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茶陵县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湖南省茶陵县中考历史猜题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
……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
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B.
C.
D.
2.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
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
A.南昌起义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红军长征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东方的中国人正在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文、文字狱D.闭关锁国
4.下图所示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发展为下列哪个战役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抗日根据地力量发展统计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5.二战后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主要是基于
A.得到美国的大量援助B.美国在日本进行的社会改革
C.在朝鲜战争中大发横财D.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6.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B.东汉医学家华佗被尊称为“医圣”
C.《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D.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8.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
B.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C.二战后至今,美国经济一直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D.独立战争胜利后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
9.“它是新中国在国际上开展活动,冷美国孤立...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相互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中的“它”指“求同存异”的方针
B.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它”在万隆会议时提出,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D.文中的“它”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法正确的有
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12.在古希腊,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且被称为百科全书式学者的是
A.德谟克利特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牛顿
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13.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发生过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先后把人类带入到哪些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怎样的特点?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这充分证明了一个什么真理?你怎样认识科学家的作用?14.中国对外交往史上,曾经有过辉煌,也经历过耻辱。
当今中国已重返世界,并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经历了由开放走向封闭,由和平交往为主到封建社会后期出现反侵略斗争的过程。
请举出一位为中外和平交往做出贡献的使者。
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哪些反侵略斗争?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集中体现。
请写出当时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回顾百年中国近代史,导致中国人“跪着办外交”的原因有哪些?1979年元旦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与中国共产党的哪一项伟大决策有关?打开国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
15.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近代科学文化名人。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英国科学家一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一他的《英雄交响曲》是一部不朽之作一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美国获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故选A。
2、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从材料“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中可以看出是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一新了。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3、C
【解析】
17-18世纪是我国明清统治时期。
明清时期我国实行思想文化的专制措施——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八股取士将科举出题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且不允许考生自由发挥,因此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而文字狱则是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在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不敢再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和学术的发展进步。
因此C正确。
焚书坑儒是秦朝时期的文化专制措施,时间不符,A错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文化专制措施,时间不符,B错误。
闭关锁国是清朝对外政策而不是文化政策,主题不符合,D错误。
综上,故选C。
4、C
【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描述的是1937年-1940年抗日根据地发展情况,依据1940年关键词可知,B项符合题意。
1940年,彭德怀领导了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的战役,刘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时期,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片中的关键信息“1940年”,由此分析四个选项中符合发生在1940年的历史事件,仔细分析可知只有百团大战符合题意。
5、D
【解析】
据所学可知,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伴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6、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
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
由此可知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和飞机,D 项符合题意;火车和蒸汽船是使用煤炭做燃料,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华佗被人们誉为“神医”,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CD 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情况。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独立战争胜利后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
1787年宪法是由制宪会议制定的,它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故D项符合题意;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南方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是: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二战后至今的美国经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持续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放缓;20世纪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故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点睛】
9、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相互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它”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面对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和不安,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访华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0、A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符合题意。
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不符合题意。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C不符合题意。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选AD。
11、C
【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是,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2、B
【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
他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B选项符合题意;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
A选项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
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C选项不符合题意;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13、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一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二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三是这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四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科学家是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他们用自己的科学理论或发明创造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开始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次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具有:一、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二、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三、这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四、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五、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等特点。
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这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生产力。
科学家用自己的科学理论或发明创造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主要动力科学家是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
14、(1)张骞虎门销烟、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
(2)《南京条约》清政府腐败不堪,军事落后、综合国力弱
(3)改革开放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4)综合国力、国家环境、国家利益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中外和平交往做出贡献的使者有张骞、鉴真等,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反侵略斗争有:虎门销烟、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导致中国人“跪着办外交”的原因有清政府腐败不堪,军事落后、综合国力弱。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关,打开国门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4)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的因素是综合国力、国家环境、国家利益等。
15、(1)牛顿
(2)列夫托尔斯泰
(3)贝多芬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和“天才的艺术家”,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雄交响曲》的作者是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