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范文】微生物学说课-精选word文档 (14页)
大学微生物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2)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熟悉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微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未知的精神。
(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2. 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教学难点:1. 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定义: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生物。
- 分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 生物学特性: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代谢旺盛、适应性强。
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
3. 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培养基制备。
- 显微镜观察。
- 细菌的分离纯化。
- 生化实验。
三、课堂练习1. 分析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讨论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出课后思考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2. 提问: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发酵、防腐、生物制品等。
- 药物微生物:抗生素、疫苗等。
- 环境微生物: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
2.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 培养基制备。
- 显微镜观察。
- 细菌的分离纯化。
- 生化实验。
三、课堂练习1. 分析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讨论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微生物说课稿 - 副本

1、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食品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专门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2、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
(2)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
(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和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
(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如国标,部标及企业标准),从而为判定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3、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三种方式(1)、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就是受人们欢迎的食品,乳酸菌可引起蔬菜和乳类及其它多种食品的发酵,所以,人们在食用酸牛奶和酸泡菜时也食用了大量的乳酸菌;单细胞蛋白就是微生物体中获得的蛋白质,也是人们对微生物菌体的利用。
(2)、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如酒类、食醋、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
(3)、微生物酶的应用:如豆腐乳、酱油等。
第六章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应用的意义;2、掌握食品制造中所应用的菌种和适用范围;3、了解和掌握食品制造中污染微生物。
教学重点:1、生产菌种及污染菌的种类;2、发酵机理;2、工艺流程。
教学难点: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及其代谢过程的控制。
教学方法:本章涉及相关食品微生物的发酵机理和食品生产工艺流程的介绍,将结合多媒体演示重点讲授,结合思考题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掌握。
讲课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细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一、食醋食醋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主要调味品之一,也是我国利用微生物生产的一个古老的产品。
我国食醋著名品牌如山西陈醋、镇江陈醋、江浙玫瑰醋、四川麸醋、福建红曲醋、东北白醋等。
(一)、菌种食醋是利用醋酸杆菌进行好氧发酵而生产。
只以乙醇类物质为原料,单纯利用醋酸杆菌就可完成酿醋作用。
如以糖类物质为原料,需加入酵母菌;如以淀粉为原料,还需霉菌和酵母菌的参与。
微生物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微生物学二、授课对象:XX年级XX班三、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第XX节课)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结构、生长繁殖和代谢特点。
-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基本形态。
- 能够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 能够分析和解释微生物实验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
- 树立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微生物的基本结构、生长繁殖和代谢特点。
3.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六、教学难点:1. 微生物的观察和识别。
2. 微生物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微生物学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
- 简要介绍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2. 讲授新课:- 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生长繁殖和代谢特点。
-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3.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思考题,加深对微生物学的理解。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微生物学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授课年级:XX年级授课班级:XX班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XX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 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和实验技能。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和实验技能。
2. 教学难点:- 微生物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2. 演示法:演示微生物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步骤。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实验法: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微生物概述1.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二节:微生物的培养1. 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2. 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方法3. 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第三节: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2. 微生物的结构特点3.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第四节:微生物的生态与进化1. 微生物的生态位和生态关系2. 微生物的进化与适应3. 微生物的基因工程与应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特点?2. 引入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演示微生物培养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讨论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实验操作。
微生物学教案范文

