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提取物质量分析
苦丁茶的化学成分及产品研究进展

苦丁茶的化学成分及产品研究进展摘要:苦丁茶属冬青科,别名菠萝树、大苦酊、宽叶冬青。
分布于长江下游各省及福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纯天然保健饮料。
茶中含有多酚类、黄酮类、氨基酸、苦丁皂甙、维生素C、咖啡碱、蛋白质等200多种成分。
其成品茶清香有味苦、尔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强心、润喉止咳、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脉等多种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减肥茶”“降压茶”“益寿茶”等美称。
近年来有很多关于苦丁茶成分的研究,还有不少苦丁茶的产品的开发,但目前还未有苦丁茶颗粒这种产品,通过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可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颗粒剂是对传统产品型的一种补充,该剂型具有易保存、运输、使用方便、起效迅速等优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苦丁茶;成分;功效;开发;价值苦丁茶属冬青科,别名菠萝树、大苦酊、宽叶冬青。
分布于长江下游各省及福建,在海南苦丁茶主要产地有澄迈、五指山,澄迈苦丁茶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海南野生苦丁茶主要分布于海南五指山区热带丛林中,五指山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土质疏松肥沃,澄迈则有土质肥沃的火山岩,正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土壤条件优越,生产出来的苦丁茶品质优良,名扬四海。
海南苦丁茶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先将苦丁茶叶进行烘焙、揉捻、发酵等处理,然后再加入其他草药如菊花、金银花、茉莉花等进行熬制。
这样制作出来的海南苦丁茶味道苦涩,但喝起来却有清爽口感和芳香味道。
近年来有很多关于苦丁茶成分的研究,有彭关银等对苦丁茶儿茶素提取及活性的研究;有刘贞秀等对苦丁茶黄酮加工工艺及药理作用等的研究;有尹国利等对苦丁茶多酚类及抗氧化等研究;有时庆欣等对苦丁茶皂苷及降血糖研究等。
还有现在市场新有的苦丁茶的产品种类,苦丁茶茶包:将苦丁茶制成茶包状,便于冲泡;苦丁茶片:将苦丁茶制成片状,方便食用;川贝苦丁茶:在苦丁茶中加入川贝母,具有更好的咳嗽止咳功效;蒸馏苦丁茶水:将苦丁茶制成蒸馏水,方便直接饮用;苦丁茶口服液:将苦丁茶提取液制成口服液,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等疾病;苦丁茶提取物:将苦丁茶提取出有效成分,制成方便口服的药物。
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关键词 : 丁茶 ; 苦 熊果 酸 ; 齐墩 果酸 ; 高效 液 相 色谱 法
EXT RACTI AND ON DETERM I NATI ON OF URS I I OL C AC D AND OL EANOL C ACI N I D I KUDI NGCHA GU e fn TI h Xu — a g. AN S u .HUANG n Da
谱 法同时测定苦丁茶提取液 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 的含 量的方法 . 比较 了不 同产地 . 不同提取方法对提取液 中
(5 mm× .m 5 20 46 m, m) 色谱柱, 流动相 V 甲醇) ( :( f )8 : :0 , ( : 水) 磷  ̄ = 71 0 3 流速 1 Im n 紫外检测波长 2 5 m。 V V - 3. .mJ i, 0 1 n
通过对不 同样品的测定, 结果表 明: 冬青科苦丁茶 中熊果酸及 齐墩果酸含量较高, 而木樨科苦丁茶中基本不合熊果酸
(colf h ms y n h mcl n i e n ,a t g n esy N nog 20 7 J ns, h a Sho o e ir adC e i g er gN n n i ri , at 60 , i gu C i ) C t aE n i o U v t n2 a n
m bl p ae os t (H0 ) ( 2) ( 3 4=8 : :0 t o t o 1 Lm n R sl o o i h s cnie o V C 3 H : H0 : HP ) 71 0 3 f wr e f . m /i. eu s hw e sd f V V 0 3 . aa l a 0 ts
苦丁茶提取物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苦丁茶提取物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刘丽香;梁兴飞;孙怡;Tanguy Laura;叶红;曾晓雄【期刊名称】《茶叶科学》【年(卷),期】2008(28)4【摘要】首先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分部萃取苦丁茶(Ilex kudincha C.J.Tseng)热水提取物(粗提物),得到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萃取剩余物,然后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粗提物和各萃取物的多酚含量,同时应用DPPH 法、TEAC法和FRAP法分别测定粗提物和各萃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Fe3+能力.结果表明,苦丁茶提取物具有较高的多酚含量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DPPH 法和FRAP法测定各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结果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粗提物>萃取剩余物>氯仿萃取物,TEAC法测定结果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粗提物>氯仿萃取物>萃取剩余物;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所用抗氧化测定方法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总页数】5页(P289-293)【作者】刘丽香;梁兴飞;孙怡;Tanguy Laura;叶红;曾晓雄【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Department of Food Engineering, Polytech'Lille,59655 Villenevved' Asqc,France;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84+1【相关文献】1.凤仙花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多酚、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J], 姜洪芳;石宝俊;程晶;张凤倩;朱熹;施国新;张卫明2.白花菜子不同溶剂提取物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J], 张彦;耿红梅;陈彦芬;苗庆峰3.14种香辛料提取物的多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J], 单恬恬;代钰;徐筱莹;王宏勋;王丽梅4.黄色洋葱皮不同溶剂多酚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J], 王存堂; 高增明; 姜辰昊; 李欢; 彭中兰5.金银花不同溶剂提取物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J], 王桂林; 徐未芳; 刘乐; 范建凤; 赵三虎; 赵二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丁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价

