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作者:王琤韡,张水印
来源:《江西饲料》 2019年第5期
王琤韡,张水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330013)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制定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建立了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三个教育模块,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于社会需求,并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饲料与动物营养;应用型人才;教研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37(2019)05-0021-02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代码:510303)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饲料分析、检测、生产、营销、畜牧兽医等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面向饲料分析、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推广、饲料营销、售后服务等领域,从事饲料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面临饲料与动物营养学科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提高,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对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制定新形式下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基于此,本校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了新的修订。

1 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
针对目前的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专业能力是根本目的。

培养方案中具体体现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岗位资格技能要求等几方面。

各个结构中设置不同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2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饲料企业管理、销售以及技术工作;养殖场的生产管理工作;自主创业,从事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经营及从事养殖、诊疗、技术服务等工作。

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英语、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动物营养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畜禽饲养、动物保健的基本知识;熟悉并掌握饲料原料生产、饲料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并掌握饲料检测的方法和技术;掌握饲料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基本知识。

毕业生同时获得以下专业素质和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具体熟练操作、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具有动物营养、饲料生产、饲料检测的技能;具有一定的畜禽饲养、畜禽保健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养殖场组织管理和经营的技能;具有从事动物养殖、技术服务等工作的能力;具有饲料企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具有自主创业,经营兽药、饲料添加剂的能力[1]。

3 主要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3.1 课程学时
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学制3年,课程门数31门,考试课程20门,
理论课时1499,实践课程345和38周。

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所有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
才能毕业,取得本专业的专科毕业证。

3.2 主要课程设置
培养方案中核心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畜牧学、饲料生产学、饲
料分析与检测、配合饲料学、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兽医基础、饲料添加剂、市场营销、饲料
卫生与安全等课程。

3.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畜禽解剖实验实训、生化大实验、畜牧生产实训、畜禽疾病防治实训、配合饲料实训、饲料分析及检测综合实验、饲料生产及加工工艺实训、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总
结等。

4 课程教学模块
4.1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旨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以及通识教育等。

本模块由形势
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I、
体育II、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高专英语I、高职高专英语II、高等数学I、高等数学II等课程组成,总学时545学时,课程安排主要集中在大学一年级。

4.2 职业基础课程
职业基础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所组成。

其中涵
盖的课程有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生理学、动物营养学、动物
微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基础、兽医临床诊断学、宠物饲养、饲料生产学、饲料添加剂学、配
合饲料学、饲料分析与检测、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饲料卫生与安全、饲料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学、生物统计学等。

总学时为1191学时。

课程安排主要集中在大学二年级。

4.3 职业技能课程
职业技能课程立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所开设的
课程,全部由周实训组成[2]。

课程有畜禽解剖实验实训、生化实验、畜牧生产实训、畜禽疾病防治实训、配合饲料实训、饲料分析及检测综合实验、饲料生产及加工工艺实训、生产实习、
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总学时为38周。

课程安排主要集中在大学三年级。

5 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在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时相较过去大幅度缩减,过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
学时通常都是60课时左右,现在普遍缩减为40学时,而且在理论课程中,还安排了一定数量
的课内实验。

据统计,在理论课教学中,课内实践学时所占比例接近20%,此外,在职业技能
课程板块中,共安排了38周的实训,每周实训的学时按25学时计,在整个学习阶段中,实践
课的学时占总学时接近50%,避免过去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3]。

6 小结
根据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希望通过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应于新形式下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翠玲,陈晓华,孙志敏.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2008(10):26.
[2] 陈万光,易力,郑玲,等.地方高校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9):241-243.
[3] 朱忠珂,宋瑞.动物营养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31.
作者简介:王琤韦华,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