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要点
摘要:本次研究对水生态修复的相关情况概述后,对河道治理中常用的生态修
复技术加以研究,对河道治理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主要目的:合
理运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河道,比如:通过对水生生物、微生物、生态岸坡、人
工浮岛、生态水体、人工湿地等生态修复技术的综合应用,从而更好的提升河道
雨洪调蓄、水质净化、栖息地保护等生态功能,充分发挥河道最大的环境效能。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技术;要点
合理运用水生态修复技术,有利于及早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加强对区域生
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健康的水生态系统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水生动植物、微生物
的作用,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以及吸收,以此有效的控制水体污染,改
善水环境,更好的发挥河道的生态功能。

河道生态环境的恶化,受到很多因素的
影响,因此,在其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单一的技术处理很难发挥作用,因而需要
综合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构建出完善的生态体系,发挥修复技术的最大效能,实
现对河道的综合治理。

一、水生态修复的相关情况概述
水生态系统涉及多种水生生物,比如:水生植物群落、鱼虾、浮游动物等,
除此之外还有较多微生物、原生动物[1]。

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既是水生生物群落
与水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共同构成具有一定结
构和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

而水生态修复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健康的水生态系
统的过程,利用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对相应污染物的同化、降解、吸收和转换,以达到对河道水体的净化处理,而且像这样的“自然功法”,能够有效激活河道自身的修复功能,投入成本低且具有可持续的生态效益。

当河道生态遭到破坏时,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作为新的生态治理方法,有助于
加强对水生态的保护、修复和自然化处理,亦可促进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构建,对
恢复河流水系的生态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河道治理中常用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一)水生态修复技术——生态水体恢复
河道生态修复的重点为雨洪调蓄和水质净化,水生态综合治理之前,应对污
染源加以控制,以此避免污染物进入河道[4]。

并通过加大水量、使得污染物稀释,结合水体恢复技术不断加强河道的自净能力,如:投放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底泥
生物系统加以修复、合理设置生物巢生物过滤系统,以及重建水生植被等方法,
提高水环境的承载力和消纳污染物的能力,为河道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5]。

(二)水生态修复技术——微生物处理
微生物处理,属于当前水体生态修复中应用率较高的技术之一,可对好氧和
厌氧环境进行处理。

使用微生物处理技术时,以人工培养的方式将微生物投放到
污染水体中,在此之前,根据河道污染段的面积、水流流速等实际情况,明确微
生物的投放数量及品种,与此同时,微生物处理技术也会应用数量多、种类丰富
的生物菌群,进而充分发挥出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以实现水体污染处理
的最佳效果。

(三)水生态修复技术——生态岸坡
在河道水生态的治理中,除了要构建完整的生物平衡机制外,遵循自然发展
规律构建生态岸坡也是重要的河道修复手段[3]。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
提高,使得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以往只追求防洪、排涝为主的安全理念发
生转变,公众对于笔直、硬质且毫无生机的河道护岸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随
着近几年黑臭水体治理、河岸自然化处理等项目的不断推进,生态岸坡技术也得
到了相应的发展,河道更加蜿蜒流畅,河岸形式也由曾经的硬质混凝土驳岸转化
为以种植为主的生态护岸,并且通过植物根系可达到土壤固结的效果,确保岸坡
的稳定、避免岸坡受到雨水冲刷影响,同时起到节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与此同时,多样化的植物配置形成相应的植物群落,为水生生物创造良好栖息的
环境,使得水体生态系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

(四)水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浮岛
该项生态修复技术,是将植物固定在浮床上,并利用其根系附着更多的微生物,将其固定在河道中,促使微生物、植物良好生长,有效吸收、降解水中的有
害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人工浮岛既可以增加河道中的绿化面积、美化河
道景观,也可作为水下鱼虾等小型水生物的庇护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河道修
复中使用人工浮岛,要特别注意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段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修复
效果。

(五)水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主要是通过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在特定的区域环境下,达到净化水
体的效果,由于人工湿地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建设,可以很好的保证系统内生物
的多样化和稳定性,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调节地表流经,也能够获得净化水体
的最佳效果。

(六)水生态修复技术——生物修复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动物及植物的相互作用进行河道修复修
复的技术手段,微生物多在水体生态修复中运用,能借助微生物吸收、降解,以
及转化等方式对水环境进行净化、逐渐恢复健康的水体生态系统[2]。

此外,动植
物和微生物亦属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生物净化塘、火山岩空隙生
态环境等措施充分发挥净水植物和附着微生物净化河道水体的功能,是水体污染
治理的重要措施。

三、河道治理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情况探讨
(一)在选择植物类型时的应用要点
选择水生态修复技术时,应该充分分析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污染物含量等,
并据此选择相对应的净化措施和配套的微生物类型,尤其植物选择时需考虑到植
物的适应性、植物净化水体的作用,建议选用符合要求的植物类型,从而提高水
体净化的整体效果,以及采用多样化的植物配置方式重建生态系统。

(二)在多样化河道中的应用要点
河道生态系统属于复杂生物生态系统,要求相关部门人员在实施人工恢复河
道生态系统期间,在结合河道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在保证河道形态多样化特征的
同时,改善河床、河岸的形态,如:自然状态下,体现河道蜿蜒特性,纵向时确
保河道的原始特征,重建主河槽、护堤等断面,以保证河道的行洪安全。

(三)在人工湿地布置中的应用要点
人工湿地是当今水质净化中比较常见的手段之一,一般采用人工开凿的方法
重建湿地景观。

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景观系统的重点部分,在河道水生动物系统、植物系统恢复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可通过布置人工小岛、石头及植
物等景观,创设良好的湿地环境,这时不但能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而且能够有
效改善水生环境[6],为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从而使人工湿地净化系统
中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可构成完整的水生态系统。

具有自净效果的人工湿地可
以不断的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构建健康、永续的河道景观。

(四)在水体生态修复下水循环系统配置中的应用要点
水体生态系统,直接关系到河道水生态的健康情况,通过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够确保河道具备自身净化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同时较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利于降低水体污染程度,若结合曝气、增氧等水循环的方法不断加强水体的含氧量。

如此一来,水体氧化还原的同时,可以降低有氧物质的消耗,对受到破坏的
微生态环境加以修复,从而实现高效净化水体的最终目的。

结语
为提高河道综合治理效力、降低水环境污染程度,采用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
河道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确定河道修复方案前,需要结合河道修复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生态修复技术,比如说: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湿度生态修复
技术、微生物处理生态修复技术等,充分发挥出水生态修复技术在选择植物类型、河道多样化、人工湿地布置、水循环系统配置等方面的最大作用。

最终达到完善
河道生态功能和发挥河道生态价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葛文宏,侯平.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园艺,2018,370(22):168.
[2]王建卉.基于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探索[J].水能经济,2018,000(001):76-76.
[3]翟宗真,王文静,夏本超.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初探[J].商品与质量,2019,000(004):157.
[4]梁德娣.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9,000(005):172.
[5]张明磊,张安弘.关于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探讨[J].工程与建设,2018,32(05):132-133.
[6]孙贵军.探究河道治理工程中的生态水利和环境保护[J].水能经济,2018,000(002):P.133-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