两宋,凡是进步的文人,即使处在最黑暗的时代和最坎坷的境遇中,无论昏酣遗世,在内心深处总还多少保留着一点立功立德的理想。
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曾像元代这样善恶颠倒、是非不分;这样把文人打入社会的最底层。
因而元代文人对现实大多是彻底绝望的:“青史内不标名”、“把功名富贵都参破”(张养浩《辞官》),“无是无非快活煞”(孛罗御史《辞官》),仕途顺利的文人尚且作如是之想,压在社会下层的文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马致远的《秋思》正是将这种看穿一切的普遍情绪提到历史的高度来认识,更集中更凝炼地反映了元代愤世疾俗者的共同心理状态。
马致远的《秋思》从思想内容上扩大了散曲的表现范围;并充分利用元曲语言俚俗明快、句式节奏自由的特点,从表现艺术上提高了散曲的境界。
这一套曲由七支曲子组成,第一支曲以人生当及时行乐的感慨领起全篇。
题为秋思,不写秋景,但迟暮之悲、忆旧之情处处关合“秋”字,实是从人生的晚景虚写自然的秋意。
反过来,“今日春来,明朝花谢”写韶华过隙之感,则是以自然之春倒映人生之秋,“今日”、“明朝”的夸张更加强了光阴流逝的急速感,春花又与“梦蝶”在字面上相照应。
“梦蝶”用《庄子·齐物论》的典故,既烘托了百年犹如一梦的迷惘之感,又以词藻的装饰美点缀了春意。
人生如梦已成滥调,庄周梦蝶也是熟典,但用惜春之情反写悲秋之思,尚不落俗套。
马致远散曲两首赏析

彻 世 情 的清 辉 ,作 者 的游 子 和 隐 者 心 态 透 过 外 在 的 物 象 映 出 ,使 得个 人 的 内在 感 受和 挣 扎 融入 外 在 物象 的弧 线 中 。
作 者 的 视 域 从 远 景 的 夕 阳 , 到 近 景 的 酒 旆 , 不 断 变
握其 中的意境 ,它往往 使人感到亲切 新鲜 但不奇特 ,更不 家 园 意 象 、荒 凉 的 古 道 意 象 ) ,无 需 外 界 的说 明 与解 释 , 会让读者为 了破解其 意而绞尽脑汁 。 ( 也就是王 国维人 便呈现 了其 间所潜 孕的张力与冲突 。诗人通过将 片段 化的 这
间词 话 中 的 “ ”与 “ 隔 ”的 区别 )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作 空 间 重 新 组 合 为 一 个 在 连 续 的 时 间 发 展 中 呈 现 的 “ 整 ” 隔 不 完 者 能 够超 越 眼 前 所 见 (“ ” ) ,而 达 到 心 中 所 见 的 高 度 空 间 ,构造 了一 幅 曼妙 的秋 景 时空 图。 物
《 阳曲 ・ 寿 远浦 归帆》
坦 ,使其 在 电影 中发 明 了蒙太 奇的 技巧 。爱 森斯 坦解释
说 : “ 个 不 同 的镜 头 的 并 置 ( 太 奇 )是 整 体 的创 造 , 两 蒙
而 不 是 一 个 镜 头 和 另 一 个 镜 头 的 总 和 。 ” “ 藤 老 树 昏 枯
文.
