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I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岗一中xx--xx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贺海峰金秋滨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用2B铅笔按照题号涂在相应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
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
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作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相呼应。
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
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
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
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
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
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着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
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
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
“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1.对“判断一个文化是否还存在的具体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传人存在与否
B.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存在与否
C.基本价值取向发挥作用与否
D.独特语言存在与否
2.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地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C.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护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和默写(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2分,每小题3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史,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
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
..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居二年,庞煖破燕军,杀剧辛。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
封李牧为武安君。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
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葸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
..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葸,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保:堡垒
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让:责备
C、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佯北:向北面逃走
D、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
..得李牧微捕:秘密逮捕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B、廉颇既.亡入魏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C、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葸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②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③李牧多为奇阵,
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④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⑤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牧长期驻守在赵国北部的边境,他不急于攻打匈奴,而是将当地的租税都纳入军中
作为军费,并训练士兵骑马射箭,小心地看守烽火台,多派人侦察敌情,优厚地对待战士,这样好几年,赵国没受到什么损失。
B、由于李牧不主动攻打匈奴,赵王非常气愤,就让他人代替李牧,结果还是没有打败敌
人。
赵王又请李牧出任,李牧因病不能赴任,后来李牧感到赵王真要用他,为了国家利益,他毫不犹豫地到了边境。
C、李牧到边境后,还是没有立即攻打匈奴,士兵们却愿意打一仗。
在这种情况下,李牧
精选了大量的战车、战马和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以及射手,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最后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大败匈奴。
D、秦国为了除掉李牧,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实施反间计。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9.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安闲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
(3)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
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_!(《诗经》)
(4):“惨象,;_________,尤使我耳不忍闻。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11——14题。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IV)在xx年冬季奥运会昨晚(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的花样滑冰比赛中,俄罗斯名将托特米安尼娜/马列宁以总成绩204.48分夺得双人滑冠军,中国选手张丹/张昊受伤获得银牌,申雪/赵宏博获得铜牌。
意大利都灵时间13日21时21分。
意大利著名的《蝴蝶夫人》乐曲在都灵帕拉维拉体育
馆响起,分别身穿黑白衣服的赵宏博、申雪深情对望,顺畅滑行、有力的起跳、优美的螺旋线……在短暂的动作稍紧后,赵宏博和申雪完全进入了状态。
在一道完美的弧线后,赵宏博腾空而起,如一道黑色闪电,转体三周,稳稳地落到冰面——令人担心的后外点冰三周跳就这样轻松地成功了。
之后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五次热烈的掌声响起,为的是这个脚腱断裂后才半年就站立在冰面上的刚强汉子。
音乐终止,掌声、欢呼声长达数十秒。
“124.59!”自由滑分列在已经出场的15位选手的首位,加上短节目的62.32分,他们的总分也排到了首位。
不过十几分钟后,最后的决斗开始了。
短节目中成绩最好的四对选手依次上场,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俄罗斯王牌组合托特米安尼娜/马列宁顶住压力,以近乎完美的表演得到高于赵/申组合的分数。
中国队花样滑冰金牌的突破希望,寄托在了三对中国选手中最年轻的张丹/张昊身上。
22岁的张昊轻松地微笑出场,21岁张丹则神情有些严肃。
表演开始不久,意外发生了:张丹在完成被认为唯一可以击败强大对手的秘密武器——抛四周跳时失败,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再飞速滑行撞向挡板。
张丹想站起来,又重重地倒了下去,她左腿内侧已经严重拉伤。
音乐突然停止,观众哗然。
张吴轻轻拉起张丹,“还能滑吗?”这位清秀的哈尔滨姑娘点了点头,然而刚站起来又疼得蹲了下去。
张昊把她扶到出口处,他已经不打算再上场比赛了。
体育馆很静,观众都在关切地注视着张丹,掌声一阵响过一阵。
两分钟后,张丹对拍档再次点头:我行!