苦丁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价苦丁茶是冬青科植物大叶冬青的叶,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地,是中国一种传统的纯天然保健饮料佳品。
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多酚类、黄酮类、咖啡碱、三萜类等多种成分。
其成品茶清香有苦味、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脉等多种功效。
近年来,国内外对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加工成品茶和茶饮料等营养保健方面,但对苦丁茶的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以促进苦丁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论文通过现代色谱及波谱技术分离和鉴定了苦丁茶中的小分子化合物;阐明了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增殖作用、诱导凋亡作用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大孔吸附树脂对苦丁茶多酚类物质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了苦丁茶多酚的抗炎作用机制;探索了苦丁茶多糖的提取纯化、理化性质、结构分析以及免疫活性评价。
(1)采用优选的提取和色谱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10批苦丁茶原材料建立指纹图谱,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对10批样品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建立苦丁茶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测得各批次样品与共有模式的相似度,结果表明各批次中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基本一致,RSD均小于1%,相似度均大于0.9,符合中药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所建立的共有模式能较好的反映出苦丁茶化学成分质与量的分布情况。
(2)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的方法提取苦丁茶中的有效成分,有机溶剂分级萃取后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四个极性部位。
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苦丁茶乙酸乙酯部位不仅具有卓越的抗氧化活性和良好的抗补体活性,还具有显著的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说明苦丁茶乙醇粗提物经过分级萃取后,活性物质相对较多地集中在乙酸乙酯相。
利用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对乙酸乙酯相进行系统全面的分离纯化,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
借助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学手段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咖啡酸乙酯、β-谷甾醇、熊果酸、绿原酸、β-胡萝卜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杨梅苷、19-羟基熊果酸(Pomdid acid)、EGCG、3,4-0-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发现苦丁茶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其中的抗氧化能力被认为是
其最重要的功效之一。
事实上,苦丁茶中的多种成分,如茶多酚、黄酮类、生物碱等都具
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这些成分对于保护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究苦丁茶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采用了不同提取物来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采取了水提取和乙醇提取的方法来制备苦丁茶的不同提取物,并进一步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来评估其抗氧化能力。
结果表明,苦丁茶的乙醇提取物在不同浓度下均表现出了更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50值为3.82 mg/mL,而水提取物的IC50
值为9.81 mg/mL。
此外,为了进一步探索苦丁茶提取物中的成分,我们采用了GC-MS技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苦丁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苯乙醇、咖啡因、橙皮苷、山柰酚等。
其中,
咖啡因和橙皮苷是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这也与前面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的结
果相符合。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苦丁茶中的乙醇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
中咖啡因和橙皮苷可能是其主要的抗氧化成分。
这些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苦丁茶对人
体健康的保护作用,并为其开发更具有价值的保健食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随着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和压力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保健和健康。
苦丁茶是一种传统的草药饮料,广泛应用于民间医疗领域。
苦丁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免疫力、降低血糖、抗炎抗菌,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抗氧化能力,抵御自由基的侵害。
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苦丁茶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苦丁茶的化学成分。
实验步骤:
1. 实验材料和仪器:苦丁茶、甲醇、水、二氧化硅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硫酸铜、明胶试剂、2,2-二苯基-1-苦肽自由基、硝酸铁、吸光度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2. 实验设计:将苦丁茶粉末分别用甲醇和水提取,得到甲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
