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圆的认识 (一)|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圆的认识(一)|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感知圆的形状。

2.能够正确叫出圆的名称,并理解圆的定义。

3.能够通过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学生初次认识圆形,在圆与周长的关系上容易出现歧义,需要引导学生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拿出一个小球给学生看,引导学生感知这个小球的形状,并与学生一起叫出这个形状的名称——“圆”。

2. 认识圆
1.通过多媒体展示圆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形状。

2.师生共同探讨圆形的定义,即“平面上距离一个固定点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3.教师展示圆的直径和半径,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定义。

3. 圆形的基本性质
1.导入:教师现场拿一根绳子,根据学生提供的圆的半径测量,再将其与圆的周长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的周长等于直径的长度乘以π,即C=πd。

2.师生共同发现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3.在探究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并探究圆与其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提升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以问题为引领,主动探索与发现。

4. 温故知新
•对于已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学生应该对其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进行复习和总结,增强对图形的认识。

四、课堂互动方式
1.座谈讨论式互动。

2.合作学习式互动。

3.实物展示式互动。

五、教具准备
1.实物:一个小球。

2.图片:圆形的图片及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图片。

3.工具: 绳子。

六、课后作业
1.默写圆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完成课堂上讲解的练习并进行自我验证。

七、教学评价
•老师可以利用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1.回答问题的准确率。

2.课堂练习的正确率。

3.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表现差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差异教学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