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地役权制度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土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地役权制度思考
作者:李欣欣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15期
摘要:地役权制度是罗马法古老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罗马法的传播,成为欧美国家一级大陆国家相继采用的一种用益物权制度。
我国的《物权法》中对于这项制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将地役权制度作为物权法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要增加土地现有惯常效益,让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
地役权制度在我国确立已有十年的光景,但是其效果却不尽人意,目前的土地开发利用中对于该项制度很少涉及,群众对于该项制度的了解也很少。
本文以国土资源管理为视角,探究我国地役权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地役权制度;对策
就地役权制度在欧美国家的实践情况来看,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对此,研究国土资源管理视角下地役权制度对于我国有效认识地役权制度,有效利用地役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地役权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土部门监管不足
虽然地役权制度属于私法自治的范畴,而国土资源部门作为行使公权力的代表,他们对于地役权制度实施直接的规范管理似乎没有响应的法律依据,这也是目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地役权制度监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从目标上来看,无论是地役权制度的实施还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规范工作,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最大限度的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而地役权制度实施中因为缺乏管理而无法推广使用,作为具有相似功能的国土部门应该发挥积极带动作用,为地役权制度的开展提供有效监管,这是国土部门工作的缺失。
(二)私法领域地役权设定不足
就工业用地来看,一般工业用地的开发利用需要符合绿地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的要求,如果在此过程中过多的涉及地役权就会影响控制性指标的实现。
此外,相邻权制度在法律基础上直接对相邻各方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在相关的地役权纠纷案件中,也多采用相邻权规则解释和处理,导致地役权制度的适用性和适用空间大大降低。
就不动产对于地役权的办理情况来看,几乎为0.就杭州市来看,该市在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一年时间内,不动产登记中没有一件设计到地役权登记的项目,可见地役权制度虽已确立,但是却不见使用。
(三)行政和司法实践救济少
在《物权法》颁布之前,在审理涉及到地役权制度的案件时,一般是通过《民法通则》中的相邻权制度进行解决,而在《物权法》颁布实施后,情况依然如此,在审理相关的土地利用争议案件中,也是使用相邻制度来解决和调解,行政和司法对于地役权制度的实践不足,这是目前我国需要深思的问题。
二、国土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地役权制度有效实践的对策
(一)加强地役权宣传普及,提升公众认识度
当前,地役权制度在我国开展困难,实践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公众对于地役权制度认识的不足造成的,对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发挥宜传教育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地役权制度的宜传佳偶活动,普及地役权相关知识,提升社会公众对于地役权制度的理解。
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强化落实,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就宜传教育工作来看,做到宜传要讲准讲清,将电视、广播等平台宜传与上门宜讲结合起来,征求民意,赢得民心;过程要依法依规,严守法规标线、政策红线和公平底线,确保一个标准干到底、一个尺度量到底;统查要到边到角,通过排摸和联合执法行动,确保不遗漏每一个环节,不错过每一个问题,做到应统尽统、应查尽查;措施要有力有效,坚持“干部在一线服务、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树立、形象在一线塑造”的“一线工作法”,工作要合力合围,要注重结合与统筹,要在地区上下形成合力合围抓工作的良好局面,为推广地役权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
(二)完善地役权制度相关法律内涵
地役权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土地利用的便利和土地资源利用价值的提升,借助合同约定的形式,获得他人土地的一种定限物权,涵盖在私发调整范畴之中。
基于地役权制度的设立初衷来看,其与中央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的要求高度一致。
此外,地役权制度是建立在国家公权力严格管控的相关用益物权基础上的,因此多少会受到公法的制约和限制。
因此,地役权制度的落实和国土部门的相关监管工作存在一定联系。
在当前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下,确立和落实实践地役权制度显得更有必要。
对此,必须要首先完善地役权制度的法律内涵。
作为国土部门,要为地役权的法律内涵完善提供有效支持,协助“依普办”设立相关法制讲座、做好相应的普法宜传工作,对于地役权的内涵、特点、适用范围、救济方式等进行全面规范,为制度的适用性提升打好基础。
三、结论
当前,地役权制度在我国的实施中还存在很大空白,对此,国土资源部门要发挥积极引导和带动作用,推动地役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强化普法宜传和教育工作,提升公众对于地役权制度的认识度,根据我国相关物权制度对于地役权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促进地役权制度适用性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旭华.国土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地役权制度思考[J].中国土地,2018(05):34-36.
[2]王维艳.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补偿机制研究——基于《物权法》之地役权制度视角[J].旅游学刊,2017,32(12):101-110.
[3]张力,庞伟伟.住宅小区推进“街区制’改革的法律路径研究——以“公共地役权,为视角[J].河北法学,2016,34(08):9-26.
[4]陈华彬.从地役权到不动产役权——以我国不动产役权的构建为视角[J].法学评论,2016,34(03):14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