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五校联考反馈练习卷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五校联考反馈练
习卷苏教版
注意事项:1.请把试题的答案写在答卷上,不要写在试卷上。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及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阔绰 (zhuō) 消声匿迹(xiāo) B. 惬意 (qiè) 分道扬镳(biāo)
C. 恣睢(suī)浮想连篇 (piān)
D. 温磬(xīn)玲珑剔透(tī)
2.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
..矣。

A.王:为王。

B. 罾:用网捕。

C. 以:同“已”。

D. 怪:奇怪。

3.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恶性事故,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

C.《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D.中学时代的那些同学们爽朗的笑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文字填入划线部分,排列顺序最佳的一组是()(2分)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

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然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已经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
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A.④③②①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5.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

B. 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
....,被责令限期整改。

C. 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巧夺天工
....的作文素材。

D. 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

6.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回顾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说,小时候他兴趣广泛,有很多爱好和目标。

父亲告诫他:“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就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

在人生道路上,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


A.“选定一把椅子”中的“椅子”就是为自己的人生制定的一个奋斗目标。

B.人生会有众多“椅子”,就像一个人会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而这一切正是我们成功的起
点。

C.如果又想做这件事,又想做那件事,那么往往你将一事无成。

D.“选定一把椅子”,就是要选定一个人生目标,然后,专心致志干好一件事,努力向前,不懈怠。

7.读《市职业技术类学校招生及就业情况统计表》,分析表格所透露的信息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三年,该市职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呈现稳定态势。

B.这三年,该市职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

C.从表格可以看出,无论是高中还是职校学生的升学压力及就业压力都很大。

D.职校学生可以从以上数据中得到这样的启示:职校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掌握过硬的技术,前途是光明的。

二.阅读与欣赏(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太尉朱崖公,两出镇于浙右,前任罢日,游甘露寺,因访别于老僧院。

公曰:“弟子奉诏西行,祗别和尚。

”老僧者熟于祗接,至于谈话,多空教①所长,不甚对以他事。

由是公怜而敬之。

煮茗既终,将欲辞去。

公曰:“昔有客遗筇②竹杖一条,聊与师赠别。

”亟令取之,须臾而至。

其杖虽竹而方,所持向上,节眼须牙四面对出,天生可爱。

且朱崖所宝之物,即可知也。

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柱杖何在。

曰:“至今宝之。

”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

太尉多蓄古远之物,云是大宛国人所遗竹,唯此一茎而方者也。

【注】①空教:佛教。

②筇:竹名。

8. 下列句中的“之”与“亟令取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由是公怜而敬之 B.辍耕之垄上
C.太尉多蓄古远之物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 古代文人素爱竹,且喜以竹自喻。

从朱崖公以“方竹”为“所宝之物”,可以推断他所
崇尚的是()(2分)
A.廉洁刚正之人 B.喜爱收藏之人
C.高雅清正之人 D.好奇尚巧之人
1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煮茗既.终 ___________ (2)将欲辞去.___________
(3)须臾
..而至 ___________ (4)自此不复目.其僧矣__________
1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昔有客遗筇竹杖一条,聊与师赠别。

(2分)
译:
(2)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

(2分)
译:
(二)古诗文赏析(4分)
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同“消”)
12.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
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分)
答: 13. 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2分)
答:
(三)(7分)
辐射与人类生活
①自古以来,人就在天然辐射的环境中繁衍生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天然辐射
的照射。

②天然辐射来源之一是人体内部都有放射性核素钾-40。

大家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
的,细胞是由碳、氧、氮、钠、钾、钙、镁、硫、磷、铁、钼等许多多元素组成的。

一个
成人体内约有100克钾元素,其中万分之一是放射性同位素钾-40。

钾-40是和γ放射体,
半衰期12.6亿年。

钾-40放出的射线约一半被人体组织吸收了,另一半辐射出体外。

如果
让一个成年人躺在一个人体那么大的计数器(人体计数器)上进行测量,一分钟可以测到约
15000个计数。

这种钾-40不是核工业,也不是核爆炸带来的,因为古代人和现代人的人体
里一样都有钾-40。

③天然辐射的第二来源是土壤、岩石中含有的铀、钍(包括衰变子体镭-226和氡)、钾
-40等天然放射性核素。

不可避免,由此而造成人们住的房子、走的路、喝的水、吃的食物、
呼吸的空气也都可能含有微量的这些天然放射性核素。

④天然放射性核素的第三来源是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包括外层空间来的初级宇宙射线
以及它与大气层中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次级宇宙射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要受到这种
宇宙射线的照射。

通常每升高1500米,宇宙射线要增强1倍。

⑤这三种天然辐射,构成人们通常所说的“天然本底照射”。

天然辐射中,以氯的剂量
最大。

天然辐射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较小,但随地域、环境的变化较大,如纬度高的地区、地
势高的地方,或在洞穴中、在地下室里,或居住在花岗岩、煤渣砖房屋中的人们,受到的天
然辐射要高些。