然后,将不同提取物分别用2,2-二苯基-1-苦肽自由基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并用硝酸铁法检测其还原力;最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化学成分。
3. 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定,苦丁茶甲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其中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优于水提取物。
同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分析结果表明,苦丁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如咖啡因、黄酮类、酚类等,这些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作者:朱科学刀春丽顾文亮徐飞谭乐和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20年第03期摘要:利用氣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苦丁茶超声辅助不同有机溶剂(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及超临界CO2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苦丁茶不同提取物DPPH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
GC-MS结果显示,苦丁茶不同提取物中主要有5类物质,共有49种化学成分,7种共有成分。
关键词:苦丁茶;提取物;超临界CO2;体外抗氧化活性;气相色谱-质谱中图分类号:R284.1;Q946.91 文献标识码:A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GC-MS Analysis of Ilex kudingcha C.J. Tseng Extracts by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ZHU Kexue1,2, DAO Chunli1,3, GU Wenliang1, XU Fei1, TAN Lehe1,2*1. Spice and Beverage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Wanning, Hainan 571533, China;2. Hainan Provinc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Tropical Spice and Beverage Crops, Wanning, Hainan 571533, China;3. College of Tropical Crop Scienc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Pu’er, Yunnan 665000, China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extracts of Ilex kudingcha C.J. Tseng with different organic solvents (ethanol, ethyl acetate, petroleum ether) assisted by ultrasound and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against oxidation activities (DPPH·) scavenging activity, hydroxyl radical (·OH) elimination activity, 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 (O2·)scavenging activity and ABTS+· radical elimination ability), and component analysis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DPPH· and O2· scavenging abilities were as follows: ultrasound-ethanol extract >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 > ultrasound-ethyl acetate > ultrasound-petroleum ether extract. The OH· and ABTS+·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ies were as follows: ultrasound-ethanol extract > ultrasound-ethyl acetate extract >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 > ultrasound-petroleum ether extract. GC-M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ive main types of substances in the four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50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seven common components.Keywords: Ilex kudingcha C.J. Tseng; extracts; supercritical CO2;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GC-MS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0.03.022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 Tseng)又称皋卢茶,是冬青科常绿乔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饮用历史,为我国民间重要的“特色茶”、“代用茶”,是我国南方常饮茶叶之一[1]。
苦丁茶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关键 词 - 苦丁茶; 总黄酮 ; 分光光度法 ; 回流提取 中图分类号 :2 4 2 R 8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0— 7 4 2 1 ) — 0 4— 2 10 00 (0 0 0 0 7 0 4
苦丁茶为冬青科枸骨 (/xc删 抛 L d 、 青科 苦丁茶 ( / e 0 / /) 冬 n
提取方法 1 取过 4 : 0目筛 苦丁茶粗粉约 3 0g 精密称定 , . , 加 9 %乙醇 加 m , 5 L 浸泡 3 i , 0r n 水浴 回流提 取 2h 抽滤 , a , 再加 4 0 m 9 %乙醇水浴 回流提取 15h 抽滤 , L5 . , 合并滤液 。 提取方法 2: 取过 4 o目筛 苦丁茶粗粉约 3 0g 精密称定 , , 加
司 )芦 丁对照品( ; 中国药 品生 物制 品检定所 , 批号 0 0— 3 3 ; 8 9 0 ) 苦丁茶样品药材均 采 自野外 , 并经 陈科力 教授鉴 定为木 樨科 女
贞属紫茎女贞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
2 方 法 与 结 果 2 .1 样 品 的提 取
1m 0 L容量瓶 中, 2 ” 按“ .4 项下 显 色方法显 色 , 以相 应试剂 作空
