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毛概精品课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当前不利 于社会稳 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
一是就业压力增大 二是大量贫困人口存在 三是贫富差距拉大 四是社会安全网薄弱
五是社会焦虑现象显现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
领域的开放 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在社会主义社 会中,基本的矛盾 仍然是生产关系与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 础之间的矛盾”。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 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 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在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中,逐 步使中资金融机构在市场的竞 争中特别是在与外资金融机构 的竞争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增强我国的金融安全。
(一)合资发展著新篇:青岛啤 酒“引进来”与“走出去”
(二)海尔:走出国门闯天下
坚持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的立足点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 自主,这是中国人民的根 本利益所决定的,也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自 力更生,这是由中国的 具体国情决定的。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 更生,与实行对外开放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以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为主 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
“引进来”
“引进来” “走出去”
案例: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思考讨论
• 1.美国人感叹:“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 团糟”。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 2.结合本案例,谈一谈中国该如何进一步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07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列宁提出了 在社会主义 制度下对抗 消失了矛盾 还会存在的 观点。
斯大林在早期认为精神 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苏 维埃社会发展的动力, 晚年认识到社会主义制 度下仍存在生产关系和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一、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主要原则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 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 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的重要结合点。
三、中国模式的改革道路
1.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 ——激进改革(也叫休克疗法):通过迅速而猛烈 的一步到位的市场化改革,使整个计划经济体系在 瞬间崩溃,然后在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的作用下,迅 速形成市场秩序。 ——渐进改革: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逐步利用市场经 济因素,通过人为的有意识的培育,在一个相当长 时间的过渡时期后最终建立起市场经济制度。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的深刻 改变我国社会贫穷落后状态的革命性变革,它的 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 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 方面的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区 内地。
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 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 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 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 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 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 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 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毛概第七章ppt课件

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应遵循 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 任务决定的。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改变落后 的生产力,这就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 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 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 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 式和思想方式。
1、全面改革的历史
进程
我国改革始于20世纪 70年代末。首先是农 村改革。废除人民公 社制度、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发展 乡镇企业等。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 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 应,主要看它是否适 应当时生产力的要求, 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 展。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依 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 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主要 矛盾和根本任务统 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主 要矛盾的途径是改 革。改革是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的必由 之路。
教学重点
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 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3.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 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 点。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 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 会主义制度本身解 决社会基本矛盾的 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 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状况和性质的基 础上,进一步分析 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 和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 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 展马克思主义。”
毛概第七章

(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性质)
A 改革不是改变 社会主义制度,而 是改变束缚生产力 发展的具体体制 (改革的对象)
B 改革不是要抛 弃社会主义,而是 为了更好地坚持和 发展社会主义
社会基本制度是在一 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 位的政治、经济、文化 制度,它规定该社会形 态的本质特征,具有根 本性、稳定性、原则性 的特点
“一年跨出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1)对内改革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 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 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 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小岗之夜惊天动地
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 生产队20名农民代表全队20户 农民(两户单身), 聚在村里一间屋里。 神态极为严峻地写下了一纸契 约,全文如下: 1978年12月地点严立华家我们分田 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 伸手要钱要粮如干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 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这个惊天动地的契约,现作为中国当代史的珍贵文物, 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藏 品号为GB54563。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我们把改革当做一种革 命” ——邓小平
第一,就改革解放生产力而言, 改革是一场革命
“改革的性质通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 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 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 叫做革命性的变革。” ——邓小平
第二,就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而 言,改革是一场革命。
毛概课件_第七章_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3、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关系 第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 根本立足点。 第二,对外开放是提高自力更生 的手段。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与实行对外开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对外开放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对外开放是不是意味全盘西化? 对外开放与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
二、 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
生产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 金融国际化
交通、信息国际化
1、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依据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经 济发展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任何国家 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把自己孤 立于世界之外只能是死路一条。对外开 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 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第一,吸收和借鉴前人创造的文明成 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第二,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创造 的现代文明成果,是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 需要。 第三,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 果,必须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及其创造的文 明成果。
一种是把体制的 改革变成对根本制度的 变革,使改革变 成 “改向”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 裕起来,振兴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富有社会 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发 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 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 前列。
