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张耒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古诗文鉴赏专题复习--张可久作品精选精练

张可久作品精选精练折桂令·酸斋学士①席上张可久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
倚徙②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
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
惊起波神,唤醒梅魂。
翠袖佳人,白雪阳春③。
【注释】①酸斋学士: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散曲家。
②倚徙:流连徘徊。
③白雪阳春:古代楚地的歌曲名,风格高雅。
1.下列对全曲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贯云石安排诗酒歌舞为友送行,令佳人唱曲,美人捧金杯传酒令,将当时的文士风流表现得十分传神。
B.“倚徙西楼”三句,写出作者在酸斋学士处流连终日,徘徊留恋不舍离去,巧妙体现二人的深厚情谊。
C.作品长于用典,以“羽扇纶巾”“白雪阳春”入曲,语言简洁,表意含蓄,可见作者文学造诣之深厚。
D.作品直接抒写离愁别绪,同时还融入其他丰富的情感;善于运用词家手法作曲,情景相融,别具一格。
2.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
请结合前三句,对此作简要赏析。
(6 分)答:1.D。
(并非直抒胸臆。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
酒宴从白天一直持续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虽然酒席上传酒令、吟诗唱曲,十分热闹,却没有“离愁”、“惜别”等字眼,但从作者环绕“离樽”,描写时间的推移以及所流露的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中,能感受到他那浓烈的惜别之情。
)2.①从意象意境上看,使用“岸风”“斜阳”“离樽”等优美意象,使意境秀美中不乏豪迈壮阔。
②从遣词造句上看,用词清劲有力,“裂”“迸”等动词富于力度;句式简短有力,读之清爽利落。
③从手法运用上看,虽有离愁别绪但却寄托于壮阔之景,使情思表达洒脱自然、俊逸有力。
(答出两点即可,举例1分,分析2分;“清”指语言简练、给人清新、明快之感;“劲”指用词有力、意境壮阔。
可以分开赏析,可以合并解说,“清劲”都体现即可。
)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3、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5分)4、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王禹偁作品精选精练

王禹偁作品精选精练春居杂兴二首【注】王禹偁其一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二】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注】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次年春写下此诗。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从写景入手,首句以盛开的桃、杏显示春光的美好,间时点题“春”字。
B.第一首第二句落实了首句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份,为下句的发问做铺垫。
C.第二首写春天的云彩时而像兽时而像禽,并以此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表达题旨。
D.这两首诗篇幅虽小却布置得宜曲折有致,相对第一首而言,第二首写得更显直露。
2.诗人借责问春风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首诗谈谈你的理解。
(6分)【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诗人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要结合描写责问春风的诗句详细分析感情。
【解答】(1)C.“并以此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表达题旨”分析有误,第二首诗的题旨为对翻云覆雨玩弄权术的奸侯小人的憎恨。
(2)其一写到“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桃树杏树,惊走了莺黄又吹折数枝花?表现了诗人喜爱桃李的真挚感情,本来还有桃花杏花相伴,不至于太过孤寂,现在它们也被春风吹走,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孤寂凄凉。
桃李本是为春光增色,但是却被春风吹折。
诗人借桃李的遭遇来暗指自己对朝廷尽职尽责,却蒙冤被贬,传达出心中的苦闷与愤恨之情。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李颀作品精选精练

听安万善吹觱篥①中歌(节选)李颀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②,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③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①觱篥(bìlì),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
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失传。
②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
③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
B.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
C.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
D.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
2.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将内容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解答】(1)D.“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错,诗人描绘音乐的优美,表达的是享受美好生活的感情。
(2)“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运用想象,以声摹声,以风吹桑柏、雏凤乱鸣、龙吟虎啸、万籁百泉之声来摹拟,有的如寒风吹树,飕飗作声,树中又分阔叶落叶的枯桑,细叶长绿的老柏,写出曲调凄冷,声音多变;“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用渔阳参挝的典故,写声音变得悲壮压抑;“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服新”,用上林繁花的画面来描摹,用热闹的以《杨柳枝》曲来相比,恍如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百花齐放,写乐声从悲壮沉郁变得清新明丽。
答案:(1)D(2)前两句表现出觱篥曲调凄冷,声音多变;三四句表现出觱篥曲调变得高亢雄壮,漂亮激越;五六句借渔阳掺表现出觱篥曲调的压抑;七八句写乐曲最后像折杨柳一样明快而热烈。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古诗词鉴赏(三)

2020届高三二轮专题卷:古诗词鉴赏(三)(江苏)一、古诗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①竹叶:竹叶青酒。
⑴根据前两联,回答诗人当时的处境怎样。
(3分)⑵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
(4分)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二、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①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
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些特点的?(3分)(2)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幽州夜饮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韩琦作品精选精练