9 %乙醇 4 L 浸泡 3 a , 5 0m , 0r n 水浴 回流提取 2h 抽滤 , i , 再加 4 o mL 5 9 %乙醇水浴 回流提取 1 5h 抽滤 , 加 4 7 % 乙醇 水 . , 再 OmL5
小叶苦丁茶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与紫草科苦丁茶的亲缘学意义初探

小叶苦丁茶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与紫草科苦丁茶的亲缘学意义初探“苦丁茶”作为一类非茶类的代茶饮品,一种重要的药茶两用植物在我国应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目前市场上苦丁茶有两大类主流品种,分别为冬青科的大叶冬青和苦丁茶冬青(大叶苦丁茶);木犀科的粗壮女贞及其他几种植物(小叶苦丁茶)。
藤黄科及紫草科的几种植物在少部分地区作为苦丁茶使用。
由于其基源复杂、品种混乱,对苦丁茶的质量控制带来难题,从苦丁茶的资源利用到市场应用都具有盲目性。
本文先后以小叶苦丁茶和紫草科苦丁茶为研究对象,对其质量控制方法及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对小叶苦丁茶的主流品种粗壮女贞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为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定性定量用的标准品,共分离了1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6个。
这些化合物分别为:ligustaloside B(1),ligustaloside B di-Me acetal (2),ligustaloside A(3),acteoside(4),ligupurpuroside A(5),isoacteoside (6),ligupurpuroside B(7),ligupurpuroside D(8),osmanthusideB<sub>6</sub>(9),ligupurpuroside C(10),3,4-dihydro xyphenyl (11),lipedoside B-Ⅲa(12),lipedoside B-Ⅲb(13),glucoseesters of (E) -2,6-dimethyl-6-hydroxyocta-2,7-dienoic acid(14),luteolin-7-O-β-D-glucopy ranoside(15),rutin(16)。
其中有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2个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对收集到的小叶苦丁茶84个批次的样品进行水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研究。
苦丁茶提取物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收稿日期:2008-01-09
修订日期:2008-05-18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0Z351)和南京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基金(804066)资助
作者简介:刘丽香(1983— ),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通讯作者: zengxx@
Fe3+能力。结果表明,苦丁茶提取物具有较高的多酚含量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DPPH 法和 FRAP 法测定各提
取物抗氧化能力的结果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粗提物>萃取剩余物>氯仿萃取物,TEAC 法测定
结果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粗提物>氯仿萃取物>萃取剩余物;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所
图 1 苦丁茶粗提物和各提取物的多酚含量 Fig. 1 The total polyphenol contents in crude
extract and its four fractions of Kudingcha
4期
刘丽香,等:苦丁茶提取物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291 ~
采用 Folin-Ciocalteu 比色法测定苦丁茶粗 提物和各萃取物的多酚含量。结果如图 1 所 示,多酚含量由高到低为:乙酸乙酯萃取物> 正丁醇萃取物>粗提物>氯仿萃取物>萃取 剩余物。
Abstract: The hot water extract (crude extract) of kudingcha made from Ilex kudincha C. J. Tseng and its four fractions of chloroform, ethyl acetate, n-butanol, and water were prepared. The total polyphenol contents and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were determined by Folin-Ciocalteu method and DPPH assay, FRAP assay, and TEAC assa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kudingcha extracts contained high polyphenol content and showed pot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crude extract and its fractions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ethyl acetate fraction>butanol fraction>crude extract>water fraction>chloroform fraction according to the DPPH assay and FRAP assay, which were the same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rank order of water fraction and chloroform fraction obtained from TEAC assay. Satisfactory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otal polyphenol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between measuring methods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were observed. It suggests that the polyphenols in the extracts ar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Keywords: kudingcha, polyphenol, antioxidant activity, colorimetry, correlation
苦丁茶中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Litra mo o y o e e n c l s k d r i b w r u y n sn a d se i n c t g n s o o d— mo e a n o to tb i i n
作者简介 : 谢婷( 9 8 )女( )副教授 , 16 一 , 汉 , 本科 , 研究方 向: 分析化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酸钾 有一定 的抑菌作用 ,但在贮 藏期 内菌落总数均呈 上升趋势 , 但随着贮藏期 的延长 , 同浓度 的山梨酸钾 不 处理组之间 的差异不 明显 。表 明山梨酸钾作为 防腐剂