马致 远 散 曲 两首 赏析
。 陈婷婷
夕 阳下 ,酒旆 闲 ,两三航 未曾着岸 。落花 水 香 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Hale Waihona Puke 一 一(《 书 》 中 的 象 形 ) , 即利 用 视 觉 物 象 的 并置 而 构 成 一 六 个 具 体 的意 念 。 中 国 文 字 的这 种 结 构 影 响 了大 导 演 爱森 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注释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注释⑴天净沙:曲牌名。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翻译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
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
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
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注释⑴天净沙:曲牌名。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翻译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
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
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
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阅读及赏析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阅读及赏析马致远《夜行船·秋思》阅读及赏析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
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注①裴公,即中唐政治家、文学家裴度,晚年淡出政坛,于京郊筑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唱和。
②陶令,即陶渊明。
1.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从否定与肯定两方面加以概括。
(4分)2.简析这首曲子两个最突出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4分)参考答案:1.否定(或批判、讽刺)追名逐利之徒庸庸碌碌、你争我夺的丑态,(2分)肯定(或赞扬、歌颂)文人雅士们亲近自然、纵情诗酒的快意人生。
2.①比喻:将名利之徒比作蚂蚁、蜜蜂、苍蝇,生动地表现了他们庸碌可悲的精神世界。
②排比:“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两处排比使诗句一气呵成,将爱憎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③对偶:“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两处对偶,对仗工整,便于诵读记忆。
(将上说排比当作“鼎足对”分析亦正确。
)④对比(或映衬、反衬):将夜晚安歇与白天忙碌相对比,将名利之徒的庸碌与高雅之士的闲静相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憎好恶。
以上四点,任意答出两点给满分。
(每点两分,举对例句1分,分析正确1分,只说修辞格不给分。
)除此之外,答“叠词”“反问”给1分,因其并非主要修辞手法。
赏析:正面点题:可叹人生在世,只有睡觉时才得安宁,天一亮便有万事干扰不休。
蛩吟即蟋蟀叫,至此才扣住秋景。
人间万事归结到一点,无非是争名夺利,所以下面用一组鼎足对,将古往今来世上的一切纷争都比喻为“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蚁阵蜂衙”、“浮生如争穴聚蚁”的说法虽在元曲中常见,这三句却因连用确切精当的叠字排比对仗,把蚁穴、蜂窝、蝇群的形状写得特别麻人。
《夜行船秋思》赏析

《夜行船秋思》赏析《夜行船秋思》赏析夜行船秋思马致远翻译赏析,这是元代戏曲作家、著名杂剧作家马致远的作品,风格豪放,行文流畅,曲折有致。
原文:夜行船·秋思马致远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
夜行船·秋思字词解释:⑴双调:宫调名。
夜行船:曲牌名。
这是套数,有多个曲牌,下面的“乔木查”“庆宣和”“落梅风”等都是曲牌名。
⑵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这句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幻梦。
⑶“急罚盏”句:赶快行令罚酒,直到夜深灯熄。
夜阑,夜深,夜残。
⑷秦宫汉阙:秦代的宫殿和汉代的陵阙。
⑸不恁(nèn):不如此,不这般。
⑹龙蛇:这里指刻在碑上的文字。
古人常以龙蛇喻笔势的飞动。
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
”⑺投至:及至,等到。
⑻“鼎足”句:言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到中途就夭折了。
最后的胜利者到底是魏呢?还是晋呢?⑼好天良夜,好日子,好光景。
⑽看钱儿:元代杂剧家郑廷玉根据神怪小说《搜神记》,关于一个姓周的贫民在天帝的恩赐下,以极其悭吝、极其刻薄的手段,变为百万富翁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为富不仁,爱财如命的悭吝形象--看钱奴。
一作“富家儿”。
⑾锦堂风月:富贵人家的美好景色。
此句嘲守财奴情趣卑下,无福消受荣华。
⑿添白雪:添白发。
⒀鸠巢计拙:指不善于经营生计。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朱熹注:“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⒁葫芦提 :糊糊涂涂。
⒂蛩:蟋蟀。
宁贴:平静,安静。
⒃彻:了结,到头。
⒄裴公:唐代的裴度。
他历事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眼见宦官当权,国事日非,便在洛阳修了二座别墅叫做“绿野堂”,和白居易、刘禹锡在那里饮酒赋诗。
⒅陶令:陶潜。
因为他曾经做过彭泽令,所以被称为陶令。
相传他曾经参加晋代的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组织的白莲社。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的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注释:1、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
又名“塞上秋”。
