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练习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人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练习题(含解析)
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
乏沉痛的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请完成: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
(2)人民公社。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题干“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
(2)依据题干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结合所学知识,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
织,建立人民公社的目的是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
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
一个多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人民公社。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依据题干“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结合所学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结合,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集体所有制优势。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首歌谣正是歌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认识到: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2.阅读材料
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
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农民诗(1958年)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己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河南日报》(1985年9月9日)(1)材料一反映出“大跃进”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三中水稻亩产四万多斤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大跃进”中的哪一种错误?(3)针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我们党是如何解决的?
【答案】(1)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不是真实的,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
(3)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1年开始实施。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信息“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可知,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依据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中关键词“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依据材料三中信息“水稻亩产四万八”分析可知,这种情况是不真实的。
它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泛滥。
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
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导致“左”倾思想严重泛滥,1958年,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其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严重经济困难,面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作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一例说明。
(4)“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案】(1)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东北。
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沈阳机床厂。
(4)说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和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任务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实行的一五计划。
4.读图,根据示例,回答问题。
【答案】(1)一五计划(2)优先发展重工业(3)工业、交通运输(4)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解析】
【详解】
(1)依据图片中“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等信息,可知反映了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工业、交通运输业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
由此得出主要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3)结合所学知识,图片中“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工业领域的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属于一五计划期间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
(4)结合所学知识,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5.农业方面要求用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达到原计划12 年才能达到的粮食生产指标,报刊舆论也鼓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错误的观念,工业方面要求用7 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赶英国超美国。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运动?
(2)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什么总路线更进一步推动了此运动?
(3) 材料反映的运动造成了什么恶果?
【答案】(1) 大跃进运动。
(2)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 工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园家和人民遭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内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赶英国超美国”可知,这是指的1958年进行的大跃进运动。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总路线。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使工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园家和人民遭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6.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所进行的改造即三大改造。
()
【答案】正确
【解析】
【分析】
【详解】
1953年,中国政府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被称为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所以该叙述正确。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__________社。
一些中农说:“你们先走,我们看看再说。
”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
材料2 没有入社的农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
”
材料3 他们纷纷要求入社。
有的农民还说:“不让入社,挤也要挤进去!”全村八十多户农民,全部加入了农业_________社。
(1)材料中的“社”是指什么?它是怎样的一种形式?
(2)两则材料分别表现了当时人们的什么态度?
【答案】(1)合作社,就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开始农民对“合作社”认识不足,由犹豫、怀疑到入社、积极入社的态度转变,说明合作社逐步被群众认识、接受。
【解析】
(1)依据材料一“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__________社”,根据时间:1953年;领域:农业。
结合课本所学,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的贫苦农民无资金,缺乏生产工具,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1953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依据材料一“一些中农说:你们先走,我们看看再说”反映了农民犹豫、怀疑的态度;依据材料一“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反映了富农对“合作社”认识不足;依据材料二“他们纷纷要求入社”反映了农民入社的要求,由材料三“全村八十多户农民,全部加入了农业社”反映了农民积极入社的态度。
由此得出答案。
点睛:(1)问从材料一“18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归纳;(2)问从材料一“你们先走,我们看看再说”和材料二“他们纷纷要求入社”“全村八十多户农民,全部加入了农业社”归纳。
8.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这场“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从西方文明中采纳了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 (6分)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发表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4分)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据材料分析社会主义探索过程呈现的特点。
(5分)
【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采用先进技术,引进机器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学堂等;西方政治制度。
(2)背景:七七事变后民族矛盾空前严重。
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战役: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百团大战。
(3)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呈现特点:有失误,也取得重大成就,具有曲折性。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通过“近代化尝试、35年”,我们可判断出这是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掀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主要活动有:采用先进技术,引进机器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学堂等,这是它从西方文明中采纳了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因为它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因此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西方政治制度。
(2)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发表了以上的宣言,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领导的著名战役有: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百团大战。
(3)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通过“公共食堂、红卫兵、乔之笑”等材料,我们可判断出料三反映了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有: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这反映出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既有成就,也有失误。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血肉筑长城;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