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杀灭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杀灭效果
作者:***
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0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明确苦参碱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杀灭效果,并分析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及苦参碱与敌百虫配伍对罗非鱼三代虫的联合毒力,为苦参碱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以浸浴试验测定2.0%苦参碱和90%敌百虫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毒力,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在此基础上采用交互测定法进行苦参碱与敌百虫配比筛选,通过毒效比和共毒系数(CTC)测定苦参碱与敌百虫配伍对罗非鱼三代虫的联合毒力,并利用安全浓度(SC)和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MAC)评价苦参碱—敌百虫复合制剂对罗非鱼苗种的安全性。
【结果】2.0%苦参碱对罗非鱼三代虫有较强的杀灭能力,对应的24、48、72 h的LC50分别为1.305、0.843和0.562 mg/L;2.0%苦参碱与90%敌百虫按质量比7∶5配伍时毒效比最高(1.54),其对罗非鱼三代虫24、48、72 h的LC50分别为0.433、0.353和0.232 mg/L,对应的CTC分别为294.12、207.02和206.22。
苦参碱—敌百虫复合制剂(质量比7∶5)对罗非鱼苗种24、48、72 和96 h的LC50分别为28.410、24.494、19.982和17.265 mg/L,SC为1.727 mg/L;MAC在24~72 h期间随浸浴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在48~72 h期间出现最大值
(40.485%),在72~96 h期间下降较明显,但均大于0,即苦参碱—敌百虫复合制剂(质量比7∶5)属于低毒级药物制剂。
【结论】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对鱼类三代虫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及较低的鱼类毒性,尤其与敌百虫配伍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既提高药效,又降低驱虫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用药成本,且能克服单剂药物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可在水产养殖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苦参碱;三代虫;罗非鱼;杀虫效果;共毒系数(CTC);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MAC)
Abstract:【Objective】The antiscolic effect of matrine against Gyrodactylus of tilapia was definited, and the drug concentration, action time and combined toxicity of matrine and trichlorfon to Gyrodactylus of tilapia were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trine in aquaculture. 【Method】The virulence of 2.0% matrine and 90% dipterex to Gyrodactylus of tilapia was determined by immersion bath test, and the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 was calculated. On this basis, the synergistic ratio of matrine and dipterex was screened by interactive assay, and the joint virulence of matrine and dipterex against Gyrodactylus of tilapia was determined by effect ratio and co-toxicity coefficient(CTC), and the safe concentration (SC) and the toxicity accumulation coefficient(MAC)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matrine-dipterex compound against tilapia fry.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2.0% matrine had high antiscolic effect on Gyrodactylus of tilapia, the LC50 of 2.0% matrine on 24, 48 and 72 h were 1.305, 0.843 and 0.562 mg/L, respectively. The toxicity-efficacy ratio was the highest
(1.54), when the mass ratio of 2.0% matrine and 90% dipterex was 7∶5, and the LC50 of the mixed formulation on Gyrodactylus of tilapia at 24, 48 and 72 h were 0.433, 0.353 and 0.232
mg/L,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sponding CTC were 294.12, 207.02 and 206.22. The LC50 of the matrine-dipterex compound on juvenile tilapia at 24, 48, 72 and 96 h were 28.410, 24.494,19.982 and 17.265 mg/L respectively, and the SC was 1.727 mg/L. MAC increase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immersion time from 24 to 72 h,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40.485%)during 48-72 h, and decreased greatly during 72-96 h, but both were greater than 0. That was,the matrine-dipterex compound(mass ratio 7∶5) belonged to low toxic substances. 【Conclusion】The botanical pesticide matrine has high insecticidal efficacy and low toxicity to Gyrodactylus of fish, especially it shows a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matrine and dipterex to control Gyrodactylus.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icacy, but also reduce the dosage and cost of anthelmintic agent, and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single drug resistance. Therefore, matrine can be widely used in aquaculture.