关键 词 : 苦丁茶 ; 黄酮 ; 超声波 ; 三波长
Ex r c i n b t a o i-De e m n to o a o o dsi K u ng Te y t r e W a ee t ta to y Ulr s n c tr I a in fFlv n i n di a b h e v lng h S e t o ho o e r p c r p t m ty
于单一 防腐剂 的抑 菌效果 , 在最佳配 比下 , 可使 叫化鸡 储存2 时仍保 留较好 的感官指标 。而且 有文献指 出 , 1 d
苦丁茶提取物对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p we f lf n t n ,i s d i a s f o n i x d n d iie i et i p l ai n .Ie d n e o ru u c o s s u e n me ta o d a to i a ta d t n c ran a p i to s lx Ku i g ta i v c
21 0 2年 5月
Ma y.2 2 01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 NES OURNAL OF T EJ ROP CAL AGRI I CUL TURE
第 3 2卷第 5 期
Vo .2,No 5 13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苦丁茶提取物对 肉品质的影响研究①
于 向春 ② 刘 国 民 郭 燕 柳 贤德③
a t o i ai n e f r a e ni x d to p ro - m nc .Ad e wi 0,a d .% ,a d % o tr t Ie dd h t n 05 n l f wae o lx Kudn e p wd r ig t a o e
p o e s d fe h m e e p ciey,a n ,a d 5h d y,a d 1 t a eem i e PH,ABTS a d r c se r s a r s e t l t v nd i 0 n t a n 0h d y d tr n d DP + n TBA au .Frs e tby p o e sn t ifr n o c nr to tre ta ti v l td b e s r . v le e h m a r c si g wi dfe e tc n e tai n wae xr c s e auae y s n o y h Co r h nsv a o e t o s e t c n e t o v l ai n n l i o lx Kudn a wae e ta t o mp e e ie b v w a p c s o tn f e au to a ayss n Ie ig t tr x c t e r p o e t f a t— x d t n r l r ic s e r l i a i r p ry o n io i i o e we e d s u s d p ei n rl a o m y.Kudn e s a h at rI ( i g t a a e l d il.ba e n is h 1 s d o t
不同产地苦丁茶质量标准研究

不同产地苦丁茶质量标准研究目的建立苦丁茶的质量控制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10批不同产地苦丁茶样品,对苦丁茶性状进行描述,对苦丁茶叶的横切和粉末进行显微鉴别,以绿原酸为对照品对苦丁茶进行薄层鉴别,测定10批苦丁茶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苦丁茶中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对苦丁茶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制订了苦丁茶中绿原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检查项中暂订苦丁茶的水分不得超过13%,总灰分不得超过13%,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5%。
确定了苦丁茶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根据测定结果暂订本品含绿原酸不得低于0.60%。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控制苦丁茶的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set up the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for Leaf of Chinese Holly;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eaf of Chinese Holly. Methods Ten batches of Leaf of Chinese Holly samples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were collected,and the properties were described. The crosscutting and powder of leaf was under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Chlorogenic acid was set as reference substance to conduct thin-layer identification. Moisture,total ash,and acid-insoluble ash of the 10 batches were detected. HPLC was used to detect chlorogenic acid in Leaf of Chinese Holly. Results The properties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were describe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method for chlorogenic acid in Leaf of Chinese Holly was formulated. Check items temporarily required that the moisture in Leaf of Chinese Holly should be less than 13%,total ash less than 13%,and acid-insoluble ash less than 5%. Content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chlorogenic acid in Leaf of Chinese Holly was confirmed. It temporarily required that the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should be more than 0.60%.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method can be used for the formul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of Leaf of Chinese Holly.Key words:place of production (TCD);Leaf of Chinese Holly;chlorogenic acid;quality standard苦丁茶Llex kudingcha C. J. Tseng是冬青科冬青属植物,多以嫩叶或叶入药。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苦丁茶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利用GC-MS 分析对其成分进行检测。