韩琦作品精选精练北塘避暑①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①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题目“北塘避暑”,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
B.颔联中的“清风”,一语双关:一指炎夏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
C.颈联写景富有层次:“水鸟得鱼”是近景,俯视所见:“岭云含雨”是远景,仰观所见。
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 D2. ①具有乐观旷达、不以挫折为念的宽阔胸怀。
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乐观旷达。
②具有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
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知足常乐、不计得失的思想。
③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
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
【解析】【1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D项,“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理解错误,“旷然”一词表明了主旨,“水鸟得鱼”自得其乐,“岭云含雨”去而空回;“长自足”“只空还”,表现作者虽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张孝祥作品精选精练

张孝祥作品精选精练水调歌头·金山观月①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②,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③,飞霞佩④,切云冠⑤。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⑥。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⑦更骖鸾⑧。
[注]①此词为南宋词人张孝祥舟过金山(位于长江南岸)时所作。
②白银阀:月宫,借指金山寺。
③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
表,作为标记的木柱之物,这里指像表一样。
④飞霞佩:以飞霞为玉佩。
⑤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
⑥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⑦翳凤:以凤羽作华盖。
⑧骖鸾:用鸾鸟来驾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二句,点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从不同角度写登高的感受。
B.上片后七句以月为姊,写自己借月姊的珍贵的玉镜以瞭望雄奇的江山。
C.下片前三句,既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又暗写了自己高洁的情怀。
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所感、幽远清晰之所见及登仙而去之所想2.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本词是怎样在虚实融合之中创造出令人“冷然洒然”的雄奇、缥缈的意境的? (6 分)1. C (3分)理解失当,“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错,“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指卓然独立,以飞霞为佩,戴切云之冠,这是作者在描写自己的形象。
2.①上片侧重实写,以虚写实,借助借镜观景的奇妙想象表现出江山的雄丽、月色的皎洁;②下片侧重虚写,以实写虚,借助卓然独立、群仙邀我的美好画面表现出自己潇酒出尘的飘然之感。
③综合全篇来看,写实,由景象到自身,写虚,由外在直觉到内在感受,实虚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一种雄奇、缥缈的意境。
(6分,每点21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①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2020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 (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六古诗歌鉴赏选择题(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练(一)对点检测·全员必做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示秬秸[注]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市楼”一句写人物活动,也是从正面表现主人公起得很早。
D.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E.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解析:选BC卖饼儿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
这里的“歌”并不是真的歌唱,而是拖着长声叫卖的声音,因此B项说卖饼儿的叫卖“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不准确,另外也不切合全诗主旨。
C项,应是从“侧面”表现主人公起得早。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从诗歌语言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平实”即平白实在,不堆砌辞藻;“有韵味”则强调内容的丰富。
参考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判断正误。
①“城头月落霜如雪”中“月落”和“霜”两个意象暗写故事发生的季节(冬天),也与小序“大寒烈风”相呼应。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诗歌鉴赏(一)(辽宁专用)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一)(辽宁专用)一、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扶危栏。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因诗中讽刺宋兵久屯失利被奏,贬为郴州酒税,经过岳阳楼,登临有感,故有此词。
8.上阕“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5分)9.下阕“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历来为人称道。
请结合全词说说它的妙处。
(6分)8.王维在渭城送别受朝廷派遣出使安西的元二,作《渭城曲》即本词中所提的《阳关》曲。
(《阳关》本为王维的诗1分,送别友人之作1分。
)词人此时是遭贬南行的迁客,不是奉命出使的使臣,化用此典,说请不要唱《阳关三叠》这样的送别曲了。
在劝止中包含着悲苦和哀怨。
作者怕听了这首送别曲,会加深已经难忍的迁愁谪恨,情辞恳切而沉痛。
(每句一层,每层1分。
)9.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无端遭贬的愁恨以及思君、忧国、怀乡等复杂的感情。
(2分)而这两句因夕阳而念及国君和故乡,不仅借景抒情含义蕴藉、耐人寻味,而且也给全词的意境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很有感染力。
(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
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
②“青帘”指酒旗。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诗句简要分析。
(5分)9.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
(6分)8.(5分)答: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
(2分)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10篇 一(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10篇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巫山高皇甫冉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①,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②中。
[注]①神女馆:神女庙,据说楚怀王游高唐遇神女,过后怀王思念神女,为之立庙。
②九秋:深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说巫峡位于巴东,高高的似在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出了巫山高耸入云的状貌。
B.颔联说云雾遮蔽了神女庙,雨水洒到了楚王的离宫,化用典故,目的是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
C.颈联从时间上来展现巫山的景物,其中“朝暮”指一天,“寒暄”泛指一年四季。
D.全诗辞采清丽,情意委婉,写出了巫山之雄伟,巫峡之神奇,四时之胜景,猿声之凄清。
2.颈联中的“落”“同”二字有什么巧妙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
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想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以高人自勉,渴望挥戈跃马驰骋疆场。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
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
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
D.下阕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
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
(2)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韩偓作品精选精练