微生物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3.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
二、教学准备:1.教材:《微生物学》;2.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20分钟):a.通过多媒体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b.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微生物?它们有哪些特征?2.介绍微生物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0分钟):a.解释微生物学的定义;b.介绍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细菌、真菌、病毒等。
3.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40分钟):a.介绍微生物的分类方法:根据形态、生理特征和遗传特征;b.分别介绍细菌、真菌、病毒的特征和分类;c.通过示意图展示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0分钟):a.介绍微生物在碳循环、氮循环和物质分解中的作用;b.讲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品加工、工业生产等;c.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科学实验(20分钟):a.分组进行实验,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微生物;b.确定实验步骤和材料,并进行实验;c.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6.练习与总结(20分钟):a.提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b.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可能的错误和改进方法;c.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资源:1.图片和视频展示微生物的形态和特征;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活动参与度;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学生对微生物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拓展延伸:1.邀请微生物学专家来校进行讲座;2.鼓励学生进行微生物相关的科研项目;3.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生物工程企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对微生物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考虑到学生的学科基础较差,教学内容和深度可以适当调整。
在实验环节,应确保实验条件的安全性,并提前做好实验的演示和讲解,以免出现意外。
微生物学说课稿

专业: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说课稿说课人: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下午好!我叫。
,来自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我说课的内容是《微生物技术》,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大纲、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课程设置1.课程定位:无论生物技术的发展如何突飞猛进,微生物技术一直是其重要的基础和核心,不可或缺,对于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微生物技术是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之一。
因而微生物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微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掌握必备技术、形成无菌意识以完成微生物检测、纯培养、生长测定、育种和菌种保藏等工作任务的重要课程。
这些生物技术在产业应用的前提是有大批专业素质较高的生产技术人员,我院生物工程系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这些生物工程产业培养一线技术工人。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酿酒生产和食品加工中主要细菌、酵母菌、霉菌等类群、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了解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功能及其利用方式;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方法;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微生物培养与生长测定方法;菌种保藏的方法。
2.技能目标:掌握微生物显微操作、形态鉴定、无菌操作、生长培养、分离纯化等技能。
并能综合运用微生物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微生物的生产培养和食品卫生指标检测。
3.素质目标: 增强生产操作规范意识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摄取知识和信息、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探索创新等职业关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
二、课程设计2.1理念和思路2.2 教学内容的选取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来源于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并参考了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分析,制定课程的技能目标。
围绕技能目标确定知识目标。
突破学科理论体系的框架,设计能够包含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态度目标的学习项目。
大学微生物学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授课对象: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微生物、分析微生物特性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素质目标: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性3. 微生物的培养与纯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展示微生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45分钟)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介绍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讲解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如根据大小、形态、生理特性等进行分类。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性- 讲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 分析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如生长、繁殖、代谢等。
3. 微生物的培养与纯化- 介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如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
- 讲解微生物的纯化方法,如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法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微生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其分类。
2. 让学生分析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并举例说明。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讲解观察方法。
2. 微生物的培养与纯化- 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的培养与纯化实验。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讲解注意事项。
五、总结与作业(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授、练习、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2. 在实验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最新微生物学部分教案教学文稿

教案一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概述;第十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讲授新课,70分钟;课堂小结、展示重点、复习巩固,10分钟;布置作业、自学提示,5分钟。
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掌握质粒的概念;熟悉细菌的染色方法;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难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组成。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教学过程设计医学微生物学概述1、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分为三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病原微生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条件致病微生物: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
第十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细菌的大小。
测量单位2、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肽聚糖,又称粘肽。
革兰阳性菌: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革兰阴性菌: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β-1,4糖苷键,三维立体结构。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除含有1~2层的肽聚糖结构外,尚有特殊组分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
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强度较坚韧较疏松肽聚糖层数可多达50层1~2层磷壁酸+ —外膜—+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性敏感不敏感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核质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功能:抗吞噬、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
鞭毛运动器官,分四类。
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
与致病性有关。
芽胞保存细菌全部生命功能。
第三节细菌形态检查法1、显微镜放大法2、染色法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步骤、意义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七、思考题及作业课后思考题P109第1、2题。
微生物学教案完整版doc