Key words: matrine; Gyrodactylus; tilapia; antiscolic effect; co-toxicity index(CTC); toxicity accumulation coe-fficient(MAC)
0 引言
【研究意义】三代虫(Gyrodactylus spp.)隶属于单殖吸虫纲(Monogenoidea)三代虫目(Gyrodactyli-dea)三代虫科(Gyrodactylidae)三代虫属(Gyrodactylus),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见体表寄生虫,为我国三类水生动物疫病病原(李冉冉等,2014;陈涛,2018)。
三代虫雌雄同体,具有超胎生和幼体繁殖的特性,超强的繁衍性能促使其种群增长和传播速度快,对宿主特别是稚幼鱼的危害极大(周晓杨和张其中,2004;陈爱平等,2011)。
在水产养殖动物三代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常采用敌百虫、高锰酸钾、甲醛、甲苯咪唑、辛硫磷及氯氰菊酯等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浸泡处理(任景坤等,2006;张超睿等,2008),但长期及超量使用会导致三代
虫耐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不理想(周顺等,2016)。
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植物源性杀虫剂替代药物成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三代虫病的当务之急。
【前人研究进展】至今,已有学者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三代虫防治药物筛选的相关研究。
刘灃津等(1991)对虹鳟三代虫病的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泼洒法以0.35 mg/L敌百虫+25 mg/L石灰水的杀虫效果较优,药浴法则以0.4%食盐水溶液的杀虫效果最佳;王昭明等(1997)对鲑科鱼细鳞鱼三代虫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000的福尔马林全池药浴15 min对体表三代虫的杀灭率可达100%;林岗等(2004)研究表明,丙硫咪唑对秀丽三代虫有较强的杀灭能力,24 h的有效浓度为1 mg/L,36 h的杀灭浓度为2 mg/L;林学明(2005)研究证实,AEZ灭虫王能有效杀灭对传统杀虫剂产生强抗药性的金鱼三代虫;周顺等(2016)研究表明,次氯酸钠溶液和二氧化氯对小林三代虫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100%的杀灭浓度略高于其对金鱼的安全浓度。
在中药防治方面,Tu等(2013)研究发现檀香氯仿提取物能有效杀灭金鱼三代虫和指环虫;Fridman等(2014)研究证实7.5 mL/L大蒜水提取物能显著减少孔雀鱼体表上的三代虫数量;Kjærstad和Arnekleiv(2015)研究表明,鱼藤酮对大西洋鲑鱼三代虫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但对宿主鱼类高毒;Levy等(2015)研究证实生姜乙醇提取物也能显著降低孔雀鱼体表上的三代虫寄生数量;Zhou等(2017)通过对比3种常用消毒剂和4种中药提取物对金鱼小林三代虫的驱虫效果,发现三氯异氰尿酸48 h的杀灭浓度为1 mg/L,博落回甲醇提取物48 h的50%有效浓度(EC50)、90%有效浓度(EC90)分别为8.6和25.5 mg/L;涂笑(2019)研究表明,4.00 mg/L牛蒡子苷元作用4 h对小林三代虫的杀灭率可达100%。
【本研究切入点】苦参碱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环保型植物源杀虫剂(杨婉莉等,2018),具有很好的杀灭寄生虫生物学活性,且能与化学杀虫药剂复配,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进而极大降低传统杀虫剂使用剂量,防止虫体抗药性产生,并降低杀虫药物对环境的污染(吴波等,2019),但至今鲜见将苦参碱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三代虫防治的研究报道。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探究苦参碱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杀灭效果,并分析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及苦参碱与敌百虫配伍对罗非鱼三代虫的联合毒力,以期为苦参碱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苦参碱购自天津市恒源伟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效含量2.0%;敌百虫购自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含量90%;二甲基亚砜(DMSO)购自天津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含量99%。