韩偓作品精选精练见别离者因赠之韩偓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
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
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
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
[注]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点明本诗写作的原由,“别离”一词陡生无限伤感情绪,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B.首联紧扣“征人”与“征马”两个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征时的情景,画面感很强。
C.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诗人想象征人在离别亲人后沿着秋山远行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眼前的别离勾起了诗人对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心中的无奈和感慨。
2.有人将此诗视为效仿杜甫忧国忧民精神的遗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1.C[解析]“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说法错误,“尊酒阑珊将远别”是眼前实景。
2.①本诗前四句写征人草草着上戎装,出征远行,征马萧萧而立,送行的人们呜咽着,用史实的笔调记载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遭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2分)②后四句诗人联想到战乱使自己兄弟分离、天各-方的现状,寄寓了诗人强烈的身世飘零之感。
(2分)③全诗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照,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2分)有瞩韩偓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晚凉中诗人在江边散步、看书,交待了诗题“有瞩”的具体情境。
B.颔联描绘风劲帆动、潮来水寂的景象,象征小人得势、英雄落寞的时代。
C.“棼丝”,原指乱丝,这里喻指纷乱之事,暗含了诗人对晚唐时局的担优。
D.本诗写景与抒怀有机结合,状物绘景,气势壮阔,借典抒怀,蕴涵深厚。
4.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张耒《上曾子固龙图书》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

张耒《上曾子固龙图书》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上曾子固龙图①书[宋]张耒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
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道志,不可隐伏。
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
呜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
某之初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
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
屈平之仁,不忍私其身,其气道,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厌。
考乎其终,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怼也,异而自洁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故剖志决虑以无自显,此屈原之忠也。
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也;如神仙烟云,高远而不可挹也。
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
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
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
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
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
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江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
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
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自唐以来,更五代之纷纭。
宋兴,锄叛而讨亡。
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试,休养生息,日趋于富盛之域。
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
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耒作品精选精练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时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
答: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
答:
答案:
1.初见嵩山,作者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
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胸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2.①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3.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1分)
4.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5.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
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3.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
(1分)
4.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怀。
(2分)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分)
5.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愁情怀,对生命凋谢的伤感。
(2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等。
(2分,一句即可)
二:
6.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4 分)
7.《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
(4 分)
答案:
6.紧扣诗题,写了明月、寒霜,营造了秋夜萧瑟清寒的氛围(2 分);为写梧桐做了铺垫,同时起到了衬托的作用(2 分)。
7.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2 分);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2 分)。
赏析:
这首秋夜即景诗,上联写景,突出了清幽寂静之意;下联景中寓情,用残叶迎风尚有声响来抒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诗写得苍凉悲壮,雄劲有气势。
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突出其不惧风寒的神韵。
此与苏轼一派在哲宗绍圣时期所受苦难的历史背景有关,也是宋代士人的孤高品格的象征。
这也是一种人文意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8.诗的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4分)
答:
9.请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8、“邀”“纳”两字用得传神。
(1)
“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
(2)
“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2)
9这首诗写了清静的夏日村落,乡村中的疏朗的月影,嘈嘈的溪声,(3)表现出诗人
喜爱乡村生活,追求清闲(清净、安宁)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或抒
发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
(3)
屋东
(宋)张耒
苍鸠呼雨屋东啼,麦穗初长燕子飞。
竹里人家鸡犬静,水边官舍吏民稀。
溪声夜涨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
赖有西邻好诗句,赓酬终日自忘饥。
【注】赓酬:作诗酬答。
10.请简要赏析“溪声夜涨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
1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10.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答题模式:鉴赏表达技巧题答题模式:明确表达技巧;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表达技巧;运用这种表
达技巧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等.
1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答题模式: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什么);2、结合诗作简译相关语句,分点说明、概括(为什么)切忌以译代析.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答案:
10.上句写夜间所闻所感,下句写清晨所见,从听觉、感觉、视觉等方面多角度写景,写出了山雨夜涨之时山村的静谧清寒之美和雨后天晴山村的明朗青翠之丽,暗示了诗人宁静舒畅的心境.
11.塑造了闲适、高雅、关注民生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2分,少1个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苍鸠”、“燕子”、“溪声”、“山色”等清新自然春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麦穗初长”、“鸡犬静”的农村独特环境和“吏民稀”的安宁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终日”与邻居酬对诗句,以至忘了饥饿,表现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4分,答全得4分,2点3分,1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