2、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3、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4、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5、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写作背景]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
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半辈子切入,表现了“秋思”。
而此情此景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境况。
[注解]天净沙:曲牌名。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缠绕枯藤的老树上,黄昏时栖息着几只乌鸦,小桥下溪水涓涓,小溪边上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游子骑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
夕阳已经向西边落下了,游子还飘泊在异乡,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呀。
译文1: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译文2: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作品注释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作品注释秋思本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
而马致远《夜行船·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独具一格。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马致远《夜行船·秋思》作品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双调】夜行船· 秋思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
不恁么渔樵无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
无多时好天良夜。
看钱儿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作品注释⑴双调:宫调名。
夜行船:曲牌名。
这是套数,有多个曲牌,下面的“乔木查”“庆宣和”“落梅风”等都是曲牌名。
⑵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这句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幻梦。
⑶“急罚盏”句:赶快行令罚酒,直到夜深灯熄。
夜阑,夜深,夜残。
⑷秦宫汉阙:秦代的宫殿和汉代的陵阙。
⑸不恁(nèn):不如此,不这般。
⑹龙蛇:这里指刻在碑上的文字。
古人常以龙蛇喻笔势的飞动。
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
”⑺投至:及至,等到。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及赏析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及赏析《夜行船·秋思》原文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
不恁么渔樵无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
无多时好天良夜。
看钱儿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夜行船·秋思》注释⑴双调:宫调名。
夜行船:曲牌名。
这是套数,有多个曲牌,下面的“乔木查”“庆宣和”“落梅风”等都是曲牌名。
⑵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这句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幻梦。
⑶“急罚盏”句:赶快行令罚酒,直到夜深灯熄。
夜阑,夜深,夜残。
⑷秦宫汉阙:秦代的宫殿和汉代的陵阙。
⑸不恁(nèn):不如此,不这般。
⑹龙蛇:这里指刻在碑上的文字。
古人常以龙蛇喻笔势的飞动。
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
”⑺投至:及至,等到。
⑻“鼎足”句:言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到中途就夭折了。
最后的胜利者到底是魏呢?还是晋呢?⑼好天良夜,好日子,好光景。
⑽看钱儿:元代杂剧家郑廷玉根据神怪小说《搜神记》,关于一个姓周的贫民在天帝的恩赐下,以极其悭吝、极其刻薄的手段,变为百万富翁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为富不仁,爱财如命的悭吝形象——看钱奴。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注释⑴天净沙:曲牌名。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翻译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
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
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
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译文注释|赏析《天净沙·秋思》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天净沙·秋思》原文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及注释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
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
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
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
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
夜行船·秋思鉴赏及简介与注释

夜行船·秋思鉴赏及简介与注释夜行船·秋思鉴赏及简介与注释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
不恁么渔樵无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
无多时好天良夜。
看钱儿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古诗简介《夜行船·秋思》是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套曲。
