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研究:骶后孔(八髎穴)的临床定位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研究:骶后孔(八髎穴)的临床定位及其应用
[内容摘要]
目的建立精确、简易的骶后孔定位方法,以便临床八髎穴针灸、骶后孔阻滞麻醉参考,取得更佳疗效。

方法解剖剔除28例成人尸体的骶骨周围软组织,清楚显露骶、尾骨及其骶后孔,对各个解剖结构进行仔细观察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记录。

结果①以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为X轴,以骶后正中嵴线为Y轴,各骶后孔的中点位置坐标分别为(男49.71±6.15/女44.17±5.71,23.41±2.49)(男68.45±5.78/女60.44±6.30,19.90±2.21)(男86.91±6.14/女78.60±7.23,18.39±2.55)(男104.91±7.00/女96.48±7.87,17.93±1.98)(单位mm)。

②骶前、后孔深距S1(24.2±3.2)S2(18.6±2.8)S3(12.7±2.6)S4(6.8±1.9)(单位mm)。

③骶后孔穿刺针尖水平偏离矢状轴角度S1(6.3±2.5)S2(4.8±1.6)S3(4.0±2.0)S4(3.6±1.7)(单位度)。

结论提出骶后孔(八髎穴)的简易定位和精确定位两种方法以及针灸、穿刺时适宜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关键词]骶后孔;八髎穴;定位;针灸;麻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