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
高一年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五大题,总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46分〕
〔一〕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
〔2〕屈心而抑志兮,。
,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4〕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6〕,。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
〔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课内文言文〔15分)
2.解释如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9分〕
①微夫人之力不与此(《烛之武退秦师》)
②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③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④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
⑤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
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
⑦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⑧举酒属客〔《赤壁赋》〕
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游褒禅山记》〕〕
3.如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例句:始舍于其址
A.晋军函陵
B.籍吏民,封府库
C.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D.侣鱼虾而友麋鹿
4.对如下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①死生亦大矣②仰观宇宙之大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客有吹洞箫者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⑧有碑仆道
A.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B.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C.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D.①③/②⑤/④⑧/⑥⑦
5、如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悟言一室之内D.其孰能讥之乎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5分〕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如此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如此必即醒心而望。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如此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
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
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假设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与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如此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6、对如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直:径直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滋:滋扰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怨恨
D.一山之隅,一泉之旁隅:角落
7、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3分〕
①如此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③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如此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
8、如下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欧阳修为“丰乐亭〞作记,而让曾巩为“醒心亭〞作记。
B.“醒心〞这个亭名是韩愈根据那里的风景可使游人“其心洒然而醒〞来命名的。
C.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议论长于记叙。
D.作者把能与欧阳修同游作为幸运的事,因为欧阳修是个不可多遇的优秀人物。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3分〕
(2)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3分〕
(四)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如下问题。
〔6分〕
登快阁①
[宋]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清楚。
朱弦已为佳人③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④。
[注] 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任泰和令时。
②痴儿:作者自称。
③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④白鸥盟:出自《列子•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
〔3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共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1. 如下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示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除夕的前一天的下午,觉慧在觉新的事务所阅读刚从“华洋书报流通处〞买来的小说《复活》,他一边阅读,一边念着小说里的句子“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他,他激烈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而这也使觉新忆起了许多伤心的往事。
正在这时,高老太爷来了,他看到被禁足的觉慧竟然在事务所里,大发雷霆。
〔《家》〕
B.元宵节刚过,新旧军阀展开了激烈的混战。
张太太带着琴和正在张家玩的钱太太和梅来到高公馆避难。
这一来,瑞珏知道了觉新和梅的过去,非常生气。
她找梅交谈,梅表示不再和觉新来往,她们在新的根底上开始了交往。
〔《家》〕
C.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除了金钱对任何人都没有感情,他破例为病危的妻子花钱求医,也是因为妻子一死,她名下的财产就要分给女儿。
〔《欧也妮·葛朗台》〕
D.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在一条幽暗的小巷里,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伽西莫多抢走。
爱斯梅拉达奋力对抗。
刚巧皇家卫队经过,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
克洛德逃走,而伽西莫多被擒获。
(《巴黎圣母院》)
E.加西莫多敲钟之后,在塔楼上看到克洛德神色紧张地注视着圣母院门前的广场。
穿着白色死刑犯袍子的爱斯梅拉达站在夜间匆忙搭起的绞刑架下,绞索套在脖子上,平静地等待着行刑的时刻。
加西莫多不顾一切地从门内冲出,把姑娘抢进了巴黎圣母院。
