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家访制度(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精选)
一、家访形式
1、走访学生家庭;
3、请家长来校座谈。
二、家访内容
1、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及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
2、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
3、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某某某策,介绍我校的办学特色及学
生的培养目标,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4、双向沟通家校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形式以及总结推荐其成
功的经验,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5、征求家长对学校及某某某门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家访原则
家访必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重点是学有潜力的学生、特长生、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学生、留守子女、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等。
四、家访要求
1、班主任每一学期到学生家中家访必须达到全班学生总数的1/3,每学年必须遍访学生家庭一次;
2、学生因并事假或有突出成绩,或发生问题,应及时家访;
3、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中心。
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品德等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
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4、家访时,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
5、家访时要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心情、学生在场与否,酌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
6、登记好家访记录。
五、家访注意事项
1.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2.家访时,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
3.注意交流方式方法,切忌告状式家访。
避免使用令家长和学生失望的语言和结论;
4.尊重家长,抱着热诚欢迎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意见,切忌与家长“斗气”;
5.注意家访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安全;
6.不得借家访之机,向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或收受礼物、接受宴请等;
六、考核
1.每学期由各年级组收齐家访记录,上报教导处,某某某教处将对家访记录进行检查考评并通报;
2.学校把教师家访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重要依据;
2、家访必须有目的地进行。
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思想品德等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采用适当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真正了解子女在校表现。
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
对在家和在校发现的问题,应与家长共同商量,及时解决。
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家访不应向家长告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实际效果。
4、重视家长意见。
要抱着热诚欢迎的态度对待家长意见。
对家长所提意见,要全面调查、了解、分析。
正确的意见,虚心接受,好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反映给学校领导,以利学校工作的提高。
家长因不了解学校实际而提出的偏激或非正确意见,要加以诚恳耐心的解释。
让家长给予理解和谅解。
家庭力量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力量,动员家长和我们一起办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求教师做好家访工作,具体制度如下:
①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工作,工作要过细,除普遍召开家长会外,向个别学生教师要做到每月家访3~5次,填写在班主任手册上。
③每学期末,教师主动征求和虚心听取家长的反映意见,认真改进工作。
④每学期未,教师要写一份通过家访工作,转变学生思想方面的总结。
⑤在家访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家长,不要恶语伤人,态度粗暴。
⑥教师在家访过程中,不收受家长的礼物,坚决抵制不正之
一、家访的原则:
2、家访必须分层次进行,不得只进行后进生的家访,而应包括中、
上等学生的家访,可以以后进生的家访为主。
3、做到8必访:
开学一月内,一年级新生必访。
班主任、科任教师家访率为100%。
转学生(转入)必访。
每学期,教师对随班就读生家访率为100%。
每学期,各班主任家访率不低于45%。
学习或者行为突然发生偏差的学生必访。
缺席并且不明原因的必访。
因患病造成三天以上病假的必访。
家庭发生变
故的学生必访。
二、家访的内容:(可以根据每次家访目的不同确立家访内容)
1、学生在校实际情况汇报。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6、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三、家访的注意事项:
1、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共商教育大计,探究教育方案,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好地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忌向家长告状,报忧不报喜,将学生说的一无事处。
2、要想方设法提高差生上进的信心。
忌在家长面前用分数压学生,使家长和学生都丧失信心。
3、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地考虑问题。
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4、家访时,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
忌对学生的隐秘性心理在家长面前夸大渲染。
5、家访中要保持教师的崇高形象。
忌讨好家长,收取家长的财物,借家访之名与那些居其位,有其权的学生家长,套近乎以某某某私事。
6、家访要及时,有针对性。
忌拖延家访时机,等到矛盾已经公开化后才去找家长,商量解决办法。
8、家访后,及时填写《家访记录》
一、每位教师都有随时对学生进行家访的义务。
