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解决问题说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乘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连乘解决问题”,它位于人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

它是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为第二课时学习连除解决问题和今后的综合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关于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但和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比较,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但思考方法是一致的,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本节课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复杂了,如何指导学生从复杂(隐藏)的数学信息中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情境式教学,以“迎奥运”为背景主题,以创设具体生动的生活情
境为依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同
时在练习的设计上力求开放、分层次,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想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
讨论、去争辩、去探索,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会有不用的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分别是: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四、总结升华,体验成功。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生谈话,创设情境:
亿万学生正以实际行动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小朋友,你参加了哪些体育活动?
2、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开展体育活动,需要购置体育器材,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兴趣。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一改传统应用题教学从“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的模式,而是给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5箱排球,每箱10个,每个30元”,让学生先通过提取有用信息,用数学的眼光提出问题,有效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搜集、整理、分析、判断……过程中,做好了解决问题的起点。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独立尝试: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2、讨论解决方法:
(四人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说一说你是先求了什么,再求什么?)
3、展示评价:
(集体交流,板书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试一试:
(买排球的总价已经知道了,那篮球和足球分别需要多少钱呢?请你选择其中一样你喜欢的,算一算)
5、观察比较、建立模型:
(小组讨论:比较以上数学问题有什么相同点?都是怎么解决的?)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

鉴于此,以上设计中,改变了以往的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发现知识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拥有了真正自主探索的空间,那些原本应有教师去“教”的知识被学生主动地建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此外,通过比较、点题环节设计,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帮助学生明确了思维方向,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正迁移。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迎奥运,小芳和小明也参加了体育锻炼,(出示图)
小芳:每天跑两圈,跑道每圈400米
小明:已经游了3个来回,游泳池长25米
(1)、根据他们锻炼的情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预计(完善问题):
小芳一周跑了多少米?小明一共游了多少米?……
(3)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4)反馈讨论:通过这两题的解决,你想说什么?(注意隐藏信息)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环节,再一次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这两题的解决,你想说什么?”这一问题的创设,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较复杂的数学信息,深层理解“3个来回”“每天跑两圈”这些隐性信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老师的困惑:
王老师担任了这学期运动会的后勤工作,运动会的前一天,老师遇到了两个问题,你能帮老师解决吗?
(1)、售货员一次运来4箱饮料,已经运了3次,运来这么多饮料,王老师苦恼了:
全校有240名运动员,如果每人1瓶饮料,够吗?
(2)、购买奖品:
这次运动会共设8个项目,每个项目前6名发给奖品,奖品是福娃,批发的单价是5元,10个装一箱,零售的单价是7元,买奖品要花多少钱?怎样买合算?(设计意图:纯粹的基本题练习只会给孩子带来学习的枯燥。

以上这两个数学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来说有亲切感,它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之中。

第一个问题侧重于解决问题需完整的信息,(缺少的是每箱多少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需要获取完整的信息的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

学生可以根据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找到不同的答案。

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求异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既满足了学生求新、求活、求实的心理需求,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层次,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第四个环节:总结升华,体验成功
引导学生畅谈所学所得。

总之,本堂课,我以“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为主线,力求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