行刑的士兵惊魂甫定,目瞪口呆地看着钟楼怪人独自一人劫持了法场。
因为圣母院避难权的原因,士兵们不敢擅入。
(《巴黎圣母院》)
12.如下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示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经常出入葛朗台家门的客人有两家: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台·格拉桑一家,他们想的都是葛朗台的家产。
这两家为娶欧也妮明争暗斗。
葛朗台知道他们为了金钱和陪嫁,才争夺他的女儿。
葛朗台将计就计,利用女儿作为诱饵来“钓鱼〞,以便从两边捞到好处。
〔《欧也妮·葛朗台》〕
B.许倩如率先剪了发,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琴告诉母亲想学倩如那样把头发剪掉,却遭到母亲的反对。
琴对女子命运的不公表示质疑与愤慨,并毅然剪去自己的头发。
(《家》) C.爱斯梅拉达被诬陷刺杀弗比斯,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绞刑。
在刽子手行刑时,加西莫多挺身相救,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用心照顾保护她。
从此,加西莫多成了爱斯梅拉达的忠实朋友。
(《巴黎圣母院》)
D.欧也妮收到查理的信,万念俱灰之余答应嫁给特·篷风,前提是终其一生要让自己自由。
作为让她独居的条件,特·篷风通过公证人在婚约上写明将来如无子女,身故后夫妇双方的财产一律相互赠送,以期在欧也妮死后得到她的全部财产。
〔《欧也妮·葛朗台》〕
E. 诗人甘果瓦因跟踪爱斯梅拉达而误入乞丐王国。
按法律甘果瓦将被处死,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不忍心看着一个无辜者死去,于是与甘果瓦结为名义上的天妻,救了他的性命。
〔《巴黎圣母院》〕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如下问题。
子曰:“笃信好学,死守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如此见,无道如此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第八》)
(1)如下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这是孔子向弟子们传授为官之道,也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如此。
B.孔子认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是为官的基点。
C.孔子提出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如此见,无道如此隐〞,表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D.孔子“天下有道如此见,无道如此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
(2)结合上面的选段,请你对下面这句话作简要评价。
〔3分〕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第八》)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共15分〕
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
李振南
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
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
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
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
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
或是两把油纸伞交织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
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
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
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
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伞人的心。
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一把油纸伞的。
现在,我想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破旧,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
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
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
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
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
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
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
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
所以,当假设诗假设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白蛇传》那样缠绵绯恻的故事。
〔摘自《中国散文家》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4.如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A.“我〞现在依稀能看到油纸伞的影子,是在梦境里,是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
B.江南的雨使独具慧心的匠人产生创造的灵感,油纸伞应运而生,沿袭千年而不绝。
C.追忆小时候在乡下用过的油纸伞,作者印象深刻的是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
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D.文中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是虚实结合的写法,说明家里的这把伞在我的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E.文章最后把油纸伞和自动伞、折叠伞做比照,是为了说明即使现代各式各样的伞更精细更美好,而油纸伞所承载的古典情怀和诗意却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15.文中第三段提到《雨巷》和《白蛇传》有什么作用?〔4分〕
16.结合文本,探究油纸伞物语的丰富内涵,并简要分析。
〔6分〕
四、语言表达〔共3分〕
17.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1分〕
A.2010年4月28日,杀害多名小学生的罪犯郑民生被执行死刑。
人们谈到他的罪行时无不咬牙切齿,义愤填膺。
B. 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完毕,而是开始。
如果国家安之假设素,毫无反响,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C.作为纪律委员,她责无旁贷地承当了纪律管理工作。
D.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戛然而止。
18.下面句子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完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1分〕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19.对如下古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1分〕
A.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
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五、作文〔70分〕