苦參碱和敌百虫分别以DMSO为溶剂,配制成10 g/L母液;苦参碱—敌百虫复合制剂是由2.0%苦参碱和90%敌百虫按质量配比后,以DMSO溶解配制成10 g/L母液。
患三代虫病的罗非鱼苗种由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榕桥试验基地提供,其体长3~5 cm,抽样检查的罗非鱼体表寄生有三代虫。
供试罗非鱼暂养于实验室内直径1.6 m的玻璃钢纤维养殖桶中,连续充气增氧,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30%左右;暂养2~3 d后检查,罗非鱼体表虫体数量未减少,即可用于后续的药物杀虫试验。
1. 2 苦参碱和敌百虫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毒力测定
试验在0.4 m×0.8 m×0.4 m的水簇箱中进行,每个水簇箱装100 L溪水。
试验设0.32、
0.42、0.56、0.75、1.00和2.00 mg/L的2.0%苦参碱处理组及0.21、0.32、0.49、0.75、1.15和
1.80 mg/L的90%敌百虫处理组,随机选取感染三代虫的罗非鱼,每个试验水簇箱投放20尾,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同时设空白对照组。
试验期间不间断充气增氧,水温控制在26~
27 ℃,浸浴72 h,观察罗非鱼的活动情况。
按照林岗等(2004)、周顺等(2016)的方法,分别于浸浴24、48和72 h时每个处理组随机采样3尾罗非鱼,以MS-222麻醉后在体视镜下逐尾检查其体表三代虫数量,统计杀虫率,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
1. 3 苦参碱与敌百虫配伍对罗非鱼三代虫的联合毒力
1. 3. 1 苦参碱与敌百虫配比筛选以单剂
2.0%苦参碱、90%敌百虫的72 h-LC50为基础,采用交互测定法进行配比筛选(谢婷等,2019),设7个浓度梯度及空白对照,共8个处理组,各处理组的苦参碱和敌百虫比例如表1(以各自LC50为100%,按照各自比例分别计算其对应的含量)所示。
试验方法同1.2,浸浴72 h后统计杀虫率,并计算苦参碱与敌百虫的毒效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
Key words: matrine; Gyrodactylus; tilapia; antiscolic effect; co-toxicity index(CTC); toxicity accumulation coe-fficient(MAC)
0 引言
【研究意义】三代虫(Gyrodactylus spp.)隶属于单殖吸虫纲(Monogenoidea)三代虫目(Gyrodactyli-dea)三代虫科(Gyrodactylidae)三代虫属(Gyrodactylus),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见体表寄生虫,为我国三类水生动物疫病病原(李冉冉等,2014;陈涛,2018)。
三代虫雌雄同体,具有超胎生和幼体繁殖的特性,超强的繁衍性能促使其种群增长和传播速度快,对宿主特别是稚幼鱼的危害极大(周晓杨和张其中,2004;陈爱平等,2011)。
在水产养殖动物三代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常采用敵百虫、高锰酸钾、甲醛、甲苯咪唑、辛硫磷及氯氰菊酯等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浸泡处理(任景坤等,2006;张超睿等,2008),但长期及超量使用会导致三代虫耐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不理想(周顺等,2016)。
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植物源性杀虫剂替代药物成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三代虫病的当务之急。
【前人研究进展】至今,已有学者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三代虫防治药物筛选的相关研究。
刘灃津等(1991)对虹鳟三代虫病的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泼洒法以0.35 mg/L敌百虫+25 mg/L石灰水的杀虫效果较优,药浴法则以0.4%食盐水溶液的杀虫效果最佳;王昭明等(1997)对鲑科鱼细鳞鱼三代虫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000的福尔马林全池药浴15 min对体表三代虫的杀灭率可达100%;林岗等(2004)研究表明,丙硫咪唑对秀丽三代虫有较强的杀灭能力,24 h的有效浓度为1 mg/L,36 h的杀灭浓度为2 mg/L;林学明(2005)研究证实,AEZ灭虫王能有效杀灭对传统杀虫剂产生强抗药性的金鱼三代虫;周顺等(2016)研究表明,次氯酸钠溶液和二氧化氯对小林三代虫均有较好的杀灭
效果,但100%的杀灭浓度略高于其对金鱼的安全浓度。