首先介绍了苦丁茶的概况,然后对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接着详细描述了GC-MS分析方法,并展示了实验结果。
在讨论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差异及成分特点。
最后得出结论总结,强调本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加全面了解苦丁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成分特点,为进一步开发苦丁茶的功能性产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苦丁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GC-MS、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结论总结、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苦丁茶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希望找到更具有活性的提取物,并探讨其抗氧化机制。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苦丁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GC-MS分析,解析其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发掘苦丁茶的药用潜力和开发保健品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苦丁茶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探讨其在抗氧化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分析苦丁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为进一步开发苦丁茶的抗氧化功效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GC-MS分析方法,对苦丁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提取物中含有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差异,为揭示苦丁茶抗氧化机理提供新的视角。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苦丁茶提取物的抗氧化机制,为进一步开发苦丁茶及其提取物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奠定基础。
2. 正文2.1 苦丁茶概述苦丁茶,又称崖柏茶或者槐花茶,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以及饮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苦丁茶的主要原料是苦丁树的叶子,经过采摘、干燥等加工而成。
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尿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
苦丁茶具有丰富的多酚、黄酮类等生物活性成分,这些化合物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
一种快速测定苦丁茶中苦丁茶皂苷A含量的方法

T logy科技分析与检测苦丁茶是一种纯天然保健茶。
冬青科冬青属植物苦丁的干燥叶,是正品苦丁茶的主要来源,主产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等地。
苦丁茶中主要含有皂苷、黄酮、多酚、氨基酸、挥发油与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有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内沉积,改善血液微循环的药理活性,对降压、降糖、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治疗意义[1-2]。
目前,苦丁茶的质量分析主要集中在测定黄酮、三萜、氨基酸、挥发性成分等方面[3]。
本实验结合苦丁茶的功效,选取其中含量高、降血脂活性强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苦丁茶皂苷A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为全面客观反映苦丁茶的质量优劣,合理制定苦丁茶等级标准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药Agilent 110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Chemstation色谱工作站,Sartorius- BS110S 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Q-500DE 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苦丁茶皂苷A(kudinoside A)对照品为实验室自制,经HPLC法检测质量分数在98.0%以上;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0批不同等级品次的苦丁茶样品主要购买收集自广西、海南、广东。
2 方法与结果2.1 提取条件优化分别从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固液比4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以60%甲醇作溶剂用回流和超声法进行实验检测,显示回流法提取优于超声法。
又考察不同浓度甲醇和乙醇对提取的影响,显示80%甲醇与60%甲醇对苦丁茶皂苷A的提取率远高于其他溶剂,从经济上考虑,确定60%甲醇为提取溶剂。
进一步考察不同固液比、提取时间的影响,显示以固液比1∶250,用60%甲醇回流提取1 h,待测成分提取效果最好。
2.2 色谱条件优化为获得苦丁茶皂苷A的最佳分离效果,实验考察了4种不同的液相色谱柱、4种不同的流动相、不同的柱温以及不同流动相的流速等色谱条件。
苦丁茶提取物质量分析

苦丁茶提取物质量分析胡顺莉;俞致;吴虹;李辉;陈缙筠;陈建;代苗苗;王伟;孙亮亮【期刊名称】《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3)002【摘要】目的对苦丁茶药材水提物进行质量分析.方法以槲皮素、山柰素作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苦丁茶药材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丁茶药材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表明,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现相同颜色的斑点.槲皮素、山柰素进样量分别在0.1~3.2 μg、0.01~0.3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槲皮素r1=0.999 9;山柰素r2=0.999 8),槲皮素及山柰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34%和101.24%,RSD分别为3.26%和3.15%(n=9).结论薄层色谱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苦丁茶药材水提物的质量分析方法.【总页数】4页(P81-84)【作者】胡顺莉;俞致;吴虹;李辉;陈缙筠;陈建;代苗苗;王伟;孙亮亮【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苦丁茶冬青苦丁茶提取物与3,5-双咖啡酰奎尼酸对肠道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J], 谢旻皓;王晴川;徐冬兰;刘天囡;孙怡;曾晓雄2.苦丁茶冬青与大叶冬青苦丁茶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J], 张文芹;许文清;孙怡;叶红;曾晓雄3.苦丁茶提取物质量分析 [J], 胡顺莉;俞致;吴虹;李辉;陈缙筠;陈建;代苗苗;王伟;孙亮亮;4.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J], 朱科学; 刀春丽; 顾文亮; 徐飞; 谭乐和5.苦丁茶黄酮提取物对真丝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研究 [J], 刘瑾姝;马晓燕;邢建伟;师文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丁茶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