微生物学教案完整版doc目录•微生物学概述•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01微生物学概述Part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形态和结构特征,微生物可分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八大类。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微生物学的研究意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研究微生物不仅有助于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制酱等生产活动。
到了17世纪,列文虎克首次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的存在。
19世纪,巴斯德和科赫等人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微生物是引起疾病的原因,奠定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
20世纪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目前,微生物学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生物学、医学、农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分子水平。
同时,微生物在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微生物学的现状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02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Part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word版一、教案基本信息1.1 科目:微生物学1.2 课时:45分钟1.3 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方式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4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小组讨论二、教学内容2.1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2.1.1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2.1.2 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点,将其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类别。
2.2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2.2.1 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生长。
2.2.2 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其中无性繁殖包括二分裂、芽生、裂解等,有性繁殖包括接合、转化等。
2.3 微生物的代谢方式2.3.1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包括异养、自养、厌氧、好氧等。
2.3.2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酶等,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3.2 讲解:详细讲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生长、繁殖和代谢方式。
3.3 实验演示:进行微生物实验,如细菌的染色、真菌的培养等,让学生直观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分享自己的看法。
3.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微生物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四、课后作业4.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4.2 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4.3 完成练习题:1. 微生物的个体大小一般在多少纳米以内?2.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3.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有哪些?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实验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范文精选】说课《细菌》

说课《细菌》《细菌》这一课题是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生物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部分,第四章的第二节,下面我从五个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营养方式需要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识来引导,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
本课安排在学习了动物、植物细胞的基础上来进行,通过与动物植物细胞的比较来进一步学习细菌的结构。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菌类是分解者,菌类虽然多数个体较小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菌类和动物植物一起构成了整个生物界。
(二)、本节的学习目标及依据:依据: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学生实际。
知识目标: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现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做基础;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德育目标:1、通过点出日本侵略者惨无人寰的行径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二、教材处理:(一)学情分析:由于班内学生成绩相差悬殊,且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本节课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中,应通过阅读细菌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word版微生物学授课教案设计

标准文档教案2005~~2006 学年第一学期院(系、所、部)生命科学学院教研室生物工程系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授课对象2004生物技术授课教师李淑彬职称职务副教授教材名称微生物学.2005年8月30日适用大全标准文档微生物学课程教课设计1讲课题目(教课章节或主题):讲课种类绪论讲课时间教课目的或要求:理论课第1周礼拜1第3~5节认识微生物的观点、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共同特色及其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和进化地位;认识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掌握微生物学的主要发展历史,认识其重要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认识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向。
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兴趣。
教课内容(包含基本内容、重点、难点):绪论(一、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指一群个体细小、结构简单,用肉眼难以看见或难以看清楚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词。
主要包含:细胞型微生物——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酵母菌、真菌(霉菌和大型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无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毒、亚病毒特色可用小、简、低来归纳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一)一个难以认识的微生物世界微生物是存在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但直到大概300年从前才真实存心识地看到微生物,其原由是因为个体细小、集体相貌不显、混居混生、因果难联。
(二)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阶段(重点)1、史先期和始创期——微生物的发现1676年,微生物学的前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初次察看到了细菌。
2、奠定期(重点介绍巴斯德、科赫等重要代表人物的贡献);3、发展期(与生命科学的其余学科一同共同发展)1897年发现了酵母菌的无细胞抽提液可将蔗糖转变为酒精,并对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获取成功。
此后微生物进入了生化研究阶段,并出生了生物化学学科。
今后,微生物生理和生物化学两个学科密切联合,共同发展。
微生物学精品课程

微生物学精品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非生物》中的第一课时《微生物》。
教材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特点,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和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提高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微生物,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及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显微镜、标本、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环境,发现微生物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具,了解微生物的定义、特点,掌握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5. 互动提问: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微生物模型,增强对微生物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微生物:定义、特点、常见微生物、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微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课堂讲解,深入剖析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微生物的分类和分布知识讲解不够详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微生物实验室,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开展校园微生物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非生物》中的第一课时《微生物》。
《细菌和病毒》说课稿(微生物学优质课获奖作品)

