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第八册品德与社会《让我走近你》教学设计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教版小学第八册“道德与社会”《让我走近你》教课方案
泉州市洛江区柏山小学彭小鹏
邮编362015联系电话
[ 教材剖析 ]
《让我走近你》是科教版《道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第八册第二单元《伸出
我们的手》主题单元的内容。

这一活动主题又设置了,“让我走近你”和“我们为你喝采”两个活动内容。

本单元是依据同在一片蓝天下,有人幸福健康、拥有
快乐的生活,可也有相当一部分因各样原由此生活困难的弱势人群,他们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帮助。

为了让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这个集体, 不单认识他们的困难和需要 , 也认识他们的发奋图强的精神。

我设计的活动目标就是经过听歌、换位体验、检查、看电影、读诗歌等活动等活动,认识弱势人群生活的困难,激发怜
悯心,愿意帮助他们,理解美好的社会需要每个人伸出自己热忱的救助之手。

[ 学情剖析 ]
此刻的孩子多半都是独生儿女,生活得无牵无挂,并且都以自我为中心,
只爱着自己,对他人老是缺乏关爱,对身体有残疾的人更是鄙视、嘲讽。

没方法
去亲身感觉他们生活的困难,更别说是赐予他们理解、怜悯与帮助。

四年级的孩
子正是道德教育的最正确期间,让孩子们学会爱他人、爱残疾人,孝顺老人
也是提升自己涵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校有好多学生(本班有 30 多名学生)都
是来自乡村各个角落的少儿,所以,我们在教课中要充足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以增强教课的针对性。

[ 设计思路 ]
“道德与生活”课是以少儿的生活为基础,以培育道德优秀、乐于研究、热爱
生活的少儿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所以,整堂课我和学生共同创造老年人、残疾人、灾区人民生活困难的氛围,激发孩子的怜悯之心,充足利用各样文字、
图片、音像、真切场景再现等教课资源,力争表现道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和活
动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觉、体验、研究和意会,并从中获得感情的沟通、
优秀道德质量的培育与发展。

[ 活动目标 ]
1、经过听歌、换位体验、检查、看电影、读诗歌等活动,认识弱势人群生
活的困难,激发怜悯心,愿意帮助他们,理解美好的社会需要每个人伸
出自己热忱的救助之手。

2、感觉弱势集体发奋图强的精神,对他们产生敬重之情。

[ 要点难点 ]
认识弱势集体生活的困难和他们发奋图强的精神,从怜悯到尊敬,从而自
发用实质行动来帮助他们。

[ 活动过程 ]
第一课时
一、专心聆听感知人间之爱
1、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说一说歌意,创造爱的氛围。

3、师述:是呀只需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为美好的人间。


康、正常的人需要爱,老年人、身体有残疾的人,更需要爱。

今日,就让我们走
近他们,认识他们不平常的生活吧。

(板书课题:让我走近你)
4、说一说自己曾爱过身边的残疾人动人故事。

(设计企图:依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色,音乐录像的使用,充足利用学校现有课程资源,增强教课的针对性。

关爱是本课的教课难点,课上利用、歌曲营
造爱的氛围,加上教师发至心里动情的导语,学生的亲身经历的感言,的确提升了活动的实效性,打破教课难点。


二、角色饰演体验残人之难
1.体验一。

(1)学生两人一组,一为“盲人”,一为“哑吧”,两人合作绕教室一周
回到原地;在整个活动中,“盲人”不准摘下眼罩,“哑吧”不准说话。

(2)沟通感觉。

教师:谈谈你们的行走感觉,碰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最希望获得如何的帮助?
2.体验二。

(1)学生各自试试单臂穿衣服、嘴执笔写字、脚执笔写字、单手系鞋带,
等等。

(2)谈感觉。

教师:残疾人的生活是多么的困难啊。

正常人易如反掌能办到的事情,他们
却要付出好多倍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做到。

这些残疾人在我们的社会中属于弱势集体。

(板书:弱势集体)
(设计企图:我让学生饰演多种残疾人生活平时行为,此后把自己在活动是的
感觉尽兴地表达出来,让自己亲身体验到残疾人的困难。

这样,也直接地领会出
了自己在碰到困难是多么急迫地想获得其余帮助。

这就使得他们懂得关爱残疾人了。

残疾人的困难就是来自于平时生活,让学生角色体验,以鲜活的生活
世界为依照,从而使道德教育防止了从前从学生生活中剥离的现象,防止了道
德与生活课学科化和知识化的偏向,并且,以学生经验为起点的教育切合少儿
目前道德发展的需要。