据世界权威机构2003年发布的统计,世界天然辐射水平的范围为1-10毫
希沃特/年,平均为22毫希沃特/年,其中40%为体外的受照,60%为食入、吸入后所引起叫
照射。

⑥由于人们一直生活在天然辐射环境中,因此人体对辐射是有一定的
...适应性和恢复能力的。

当人体每次受到2502毫希沃特以下的照射时不会发生损伤,所以天然辐射、医疗照射和核工业厂矿、核电厂的正常运行的辐射照射,对人体的健康是不会有影响的。

但是,其它辐射却会不同程度地伤害人体的健康,对辐射“无所谓”的态度和麻痹思想都是不允许的。

14.结合文章说说天然辐射的来源有哪些?( 3分)
答:
15. 选文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6. 文章第⑥段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四)(15分)
菊与城雷抒雁
①你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小小的菊花,在这座南方小镇里会显现出如此神奇的风采和灵性。

②那些黄的菊、白的菊,红的菊、紫的菊在这里展现出千姿百态。

扭缠着的,结成一座座圆柱、方柱,使你想起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前石柱的庄严与神圣;攀援着的,则依势建筑起一座高可乱真的“岳阳楼”“滕王阁”;飞腾的,成龙成凤;倾泻的,为流为瀑;站立的,单株绽开数以百计的花朵,有的矜持,有的阔笑!那些名贵的品类,亭亭玉立,碗大的花朵,有的橙黄如冠;有的粉丝轻垂;有的羞颜半露;实在像一群天仙落凡,或者如一队超女待选。

③时在冬日,北方已是寒霜白雪交加;而南方,则艳阳高照,稍一动腿脚,就会冒汗。

举办菊花展览会的镇名小榄,历史上就有养菊的风习,年年都办菊展,小镇人自称家乡为“菊城”,足见爱菊之深。

④自从陶渊明先生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这菊花历来就是清高、归隐的象征。

“东篱”,自然是成了菊花的雅号。

文人雅士总爱咏菊喻志,表明自己的品格与志向。

宋人卞伯玉写下《菊赋》,以为菊“不履苦而沦操,不在同而表淑。

”故而“伤众花之飘落,嘉滋卉之能灵。

”赞扬菊花“振劲朔以扬渌,含凝露而吐英。

”清人王韬在《招陈生赏菊》文中,说花有三品,为神品、逸品、艳品,惟菊兼而有之。

神在“高尚其志,淡然不厌;”逸在“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艳在“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

”真可为菊花知己。

⑤不过说来说去,自古以来,都唱的是菊的清高、隐逸以及履严冬而不凋。

可这小榄镇,是一座南方闹市,虽说人口不多,只15万余,常住外来人口却多达16万。

菊花节开幕当天,说万人空巷,已不足以表达其热闹,一条宽阔大街,塞得水泄不通,站在高处一望,但见人头攒动,红男绿女,青壮长幼,倾家而出。

那时,心中直呼,菊啊菊啊,你何以诱人如此!是你坠雅入俗,还是世人脱俗入雅!此情此景,让人难免不想起那两句述说
世态变化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花兼有食花,小榄人把那艳艳黄花,入了各色菜肴,布起一道菊花宴;又以之入茶入饼,做成各类精细小吃,成了送礼待宾的佳物。

菊之体,入俗而为食品;菊之魂,升雅而为神品。

小镇人之聪明,令人钦佩。

⑥小榄镇先前也曾是一个偏僻乡镇,从褪色的旧照片里目睹它的前身,让人难止唏嘘,如今却成了另一种景象。

走在小镇大街上,一幢幢干净、明亮、高大的楼宇建筑,让人目不暇给。

这里的富庶与先进程度,比起欧洲一些城市,可以说毫不逊色。

⑦这又让我想到菊,想到关于菊的另一类历史品格。

不畏严霜,敢于独艳,常是文人雅士看重的菊品。

当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竟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取菊之不与俗花为伍,一派萧杀之气。

千年来,菊之卓然独立,落落不群,成了残酷社会生活的逃避者、抗争者所崇尚的植物偶像。

⑧今天,在小榄,气候温和,空气湿润,紫荆花艳艳地纷开在枝头;三角梅,繁盛地绽放在叶间;玫瑰依然随时展姿;装饰林带路边的太阳花,鲜鲜艳艳地像丝带锦帛七色交并;而这一刻又突现着菊花。

万菊之园,不是百花凋零的象征,更不是一花独占的酷景。

百花共处,交相辉映,自然界里的和谐景象,竟改写了傲菊独放的景致,小镇,赋予了菊花一种新意。

⑨花与花同时而放,人与人和睦相处。

小榄镇人说他们努力实现的这种社会目标叫“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安康。

”“高尚其志,淡然不厌”。

菊之神,不正是小榄人倾心以求的志向么!
⑩小镇的秀发,簪一朵菊花,如此美丽,让人心里怦然一动!
17.在文人雅士眼中,“菊”通常具有哪些特征?而本文中“小镇,赋予了菊花一种新意”
请结合文本说说“小镇”赋予了菊花什么“新意”。