到目前为止,大金龙 产品已经外销到四十多个 国家,它仍然是迄今为止 将产品外销到欧洲地区的 惟一一家客车企业。
金龙客车在世界客 车博览欧洲展览会 (BAAV)
在肯尼亚内罗毕的一家手机专卖店,售货小姐展示中国的 海尔手机。小至搪瓷盆、鞋油和服装,大至电视、卡车, 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融入非洲人的生活。
07、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之后,乡镇企业
异军突起。80年代中期,我国改革的步伐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
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90年代,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
最后,改革的配套性要求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整个改革中,经济体制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以时代精神和实践要
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
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由先进文化引导和由人民群众推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
不移地坚持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同时,它通过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
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了党的性
关键词
社会主义原则和方针 基本矛盾改革、发展和稳定 基本格局
上 目录 下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改革开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理论阐述 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性质和基本原则,“三个代表”继续论述了社会主义改革 的特点、内容和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 的基本国策,邓小平理论阐述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作用和基本原则,“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了对外开放理论,制定了“走出去” 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战略。
党202、0/1怎0/3样1 建设党的问题。
上 目录 下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首先,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改革。
毛概第7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文化大 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多次强调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 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就会葬送我国的现代化事业 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精品课件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 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 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 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 开放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 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在改革开放的性质问题上,则不 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 必须理直气壮地支持社会主义方向。
1992年春,小平 同志在视察民营企业 珠海江海电子厂时说, 不要争论是姓“社” 还是姓“资”,只要 有利于提高综合实力, 要放手去做
2004年进出口贸易总 额1.15亿美元,增长 35.7%,由上年居世界第 四位上升为第三位。
精品课件
2005年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 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 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 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 到8189亿美元。
精品课件
20世纪90年代以后,江泽民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个全党工
作的大局,系统地分析了改革、
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指出它们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
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
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
政治理论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C.经济体制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判断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否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 )
A.主观标准B.客观标准C.理论标准D.实践标准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6.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7.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是在2001年12月。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8.现阶段我国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本次练习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
A.改革B.开放C.民主D.矛盾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我国改革的重点是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小岗之夜
小岗生产队: 20户人家 副队长:严宏昌 老队长:关庭珠 队长:严俊昌 时间:1978.12 地点:严立华家
新乐园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 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式衣服穿不完。 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总体改革思路:“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改革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阶段: 1984年10月—1992年9 月
总体改革思路:确认了“有计划的 商品经济”观念
改革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阶段: 1992年以后
总体改革思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改革方式:由“ 重点突破” 转为“全面 推进”
多 层 次 开 放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发区
沿边、沿江、沿铁路 开放城市
内陆省会开放城市
技术的窗 口、管理 的窗口、 知识的窗 口、对外 政策的窗 口
1988年海南设 省,成为我国 最大的经济特 区。
80年5月
1984年
1985年2月党中央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随后, 又将山东省济南市、广东韶关市、河远市、梅州 市列入经济开发区,在这些地区基本上实行沿海 开放城市的政策。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 浦东新区。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 长江流域,加快上海的建设步伐,使上海成为国 际性的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 1992年,出台了沿江、沿边开放和内陆开放的一 系列新举措。
85 1562 1739 20.46
二、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改革
毛概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单调划一的服装:从颜色到样式,
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 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 瑞士伯尔尼公司一个低水头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2.5万千 瓦,职工只有12人。我国江西省江口水电站,当时装机2.6 万千瓦,职工却有298人,高出20多倍。 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7000工人,而中 国武钢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67000工人,相差14.5倍。 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一小时60架;而北 京首都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一架,一小时起落两架,还搞得 手忙脚乱。 ——1978年赴西欧五国(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 西德)考察团 的见闻
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 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 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 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按英国学者戴维. 赫尔德的说法:“全球化是 一个体现社会关系和交易的空间组织变革的过程, 此过程可以根据其广度、强度、速度以及影响来 衡量,并产生了跨大陆或区域间的流动与活动、 交往与权力实施的网络。”
巨大的震撼:中外经济科技之间巨大差 距
邓小平乘坐日本新干线的感慨!
1978年邓小平去日 本访问之后,坐在新 干线上,讲了一句话, 说我懂得了什么叫现 代化。
邓小平的感受是: “乘坐新干线,使人 有了追赶时代的感觉。 中国惟有大步前进。”
三、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建立充满 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 时代前列; 改革不是放弃社会主义。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 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毛概I·7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 存在着矛盾.毛泽东说,社会 总是充满着矛盾,即使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 不过矛盾的性质和阶级社会有 所不同罢了.正是这些矛盾推 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8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 一方面肯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另一方面在总 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 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 入思考,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9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30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4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马列 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论述, 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论述,但未系统 阐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阐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 东在《 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一文中, 的问题》一文中,全面阐述了社会 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 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 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江泽民指出: 改革,发展,稳定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 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 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有 一着下不好,就可能全局受挫.
