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高三尖子生辅优试卷(四十)文综地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全国高三尖子生辅优试卷(四十)
文综地理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特里斯坦岛位于南大西洋,面积98平方公里,它是全世界最偏远而有人居住的离岛。

岛上只有265位居民,经济落后,尚有大片未开垦土地。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食物不能自给,依赖进口,主要原因是
①土壤贫瘠,土地资源不足②气候不适宜放牧,乳畜产品少③劳动力和种植技术欠缺
④自然灾害较多,防灾能力较弱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2.根据当地的地域环境,该岛要发展农业,你认为从哪个国家招聘农业技术人员更合理A.泰国B.埃及C.阿根廷D.俄罗斯
3.下列关于该岛的推断,最可信的是
①随处可见黑色多孔的岩石②进口水果、蔬菜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航空
③全年多刮西南风且风力强劲④该岛气候较为湿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某家具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等过程。

读图完成4~5题。

4.该企业把家具加工选择在越南,主要是因为越南
A.原料充足B.加工水平高
C.市场需求大D.劳动力廉价
5.该企业在城市布局体验馆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交通通达度B.环境舒适度
C.信息网络D.生产地距离
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

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

左下图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

右下图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6~8题。

6.左上图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丙、乙、甲
7.III曲线在6月份出现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草场过度放牧B.夏季降水增加C.副高逐渐北移D.作物成熟收获
8.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右上图中II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A.积温高B.年降水量多C.气温的年较差大D.年平均风力小
麦克默多干谷(78°S),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这里几乎没有降雪,只有一些陡峭的“U”型谷,谷底散布着一些含盐量达到40%的小水塘(下图)。

干谷面积很大,约有4000平方千米.它是南极洲唯一没有冰层的区域。

据此完成9~11题。

9.麦克默多干谷常年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10.麦克默多干谷成为南极洲没有冰层的区域,与其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A.山谷地形,气温偏高B.风力强盛,冰雪难留
C.下沉气流,降雪稀少D.少量降雪,岩石吸热融化
11.干谷中的小水塘终年不冻,原因最有可能是
A.气温偏高B.盐度偏高C.受地热影响D.水生动物扰动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作答选考题时,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分)
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内,年均日照时数在3200~3600小时之闻。

这里地势较平坦,植被极为稀少,风力强劲,风沙危害严重,有大量未利用的荒漠化土地。

长期的粗放式发展,污染严重。

近年来格尔木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实现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有效结合。

目前光伏产业规模已是全国最大。

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地面热力平衡和地表覆盖状况,促进了格尔木地区的生态改善。

我国光伏产业虽然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因为消纳难、送不出而导致有的地区弃光限电,格尔木也曾经历过发展之痛。

(1)分析格尔木建设光伏产业园的区位条件。

(6分)
(2)说出光伏产业对当地植被恢复的积极作用。

(6分)
(3)简述格尔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6分)
(4)格尔木光伏发电出现消纳难的现象,请阐述理由。

(6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兰萨罗特岛(13.5°W,29°N)是西班牙西南部加那利群岛七大岛之一,岛上到
处都是环形的山,大片大片的黑色土壤一望无际,该岛屿植被稀少,只有少许棕榈树和仙人掌,显得异常荒凉,且经常性的多发海雾。

岛上出产葡萄、蔬菜、谷物等。

这里的葡萄种植用一种特殊的种植技术(见下图:葡萄园里的鱼鳞坑):单株葡萄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成半圆形石墙(夜晚散热快,利于露水的形成)。

(1)描述兰萨罗特岛的气候特征。

(8分)
(2)评价该地进行葡萄生产的自然条件。

(6分)
(3)说出该地葡萄园中鱼鳞坑和石墙的作用。

(4分)
(4)推测图中半圆形石墙主要位于坑的_____________方向,并说明理由。

(4分)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旅游地理】(10分)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新兴的学习方式,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目前除少数个人自行出游外,大多数游学活动是由学校和中介服务机构组织。

当前我国游学人数日益增多,游学市场不断扩大。

下图为我国不同城市游学目的地的调查统计。

说出我国不同类型城市游学主要目的地的差异,并从三、四线城市角度分析这种差异的原因。

44.【地理——环境保护】(10分)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限焚烧农作物秸秆,但在一些地区利用监控空挡,在夜间焚烧秸杆行为屡禁不止,造成一些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指数逼近“爆表”。

说明秸秆焚烧的危害,并指出农村秸秆综合利用出路。

文科综合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B
2.C
3.C
4.D
5.A
6.A
7.D
8.C
9.C 10.A 11.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36.(24分)
(1)地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多晴天,日照时间长,可利用时间长;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光伏发电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政府的政策支持。

(答出三点即得6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太阳能电池板阻挡气流运动,降低风沙危害;太阳能电池板遮挡光照,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被恢复;光伏产业为当地提供能源,减少樵采,利于植被保护;为节水农业(喷灌、滴灌)提供电能。

(答出三点即得6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风沙危害,改善生态环境;新能源的利用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带动经济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答出三点即得6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4)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电力市场狭小(电力需求不足);新能源比较富足,增长过快(爆发式增长);输电通道少,向外输送电能有限;光能发电不稳定,且储能设备落后。

(答出三点即得6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7.(22分)
(1)终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4分)。

年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

(4分)
(2)有利条件: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2分);火山灰土壤,矿物质丰富,土壤肥沃(2分);
不利条件:降水少,水资源缺乏。

(2分)
(3)深坑利于收集雨水(雾水);石墙夜晚散热快,利于露水的形成,并起到防风作用。

(4分)
(4)东北(2分)依据纬度位置可知,兰萨罗特岛夏半年受东北信风控制,风力强且稳定,为削减风速,石墙应朝东北方向。

(2分)
43.(10分)
差异:一线城市以国外游学为主;其他城市以国内为主。

(4分)
原因: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三、四线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居民收入较低;教育服务设施相对落后(中介机构少);居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游学思想不够开放;交通和信息相对落后。

(任答三点得6分)
44.(10分)
危害:形成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加剧雾霾,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运输;引发火灾(答出两点即可,4分)
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用机械将秸秆打碎,耕作时深翻严埋,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秸秆腐化分解);加工成饲料,发展家禽饲养(将秸秆通过青贮、微贮、氨化、热喷等技术处理,使秸秆成为易于家畜消化、口感性好的优质饲料);利用秸秆作食用菌栽培基料;利用秸秆发酵,制取沼气。

(任答三点得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