(2分)
答:
18.作者在第④段中大量引用关于菊的古诗文,你认为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9.文章第2自然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
20.文末作者说:“小镇的秀发,簪一朵菊花,如此美丽,让人心里怦然一动”,请结合全
文说说“如此美丽”美在何处。

(4分)
答:
(五)(10分)
21.根据课文默写。

(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② ,大雪满弓刀。

③蒌蒿满地芦芽短,。

④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⑤愿将腰下剑,。

⑥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⑦,,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⑧我想:,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分)
22.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极力赞颂花之美:美在它的外形,美在它的色彩,更美
在它的精神。

殊不知花儿们的美也需要有叶来衬托。

下面就请你来描绘一下秋天的树叶。

要求抓住特点,语言优美,赋予情感,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100字。

(二)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我们的一生需要经历许许多多的挫折,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验。

要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就需要具备顽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请以“战胜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章立意要明确,格调健康向上,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可用“××”表示。

(3)卷面整洁干净,书写工整清楚。

字数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反馈练习答卷2011.5
(一)(12分)
九年级语文反馈练习答案2011.10
一、积累与运用(1.2两题各3分,其余每项2分,共16分)
1.B
2.D 3D 4B 5A 6B 7C
二、阅读与欣赏(48分)
(一)(12分)
8.A (2分) 9.C(2分)
10.(每处1分。

共4分)
①既.:已经②去.:离开③须臾
..:一会儿,不久④目.:用眼睛看,注视
11. (1)(2分)从前我有个客人送给我一条筇竹杖,姑且送给您表示告别吧。

(采分点:遗、竹杖一条、聊、赠别。


(2)(2分)朱崖公反复感叹了一整天,从此不再去看望那个老僧了。

(“弥日”、“目”各0.5分,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太尉(官职名)朱崖,两次出任浙右(浙江东部地区)的长官。

第一次罢官的时候,去甘露寺游玩,借机拜访并道别寺里的老和尚。

朱崖说:"我奉朝廷命令到西部去,和你告别。

"老和尚对于接待官人非常熟练,谈话时大多都是佛教里他所擅长的东西,不多说别的事。

但是朱崖对他感到欣赏和尊敬。

喝茶完毕,最后将要离开了。

朱崖说:"从前我有个客人送给我一条筇竹杖,姑且送给您表示告别吧。

"令人马上取来,一会儿就拿来了。

这条拐杖虽然是竹子做的但是杖身是方的,把手以上,节眼、根须,从四面对称的长出来,天生就很可爱。

这是朱崖所珍惜的宝物,一看就能知道。

朱崖离开后没几年,再次到朱方(地名)做官,过了三天,又来到甘露寺,问老和尚从前送给他的拐杖在哪里。

老和尚说:"至今我还珍藏着。

"朱崖请求他拿出来看看,(拿来一看)原来老和尚已经把它刮圆并涂上漆了!朱崖反复感叹了一整天,从此不再去见这个老和尚了。

朱崖存了许多古代久远的东西,说"拐杖是大宛国人所送的竹子,只有这一根是方的。

"
(二)(4分)
12. (2分)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评分:本题2分,前一问答对1分,后一问(答其中一句亦可)答对1分。

13.(2分)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意思对即可)
(三)(7分)
14.(3分)①人体内部的放射性核素钾-40;②天然放射性核素;③宇宙射线。

(每点1分)15.(2分)①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天然辐射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较小,但随地域、环境的变化较大这一问题。

(1分)
16.(2分) ①强调人体对辐射具有相当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当人体每次受到2502以下的照射时不会发生损伤。

(1分)②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四)(15分)
17.(2分)在文人雅士眼中,“菊”通常具有清高隐逸、不畏严寒、敢于独艳的特征(1分);
“小镇”所赋予菊花的“新意”是:菊体入俗而为食品,菊魂升雅而为神品;改写了菊傲然独放的景致,构成了“百花共处,交相辉印”的和谐景象(1分)。

18.(4分) ①引用大量关于菊的古诗文突出了菊清高隐逸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人们喜爱菊的历史渊源;与下文中写“小榄镇的菊”形成对比,使小榄镇菊的“新意”更加突出;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每小点各1分)。

19.(5分)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

(每点1 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菊的千姿百态,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与赞美。

(2分)
20.(4分)美在菊花盛开的千姿百态;美在百花共处、交相辉映的情景;美在小镇上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情景;美在“高尚其志,淡然不厌”的人生志向。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1(10分)
①宵眠抱玉鞍②欲将轻骑逐
③正是河豚欲上时④羌笛何须怨杨柳
⑤直为斩楼兰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⑦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⑧希望是本无所谓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分)
22.(6分)要求: 抓住秋天落叶的特点;语言通畅、优美;赋予情感;采用比喻修辞;字数不少于100字。

23(60分)参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