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题指导
材料二的核心关键词是“嘴替”,由名词诠释和举例印证两 部分组成。根据“‘嘴替’,就是替别人把不能说、不敢说、 不会说的话说出来”这一诠释,把“嘴替”理解为“代他人、 社会、时代言”的“要说”“敢说”“能说”的责任和担当, 是准确的。而材料二中所举杜甫、白居易皆为现实主义诗人, 他们关心民生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甚至不惜触怒当权者, 为厌战者和天下贫苦者发声,是替别人说,是为民请命;他 们的“敢说”“能说”,是为他人、为社会谋利益,是为时 代发声,他们的“替言”彰显了责任和担当。由此可知“嘴 替”应为正面之意,需要肯定和提倡。
审题指导
写作实践应理解并指出“言”的本质指向为人的责任和担当, 对此,在比较中表现出认可并阐述“嘴替”或“敢言”的正 向价值(核心要素)。在此过程中,还可适当分析造成“慢 言”“少言”与“敢言”“勇言”背后的原因是利益的考量 和责任担当的权衡(关键要素1),以及阐述社会层面“慢 言”“少言”可能产生的不当后果(关键要素2)。总的来说, 学生应在作文中阐述“要言”“敢言”“勇言”“能言”, 体现为当代青年为他人、社会、时代发声的责任担当。
立意指导
关联两则材料,可得出写作的整体立意: 材料一中“慢言”“少言”不是不说,而是在藏而思之后的发声, 虽有不盲目、不跟风、不妄言的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坚守,但也不 乏明哲保身的利己因素,更多的是强调个体自我层面,缺乏的也 许就是社会的担当、责任。 材料二中“嘴替”是敢说,为别人说,为社会说,为时代说,是 个体(或者某一群体)在明辨是非、深思熟虑后的情况下的大声疾呼, 为民请命,是在明晰“言”的利弊后主动承担的“公众责任”, 体现了为人处世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强调的是个体对国家和 社会的使命感。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一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礼记》中有这样的表述:“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 迟。”朱熹的《治家格言》中也说:“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材料二:近年来,流行一个网络热词“嘴替”,就是替别人把不 能说、不敢说、不会说的话说出来。“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 丹”——杜甫是厌战者的“嘴替”;“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 贱愿天寒”——白居易是贫贱者的“嘴替”。
审题指导
两则材料借助“语句”和“词语”的不同“言语”形式, 表象是探讨“言语”中“慢言”“少言”“慎言”“替言” 的问题,实则是要引导学生思考“言语”背后,个体关于为 人处世中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担当权衡的问题,希望学生拥 有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普世情怀,敢于站上 “群众先锋”的位置,敢于承担“为民代言”的风险,这是 此则作文整体立意的出发点。
审题指导
综合解读: 两则材料借助“语句”和“词语”的不同“言语”形式,
表象是探讨“言语”中“慢言”“少言”“慎言”“替言” 的问题,实则是要引导学生思考“言语”背后,个体关于为 人处世中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担当权衡的问题,希望学生拥 有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普世情怀,敢于站上 “群众先锋”的位置,敢于承担“为民代言”的风险,这是 此则作文整体立意的出发点。
审题指导
参考立意: ①少言以自律,发言为当下; ②言多虽必失,必要应多言; ③为生民言,为社会不公言。
审题指导
概括解读: 材料一的两句名言,一是强调人“言”不仅是几个词语或
句子而已,“言”承载的还有发声者为人处世的考量和权衡。 二是从表述的倾向来看,将人们导向要“慢言”“少言”。 从中华传统为人处世方面的承袭来看,事实上确实有不少人 将此奉为金律。我们应当思考:对人们一直认同、奉行的 “沉默是金”的传统观念在当下仍是否是普遍适用的人生智 慧?如果“慢言”“少言”甚至“不言”成为社会群体普遍 的选择,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 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题目属性:引语类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主要由名言构成。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意指“慢言”,有智慧、有 阅历的人说话总是经过反复考虑,不轻易下论断。这里指出 “言”关联为人处世的智慧,这是从道德层面讲。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意指“少言”“不言”,因多 言易错,甚至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这里指出“言”关联为 人处世的考量,这是从处世个人代价层面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