在中药防治方面,Tu等(2013)研究发现檀香氯仿提取物能有效杀灭金鱼三代虫和指环虫;Fridman等(2014)研究证实7.5 mL/L大蒜水提取物能显著减少孔雀鱼体表上的三代虫数量;Kjærstad和Arnekleiv(2015)研究表明,鱼藤酮对大西洋鲑鱼三代虫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但对宿主鱼类高毒;Levy等(2015)研究证实生姜乙醇提取物也能显著降低孔雀鱼体表上的三代虫寄生数量;Zhou等(2017)通过对比3种常用消毒剂和4种中药提取物对金鱼小林三代虫的驱虫效果,发现三氯异氰尿酸48 h的杀灭浓度为1 mg/L,博落回甲醇提取物48 h的50%有效浓度(EC50)、90%有效浓度(EC90)分别为8.6和25.5 mg/L;涂笑(2019)研究表明,4.00 mg/L牛蒡子苷元作用4 h对小林三代虫的杀灭率可达100%。
【本研究切入点】苦参碱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环保型植物源杀虫剂(杨婉莉等,2018),具有很好的杀灭寄生虫生物学活性,且能与化学杀虫药剂复配,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进而极大降低传统杀虫剂使用剂量,防止虫体抗药性产生,并降低杀虫药物对环境的污染(吴波等,2019),但至今鲜见将苦参碱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三代虫防治的研究报道。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探究苦参碱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杀灭效果,并分析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及苦参碱与敌百虫配伍对罗非鱼三代虫的联合毒力,以期为苦参碱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苦参碱购自天津市恒源伟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效含量2.0%;敌百虫购自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含量90%;二甲基亚砜(DMSO)购自天津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含量99%。
苦参碱和敌百虫分别以DMSO为溶剂,配制成10 g/L母液;苦参碱—敌百虫复合制剂是由2.0%苦参碱和90%敌百虫按质量配比后,以DMSO溶解配制成10 g/L母液。
患三代虫病的罗非鱼苗种由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榕桥试验基地提供,其体长3~5 cm,抽样检查的罗非鱼体表寄生有三代虫。
供试罗非鱼暂养于实验室内直径1.6 m的玻璃钢纤维养殖桶中,连续充气增氧,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30%左右;暂养2~3 d后检查,罗非鱼体表虫体数量未减少,即可用于后续的药物杀虫试验。
1. 2 苦参碱和敌百虫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毒力测定
试验在0.4 m×0.8 m×0.4 m的水簇箱中进行,每个水簇箱装100 L溪水。
试验设0.32、
0.42、0.56、0.75、1.00和2.00 mg/L的2.0%苦参碱处理组及0.21、0.32、0.49、0.75、1.15和
1.80 mg/L的90%敌百虫处理组,随机选取感染三代虫的罗非鱼,每个试验水簇箱投放20尾,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同时设空白对照组。
试验期间不间断充气增氧,水温控制在26~
27 ℃,浸浴72 h,观察罗非鱼的活动情况。
按照林岗等(2004)、周顺等(2016)的方法,分别于浸浴24、48和72 h时每个处理组随机采样3尾罗非鱼,以MS-222麻醉后在体视镜下逐尾检查其体表三代虫数量,统计杀虫率,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
1. 3 苦参碱与敌百虫配伍对罗非鱼三代虫的联合毒力
1. 3. 1 苦参碱与敌百虫配比筛选以单剂
2.0%苦参碱、90%敌百虫的72 h-LC50为基础,采用交互测定法进行配比筛选(谢婷等,2019),设7个浓度梯度及空白对照,共8个处理组,各处理组的苦参碱和敌百虫比例如表1(以各自LC50为100%,按照各自比例分别计算其对应的含量)所示。
试验方法同1.2,浸浴72 h后统计杀虫率,并计算苦参碱与敌百虫的毒效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
Key words: matrine; Gyrodactylus; tilapia; antiscolic effect; co-toxicity index(CTC); toxicity accumulation coe-fficient(MAC)
0 引言
【研究意义】三代虫(Gyrodactylus spp.)隶属于单殖吸虫纲(Monogenoidea)三代虫目(Gyrodactyli-dea)三代虫科(Gyrodactylidae)三代虫属(Gyrodactylus),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見体表寄生虫,为我国三类水生动物疫病病原(李冉冉等,2014;陈涛,2018)。