《细菌和病毒》说课稿(微生物学优质课获奖作品)《细菌和病毒》说课稿(微生物学优质课获奖作品)一、教学内容简介本堂微生物学优质课以《细菌和病毒》为主题,旨在通过介绍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的认知和兴趣。
主要内容包括细菌和病毒的定义、结构特征、生活方式、感染途径、致病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特征;2. 掌握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生活方式;3. 理解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途径和致病机制;4. 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 细菌和病毒的定义和分类特征;2. 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 细菌和病毒的感染途径和致病机制。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 利用一些简单的例子和图片导入微生物学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细菌和病毒的定义和分类特征,让学生对细菌和病毒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3. 细菌的结构和生活方式(20分钟)- 通过图片和示意图,详细展示细菌的结构特征和不同类型的细菌的生活方式。
4.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20分钟)- 利用动画和实例,生动展示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生活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病毒的奇特性质。
5. 细菌和病毒的感染途径和致病机制(20分钟)-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简要介绍细菌和病毒的感染途径和如何通过致病机制来引起疾病。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对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是否掌握;2. 通过课堂练,考察学生对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生活方式是否理解;3. 通过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细菌和病毒感染途径和致病机制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2. 细菌和病毒的图片和示意图;3. 动画和实例展示的资料;4. 练题和案例分析的材料。
微生物说课终稿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微生物》说课稿荣成十八中学杨艳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我的说课流程是三说——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部分包括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部分包括说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和内容整合,说建议部分包括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首先进行说课标.课标是教师解读教材、实施教学、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先说课程目标。
课标是教师解读教材、实施教学、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根据课程总目标,具体到本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描述病毒的结构和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1、通过观察显微镜的过程,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通过实验收集信息、数据,会分析实验信息、数据得出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1、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2、有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团队精神。
3、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人类生活的影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紧接着,说一下内容标准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而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与合作七个要素.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这个实验是个完整的探究实验,进行该实验时,探究流程的每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自主完成,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我们再看科学内容本章的科学内容与人与生物圈有关,和健康的生活这一主题也有密切的联系。
.从行为动词角度看2、科学内容分为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其中认知性目标又分了解、认识、理解三个递进层次结合到本章,属于了解层次的知识有: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和病毒的发现史。
《微生物技术》说课