二、家访前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三、班主任每学期家访学生人数不得少于班级人数的1/3,任课老师每学期家访班级学生3至5名,新一年级的班主任必须家访全体学生。
五、教师家访要有目的,有针对性,明确家访内容,设计好谈话方式。
六、家访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同时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对孩子教育问题要达成一致,在共同探讨,统一教育目的基础上,找
出学生问题发生的根源,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教学活动及学校的发展。
对于家长反馈的情况教师要认真分析,必要时需上报学校领导,以及时采
纳改进工作。
八、对家访工作中弄虚作假或每学期家访少于规定人数及因家访工作
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学期考核取消所有奖励。
九、教师在家访的基础上,要及时认真做好家访记录。
家访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做好家
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特制定此制度:
一、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家访首先要了解情况,家庭情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学习
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提高教育工作
的针对性。
二是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
教育活动。
三是共同研究,统一要求,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
原因。
四是提出建议,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
育学的基本知识。
二、提高家访的效率和效果:
1、家访要有计划、有准备,每学期每个学生要家访一次以上。
2、教师反映情况既要实事求是,又要讲究方法。
向家长反映情况时,一般应让学生在场,当着学生的面,既要介绍学生的优点,取得的进步,
又要指出他的缺点,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不要在家访中“告状”,借助
家长的“权威”慑服学生。
3、尊重家长,互相信任。
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要尊重家长,礼貌
待人,诚心诚意,即使碰到“拉短”的家长,也要耐心说服,以理服人。
1.班主任应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家访,每月须上门家访至少5位以上
的学生,一学年须上门家访完班内全体学生。
2.班主任家访以后,要做好工作记录,写出家访心得,结合实际不断
总结家访的经验,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3.班主任对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父母不在身边、家长下岗的学生,
学习、生活困难生,身体残疾学生、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近期家庭有较大
变故的学生要特别进行家访,给予及时的关爱。
4.对起始年级,班主任应利用假期等时间进行家访,要求在第一学期
完成班内学生的全部家访,并做好记录。
5.教师通过家访工作,须与家长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与配合的关系。
6.每月的第二周作为学校开放日,接受家长对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
的评价和反映,教师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7.每月的家访工作,作为班主任每月常规工作的考核和学年评优的指标。
学校对班主任的家访设“专项奖励”。
一、参加家访人员:
全体教职工均有对学生进行家访的义务和责任,其中以学校各级领导
和班主任为主。
二、家访对象:
全体学生(含流失生)
三、家访原因:
a.了解学生家庭情况;
b.反映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
c了解学生在家情况;
d.动员流失生反校;
e.帮扶贫困生;
f.控制欲辍生流失;
g.学生在校意外情况;
h.其他临时原因,需要家访。
四、家访要求:
1、凡进行家访的老师态度要端正,务求实效性,要具有明确的目的
和任务进行家访活动。
绝不搞为了完成家访任务而进行的家访活动。
2、上课时间进行家访,事先进行家访人员要与学校校长、书记或教
导主任请示,说明家访对象及进行家访原因。
经领导批准后,方可离校进
行家访,家访回校后要向请示领导作口头汇报,对应急问题要做及时办理。
3、进行家访要携带由学校统一印发的“家访记录”,家访时要把与
家长进行谈话的内容作概要性的记录,家长要签字或盖章。
4、家访记录要在进行家访人员手中保留(学校随时抽查)期末统一
交到教导处存档。
5、任何教师或领导不得以家访为借口出校办理其他事情,经查出视
为旷工,并按学校出勤有关条例严肃处理。
6、进行家访活动人员数量的要求:
(1)课任教师对所教学生的家访,每学期在30%。
(2)学校领导每学期进行家访,10-20人次。
(3)班主任进行家访,每学期在40%。
学校对学生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和调查研究,是我们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获取学生信息的重要途径。
是矫治
学生行为偏差,帮助学生学生完成学业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希望进行家访
活动的人员,认真按本制度开展此项活动。
为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认真履行我校的班主任岗位职责,进一
步增强班主任对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加强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使我校学生思想某某某治工作落实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二、家访必须分层次、有目的地进行。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班主任要
做到区别对待、及时家访。
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思想品德等情况,必
须实事求是地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真正地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
对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商量,及时解决。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三、尊重家长,重视家长的意见。
对家长所提意见要全面调查、了解、分析。
正确的意见虚心接受,好的意见或建议应及时反映给学校,以利于
学校工作的提高。
家长因不了解学校具体情况而提出的偏激或不正确的意见,要加以耐心、诚恳的解释,让家长给予理解和谅解。
五、班主任如在上班时间家访,不能以家访为由耽误课或串课,不能和学校安排的活动相冲突。
六、各年级每学期对本级部班主任老师的家访情况进行总结,对不能完成家访任务的班主任要给予批评。
一、家访工作责任人:
家访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任课教师全员参与,每班组成若干个家访小组。
学校行某某某人员家访主要处理学生突发情况或典型事件。
二、家访的次数:
一学年内家访小组必须普访学生一次,一学期内至少家访一半以上学生。
对特殊群体学生必须访两次以上。
三、家访的原则:
发生下列几种情况,班主任必须及时家访,副班主任应积极配合。
1、学生患病,缺席三天以上,班主任要登门或上医院探望。
2、学生家庭发生重大或不幸事件,要及时做好安抚工作。
3、学生在学校里发生伤害事故,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家长或亲自把孩子送回家,说明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4、学生无故迟到、缺席,及时向家长了解原因,通报情况,共同进行教育。
6、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有进步时要及时家访,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作恰如其分的汇报,给学生和家长以热情的鼓励。
四、家访的内容:
1、学生在校实际情况汇报。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6、增进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情感交流。
五、家访的注意事项:
1、每次家访要确定家访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要对被家访的学生有较充分的了解。
2、家访前要提前预约,告知家长家访的时间,以提高家访效率。
3、家访过程中,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
4、家访时要虚心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要实事求是汇报学生在校表现,要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5、家访后,教师应如实做好记录。
6、牢记安全第一,注意家访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安全。
一、进行家访
(一)家访的量化指标:
(二)家访的原则:
家访必须分层次进行,每个学生均要享受家访的待遇。
学有潜力的学生、特长生、单亲家庭学生、贫困生、学困生和有辍学倾向的学生要作为家访重点对象。
1、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2、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及思想发展动态;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途径;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学生实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3、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三)家访的内容:
1、学生在校实际情况汇报。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四)家访的注意事项:
1、家访后,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收集各类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教学的方法。
及时填写家访登记表,并让学生家长在家访登记表上签字。
做好家访工作总结。
2、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评价学生。
要有情感艺术和语言艺术,引导家长不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子女。
3、家访时,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
二、召开家长会议
1、按照学校规定,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
2、家长会的主要内容:宣传某某某的方针、某某某策;报告学校或班级的教育工作;介绍学生的学习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状况;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共同研究、落实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3、召开家长会议前,教师在准备好学生各方面的植被,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开会前两三天发书面或口头通知,让家长明确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中心内容。
5、会议前向学生讲明会议的目的、意见,扫除学生思想顾虑,使他们动员家长参加会议。
与热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交换意见,听取建议,选定会上发言的家长,做好发言准备。
三、成立家长委员会
1、在班级学生家长中选出热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3,5人组成家长委员会组织。
2、利用家长的特长,让家长兼任学生的教师或班级辅导员。
3、组织和安排家长给学生上课,进行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作风纪律、劳动技术等教育。
4、举办家长、学生、教师参加的联欢会。
一、家访基本要求:
1、新接班的班主任,包括因特殊原因中途接班的班主任在接班后两周内完成普访。
2、普访完成后,以后每学期家访不少于1/3,其中必访家庭为:
(1)家庭困难学生必访;
(2)特殊残缺家庭必访;
(3)后进生必访;
(4)家庭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有不同意见的必访;
(5)家庭教育能力较欠缺的必访。
5、学生因心理等原因不来校,班主任需及时家访,与学生沟通,并与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疏导工作。
6、学生因身体原因长期在家休息,班主任应择时家访,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关心学生。
7、对家庭经济困难及单亲和与老人居住一起的学生,班主任应主动定时家访,以了解该生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家庭教育能力与现状。
二、家访必须了解的基本内容:
班主任通过家访,应尽可能的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并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教育教学的基本状况及基本要求,并力求掌握下列情况:
1、学生上学和放学的路途所使用或借助的交通工具。
2、学生以前及目前的身体状况和学习状况。
3、家庭成员的组成状况和经济状况。
4、监护人的教育能力。
三、家访注意事项:
1、家访时穿着要注意教师的形象。
2、入乡随俗,客随主便。
3、与家长交流时要亲切、耐心,言谈举止要彬彬有礼。
4、礼貌拒绝家长的各类馈赠。
5、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如与家长产生因观点、方法、认识等原因不一
致时,要做到,不大声说话、不争执、不吵闹,依据有关教育教学的法规,进行耐心解释、劝说,力争寻求一致,以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共同教育的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