三代虫雌雄同体,具有超胎生和幼体繁殖的特性,超强的繁衍性能促使其种群增长和传播速度快,对宿主特别是稚幼鱼的危害极大(周晓杨和张其中,2004;陈爱平等,2011)。
在水产养殖动物三代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常采用敌百虫、高锰酸钾、甲醛、甲苯咪唑、辛硫磷及氯氰菊酯等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浸泡处理(任景坤等,2006;张超睿等,2008),但长期及超量使用会导致三代虫耐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不理想(周顺等,2016)。
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植物源性杀虫剂替代药物成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三代虫病的当务之急。
【前人研究进展】至今,已有学者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三代虫防治药物筛选的相关研究。
刘灃津等(1991)对虹鳟三代虫病的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泼洒法以0.35 mg/L敌百虫+25 mg/L石灰水的杀虫效果较优,药浴法则以0.4%食盐水溶液的杀虫效果最佳;王昭明等(1997)对鲑科鱼细鳞鱼三代虫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000的福尔马林全池药浴15 min对体表三代虫的杀灭率可达100%;林岗等(2004)研究表明,丙硫咪唑对秀丽三代虫有较强的杀灭能力,24 h的有效浓度为1 mg/L,36 h的杀灭浓度为2 mg/L;林学明(2005)研究证实,AEZ灭虫王能有效杀灭对传统杀虫剂产生强抗药性的金鱼三代虫;周顺等(2016)研究表明,次氯酸钠溶液和二氧化氯对小林三代虫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100%的杀灭浓度略高于其对金鱼的安全浓度。
在中药防治方面,Tu等(2013)研究发现檀香氯仿提取物能有效杀灭金鱼三代虫和指环虫;Fridman等(2014)研究证实7.5 mL/L大蒜水提取物能显著减少孔雀鱼体表上的三代虫数量;Kjærstad和Arnekleiv(2015)研究表明,鱼藤酮对大西洋鲑鱼三代虫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但对宿主鱼类高毒;Levy等(2015)研究证实生姜乙醇提取物也能显著降低孔雀鱼体表上的三代虫寄生数量;Zhou等(2017)通过对比3种常用消毒剂和4种中药提取物对金鱼小林三代虫的驱虫效果,发现三氯异氰尿酸48 h的杀灭浓度为1 mg/L,博落回甲醇提取物48 h的50%有效浓度(EC50)、90%有效浓度(EC90)分别为8.6和25.5 mg/L;涂笑(2019)研究表明,4.00 mg/L牛蒡子苷元作用4 h对小林三代虫的杀灭率可达100%。
【本研究切入点】苦参碱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环保型植物源杀虫剂
(杨婉莉等,2018),具有很好的杀灭寄生虫生物学活性,且能与化学杀虫药剂复配,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进而极大降低传统杀虫剂使用剂量,防止虫体抗药性产生,并降低杀虫药物对环境的污染(吴波等,2019),但至今鲜见将苦参碱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三代虫防治的研究报道。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探究苦参碱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杀灭效果,并分析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及苦参碱与敌百虫配伍对罗非鱼三代虫的联合毒力,以期为苦参碱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苦参碱购自天津市恒源伟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效含量2.0%;敌百虫购自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含量90%;二甲基亚砜(DMSO)购自天津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含量99%。
苦参碱和敌百虫分别以DMSO为溶剂,配制成10 g/L母液;苦参碱—敌百虫复合制剂是由2.0%苦参碱和90%敌百虫按质量配比后,以DMSO溶解配制成10 g/L母液。
患三代虫病的罗非鱼苗种由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榕桥试验基地提供,其体长3~5 cm,抽样检查的罗非鱼体表寄生有三代虫。