毛概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共和国1912-1949
第一次鸦片战争,48只军舰和4千英军 打败了拥有4亿人口的大清帝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2万英法联军打败大 清帝国,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0万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焚毁圆明园。
变革努力:
1860-1894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95-1898维新运动:传播科学民主的启蒙运动 1905-1911立宪运动:大幅度行政改革计划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郑和7次下西洋,目的宣扬大明帝国国威;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政府向中国派出第一个外交使
团,无果而归。
主动开放
被动开放
主动开放
明中叶1500年前
1971年后
1840-1949
主动封闭
1840年前 康雍乾三代君主,英明有为,但是面对 世界范围工业革命历史性大变动、大转折, 却茫然无知,毫无准备,甚至采取错误的对 策,把门关上,最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 和发展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 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是 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 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 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 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 ,指出 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的途径是改革。
被动封闭
1949-1971前
“所请多与天朝体制不合,断 不可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辛亥革命
清王朝1840-1911
历史背景: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19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 1900八国联军入侵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是】:D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的进步C.改革D.对外开放【正确答案是】:C3、我国改革的重点是()。
A.科教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改革C.政治体制改革D.文化体制改革【正确答案是】:B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
A.前提B.基础C.目的D.手段【正确答案是】:C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其中,改革是发展和稳定的()。
A.动力B.目的C.前提D.手段【正确答案是】:A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落后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正确答案是】:C7、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B.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C.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D.全方位、多方向、宽领域【正确答案是】:A8、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D.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正确答案是】:C9、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A.对外开放为主、自力更生为辅B.自力更生为主、国外援助为辅C.互不相干、相互排斥D.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正确答案是】:D10.对外开放是()。
A.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B.赶超发展中国家的需要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加快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正确答案是】:C1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特殊政策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D.一项权宜之计【正确答案是】:A12.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是()。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名词解释1基本制度,是指该社会形态的本质所决定、并表现该社会形态本质特征的制度。
2具体制度,则是由基本制度所决定和派生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的体系。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这种基本制度,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必须坚持。
4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则是指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和科研体制等等。
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具体包含三层含义:①这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不是指作为其实现形式和运行手段的体制和机制。
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
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
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
这就忘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②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通过改革使其完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③对社会主义体制,特别是经济体制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
这种革命性变革,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制度来说,也是一种完善。
改革的对象:我国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改革的目的: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的方法:有秩序、有领导地进行;相互协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6邓小平多次强调,改革“实质上是一场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把改革与革命,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联系起来,赋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以更加深刻、完整的内涵。
7我国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前者是对抗性的矛盾,后者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8稳定问题的四个不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不变,两个开放不变,进行改革的方针不变。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国内、国际)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性质)(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经济体制转换的根本途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这就一方面使改革成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基本形式,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另一方面,也使改革具有了解放生产力的性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具体制度,扫除障碍,解放生产力。
(二)理解社会主义改革需要明确以下几点:(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2)从深度上看,我国的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3)从广度上看,改革要触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4)从改革要实现的目标上讲,改革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5)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马恩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引起和决定这对矛盾的根本因素。
生产关系按照生产力性质和要求不断改变自身形式,是这一矛盾运动变化的必然结果。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观点1、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曾有过“在社会主义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的著名论断。
2、斯大林自1936年宣布在苏联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后,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经历了一个从“完全适合”到“也有矛盾”的认识过程,但他对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的问题,终究还是没有搞清楚。
(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提出背景:随着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建立,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显现和突出。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ppt课件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22
五、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要靠自己的发展。 第二,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 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 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23
六、对外开放的依据
1.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2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改革决策的理论依据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 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 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 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 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 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 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 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 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 具体政策措施。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20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是判断姓‘资’姓 ‘社’的标准,而是判断改革和工作是非得失的 标准。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11
我国改革的出发点与苏东国家根本不同。我们认为 社会主义所以要进行改革,不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 注定没有效率,而是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 还存在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僵化的经济和其他方 面的体制,所以有一个通过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和 活力的社会主义各方面的体制的问题。改革的性质 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改革,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 度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优越性能够始终一贯、 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总之,两种改革的本质区别 就在于是否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毛概--第七章

改革开放30年伟大实践的启示
喜看今日路
胜读百年书
谢谢!