20.题目:那一次,我读懂了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 高一年语文试卷答题纸 一、〔一〕1.〔10分〕
〔1〕
〔2〕 〔3〕
〔4〕
〔5〕 〔6〕 〔7〕 〔二〕2.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⑨
3.〔 〕
4.〔 〕
5.〔 〕〔各2分〕 〔三〕
6.〔 〕
7.〔 〕
8.〔 〕〔各3分〕
9. 〔1〕 〔3分〕 〔2〕 〔3分〕 〔四〕10.〔1〕 〔3分〕 〔2〕
〔3分〕 二、〔一〕11.〔 〕12. 〔 〕〔各5分〕 〔二〕13. 〔1〕〔 〕〔3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某某号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2〕
〔3分〕
三、14.〔〕〔5分〕
15.
〔4分〕
16.
〔6分〕
四、17.〔〕18.〔〕19.〔〕〔各1分〕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
高一年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46分〕
〔一〕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言笑晏晏
〔2〕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
〔3〕周公吐哺
〔4〕鸡鸣桑树颠
〔5〕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二〕课内文言文〔15分〕
2.〔9分〕①没有;②不过,只是;③尽;④明白;⑤端正;⑥帮助;
⑦把……看作相等⑧劝人饮酒⑨不平凡
3.〔2分〕D〔A、B、C三项与例句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D项,名词的意动用法。
〕
4.〔2分〕B〔①③⑥为判断句,②⑤为定语后置句,④为被动句,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省略句。
〕
5、〔2分〕D〔A冯—凭B蚤—早C悟—晤〕
〔三〕课外文言文〔15分〕
6.〔3分〕B〔滋,滋生,蔓延〕
7.〔3分〕B〔〔①句中“如此其心洒然而醒〞是“乐〞的实质;②句,由“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可知这不是“公之乐〞;③④两句,由“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可知这均是“公之乐〞;⑤句写同游者的“喜〞与“幸〞,不是“公之乐〞。
〕
8.〔3分〕B(“醒心亭〞应是欧阳修根据韩愈《北湖》诗中“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的一句意境取名的,而不是韩愈给“醒心亭〞命的名。
9、(1〕〔3分〕这真能算得上善于从山泉之间找到乐趣了。
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他更擅长的了!〔“取乐于山泉之间〞是状语后置句,“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这两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完整1分〕
〔2〕〔3分〕而我,又能够用文章把我的名字放在先生文章的后面,怎么能不高兴并感到庆幸呢!〔“次〞译为后面,“幸〞是庆幸的意思,这两个关键词各占1分,句意完整1分。
〕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10.〔1〕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
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
〔2〕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②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
意思对即可。
〕
二、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共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1.〔5分〕AB〔A这本小说是《前夜》,高老太爷看到觉慧没有大发雷霆,他已经忘记了觉慧被禁足的事处。
B①钱太太并没有来高公馆避难。
②瑞珏没有生气,而是同情,梅也没有表示不再和觉新来往,而是她和瑞珏由于真诚的同情与对命运的相互理解,俩人成为亲如手足的姊妹〕
12.〔5分〕BC(B琴并没有剪去自己的头发;C项中“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绞刑〞有误,是法院判处爱斯梅拉达绞刑。
)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3.〔1〕〔3分〕D〔“很值得今人学习〞的说法值得探讨。
说“‘天下有道如此见,无道如此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有避世消极之嫌。
〕
〔2〕〔3分〕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孔子提倡安分守己,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确实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它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我们应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15分〕
14.〔5分〕B D 〔B “沿袭千年而不绝〞的说法不准确,油纸伞行将消逝。
D “虚实结合的写法〞的说法有误,应属于虚写。
〕
15.把油纸伞和文学作品相联系,说明了它的历史悠久,是爱情的信物。
〔2分〕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加了诗意和浪漫,提升了它的文化内涵。
〔2分〕
16.〔1〕由于江南多烟雨,江南人的雅致和悠闲,才有了油纸伞的诞生,并使之成为一种地
域文化。
〔2〕油纸伞的轻巧典雅,表现了丁香姑娘的秀美,演绎了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由此充满文学的诗意和古典情怀。
〔3〕油纸伞在普通家庭具有实用价值和亲情的味道,又是吉祥的象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观点3分,分析3分,分析略。
〕
四、语言表达〔3分〕
17. D(应改为“浅尝辄止〞)
18.C(ABD既含比喻,又含对偶。
C只含有比喻)
19.A(“合〞与“斜〞是把周围静的景物做动的描写,并不是把树和山拟人化了。
而B项的“知〞和“潜〞确实是把雨写成有人的意识了,是拟人写法。
D项写“羌笛〞能“怨〞,有了人的情感,是拟人写法。
C项把水气多写成“蒸云梦〞,把水浪大称为“撼岳阳〞是夸张的手法。
)
五、作文〔70分〕
参见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滁州的西南,泉水的边上,欧阳先生(欧阳修)担任太守的第二年,建造亭子叫做“丰乐亭〞,并亲自写了记文,来宣扬它的名字和意义。
后来又在丰乐亭的东边几百步远,在山的顶上,建造了亭子叫做“醒心亭〞,让我来写文章记下来。
但凡欧阳先生和本地的宾客出游,必然到丰乐亭饮酒。
有时喝醉而且感到疲劳,必然到醒心亭眺望,来观赏群山相环,云烟相连,旷野无边,草木众多而且泉石美观,所看到的使眼睛明亮,所听到的使耳朵灵敏,因此他的醉意就会突然醒过来,更加打算长时间停留而忘记了回去,所以用亭子的用处来命名它们,抄写了韩退之(韩愈)《北湖》的诗句“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
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回去。
啊!这真能算得上善于从山泉之间找到乐趣了。
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他更擅长的了!
虽说如此,欧阳先生的寻找乐趣,我能写出来。
我们的长官在上面悠闲游玩无为而治,我们的百姓在下面自给自足而没有缺憾,天下的学者,都有才能而且品德好;少数民族、鸟兽、
草木的生存,都各自得到了自己的方便,这才是欧阳先生的乐趣。
一座山的角落,一眼泉水的旁边,难道这是先生的乐趣所在吗?其实是先生在这里表达胸臆罢了。
像欧阳先生这样的贤能,韩愈死后几百年才出现。
如今一同出游的宾客,还不知道遇到先生非常难得啊。
往后上百年、上千年,有倾慕先生的为人的,看到先生出游的足迹,想要见到他,就会产生遥不可与的感叹,然后才知道遇到先生是多么难得呀。
所以一同出游到这里的人,怎么能不高兴并感到庆幸呢!而我,又能够用文章把我的名字放在先生文章的后面,怎么能不高兴并感到庆幸呢!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