音乐再次响起。
那是《龙的传人》。
张丹忍着剧痛滑向场中央。
他们开始只是慢慢地滑,慢慢地做动作。
顷刻,张丹加速了!张昊跟上,节奏又回来了!重新开始的表演是那么完美,那三周接两周跳、抛三周跳,张丹都完成得那样精彩出色。
他们就在没有停过的掌声中完成了也许是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表演。
张丹在张昊的搀扶下滑到打分区,一直咬牙完成比赛的姑娘一见到教练姚滨,眼泪才簌簌淌下来:“对不起!”等候比分时,张丹的左腿已被队医包扎得严严实实。
“189.74分”,张丹/张昊超越了申雪/赵宏博夺得银牌!一旁的托特米安妮娜/马列宁如释重负地拥抱在一起,观众却把更热烈的掌声给了张丹和一旁的赵宏博。
因为那一刻,他们感动了全世界。
(xx年2月14日《羊城晚报》,记者周方平)
〖相关报道〗
何振梁:他们是英雄
新华社都灵电(记者阎涛、刘阳)中国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在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结束后,对新华社记者说,张丹张昊和申雪赵宏博两对花样滑冰运动员“永不放弃的精神震惊了全世界,他们是中国的英雄。
”
何振梁谈到中国运动员的表现时,眼含热泪。
对于张丹/张昊在受伤后坚持完成比赛,何振梁说:“这种精神震惊了全世界,本来他们可以放弃比赛,但他们决不放弃,拼全力去完成,很了不起!”对于申雪/赵宏博的表现,何振梁说:“他们的精神很顽强,虽然赵宏博的膝伤刚好,但他发挥得十分不错,两人的音乐表现力非常强。
”
何振梁说:“比赛的名次已经不重要了,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这种精神值得全国人民高兴。
”
张丹:我决定继续比赛
新华社都灵电(记者高鹏、王镜宇)张丹在赛后说,摔伤后继续参赛是她自己的决定。
开场后不久,两人便向至今无人在大赛中完成的“抛四周跳”发起冲击,然而张丹在落地时双腿叉开,重重摔在了冰面上。
重新站起来后,张丹已经无法再继续做动作。
人们以为他们将放弃比赛,只见教练姚滨同两人说了几句话,他们又重新回到了冰场。
“(继续比赛)不是教练的意思。
奥运会四年才一次,我们不想错过这次机会。
”张丹解释说。
姚滨:最残酷的大赛
新华社都灵电(记者王镜宇、阎涛)赛后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说,这是他经历过的最残酷的比赛。
姚滨说,当时张丹/张昊做“抛四周跳”那个动作时,起跳很好,但是张丹在空中转到最后一圈时有些犹豫。
结果落地摔倒,左腿内侧膝关节重重地磕到冰上。
姚滨承认,在是否让张丹继续比赛的问题上,当时自己的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从保护运动员的角度看,不希望她继续参赛。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不希望他们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根据我们多年来训练的情况,这个时候决定权完全在他们自己。
11.下列对这系列报道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写在大答题卡上)
A.这组报道,从不同的角度,借助多人对该事件的态度,赞扬了张丹、张昊在赛场上表现出的永不放弃的精神。
B.张丹受伤后忍痛坚持比赛,记者周方平在报道中详细记录了她在比赛中精彩出色的动作及发自肺腑的拼搏之言、愧疚之声。
C.张丹/张昊第一次出场时没有介绍音乐,第二次出场才点明音乐是《龙的传人》,记者是想借音乐之名来表现运动员的精神之源。
D.中国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认为,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永不放弃的精神震惊了全世界,其实所有体育运动比赛的名次都是不重要的。
E.在是否让张丹继续比赛的问题上,由于教练的不置可否、不敢负责的态度,促成了张丹独立自主、永不放弃的精神表现。
12. 一直咬牙坚持完成比赛的张丹,一见到教练,眼泪便簌簌淌下来:“对不起!”在“对不
起”这三个字中,你读到了什么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3.获得的是“银牌”,题目为什么说“重似金牌”,有人认为,这样的笔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求,你的看法怎样呢?(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通讯《银牌,重似金牌》浓墨描绘赵宏博转体三周跳的成功,更加浓墨描述张丹抛四周跳的失败,却没有详细描述张丹/ 张昊重新开始表演的完美。
因此,有人认为银牌是裁判给的人情分,有人认为那只是记者写作上的疏忽,还有人认为这样写正是详略得当地表现了主题。
对此,你是什么看法呢?(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选择题用2B铅笔按照题号涂在相应位置。
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百舸.孟轲.沉疴.枝柯.
