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时期视觉艺术的隐性秩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达主义时期视觉艺术的隐性秩序感
摘要:现代艺术中最重要两大艺术运动: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这是艺术领域
对战争的反抗斗争,否定过去一切艺术的达达主义,其艺术作品却蕴含着隐性的
秩序感,看似多元素的交叠实质上是经过艺术家的精心安排。
抽象主义完全摆脱“再现现实”的艺术表达方式,但是始终渗透着古典主义精神。
笔者将从抽象主
义的创作理念,思想内涵和审美标准等方面深入分析,寻找其中的秩序性。
关键词: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秩序感
第一章现代艺术与达达
现代艺术的概念很难被定义,甚至我们连现代艺术是从哪里开始的都很难说
清楚,是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若这两者成立,
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是塞尚和高更呢?在往前一点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也被广
泛地认定为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历史赋予马奈这样的江湖地位很大程度上马
奈摒弃了传统的规范,把绘画变成了更加自我的东西,那更早之前的戈雅《农神
噬子》似乎也能归为现代艺术家了。
现代主义的艺术与以往艺术最大的不同就是艺术作品以非具象的形式展现在
我们面前,给我们习惯的视觉神经造成了断层或者说是阻断。
用贡布里希所说的
现代艺术已经“画其所知”大于“画其所见”了,换句话说就是装饰性大于功能性,这两者的比例发生变化时也是艺术发生变革的时候(也不完全是这样)。
而
我认为,达达主义就是“画其所知”大于“画其所见”的那个爆发的时间点。
第二章达达的发生背景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提到对于艺术的产生,一切秩序都不太可能偶
然产生。
达达的产生就是在战争和前人的铺垫下产生的。
达达本质上是虚无主义,它否定一切。
尤其否定之前的所有艺术、文学或文化表现形式,他们想把历史刷
成一张白纸彻底地从新开始。
关于达达的定义众说纷纭,简而言之,他是反国家
的,针对诸如美国、法国和德国这些国家。
达达主义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他像一
张网,达达艺术家和达达城市利用一切现代表达方式和媒体,进行着思想的交流。
从表面来看,达达主义时期的形成的艺术作品是一种不关心政治的艺术,一
种强调个人表达的艺术,但是结合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对于政治的漠视恰恰
是与当时战争的紧张局势有着密切关系的。
达达主义是一种抗争,达达主义是对
一战大屠杀的直接响应。
如果没有一战那样灾难性、毁灭性的恐怖惨状。
达达届
时的诞生发展道路也会大不相同。
政府美化战争的一切语言都被达达深深的厌恶。
达达对当代艺术的几乎每一种表现形式都产生影响,影响了文学、戏剧和音乐。
其中最重要的是抽象的应用,拼贴与组合,探索来自非洲、美洲、大洋洲的
土著文化。
达达主义探寻人类形式的替代品,包括人体模型、假人、布娃娃和自
动装置等等。
第三章秩序的美感
艺术之美离不开秩序,因为秩序是审美对象内在的客观规律,而规律是事物
发展、变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对于视觉艺术表现而言,秩序性是内在生理需求的
驱动,秩序感指导人们去探索世界具有审美意义的永恒秩序,并且通过视觉艺术
的形式语言进行艺术的在创作。
并且秩序感的存在,并非单一性,是多层次的,他既有显在的秩序,也有隐
性的秩序,使从而激发我们的不同感官,得到不同的视觉体验。
这也解释了为什
么抽象主义难以被人理解的原因,相较于具象艺术明确的秩序感,抽象艺术的画
面构成更加的混乱,抽象艺术作品难以被大众所理解。
但是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着
普遍的规律。
例如,艺术作品都包含点,线,面等元素,写实类作品将其具象化,融合在客体物象中,而抽象作品将其简化。
第四章汉斯——色块艺术
汉斯阿尔普通过撕,剪,随机飘洒的方式创作很多作品。
以随机性,意外性
占重要地位。
他的拼贴作品很巧妙,没有过多的画面信息,但是其画面安排让人
感到舒适,汉斯阿尔普的秩序感就是画面的协调,以他为起点我联想到了另一个