(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把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混为一谈必然导致的两种后果 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 把改革体制误认为是改变基本制度,反对对体制作任何改 革。 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把体制的改革变成对根本制度的变革,改革变成了“改 向”。
(三)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 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1987年6月
(一)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二)政治体制改革:从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到高官问责制 (三)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深化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的改革 (四)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五)用“三个有利于”排除“姓资姓社”的争论与干扰
1、邓小平提出要从中国的国情和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出发, 恢复生产力对 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恢复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 2、邓小平提出要全面、辩证地理解革命,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正 本清源。
3、邓小平提出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 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1、起步阶段:1979—1983设立经济特区 2、逐步扩大:1984—1991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3、全面铺开:1992年以后沿江、沿边、沿路、内陆全面开放 4、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内涵
(三)宽领域,是指在开放的范围、空间和形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三)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策略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率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毛概第7章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二、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按照中国入世承诺, 日起, 按照中国入世承诺,从2007年1月1日起,外资银 年 月 日起 行将获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也就是说, 行将获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也就是说, 还剩下不到6个月的时间 孱弱的国内银行业, 个月的时间, 还剩下不到 个月的时间,孱弱的国内银行业, 将与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将与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 行真刀真枪的竞争。 行真刀真枪的竞争。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 动的必然需要。 动的必然需要。 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出路和希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出路和希 望。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消除制约 经济社会 发展的体 制性问题
第一, 第一,重塑改革文化 ; 第二,抵制公共权力市场化的行为; 第二,抵制公共权力市场化的行为; 第三, 第三,制定和实施改革推进规划 。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除弊创新、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除弊创新、自我完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除弊创新 善和发展的过程; 善和发展的过程;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是促进经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 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亿件衬衫
空客A380
1.7亿只碟子
波音777 -43-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我国出口产品的
技术经济腾飞的命脉
-44-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 效益;
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
中国利用外资一直以制造 业为主,占2/3以上,服务业占 外资比例不高,基本上不到30% 甚至更少。美国外资流入则一直 以服务业为主,超过60%。
-41-
但应该看到的是……
引进的技术主要是生产线和机器设备等 硬技术和成熟技术,核心技术比较少;
中国制造
“世界工厂”
没“芯”没肺
-42-
经济发展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
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
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
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32-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的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总体格局 1. 1979年广东、福 建试办经济特区。 1980年设置深圳、珠 海、汕头、厦门四个 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在沿海、沿
江、沿边、沿线地带向深 度和广度发展的同时,不 断向内地纵深扩展。形成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
域 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格
局。
-37-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8.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 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图: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出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7-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 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消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
——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改 革政治、科技、教育等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
习题讲解
影像资料
教学课件
相关链接
课程引入
本章教学要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 之路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 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有其深刻的国内
背景和国际背景。
-5-
国际环境:
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 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 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
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17-
六个“紧紧围绕”: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政治体制
各个领域都发生革故鼎新的深刻变动。
-15-
1. 全面深化改革
这是由十八大提 出的战略任务决定 的
解决我国发展面 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 与问题实现经济社会 健康发展,不断改善 人民生活。
-16-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
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 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1985.4.15
-28-
3. 要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 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
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
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 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38-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011 : 1160亿美元
1993:275 1992:110
1983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额
-39-
但应该看到的是……
我国出口增长仍属于数量扩张型的较为粗放的
增长方式;
吴敬琏:粗放式增长和出口 政策使中国经济双失衡
-40-
但应该看到的是……
利用外资的 产业的区域不尽 合理,对外投资 比较薄弱……
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
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1-
本章教学要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本节教学要点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9-
1.所谓全方位开放,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
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
开放政策;
2.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
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开放地区的辅射和带动作用;
-30-
现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由四个层次组成
改革。
-11-
邓小平的丰富与发展: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
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解决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所以,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只要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能够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如非公有制经济),也应 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名
经济特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沿江开放城市 内陆省会城市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保税区 边境对外开放城市 边境经济合作区
称
总数(个)
其中1992年新增数
5 32 9 18 53 15 13 14
0 18 9 18 26 11 13 14
-36-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7. 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时期
2010
2011
355
14220 25616 29728
29728
36421
世界贸易
位
次
第29位 第3位 第3位 第2位
第2位
第2位
-49-
2010年世界前十位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排行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 地区 占世界 份额 (%) 比上年 增长 (%) 国家和 地区 占世界 份额 (%) 比上年 增长 (%)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 战在北大演讲,盛赞大陆 改革开放成就。
实践表明,三者关系处 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 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 付出代价。
-20-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
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
-18-
二.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 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 改革中坚持和 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19-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
——发展是目的; ——稳定是前提。
历史——深刻的教训 (1)漫长的封建社会:长期闭关自守,经济 不发达,积贫积弱,落后挨打。
“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 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 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 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长 期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邓小平
略; 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自己的世界
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
——邓小平
“要形成一批世界级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十六大报告 -45-
2003年以来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
2011 : 601 亿美元
700
亿美元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9 亿美元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年度
-46-
30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
河中并不长,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
史命运。
天津滨海新区鸟瞰
-47-
1978-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
-48-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亿美元)
外贸进出口 总 额
1978
2005
2008
2010
-26-
(2)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主客观原因没有积极对外开放,经济 处于半封闭状态,坐失许多发展良机,拉大同 世界先进水平本已缩小的差距。
“人家封锁我们” “关起门来搞建设” “中国人民不怕孤立”,“主要靠自力更生,
搞出来很多东西”
-27-
(3)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
-33-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3.1985年进一步开放海南岛及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
闽南三角区
珠江三角洲
-34-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4. 1988年将海南岛 改制为海南省, 办成全国最大的 经济特区
5. 1990年开发和开 放上海浦东新区
上海
-35-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6. 开放5个沿江城市,18个省会城市,13个沿边城市, 增加34个开放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