B. 怅.惘蚊帐.苌.弘伥.鬼
C. 峥.嵘狰.狞挣.扎古筝.
D. 寥廓.城郭.敦.厚淳.厚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⑵.一如温总理的诗歌,“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而深邃”,自然的神奇、宇宙的奥秘、太空的玄机,决定着我们有着太多的飞天难题需要攻克与破解。
⑶.如果说“夏”是一个水中搏击风浪的年轻男子。
风发,朝气蓬勃,那么,“秋”就是一位捧着麦穗的劳动妇女,春华秋实,象征丰收。
⑷.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适龄劳动力总数很大,如果不加分别地把劳动密集型企业扣上“落后生产力”的帽子加以,谁来提供这些就业岗位?
A.独立辽阔意气遏止
B.独立寥廓意气遏制
C.独力寥廓义气遏制
D.独力辽阔义气遏止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万山红遍风华正茂激扬文字漫江壁透
B. 沧海桑田苍茫大地鱼翔浅底忸怩不安
C. 挥斥方遒谁主沉浮轻歌慢舞层林尽染
D. 鹰击长空蛛丝蚂迹材料翔实独立寒秋
1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总经理李长顺殚精竭虑
....,知难而进,带领济钢坚持实施精品战略,以“产品出不了国门,就出不了厂门”的原则为指导,敲开了国际钢材市场的大门。
B.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
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
....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C.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
..。
..长物
D.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
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
....,心情澎湃。
19.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个字)(4分) 8月3日电执行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极地破冰船,在北冰洋边缘海域当地时间3日清晨6点45分(北京时间3日凌晨2点45分),遇到此次北极之旅的首个浮冰区。
“雪龙”号于8月2日驶入楚科奇海进行考察作业。
3日清晨,楚科奇海上寒风袭人,雾气弥漫。
当“雪龙”号沿西经168度航行到北纬69度35分时,驾驶室发现前方出现大片白色浮冰。
随
着“雪龙”号不断向北推进,十几分钟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浮冰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船长王建忠说,作为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能以1.5节航速(1节航速约合每小时1.852
公里)连续从厚度为1.1米的冰体中破冰前行,目前遇到的这种“年轻”浮冰对“雪龙”号船体基本
不会造成损伤。
20.仿照示例的句式和修辞,就下列词语分别写出一句话。
(任选其中两个作答即可)(6分)示例吹捧:吹捧是绚丽的肥皂泡,无限地膨胀,总会化成飞沫。
①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挫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逆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大人很忙,学生也很忙,常常觉得很累,身心疲惫。
你怎样
看待“累”?你是否有过“累”的经历、感受?
请以“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
题所限制的范围之内,不少于800字。
鹤岗一中xx--xx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
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
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
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
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
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
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作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
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就要看她的
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相呼应。
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
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
如果出现
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
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
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
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
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着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
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
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
族精神的元气血脉。
“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1.对“判断一个文化是否还存在的具体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文化传人存在与否 B.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存在与否
C.基本价值取向发挥作用与否 D.独特语言存在与否
(D.应该是“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2.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A“现在已经没有了”片面;B“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偷换概念;C“在人生中选择”以偏概
全。
)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地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