苦丁茶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一、提取:超声波提取法1.原料20g粉碎2.70%的乙醇,乙醇:苦丁茶=10:1,提取30min。
3.抽滤2次。
二、分离纯化1.减压蒸馏掉原体积的2/3。
2.活性炭(1.5g)脱色,抽滤。
3.离心分离:4000r/min,10min。
4.大孔吸附树脂:①树脂预处理取定量大孔吸附树脂,先用乙醇或双蒸水冲洗一遍即可。
②装柱:用95%乙醇湿法装柱,继续用乙醇在柱上流动清洗至流出液与水混合(1:5)不呈白色为止,然后用蒸馏水洗至无醇味,备用。
③上样、洗脱以1ml/min的流速加入一定浓度的样品供试液,吸附饱和后,用3BV蒸馏水洗脱,去掉杂质。
然后用依次提高乙醇浓度的乙醇溶液分段洗脱,洗脱流速为1ml/min,分段收集洗脱液(每管10ml),用定性方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合并有相同化学成分的试管。
得粗制品。
5.减压蒸馏、浓缩。
4.真空干燥。
三、定性测定:薄层层析法将黄酮粗品制成1mg/mL的甲醇溶液,按浓度梯度(3次重复)点样于硅胶GF254薄板上,展开剂为CHCL3:MeOH=5:1,在紫外分析仪(254nm)上显色定位,计算斑点的Rf值,与标准品的Rf值比较,初步判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四、定量测定:比色法1.芦丁标准曲线的制作准确称取干燥恒重的芦丁标准品20mg置于100mL的容量瓶中,加60%的乙醇适量,在水浴上微热溶解,再用60%的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得到0.2mg/mL的芦丁储备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再从中吸取25mL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课得到0.1mg/mL的芦丁标准溶液。
精密吸取芦丁标准溶液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 于10mL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30%的乙醇,使之成为5mL,再分别加入5%亚硝酸钠0.3mL,摇匀,静置10min,再分别加入10%硝酸铝溶液0.3mL,摇匀,静置10min,再分别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4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5min,用试剂作空白对照,于510nm处测定吸光度,再以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苦丁茶叶中生物类黄酮及芦丁含量的测定

2009年1月第30卷第1期食品研究与开发基金项目:宜宾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03Q15);教育部外司留资助(2005[55]);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2006B078)作者简介:尹礼国(1973—),男(汉),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分析与深加工研究。
*通讯作者:钟耕(1964—),男,博士,教授。
尹礼国1,2,魏琴1,吴同3,罗华锋3,李兰3,钟耕2,*(1.四川省宜宾学院西南特色经济植物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四川宜宾644007;2.重庆市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6;3.四川省宜宾学院化学化工系,四川宜宾644007)苦丁茶叶中生物类黄酮及芦丁含量的测定摘要: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得紫茎女贞芽叶、老叶、粗壮女贞芽叶、老叶生物类黄酮含量分别为:(2.67±0.23)%、(2.08±0.21)%、(3.15±0.18)%、(2.78±0.2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2种川产苦丁茶芦丁含量分别为:紫茎女贞芽叶、老叶分别为(0.118±0.011)%,(0.083±0.012)%,粗壮女贞芽叶、老叶(0.082±0.012)%,(0.065±0.008)%。
2种川产苦丁茶中生物类黄酮含量丰富,可作为提取生物类黄酮的原料;芦丁含量很低,仅为生物类黄酮的2.3%~4.4%。
关键词:苦丁茶;紫茎女贞;粗壮女贞;生物类黄酮;芦丁;HPLCTHE DETERMINATION OF RUTIN AND FLAVONOIDS OF KUDINGCHA LEAVESYIN Li-guo 1,2,WEI Qin 1,WU Tong 3,LUO Hua-feng 3,LI Lang 3,ZHONG Geng 2,*(1.Key Laboratory of Southwest Special Economic Plant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Yibin University,Yibin 644007,Sichuan,China;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6,China;3.Department of ChemicalEngineering,Yibin University,Yibin 644007,Sichuan,China)Abstract :With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y,the flavonoid content of bud leaves and old leaves of Ligus -trum purpurascens Y.C.Yang were (2.67±0.23)%,(2.08±0.21)%separately,and bud leaves and old leaves of Ligustrum robustum (Rxob.)B.L were (3.15±0.18)%,(2.78±0.22)%.With determined by HPLC,the flavonoid content of bud leaves and old leaves of Ligustrum purpurascens Y.C.Yang were (0.118±0.011)%,(0.083±0.012)%,and bud leaves and old leaves of Ligustrum robustum (Rxob.)B.L were (0.082±0.012)%,(0.065±0.008)%.Kudingcha contains large quantities of flavonoid,can be used to extract flavonoid as material.The con -tent of rutin were the 2.3%-4.4%of flavonoid.Key words :kudingcha;Ligustrum purpurascens Y.C.Yang;Ligustrum robustum (Rxob.)B.L;flavonoid;lutin HPLC苦丁茶是一大类植物代用茶的统称,主要有木樨科的紫茎女贞(Ligustrum purpurascens Y.C.Yang)、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 (Rxob.)B.L]、日本毛女贞(Ligus -trum japonicum Thunb.Var.Pubescens Koidz.)和冬青科的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nb)等品种[1]。
