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茶油格局的小包工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茶油格局的小包工头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之友》 2015年第3期
编者按:
28 岁那年,建筑事业一直顺风顺水的刘翔浩突然转身,跑到深山做起了茶油,并由此改变了茶油的未来。
曾经只是摆在老百姓饭桌上的金浩茶油,也从乡土特产摇身一变,成为备受国
外政要青睐的高级佐料。
茶油,中国传统家庭作坊的木本油品。
20 年前,因技术难以复制、开发成本高,茶油还只是藏在湖南、海南等地深山的荆山之中,秉承家庭作坊式生产。
直到1993 年,一个年轻人的出现,改变了茶油的未来。
茶油前传
本来建筑事业一直顺利的刘翔浩,28 岁那年在海南喝到一种用茶油和茶叶泡制的茶,茶油很香,抿一口神清气爽、唇齿留香,让他想起了家乡的茶园,看到了商机,因此便暗下决心,
要做家乡的茶油。
刘翔浩的家乡在湖南祁阳,当地人有种植茶籽树的传统。
茶油全身都是宝,被称为“软黄金”;孕妇在孕期食用茶油不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十分有益;婴幼儿及儿
童食用茶油可利气、通便、消火、助消化,可促进骨骼发育;老年人食用茶油可以去火、养颜、明目、乌发、抑制衰老。
但由于茶树种植周期长,制作工艺复杂,在家乡,茶油只作为贵重礼品赠送,有价却无市,就算市场上偶有销售,也只卖两块钱一斤,而海南的茶油却要卖到20 多块,比湖南的茶油贵
了整整十倍。
为什么不把湖南的茶油拿到海南来卖呢?刘翔浩从家乡带了一瓶茶油到海南。
可是几天过去,根本无人问津。
刘翔浩分析后觉得问题出在味道上。
比起湖南的茶油,海南的茶油多了一股焦香味。
而海南人喜欢的,正是这股焦香味。
找到原因以后,刘翔浩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初尝到的那种焦香味道。
终于,刘翔浩从一个当
地人口中得知,这种独特香味的茶油是海南一位深居的老人做的,且深山秘制,绝无二家。
于是,刘翔浩三顾茅庐,终于将老人请到了湖南。
彼时,正逢家乡政府招商引资,在得知刘翔浩有意开发家乡的茶油时,政府力邀刘翔浩创
办实业,并支持规划了18 亩用地给刘翔浩做创业之所。
租了厂房,古法压制,两天就制出了两百斤成品茶油。
刘翔浩干劲十足,金浩茶油小作坊
就这样开张了。
1992 年,食用油的价格开始大幅上涨,早先囤下的30 多吨油为刘翔浩带来了80 多万的收入。
小作坊的大心思
有了第一桶金,刘翔浩不满足于小小作坊。
1993 年,刘翔浩将小作坊交给弟弟打理,自己创立了金浩茶油。
“金浩”在湖南话里听起来就像“真好”,它承载着刘翔浩对茶油未来的美
好期待。
小小作坊要想壮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刘翔浩向银行贷款买了地,建了厂。
半年以后,
工厂盖好了,机器也转动起来。
第一桶茶油出产当天,湖南省长正在祁阳考察,作为当地传统
产业的发展企业,金浩茶油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各方支持。
当省长拿到油,一看包装上的牌子,却愣住了,怎么是个外来品牌?
在90 年代,卖油多用散装,小包装还是外来品的概念。
要把成品给省长看的时候,刘翔
浩才意识到自己生产的油没有包装。
看着临时充数的油瓶,刘翔浩尴尬不已。
经过一年的艰难摸索和努力,刘翔浩的茶油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年销量达到了五六百万。
1995 年,正当刘翔浩准备扩大生产时,一把大火烧毁了新修不久的厂房,贷款960 万,
刚建一年多的厂房,就此化为灰烬,刘翔浩脑子里一片空白。
刘翔浩一无所有了,负债累累的他开不出一分钱工资,此时却没有一个员工离开他。
几百号人的信任担在肩上,刘翔浩的心里既温暖又沉重。
温暖的是员工的不离不弃,沉重
的是几百口人的生计,为了大家,他必须重新站起来。
面对此景,刘翔浩只能再次求助于银行,但找了半年,都没有一家银行愿意再贷款给他。
刘翔浩的心如同油里的灯芯,被煎熬得焦黑蜷曲。
多次寻求无果后,刘翔浩知道自己多年来的
辛苦打拼终将化为乌有。
在离开之前,他给当地银行行长写了一封信,他几乎是含着热泪讲述
了自己从14 岁以来,起伏多舛的创业历程,以及自己发扬家乡茶油的美好愿景。
他的创业历程和对创业的坚强信念感动了行长,经过数次考察后,最终,银行贷给了刘翔
浩500 万。
绝地重生
经过日夜赶工,两个月后,新的工厂建成,金浩茶油程终于恢复了生产。
最初的销售,刘浩翔骑着单车,带着七八个员工,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上河街批发市
场是他们的根据地。
当时菜籽油2.3 元1 斤,茶油10 元1 斤,他们半年卖了80 多万。
这80 多万对于家庭小作坊而言已是很不错的收入,但对于刘翔浩的目标而言,是远远不
够的。
要想让茶油走出小作坊,走上大雅之堂,就必须进驻各大商场、超市。
因为是新产品,经销商只愿赊卖。
茶油价值又不菲,很多经销商带着货就跑了,让刘翔浩
损失不小。
刘翔浩左思右想,觉得经销商之所以会夹带私逃,都是因为对产品缺乏信心,经销
商图的无非是利,只有让他们看见金浩茶油有好的销路,他们才会有信心。
要推动销售,让顾客买账,就必须做品牌推广。
当金浩茶油“贵在天然,贵在木本,贵在
营养——贵的有理由。
”的形象宣传广告播出之后,金浩茶油一炮而红,销售额连连翻翻,当
年就卖了1000多万。
“满城铺货”两年以后,销售规模基本形成。
如何让优质的家乡的茶油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走出国门,实现当初的理想,刘翔浩想到
了技术升级。
2000 年,刘翔浩带着公司科研人员与湖南农业大学及粮油研究所的油脂专家合作,开始着眼于对茶油资源的深层次,可持续开发。
2002 年,金浩投资1600 万引进了德国先进的预检、
精炼全套现代化生产设备,金浩茶油的生产技术水平迅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中国茶油的行业
领头羊。
2012 年,受国家质监机关委托,金浩茶油成为中国茶油品质检测国家级标准的制定者。
2013 年,金浩茶油远销国内外,销售额突破12 亿元。
此前,来自贵州的辣酱调味品“老
干妈”在美国消费者心中摇身一变成了奢侈品。
同老干妈一样,曾经只是摆在老百姓饭桌上的
金浩茶油,也从乡土特产摇身一变,成为备受国外政要青睐的高级佐料。
对此,49 岁的刘翔浩憨厚地笑了,“在湖南,随便找一家商超,都有我们的金浩茶油。
”
(张思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