同使用色块的抽象艺术家——汉斯霍夫曼。
汉斯霍夫曼,美国二战后期的艺术家,对纯色块的运用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
其“对拉理论”影响甚大。
他善于利用色块的比例,色彩的纯度和明度,来营造
画面前进感和后退感。
以《春分》这幅作品为例,他将画面分为左明右暗,将同种颜色的纯度进行
调整,达到画面的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的和谐。
春分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时间平分,各为12小时。
没有任何主题的画面却能感受到作者传达的意图,
汉斯表现的空间秩序让我想到了伦勃朗的空间用光艺术。
汉斯将平面艺术表
现出了画面的空间感,《春分》似乎是两个大关系中蕴含了无数的小关系,曾经
复杂的光感画法在汉斯的作品中得到了简化,人物的剪影似乎变成了各种色块,
作品同样拥有生命的张力和节奏。
在汉斯的作品中我看见了立体派画面的动感,
野兽派色彩的浓烈,也同时感受到古典主义的情怀,甚至是极简主义的干练。
第五章波洛克——混沌下的秩序
波洛克被称为“无意识”绘画的代表艺术家。
虽然他强调他的无意识,但是
长达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他的肌肉也会有记忆,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早就能够做
到收放自如,在混乱中维持画面的平衡。
1999年美国教授对其滴洒绘画的分形分析发表于《自然》杂志,研究表明在
波洛克表面的混乱下表现出了尺度的不变性和分形的相似性。
分形指的“不规则
的碎片形”,波洛克的作品时局部尺度变换下的整体不变性。
其实看到波洛克的
用色就能明白无意识下的选择是无法将颜色搭配的如此和谐的。
波洛克的《薰衣草之雾》这张画用了白色,黄色,银色,棕色,黑色,其中
的淡紫色是由蓝色和粉色交叠产生的效果。
“薰衣草之雾”的标题增添了一丝唯
美的气息。
画面用黑色拉出直线和斜线,破除滴洒的局促感,也更有豪爽气概。
作为波洛克的代表作,观众都有不同的感觉,在我看来好像是从高空俯瞰被炸毁
的城市,一片狼藉,棕色好像裸露的土地,那些黑线好像升起的黑烟。
一千个人
眼中就有一千个波洛克,波洛克的作品没有唯一的正确性,这大概就是波洛克的
秩序感。
第六章总结
达达运动下的涌现的艺术家太多,他们虽然否定一切,何尝不是对家园被毁
的无助和对战争的控诉呢,在这种无序的大环境下又有谁来抚平艺术家躁动的心
灵呢。
“自动”,“无意识”本就是伪证,我们无需揪住这点不放,“无意识”
的理念好像是一层在艺术家和观者之间的薄纱,勾起观者的好奇心,那些词语只
是强调抽象的重要性和优越性,现代艺术将如何定义现代艺术概念变成了每一位
观者,甚至是去创造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尝试去打破各种媒介的界限,甚至全部摒弃原有的绘画方式,比如
说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雕塑,画一些不是图画的图画,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章法,只能说那是另一种艺术,他们探索新的材料,有新锐的想法,在我们看的是专业
度而不是熟练的劳动力,我们关注艺术家从曾经的技艺,更多是关注他们的想法,虽然达达主义时期的艺术作品充满了矛盾,但是他们的思想创造了新的形式,或
是为新的秩序做了准备。
参考文献:
[1]E.H.贡布里希. 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5.
[2]戴志强, 高嘉蔚. 秩序感:视觉艺术的意象体验与审美
[J]. 2021(2017-6):82-85.
[3]王珊禄. 欧洲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向美国的流动——以汉斯·霍夫曼为例[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0(3):7.
[4]李家祺. 波洛克:美国滴彩画大师[M].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5]王力克. 绘画与秩序[M].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8.
[6]张敢. 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M].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