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百科——古代如何定义“脸面”这一词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百科——古代如何定义“脸面”这一词的
现在,脸和面的意思差不多,我们也常常连起来说“脸面”,不过在从前,脸和面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而且这两个字的产生还存在时间差。

“面”字很早就产生了,而“脸”字大概在魏晋时期才产生,“脸”最初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脸颊,通常是指女子脸上可以施粉的部位。

白居易的《王昭君》诗中有“眉销残黛脸销红”之句,写美女的残妆,眉毛淡了腮红褪了,这里的“脸”用的正是脸颊的意思。

另一种意思是指眼皮。

比如南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诗》:“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

”后来,“脸”的词义逐渐扩大,最终和“面”的意思一样了,而“面”的古今义基本没有变化。

脸和面现在的意思基本一致,不过还是有语体色彩的区别。

“脸”多用于口头语,“面”多用于书面语。

比如骂人时,人们会说“不要脸”,而文雅一些的书面说法是“不顾颜面”。

至于“面子”,更多时候我们用的是它的引申义,指体面、光辉,比如“爱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比较常用的还有“情面、情分”的意思,比如“看在某某的面子上”“他的面子不能不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