供试罗非鱼暂养于实验室内直径1.6 m的玻璃钢纤维养殖桶中,连续充气增氧,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30%左右;暂养2~3 d后检查,罗非鱼体表虫体数量未减少,即可用于后续的药物杀虫试验。
1. 2 苦参碱和敌百虫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毒力测定
试验在0.4 m×0.8 m×0.4 m的水簇箱中进行,每个水簇箱装100 L溪水。
试验设0.32、
0.42、0.56、0.75、1.00和2.00 mg/L的2.0%苦参碱处理组及0.21、0.32、0.49、0.75、1.15和
1.80 mg/L的90%敌百虫处理组,随机选取感染三代虫的罗非鱼,每个试验水簇箱投放20尾,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同时设空白对照组。
试验期间不间断充气增氧,水温控制在26~
27 ℃,浸浴72 h,观察罗非鱼的活动情况。
按照林岗等(2004)、周顺等(2016)的方法,分别于浸浴24、48和72 h时每个处理组随机采样3尾罗非鱼,以MS-222麻醉后在体视镜下逐尾检查其体表三代虫数量,统计杀虫率,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
1. 3 苦参碱与敌百虫配伍对罗非鱼三代虫的联合毒力
1. 3. 1 苦参碱与敌百虫配比筛选以单剂
2.0%苦参碱、90%敌百虫的72 h-LC50为基础,采用交互测定法进行配比筛选(谢婷等,2019),设7个浓度梯度及空白对照,共8个处理组,各处理组的苦参碱和敌百虫比例如表1(以各自LC50为100%,按照各自比例分别计算其对应的含量)所示。
试验方法同1.2,浸浴72 h后统计杀虫率,并计算苦参碱与敌百虫的毒效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
Key words: matrine; Gyrodactylus; tilapia; antiscolic effect; co-toxicity index(CTC); toxicity accumulation coe-fficient(MAC)
0 引言
【研究意义】三代虫(Gyrodactylus spp.)隶属于单殖吸虫纲(Monogenoidea)三代虫目(Gyrodactyli-dea)三代虫科(Gyrodactylidae)三代虫属(Gyrodactylus),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见体表寄生虫,为我国三类水生动物疫病病原(李冉冉等,2014;陈涛,2018)。
三代虫雌雄同体,具有超胎生和幼体繁殖的特性,超强的繁衍性能促使其种群增长和传播速度快,对宿主特别是稚幼鱼的危害极大(周晓杨和张其中,2004;陈爱平等,2011)。
在水产养殖动物三代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常采用敌百虫、高锰酸钾、甲醛、甲苯咪唑、辛硫磷及氯氰菊酯等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浸泡处理(任景坤等,2006;张超睿等,2008),但长期及超量使用会导致三代虫耐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不理想(周顺等,2016)。
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植物源性杀虫剂替代药物成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三代虫病的当务之急。
【前人研究进展】至今,已有学者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三代虫防治药物筛选的相关研究。
刘灃津等(1991)对虹鳟三代虫病的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泼洒法以0.35 mg/L敌百虫+25 mg/L石灰水的杀虫效果较优,药浴法则以0.4%食盐水溶液的杀虫效果最佳;王昭明等(1997)对鲑科鱼细鳞鱼三代虫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000的福尔马林全池药浴15 min对体表三代虫的杀灭率可达100%;林岗等(2004)研究表明,丙硫咪唑对秀丽三代虫有较强的杀灭能力,24 h的有效浓度为1 mg/L,36 h的杀灭浓度为2 mg/L;林学明(2005)研究证实,AEZ灭虫王能有效杀灭对传统杀虫剂产生强抗药性的金鱼三代虫;周顺等(2016)研究表明,次氯酸钠溶液和二氧化氯对小林三代虫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100%的杀灭浓度略高于其对金鱼的安全浓度。
在中药防治方面,Tu等(2013)研究发现檀香氯仿提取物能有效杀灭金鱼三代虫和指环虫;Fridman等(2014)研究证实7.5 mL/L大蒜水提取物能显著减少孔雀鱼体表上的三代虫数量;Kjærstad和Arnekleiv(2015)研究表明,鱼藤酮对大西洋鲑鱼三代虫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但对宿主鱼类高毒;Levy等(2015)研究证实生姜乙醇提取物也能显著降低孔雀鱼体表上的三代虫寄生数量;Zhou等(2017)通过对比3种常用消毒剂和4种中药提取物对金鱼小林三代虫的驱虫效果,发现三氯异氰尿酸48 h的杀灭浓度为1 mg/L,博落回甲醇提取物48 h的50%有效浓度(EC50)、90%有效浓度(EC90)分别为8.6和25.5 mg/L;涂笑(2019)研究表明,4.00 mg/L牛蒡子苷元作用4 h对小林三代虫的杀灭率可达100%。