同时,生活的和蔼、温馨使讲堂的氛围充满了亲和力. )
三、检查报告认识生活之实
1、谈谈自己知道的弱势集体。

教师:如残疾人、老年人、贫穷的人、孤儿
2、到你居住的街坊四周认识弱势集体,记下人数和困难
3、学生疏组去收集的资料。

(设计企图:道德与生活课程是极为开放的,它特别重视四周环境对儿
童的踊跃影响作用,而不是把学生关闭在教室里,限制在书籍上,它需要与家
庭、社区,以致社会的配合。

我在设计本课这一个板块时,让教材与孩子的生
活环境这一教育资源牢牢地联合起来,让孩子走出讲堂,走进乡村,去认识邻
居的一些弱势集体,让少儿在一个开放的、充满了亲情和活力的环境里活动,
促使了学生优秀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教课活动中,让学生再次感觉到需要关爱
的人其实就在他们的身边。


第二课时
一、说一说身边人
1、学生报告课前检查结果。

检查表以下。

(残疾人)
检查时间:地址:检核对象:
生活中常
核对象此刻身体状况谁在帮助他们碰到的困难
(老年人)
检查时间:地址:检核对象:
检核对象此刻身体状况对社会的贡献
生活中常
谁在帮助他们碰到的困难
2、沟通。

教师:我们身边的残疾人生活这样不便、爷爷奶奶他们年青时为社会、为家庭做了好多贡献,此刻他们老了,腰腿不再灵巧,步伐不再稳重,却仍旧尽自己
最大的能力把自己的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儿孙们和社会。

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他们呢?
3、出示典型的有名残疾人的文字资料。

(1)读资料,认识人物。

(2)说感觉,领会人物发奋图强的精神。

(设计企图:“道德与社会”课程指出:少儿道德的形成源于生活,是他们对
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但教课活动应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超越教材,超越讲堂。

所以,我又把讲堂引申向社会,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身边需要关爱的人,联合资
料的统计与收集再沟通,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热忱。

让学生在说中学,在做中
学,学得实在,学得存心义。


二、看一看眼前事
1.看电影《 5.12 不相相信眼泪》
教师: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的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看着那一具具尸体,那一片片废虚,老师的心被震惊了。

孩子们你想对灾区人民说什么呢?做些什么
呢?
2、学生尽兴表达。

教师:是啊,天灾无情人有情,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灾区人民会在小朋友的关爱、在全球人民爱的奉献之下,重修家园,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三、读一读爱的诗。

1.配乐读诗。

爱的呼喊
人生的旅途中,风风雨雨老是不免的。

不会总有阳光,也不会老是阴云密布。

在困难的时候,获得的关怀、帮助与扶助,能够暖和、激励甚至改变人的一生。

关于我们身边的那些残疾朋友来说,特别是这样。

他们生而不幸,身带残疾,但他们的心灵倒是完好和美好的。

他们和我们同样,有享受幸福生活的权益。

只可是,这“幸福”堪称来之不易。

他们要付出多于我们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才能获得。

他们多么盼望能有一双手,搀扶他们踉跄的步履;
多么盼望能有一束阳光,来暖和他们孤寂的旅途;
多么盼望能有一盏灯,来照亮他们身边的世界!
教师小结:残疾人以及其余弱势人群,有些人心里很柔弱,甚至存在自卑心理,所以,他们除了需要我们的帮助之外,更需要获得整个社会的尊敬与关爱。

2.反省、议论:
你是如何对待弱势人群的,此后准备怎么做?
(设计企图:借助 5.12 四川汶川地震的场景再现, 让学生感觉到天灾的无情, 而人的有情 , 激起学生心灵的爱 , 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大爱。

有了大爱我们的社会才
会美好,才会健康。

再让学生读一读爱的诗歌,感情再一次获得升华,导行的目
的便水道渠成了。


[ 板书设计 ]
让我(带着爱)走近你→弱势集体
[ 作者简介 ]
自己彭小鹏,出生于1975 年 9 月 11 日,小学高级教师, 2005 年 5 月参加
市级思想道德骨干教师培训,2007 年撰写的“道德与生活”中的《我爱我家》
的教课方案荣获省级三等奖。

[ 简析 ]
评析人:泉州市洛江区罗溪中心小学教育主任:黄祝生
本节课成功地表现优秀的课程意识,经过丰富多采的活动,抓住活动细节,
着重对学生的感情培育,以多样化的教课手段,奇妙地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着重了体验教育。

把道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

讲堂中有激烈的课改
意识,三维目标也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活动中,使学生耳濡目染地遇到了道德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