教学设计的理念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理论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考核
教学设计的理念
按照“能力本位、任务驱动”的原则, 融教、学、做一体, 融课堂、实训、职业岗位一体, 融理论、实践一体。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教材 参考资料
《微生物学》 魏明奎 化工出版社
1.《微生物学》 沈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微生物学生物学》BROCK 科学出版社 3.《微生物学实验》沈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4.《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 科学出版社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上:
课
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
课程实验
①布置实验任务,提 供实验指导书。
②学生分组讨论、设 计方案、教师点评、
优化方案。 ③实施方案,教师指导 ④实验结束,教师总结 点评。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考核
10%
平时成绩:
到课率,课堂表 现,学生遵守纪律 以及上课积极参与 情况。
30%
过程性考核:
操作熟练程度、 团队协作能力、吃 苦耐劳精神等。
消毒灭 菌工
岗位群
菌种工
化验工
发酵工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1. 职业技术需求
这决定了《微生物学》 课程具有较广阔的职业技术 需求空间。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微
食
生
用
物
菌
学
生 产
学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2.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定位
《微生物学》课程是生物技术专 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发酵工 程》、《食用菌生产学》、《生物 制品》、《食品微生物检验》等课 程提供理论知识及基本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微生物学说课
篇一:微生物说课稿
《神奇的微生物》说课稿
——杨妮
一、说教材
本节的内容有三个主体:病毒,细菌,真菌,课本通过图片和文字呈现这三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
对于形态和结构,课本上详细讲解,可见这部分是重点,而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课本上只是一句话带过,也不需要深入挖掘,所以这部分能让学生记住就可以了,所以用多媒体看视频让学生有个直观感受,印象深刻。
和人类生活的联系,课本上讲了很多,这部分可以让学生发挥一下,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感兴趣的微生物。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能归纳出它们三者的区别。
3、举例说出它们三者分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
1、通过病毒和细菌的认识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2、通过对真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心观察的习惯。
3、通过三种微生物的比较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节课讲的生物就在大家身边,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一些看不见的生物,知
道它们对人类的好处和坏处,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说重难点
重点: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难点:归纳三者的区别。
二、说学法
本课用到了自学、讨论、看图、讲述,动手观察,本节课张力很大,留给学生
很大的空间发散思维。
三、说教法
本节的主体有三个,病毒,细菌,真菌。
需要认识清楚三者的形态,结构,营
养方式,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所以将病毒和细菌这两个比较小的放在一
起对比认识,正因为这两个比较小,无法用肉眼观察到,所以利用多媒体看图
片和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
而对于真菌比较大,就可以在课堂上用实物来让学
生观察,既引起学生兴趣,也联系生活实际,印象深刻,对于观察不到的结构
使用多媒体辅助。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用视频《你的手机干净吗》导入引出微生物这个概念。
继而引出微生物
包括的类别。
紧跟着让学生读一读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将课堂
分为两块:一、病毒和细菌,二、真菌。
↓
细菌和病毒。
让学生说说他们印象中的病毒和细菌,什么样子,多大,当然他
们的印象不完整,这个时候多媒体放图片和观察课本总结病毒和细菌的形态。
↓
学案上有两个图,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印象辨认。
光看形态不能分类,分类要靠
结构,这是本节的重点,需要会识图,填结构名称,所以学案上设计了两个图,让学生在填图的过程中,记忆各结构的样子和名称,并在当堂考察学生记忆情况。
↓
通过结构看出,病毒和细菌有没有叶绿体?引出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
微生物不仅要生活还要繁殖后代,引出繁殖方式。
通过观看视频来让学生认识
繁殖方式。
↓
与人类的关系,让同学讨论对于地球这个大环境和影响和人类的利与弊。
↓
微生物是不是都微小到用肉眼看不到呢?引出真菌,真菌要大一些。
给学生发蘑菇,发霉的馒头等让学生观察,对于真菌的外部特征书上仅停留在认识的层次,所以我也不做更深的解释,只让学生观察真菌的大小,形态。
↓
可是真菌中也有小的,酵母菌。
让学生对照课本画酵母菌结构,通过画加深印象。
用鸡蛋制作酵母菌模型。
↓
真菌的细胞结构和酵母菌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就记住这个代表,记住鸡蛋。
↓师生共同探究霉菌的生长环境,讨论馒头如何发霉。
↓
观看视频或孢子印讨论真菌的营养方式。
↓
让学生说说真菌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
本节小结。
↓
当堂练习。
篇二:微生物说课稿
1、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
食品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专门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2、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
(2)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
(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和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
(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如国标,部标及企业标准),从而为判定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3、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三种方式
(1)、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就是受人们欢迎的食品,乳酸菌可引起蔬菜和乳类及其它多种食品的发酵,所以,人们在食用酸牛奶和酸泡菜时也食用了大量的乳酸菌;单细胞蛋白就是微生物体中获得的蛋白质,也是人们对微生物菌体的利用。
(2)、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如酒类、食醋、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
(3)、微生物酶的应用:如豆腐乳、酱油等。
第六章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应用的意义;
2、掌握食品制造中所应用的菌种和适用范围;
3、了解和掌握食品制造中污染微生物。
教学重点:
1、生产菌种及污染菌的种类;
2、发酵机理;
2、工艺流程。
教学难点: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及其代谢过程的控制。
教学方法:本章涉及相关食品微生物的发酵机理和食品生产工艺流程的介绍,将结合多媒体演示重点讲授,结合思考题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掌握。
讲课学时数 4学时
第一节细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一、食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