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麂.子 (jǐ) 累赘.( zhuì) 修葺.(qì)悲天悯.人(miǎn)B.卸.却(xiè)契.约(qiè)案牍.(dú)香气四溢.(yì)
C.德馨.(xīng)冗.长(rǒng)亵玩(xiè)颠沛
..流离(diān pèi) D.商酌. (zhuó) 撵.走(niǎn)循.环(xún)鞠躬尽瘁. ( chu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锡箔盔甲感慨人声鼎沸
B.朗润抖擞响晴花枝招展
C.澄清静谧吝啬淅淅沥沥
D.铃铛化妆絮叨美不盛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

D.漫步曲水街亭,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
....,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B.自从上了初中后,使我学习起来更加积极了。

C.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拟人)
B.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C.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比喻)
D.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拟人)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读完这篇报道,我深深地为这盏“微弱的小灯”而心恸、感动、敬仰。

②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山村老师王庆宇,从教36年,后来得了重病,无法医治,可他仍坚持为师生劈柴,每天上四节课,找学生谈话,冒雨家访。

③临终前,他拉着年轻教师的手说:‘“虽然我很微弱,但我毕竟也是一盏小灯。


④油灯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在油灯的导引下,我们这群乡村伢子,勤于学业,笃志修行。

⑤后来,我有幸做了一名教师,教学之余,喜欢读书看报。

A.②①⑤③④B.②⑤①③④C.④②①⑤③D.④⑤②③①
7、古诗词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4)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5)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有一句诗,经常被后人用来描述绝处逢生的处境,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张仪受辱
张仪已①学而游说②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③张仪,曰:“仪贫无行④,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⑤数百。

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已:完成。

②游说:游历各国说服诸侯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

③意:怀疑。

④无行:没有良好的品行。

⑤掠笞:用荆条拷打。

⑤不:同“否”,句末表疑问语气词。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而/楚相亡璧B.子毋读书/游说
C.视/吾舌尚在不D.门下/意张仪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尝(___________________)(2)亡(____________________)(3)释(___________________)(4)谓(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2)视吾舌尚在不?
4.从“仪曰:足矣!”可以看出张仪具有什么可贵的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

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

这一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

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

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

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

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

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

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
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

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

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

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

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

”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儿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

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极其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本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描写。

3.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他是如何表达的。

5.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

我的灵魂很
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2、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

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

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

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

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

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

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

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

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

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

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

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

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


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

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

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

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同学们愉快地走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同学们在体验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请以“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沟通、鼓励、合作……),使题目
完整。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③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A
D
C
C
D
D
(1)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2)独怆然而涕下(3)造化钟神秀(4)会当凌绝顶(5)落红不是无情物(6)自缘身在最高层(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B
2.曾经丢失释放告诉,对…说
3.(1)张仪贫穷而没有良好的品行,一定是他偷去了楚相的玉璧。

(2)(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4.他具有忍辱负重、顽强不屈的可贵品质。


【答案】
1.统领全文(引起下文或点明文章主旨),下面的“请学生吃花生”和“相面打分”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段展开叙述的。

(意近即可)
2.动作语言
3.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

“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合理决断。

4.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恶性考试”形象地比作“煮鹤艺术”,极富讽刺意味,表达了林语堂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对学生遭遇的惋惜之情。

5.尊重学生、公平公正、热爱生活、学识渊博、乐观幽默、卓然独立。

【答案】
1.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3.CE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