【本研究切入点】苦参碱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环保型植物源杀虫剂(杨婉莉等,2018),具有很好的杀灭寄生虫生物学活性,且能与化学杀虫药剂复配,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进而极大降低传统杀虫剂使用剂量,防止虫体抗药性产生,并降低杀虫药物对环境的污染(吴波等,2019),但至今鲜见将苦参碱应用于水产养殖動物三代虫防治的研究报道。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探究苦参碱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杀灭效果,并分析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及苦参碱与敌百虫配伍对罗非鱼三代虫的联合毒力,以期为苦参碱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苦参碱购自天津市恒源伟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效含量2.0%;敌百虫购自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含量90%;二甲基亚砜(DMSO)购自天津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含量99%。
苦参碱和敌百虫分别以DMSO为溶剂,配制成10 g/L母液;苦参碱—敌百虫复合制剂是由2.0%苦参碱和90%敌百虫按质量配比后,以DMSO溶解配制成10 g/L母液。
患三代虫病的罗非鱼苗种由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榕桥试验基地提供,其体长3~5 cm,抽样检查的罗非鱼体表寄生有三代虫。
供试罗非鱼暂养于实验室内直径1.6 m的玻璃钢纤维养殖桶中,连续充气增氧,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30%左右;暂养2~3 d后检查,罗非鱼体表虫体数量未减少,即可用于后续的药物杀虫试验。
1. 2 苦参碱和敌百虫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毒力测定
试验在0.4 m×0.8 m×0.4 m的水簇箱中进行,每个水簇箱装100 L溪水。
试验设0.32、
0.42、0.56、0.75、1.00和2.00 mg/L的2.0%苦参碱处理组及0.21、0.32、0.49、0.75、1.15和
1.80 mg/L的90%敌百虫处理组,随机选取感染三代虫的罗非鱼,每个试验水簇箱投放20尾,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同时设空白对照组。
试验期间不间断充气增氧,水温控制在26~
27 ℃,浸浴72 h,观察罗非鱼的活动情况。
按照林岗等(2004)、周顺等(2016)的方法,分别于浸浴24、48和72 h时每个处理组随机采样3尾罗非鱼,以MS-222麻醉后在体视镜下逐尾检查其体表三代虫数量,统计杀虫率,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
1. 3 苦参碱与敌百虫配伍对罗非鱼三代虫的联合毒力
1. 3. 1 苦参碱与敌百虫配比筛选以单剂
2.0%苦参碱、90%敌百虫的72 h-LC50为基础,采用交互测定法进行配比筛选(谢婷等,2019),设7个浓度梯度及空白对照,共8个处理组,各处理组的苦参碱和敌百虫比例如表1(以各自LC50为100%,按照各自比例分别计算其对应的含量)所示。
试验方法同1.2,浸浴72 h后统计杀虫率,并计算苦参碱与敌百虫的毒效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
Key words: matrine; Gyrodactylus; tilapia; antiscolic effect; co-toxicity index(CTC); toxicity accumulation coe-fficient(MAC)
0 引言
【研究意义】三代虫(Gyrodactylus spp.)隶属于单殖吸虫纲(Monogenoidea)三代虫目(Gyrodactyli-dea)三代虫科(Gyrodactylidae)三代虫属(Gyrodactylus),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见体表寄生虫,为我国三类水生动物疫病病原(李冉冉等,2014;陈涛,2018)。
三代虫雌雄同体,具有超胎生和幼体繁殖的特性,超强的繁衍性能促使其种群增长和传播速度快,对宿主特别是稚幼鱼的危害极大(周晓杨和张其中,2004;陈爱平等,2011)。
在水产养殖动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