这套曲子对封建社会的名和利作了彻底的否定,表现了及时行乐、消极厌世的虚无主义思想,将一个生活在乱世的文人矛盾的内心情感状态表露无疑,并成为一段流传千古、荡气回肠的灵魂剖白,为后世人所称道。
作品风格豪放,行文流畅,曲折有致。
注释⑴双调:宫调名。
夜行船:曲牌名。
这是套数,有多个曲牌,下面的“乔木查”“庆宣和”“落梅风”等都是曲牌名。
⑵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这句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幻梦。
⑶“急罚盏”句:赶快行令罚酒,直到夜深灯熄。
夜阑,夜深,夜残。
⑷秦宫汉阙:秦代的宫殿和汉代的陵阙。
⑸不恁(nèn):不如此,不这般。
⑹龙蛇:这里指刻在碑上的文字。
古人常以龙蛇喻笔势的飞动。
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
”⑺投至:及至,等到。
⑻“鼎足”句:言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到中途就夭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赏析
秋思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
秋季无夏日的炎热,无冬季的凛冽,只余一派天高气爽,风轻云淡。
赏秋是中国文人的传统,赏秋之高洁,赏秋之晴朗,赏秋之悲凉。
无数文人墨客为一秋而倾倒,为后人留下了传唱千古的佳作,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包孕弘深、独具一格,将参透名利、离绝是非的处世哲学寄托在叹古讽今、嘲风弄月的牢骚里,浓缩了他在创作生涯中反复宣泄的内心苦闷,表现了他因半世蹉跎、饱谙世情而形成的纵酒肆志、超然尘外的人生态度。
马致远有富豪公子的身世,又有怀才不遇的心情,少时轻狂潇洒迷恋功名事业而不遂,中年过着“酒中仙”“风月主”的浪漫生活,晚年归于“林间旧友”“尘外客”的闲适心境,其自号“东篱”盖取效陶潜、慕山林之意。
马致远善悲秋,同时代人周德清赞誉它为“秋思之祖”,其两首作品《越调天净沙秋思》和《双调夜行船秋思》尤为人称道。
尤其《双调夜行船秋思》是一首套曲,被誉为“万中无一”。
马致远的《秋思》从思想内容上扩大了散曲的表现范围,并充分利用元曲语言俚俗明快、句式节奏自由的特点,从表现艺术上提高了散曲的境界。
全曲由七支曲子组成。
首曲有“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之语,不写秋景,但迟暮之悲、忆旧之情处处关合“秋”字,实是从人生的晚景虚写自然的秋意。
庄周梦蝶不知其虚实,烘托了百年一梦的迷茫,嗟往事难回首,今日明朝便是花开花谢,表现了对时光如白驹过隙的感叹和对光阴虚度的悔恨。
末句“急罚盏夜阑灯灭”利用虚词的省略造成意思的含混,又从及时行乐的老话中翻出新意:一是赶快罚酒直到夜深灯息,即“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意;一是赶快罚酒却已夜阑灯灭,也就是即使急急行乐,犹恐不能及时之意。
第一曲以景动情、以情入思为下曲的古今之谈留下了引子。
第二、三支曲子从兴亡之悲谈到贪财之愚,慨叹所谓名标青史、功业不朽、富贵久长的虚幻,以证明及时行乐的实在。
秦汉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残垣断碑上当年意气风发的笔走龙蛇早已模糊,只有山野的渔夫樵子说几般闲话。
如此悲凉的意绪却化为一句刻薄的挖苦:若不这般兴衰更替,渔樵便没有闲话可说了。
在这悲凉已经中应有无限感触,而又化为这出人意表的冷嘲,将千古兴亡说得何等无足轻重。
第三支曲直接用议论和反问对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意义提出了怀疑。
“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意为:多少英雄豪杰,到头来连荒坟断碑都没有,他们的葬身之地已变成了狐狸野兔出没的场所。
“鼎足三分”指魏、蜀、吴三国之争,也兼指所有群雄纷争的时代,当年群雄争霸的豪气在哪里,三分天下的功业又在哪里?建功立业百载之后便成空,千秋功罪,后人又当怎样评说?已被历史湮没的英雄们当初逐鹿中原的纷争,也就像兔奔狐逐一样没有意义。
第四支曲由叹古转为讽今,内容与上二支曲并列,意思更透过一层:帝王豪杰的功业尚且化为乌有,更何况看钱奴的万贯家财。
可笑这些人心硬似铁,一味地爱钱如命,看不透人生好景不常,为欢几何,空使锦堂风月虚设,根本不懂得赏心乐事。
世人只为钱财奔波,又怎懂得人生了意义与乐趣,做一个守着万贯家财的看钱奴,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悲凉而逝一无所得。
“天教你富,莫太奢”的劝告,“无多时好天良夜”的警醒,又有几人能明白,只空余“争辜负了锦堂风月”的慨叹与心痛。
上三曲已将功名富贵都参破,第五、六两支曲子便转而陈述自己的人生哲学。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写光阴流逝之速,“晓来清镜添白雪”反用李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的意思,引出“上床与鞋履相别”这句玩笑,这句貌似参透生死的俏皮话里隐藏着愤世嫉俗的深意,所以紧接着劝人莫笑自己像不会筑巢的斑鸠那样拙笨,这不过是糊里糊涂地装傻而已。
自称不善营生之计,其实倒是离绝名利是非的上计,明说一向装呆,又点出浑浑噩噩混世的不得已。
下一支曲说:“利名竭,是非绝。
”正是上一支曲结尾的
言外之意,已断绝了是非名利,远离红尘,潜心隐于山水之间。
“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对仗工整意境优美,以小见大,更加衬托出自己隐居尘外的环境清幽绿树青山本来一近一远,层次分明,但一遮屋角,一补墙缺,便像一圈遮挡红尘的屏障,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封闭在“竹篱茅舍”中,造成了隔绝是非名利的小天地。
最后一支曲煞尾,正面点题:可叹人生在世,只有睡觉时才得安宁,天一亮便有万事干扰不休。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至此才扣住秋景。
人间万事归结到一点,无非是争名夺利,所以下面用一组鼎足对,将古往今来世上的一切纷争都比喻为“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作者心羡“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这是作者心目中的净土,“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是作者向往的生活,这些都是作者的精神寄托。
两组鼎足对形成极丑和极美的强烈对比,显示出世俗的肮脏和尘外的高洁,从而饱满有力地将整套曲子的感情和气势推到高潮。
作者在结尾写道“嘱咐你个顽童记者:便北海访吾来,道东篱醉了也”是北海孔融为俗物,睥睨世人的傲气可见一斑。
“醉于东篱”乃是效仿陶潜避世。
既然只有在睡觉和昏醉时才能宁贴,那么人生本来就象一场幻梦罢了,这又是多么可悲的人生!这弦外的余悲最后只凝成一句风趣的调侃,在不羁与戏谑中走向了全曲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