对不同方法提取苦丁茶多酚的比较试验

对不同方法提取苦丁茶多酚的比较试验
王阳;杜宇;门永红;童超;诸彩霞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23(50)1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不同的提取溶剂,不同的提取时间,对从苦丁茶中提取茶多酚进行了研究。
另外,本文对大叶苦丁茶和小叶苦丁茶中所含茶多酚进行了比较。
在溶剂浸提中,从成品小叶苦丁茶中提取多酚,提取质量以70%乙醇作溶剂最多,其次为95%、50%、40%,从水中提取最少;多酚含量同样是70%乙醇作溶剂最高,以水作溶剂最低。
在成品大叶苦丁茶中,提取质量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多,而多酚含量也同样呈递增的趋势。
在新鲜大叶苦丁茶中,提取质量以95%为最高,其次为60%、80%、50%,水中提取最少;而多酚含量则呈递增趋势。
采用相同的溶剂提取与分析方法,苦丁茶提取物的质量:成品小叶>成品大叶>新鲜大叶;多酚含量则:成品大叶>新鲜大叶>成品小叶。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王阳;杜宇;门永红;童超;诸彩霞
【作者单位】绍兴华夏印染有限公司;绍兴环保科技服务中心;皋埠街道农业农村办【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
【相关文献】
1.不同方法提取茶多酚比较研究
2.不同提取方法对茶叶中药用成分茶多酚含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3.不同方法提取茶多酚的比较研究
4.宁波苦丁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5.不同方法提取的鹧鸪茶多酚抗氧化及抑菌性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 键 词] 苦 丁茶 ; 质 量分析 ; 薄层 色谱 法 ; 反 相 高效 液相 色谱 法 [ 中 图分 类号 ] R 2 8 4 . 1 [ 文献标 志码 ] A [ -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7 2 4 6 . 2 0 1 4 . 0 2 . 0 2 8
含 量 。结果 薄层 色谱鉴 别 结果表 明 , 供 试 品 色谱 中在 与对 照品 色谱相 应 的位 置上 , 显现 相 同颜 色的斑 点 。 槲皮素、 山柰 素进 样 量 分 别在 0 . 1 ~3 . 2/ i g 、 0 . O l ~0 . 3 2 g范 围 内, 与峰 面积 线 性 关 系 良好 ( 槲 皮素 r 一 0 . 9 9 9 9 ; 山柰 素 r 2 —0 . 9 9 9 8 ) , 槲 皮素及 山柰素 的 平均 加 样 回 收率 分 别 为 1 0 2 . 3 4 和 1 0 1 . 2 4 , R S D分别 为3 . 2 6 和 3 . 1 5 ( 扎 一9 ) 。结论 薄层 色谱 法和反 相 高效 液相 色谱 法 简便 、 准确 , 重 复性 好 , 可作 为 苦 丁
・
方药研 究 ・
苦 丁茶 提取 物 质 量 分 析
胡 顺 莉 , 俞 致 , 吴 虹 , 李 辉 , 陈缙 筠 , 陈 建 , 代 苗 苗 , 王 伟 , 孙 亮 亮
( 1 . 安徽 中医药 大学药 学 院 安徽 省 中药研 究与 开发 重点 实验 室 , 安 徽 合肥 2 3 0 0 3 1 ;
Ma k i no a n d Lyc i u m b a r b ar u m L. o n La c t o ba c i l l u s J I ANG Qi ,FENG La n,XI N Yi ,LI Xi n - l i
( De p a r t me n t o f B 0 8 c 矗 0 Z 0 g ,Da l i a n Me d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Li a o n i n g Da l i a n 1 1 6 0 4 4 ,C h i n a )
Ma k i n o a n d Ly c i u m b a r b ar u m L.o n La c t o b a c i l l us a nd t o p r o v i d e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mi c r o —
2 .安徽省 妇幼 保健 院药 剂科 , 安徽 合 肥
2 3 0 0 0 1 )
[ 摘 要] 目的 对苦 丁茶 药材 水提 物 进行 质量 分析 。方 法 以槲 皮 素 、 山 柰素作 为对 照 品 , 采 用薄层 色谱 法
对 苦 丁茶 药材 中黄酮 类化合 物进 行 定性鉴 别 ; 采 用反 相 高效 液相 色谱 法测 定苦 丁 茶 药材 中槲 皮素 和 山 柰素
- [ A b s t r a c t ]0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g r o wt h - p r o m o t i n g e f f e c t s o f P h y s a l i s a l k e k e n g i L .v a r .f r a n c h e t i i ( Ma s t . )
确[ 3 - 4 ] 。 已有 关于 苦 丁茶含 片 的质 量标 准研 究 , 但 苦
Gr o w t h — P r o mo t i n g Ef f e c t s o f P h y s a l i s a l k e k e n g i L. v a r .f r a n c h e t i i( Ma s t . )
自我 保健 意识 的增 强 , 发 掘 利 用苦 丁茶 的药 用 保健
茶 的 主要原 植 物 , 是 一 种 传 统 的纯 天 然 保 健 饮 料 。
苦 丁茶 中含 有苦 丁皂 苷 、 氨 基酸 、 维 生素 C、 多 酚类 、 黄 酮类 、 咖啡 碱 、 蛋 白质等 2 0 0多种成 分 。其成 品茶
苦 丁茶 是大 叶冬青 ( I l e x l a t i f o l i a T h u n b ) 系冬 青 科冬 青属 常绿 乔 木 的树 叶 , 大 叶冬 青 主要 分 布 于 浙江、 江苏 、 安徽 、 福建 、 湖北等地, 是华 东 地 区苦 丁
清 香 味苦 、 而后 甘凉 , 具有 清热 消暑 、 明 目益智 、 生津 止渴 、 利 尿强 心 、 润喉止咳、 降压 减 肥 、 抑 癌 防癌 、 延 缓衰老、 活 血脉 等多 种功 效口 ] , 素有“ 保 健茶 ” “ 美容 茶” “ 减肥茶 ” “ 降压 茶 ” “ 益 寿茶 ” 等 美 称 。随 着 人们
价值 已成为 广 大科技 工作 者关 注 的课题 。
近年 来 对 苦 丁茶 的研 究 较 多 , 其 种 类 以 及 提 取
作者简 介 : 胡顺莉( 1 9 8 8 一 ) , 女, 硕 士研 究 生
通信作者 : 吴虹 , h o n g w@a l i y u n . c o m
部 位 的化学 成分 、 药 理作 用 、 保 健功 能等 也越来 越 明
We b s i t e h t t p: / / x u e b a o . a h t c m. e d u . c r l
E — ma i l a h x b b j b @1 6 3 . c o m
8 1
ANHUI UNI V CHI NE S E MED Vo 1 . 3 3 No . 2 Ap r . 2 0 1 4 安 徽 中医药 大学 学 报 第 3 3 卷 第2 期 2 0 1 4 年4 月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