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武冈市市级名校中考语文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武冈市市级名校中考语文考试模拟冲刺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积累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八国联军侵略我国的时候,烧毁并洗劫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

B.临近中考,郭勃麟同学做语文试题马虎的现象比以前进步多了。

C.2019年5月11日,《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收官,无腿勇士夏伯渝43年追梦的事迹深深震撼了人们。

D.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南极科考队经过锲而不舍
....的努力,磨镜十年,在南极冰穹成功布放了天文望远镜阵。

B.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
....,谁也没法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D.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造、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
....,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B.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具匠心
....,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C.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想一口吃成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
....,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B.“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D.《刘姥姥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蒹葭萋萋,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海内存知
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 ,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表现战地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朝花夕拾》的《琐记》中,写“我”和小伙伴最愿意在衍太太家里或她家四近玩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传(节选)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
《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
..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
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
..,久乃信服。

(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父洵游学
..四方游学:离家至外地求学
B.慨然太息
..太息:叹气
C.属文
..日数千言属文:写文章
D.闻者始哗不厌
..不厌:不满足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A.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B.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C.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D.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受到了来自母亲的良好教育。

B.苏轼成年后喜欢读贾谊、陆贽和庄子的文章。

C.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没有当时文章中常见的弊病。

D.苏轼才华横溢,欧阳修看了他的信后不得不避其锋芒。

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成易之。

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

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
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薄之类,靡不览究。

有时说经。

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绚烂。

(注释)寝陋;丑陋。

易:轻视。

赴:这里是探求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少长,虽.长大虽:______
(2)或.当食忘匕箸或:______
(3)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______
(4)乃善.诵耳善: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
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择。

(2)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善诵耳乃.记之而去(《小石漂记》)
B.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戒勿与.往来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传奇说薄之.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9.①许有壬,字可用,其先世居颍,后徙汤阴①。

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诵无遗。

擢延佑二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

会关中有警,邻州听民出避,弃孩婴满道上,有壬独率弓箭手,闭城
门以守,卒获无虞②。

②泰定元年,初立詹事院,选为中议,改中书左司员外郎。

京畿③饥,有壬请赈之。

同列让④曰:“子言固善,其如亏国何!”有壬曰:“不然。

民本也不亏民顾岂亏国邪!”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

③重纪至元初,长芦韩公溥因家藏兵器,遂起大狱,株连台若省,多以赃败,独无有壬名,由是忌者益甚。

有壬度不可留,遂归彰德,已而南游湘、汉间。

④(至正)二年,囊加庆善八及孛罗帖木儿⑤献议,开西山金口导浑河,逾京城,达通州,以通漕运。

丞相脱脱主之甚力,有壬曰:“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

”不听,后卒如有壬言。

⑤十二年,盗起河南,声撼河朔间,有壬画备御之策十五条,以授郡将,民藉以安。

十五年,有僧名开,自高邮来,言张士诚乞降,众幸事且成,皆大喜,有壬独疑其妄,呼僧诘之,果语塞不能对。

转集贤大学士,兼太子左谕德⑥。

有壬前朝旧德,太子颇敬礼之。

一日入见,方臂鸷禽⑦以为乐,遽呼左右屏去。

十七年,以老病,力乞致其事⑧,久之始.得请。

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卒,年七十八。

⑥壬历事七朝,垂五十年,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皆一根至理。

当权臣恣睢之时,稍忤意,辄诛窜随之,有壬绝不为巧避计,事有不便,明辨力诤,不知有死生利害。

(选自《元史·许有壬传》,有删改)
(注释)①汤阴:地名,属彰德。

②无虞:太平无事。

③京畿(jī):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④让:责备。

⑤孛罗帖木儿:人名,下文的“脱脱”也是人名。

⑥左谕德:官职,责任是讽谕规谏。

⑦诊商:凶猛的鸟。

⑧致其事:辞官退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览辄.背诵无遗(2)徒劳.民费财耳(3)久之始.得请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地区有警,邻州听任百姓外出逃避,路上满是被遗弃的婴孩,许有任率领弓箭手紧闭城门防止百姓出逃,最终辽州获得安定。

B.至元初年,因为长芦韩公溥家中私藏兵器,兴起大案,台省许多官员受到株连,因贪赃而倒台,许有壬清廉,名字不在其内。

C.有一个从高邮来的僧人名字叫开,说张士诚请降了,众人听到后十分欢喜,唯独许有王怀疑,他喊来僧人质问,最终识破僧人的谎言。

D.许有王一生先后做过七朝的大臣,遇国家重大事情,他往往直言敢谏,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考虑死生利害。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三处)
民本也不亏民岂亏国邪!
4.为下面句子补充省略的内容,甲乙同学产生了分歧。

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一日入见,方臂鸷禽以为乐,__________________遽呼左右屏去。

10.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大行当顾细谨
①瑞士手表之所以能享誉世界,靠的是精工细作。

细,往往被看得微不足道,但光芒总是在细处释放的。

《鸿门宴》说:“大行不顾细谨。

”后人视作箴言,我觉得很不着调。

班超所云“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更是误人子弟。

樊哙够英雄,能全身而退,凭的却是运气--对方是不可教的项羽。

②细谨,并非小事,需要细心完成,慢慢研,慢慢磨。

画家作画,也许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可想过腹稿?小节稍一疏虞,就是一个瑕疵。

那些所谓的气度不凡的人,大体看,过得去。

小处深究,问题就出来了。

小处没做好,很可能误了大事,小“疵”而掩大“瑜”。

成功的作品,细节处理得必定好。

③大人物的成功,也不一定就在于他们的才能,而在于深谙“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刘备认识得很清楚,给儿子留了两句遗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古人说的“祸患常积于乎微”也是有道理的。

