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1]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1、《草原》1《草原》的作者是,原名,字,满族人,被称为代表作有:等。
我们以前学过他写的。
本文表达方法上的特色:(1作者依据表达,先描绘;再描绘作者,最后,以简洁有力、含义丰富的。
(2课文写景语言优美,擅长(3三是,不论是描绘自然风光仍是主
客相见、联欢、惜别,到处表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接见内蒙古大草原时的、,赞叹了和。
3文章按,描述了:、、,经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和。
4草原的景:、;草原的人:,5理解句子: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夕阳!”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句话是全文的。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其实不茫茫。
这句话是,写出了草原、的特色。
3〉在这境地里,连
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仿佛回味着草原的无穷乐趣。
“回味”:。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穷乐趣,所以连静立的牛马,都仿佛被沉醉了,像人相同在享受和回味。
这类的写法组成了情形交融的艺术境地,加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白杨》1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热忱颂扬了,。
2理解句子:1〉白杨树素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抽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论碰到风沙仍是雨雪,不论碰到干旱仍是洪水,它老是那么直,那么坚毅,不脆弱,也不摇动。
这句话,描述了白杨树的特色:,,,,颂扬了,、、。
2〉爸爸不过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
这是一个。
爸爸以自勉,,鼓励自己要像白杨相同扎根边境,建设边境。
3〉忽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浅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行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旁,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几棵小树”指。
这句话的含义:,。
《古诗词三首》
1《牧童》诗意:。
2《舟过安仁》诗意:3《清平乐·村居》词意:。
4《牧童》是代诗人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话写,第二句写,分别从和上给人感觉,诗的三四句写的情形,塑造了一个、的牧童形象,表达了、。
5《舟过安仁》是宋朝诗人的作品。
诗中,前两句话描绘的是作者的,后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的。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6《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
词,又叫。
作者是代诗人。
(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冬阳·童年·骆驼队》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的前言,作者。
我们以前学过她写的。
2课文环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3为何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说是,“我”的想法是你的猜想是。
《童年的发现》1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 :胚胎发育规律。
这个过程大概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梦中飞翔;思虑为何会在梦中飞翔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说;产生人终究是怎么来的的疑问并对此进行勇敢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2费奥多罗夫是个。
3“我理解了──世界上重要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对着遇到驱赶和伤害的风险。
”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杨氏之子》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的,该书是。
2全文意思:3理解句子: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的作用。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回答奇妙在哪里呢?。
《晏子使楚》1《晏子使楚》叙述了,晏子,楚王欺侮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奇妙反击,保护了的故事。
文章按事情的来写,开头写,这是故事的;接着写,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
了,这是故事的,。
2晏子是一个、、的人。
《再会了,亲人》1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
2、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方式,抒发了,表达了。
3句子理解:1〉再会了,亲人!再会了,亲爱的土地!用频频呼喊的方式来表达。
“再会了”说明,“亲人”表现;呼喊“亲爱的土地”重申。
这里的呼喊简洁而和蔼,诚挚而动人,表达了。
2〉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以前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逗留片晌。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恳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伸在朝鲜土地上的逗留时间,以推延与亲人分其他时间。
进一步说了然中朝人民的友情是用鲜血凝成的。
c再会了,亲人!我们的心永久跟你们在一同。
这是,也相同是。
《桥》1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的光芒形象,他有、、的崇敬精神。
2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3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色(1。
(2。
(3。
句子理解。
①老汉消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糟糟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个句,把比喻成,表现了老汉的、,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民众的表现形成鲜亮。
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
②木桥开始颤抖,开始难过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单形象地写出了、情形,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将相和》
1本篇课文时依据中的《廉颇蔺相如传记》改编的。
将指,相指,和是的意思。
2本文写了小故事,分别是:、、。
此中,是事件的因由,是的发展,是这件事的结果。
3蔺相如是一个、,,、的人,廉颇是一个,的人。
4将相“不睦”的表面原由是:,本质原由是。
将相和气的表面原由是,本质原由是:。
《草船借箭》1课文写周瑜因为,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他。
诸葛亮用妙策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害,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超出自己。
2故事认为主线,按进行表达。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接着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而后要点写了草船借箭的;最后写了事情的──箭按期如数交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照顾。
诸葛亮的神机秒术表此刻哪?1〉。
2〉。
3〉。
4〉。
5〉。
5人物特色: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6句子理解①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
可是不可以让都督知道,他假如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
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诸葛亮、,。
他早在立军令状从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②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当面都看不清诸葛亮命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高声呼喊。
a 选择“大雾漫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
b曹操不敢“轻易出动”,所以。
c把船只“用绳子连结起来”,一“字儿摆开”,既,,又使。
d军士“擂鼓呼喊”,既是为了,,,又是。
可见,诸葛亮。
③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必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尽管喝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为何笑着说?。
④诸葛亮又命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依旧擂鼓呼喊,迫近曹军水寨受箭。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敢迫近曹操受箭,说明诸葛亮、。
诸葛亮考虑周到,安排奇妙,不单有丰富的天文知识,还拥有高明的军事指挥才能。
7《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其余三部作品分别是。
《人物描绘一组》1《小嘎子和胖墩儿竞赛摔交》选自中篇小说,《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
2《小嘎子和胖墩儿竞赛摔交》这个片段主要写了的情形。
先是由,在摔交的过程中,他不时到处想使,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这个片断重视了对小嘎子的描绘,反应了小嘎子的特色。
3《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述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气绝,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经过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刻画了他的形象。
4《“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要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大家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会面的经过。
经过对王熙凤、、的描绘,刻画了她、、、、、的形象。
5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以及对王熙凤的肖像描绘和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一席话,是对王熙凤的。
林黛玉的考虑、疑惑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说笑的评论,是对王熙凤的。
《自己的花是让他人看的》1本文作者季羡林是我国有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与他有关的文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理解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感觉这一种境地是颇回味无穷的。
2〉变化是有的,可是漂亮并无改变。
“漂亮并无改变”指:。
《威尼斯的小艇》1课文经过介绍威尼斯、,为我们展现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独有的风光。
2“操控自如”课文中指,。
是从。
表现出来的。
3小艇与人们生活亲密关系:白日,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杂和充满活力活力;夜晚,当小艇一停靠,威尼斯就沉静,静寂,入眠了。
这一静一动的描绘形成,烘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喧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亲密有关的,小艇是小城重要的交通工具。
4本课的写作特色是:。
本文是的一篇写景散文。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理解句子:1〉威尼斯是世界有名的水上城市,河流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大街”指,“汽车”指。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盈灵巧,忧如田沟里的水蛇。
本段用了三个,把小艇、、的特色比;把小艇的特色比作;把小艇作的特色比作。
《综
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1从古到现在,人们都在不停地更新、改良信息传达的方式。
在多年从前,我们的祖先利用传达信息。
,人用的方式传递信息。
,用漂流瓶传达他写给西班牙女皇的信。
2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赖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近代,人们依赖传达信息。
,发了然;以后,发了然,使信息传输比从前更方便、根快捷了。
,,政府提出建设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出生,的计划。
此刻,把世界连成一家。
3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2〉;3〉;4〉。
部分。
此中,要点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