④韩非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大行”必定有原则,若有违原则,即使根本就不起眼的“小节”也要拘束,否则将是成大事的绊脚石。

“大行”也要从“小行”做起,“小行”不屑做,拒绝做,“大行”就只是空想了,“一鸣惊人”也不过天方夜谭。

⑤《后汉书》载,少年陈蕃自命不凡,一心想干大事。

一天,友薛勤来访,见院内龌龊不堪,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大丈夫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改之,后有所成。

⑥柯南是怎样炼成名侦探的呢?他能够破解别人破不了的案子,正是注重细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并用缜密的思维,将细节与案情相结合,使真相浮出水面。

凶手在细节处功败垂成,而他在细节处功成名就。

⑦做成大事而小节有失的也有人在,成了就是成功了吗?例如。

史学家写人物,并不只记述他成败的大节,也记述他日常的细节,因为细节处最能展现人格魅力。

⑧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事无大小,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大行当顾细谨”,让我们透过一滴水就能见到太阳。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引述《鸿门宴》中的语句?
3.请在第⑦段横线上补充一个合适的事例作论据。

4.第⑤⑥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请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1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漓江情韵
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

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

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

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

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
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

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

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

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

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

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

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

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

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

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

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

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

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

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

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

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

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

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

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

”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划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

为什么“我”想问却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应用
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历史上的大国崛起都反复证明了一个定律:背海而弱、向海则兴。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并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识到,占地球表面积71%的蓝色水体将是提供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的“新大陆”。

风力发电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风的大小,离岸10千米的海上风速通常比沿岸要高出20%,因而同等条件下海上风力机的年发电量能比陆上高70%。

同时海上很少有静风期,因此风力机的发电时间更长。

对风电设备而言,陆地地形复杂、粗糙度高,不同高度的风速常常相差很大,可导致叶片振动、疲劳乃至断裂,同时传动系统也容易损坏。

而海面通常都很平坦,不同高度的风速相差不大,风向也相对不易变化,因此海上的风能很平稳。

目前,海上风力的价格已经基本上与天然气发电、煤炭发电和核电处在差不多的水平上。

未来,相对于需要分离二氧化碳的煤炭和天然气发电,海上风力发电的价格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海上风电场的电能传输图
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大海将是提供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的“新大陆”。

B.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C.相比于海上,陆地上的风电设备由于地形、风速等因素更易损坏。

D.海上风力的价格与天然气发电、煤炭发电和核电相比已优势明显。

2.结合第二、三则材料简要分析:海上风力发电为什么能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根据材料四,简要描述海上风电场的电能传输过程。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作文。

十月底,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

小文在七、八年级时参加过1500米长跑,均得了第六名。

但每次跑完后小文都觉得累,饭也不想吃,所以小文这次不想参加比赛。

再加上数学、科学竞赛的失利也影响了他的心情,因此小文直接
以“不想参加,要影响学习”为由拒绝了同桌的体育委员小雨。

小雨很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批评他自私,没有集体主义精神。

小文很委屈,觉得无人理解自己,且认为自己比赛成绩一般,没有义务必须参加。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请你揣摩小文的心情,结合材料,发挥想象,以“放学后,小文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回家”作为开头,写一篇叙事性文章。

请你以体育委员小雨的身份,于事后给小文写一封信,就此事和小文进行沟通。

作为班级一员,你目睹了这件事。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C
【解析】
A.语序不当,应是“洗劫并烧毁了”。

B.“现象比以前进步多了”搭配不当。

C.没有语病。

D.“不管……还……”关联词语使用有误。

2、B
【解析】
A项,锲而不舍: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使用恰当。

B项,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使用不恰当;C项,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

使用恰当;D项,焕然一新:意思是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

使用恰当。

【点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A
【解析】
A. “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与语境不符。

【点睛】
成语辨析常设制的考点有是否望文生义、感情色彩是否恰当、与语境是否相符、语意是否重复、使用对象是否正确等。

在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句意,根据句意进行判断。

4、A
【解析】
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而不是思乡诗。

5、(1)白露未晞(2)天涯若比邻(3)大漠孤烟直(4)芳草萋萋鹦鹉洲(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7)夕日欲颓沉鳞竞跃(8)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晞”“涯”“洲”“莺”“啄”“颓”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6、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好;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孩子们碰伤后决不埋怨,而是给孩子们擦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积累。

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早就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轻,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 孩子们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她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伤口上。

二、阅读
7、1.D
2.B
3.D
4.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

【解析】
1.D错误,应理解为“不信”。

2.根据句意:很惊喜,想把这位考生从众多才士中选为第一名,还是怀疑这文章是他的门客曾巩写的,只把文章列为第二。

所以B正确: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3.D错误,欧阳修是赞美苏轼,不是“不得不”。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题干要求根据“留、替、调、补、删”的文言文翻译方法,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在翻译时,注意以上这些方法的使用。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授:教授。

辄:就。

语:说出,道出。

【点睛】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

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

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
到刚成年时,就博览精通经传历史,写文章每天达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后来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些见解,不能表述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

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把这位考生从众多才士中选为第一名,还是怀疑这文章是他的门客曾巩写的,只把文章列为第二;苏轼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来苏轼写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一下,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

”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

8、1.(1)即使(2)有时(3)都(4)擅长,善于
2.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3.(1)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

(2)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

4.D
5.读书贵在勤奋,人不可貌相等。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虽”:即使。

“或”:有时。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