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猪牛包绦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雄 虫
• 雄虫乳白色,长1~2cm,虫 体扁平,前端有口、腹吸盘, 吸盘发达,腹吸盘以下,虫 体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面 卷曲,形成抱雌沟 (gynecophoral canal), 外观呈圆筒状。
2 )雌虫 雌虫前细后粗,长2~2.5cm。由 于肠管充满消化或半消化的血 液,故雌虫呈黑褐色,常居留 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合抱。
(Taenia solium 1758 )
(猪带绦虫、猪肉绦虫、有钩绦虫)
一、形态
1. 成虫: ⑴ 乳白色,扁长
⑵ 头节:具四个吸盘和顶突小钩
⑶ 成节
雄性生殖器官: 睾丸:150-200个 输精管,阴茎囊,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3叶 受精囊,卵模,子 宫, 卵黄腺位于卵巢之 后
(4)孕节
含虫卵约4万个 子宫每侧分支7~13
三、致病
1. 牛带绦虫感染一般无明显症状,仅 时有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 泻及体重减轻等症状 2. 有孕节从肛门逸出(77.8%)和肛门 瘙痒的症状
3. 偶尔会引起阑尾炎、肠腔阻塞等并 发症
四、诊断
1. 询问病史对发现牛带绦虫病很有意义 2. 粪检可找到虫卵或孕节 3. 用肛门拭子法查虫卵效果较好
3. 免疫诊断:皮内试验; 环卵沉淀试验 尾蚴膜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1.分布
五、流行与防治
2 流行因素
1). 传染源:病人、病牛等。 2). 传播的三个环节:含血吸虫卵的粪 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接触疫水。 3).易感人群
治疗药物:吡喹酮。
第二十八章
第二节 猪带绦虫
第三节 牛带绦虫
寄生人体的绦虫的分类地位 扁形动物门绦虫纲 多节绦虫亚纲
斜肌
•体壁的功能:
•⑴ 吸收营养物质
•⑵ 保护虫体免受宿主消 化酶的消化 •⑶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4) 运动
(二)虫卵
圆叶目虫卵
假叶目虫卵
二、生活史特点
1.对寄生生活高度适应 2.繁殖力强
中绦期 :
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
3.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圆叶目)或两个中间 宿主(假叶目)
第二节 链状带绦虫
第五节
日本血吸虫(裂体吸虫)
授课教师
王凤刚
一 样 悲 欢 逐 逝 波
牛 郎 欲 问 瘟 神 事
巡 天 遥 看 一 千 河
坐 地 日 行 八 万 里
万 户 萧 疏 鬼 唱 歌
千 村 薜 荔 人 遗 矢
华 佗 无 奈 小 虫 何
绿 水 青 山 毛 枉泽 自东 多
送 瘟 神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
•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六种,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
儿童和青少年如感染严重,可致侏儒症。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晚 期 病 人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晚 期 病 人
四、实验诊断
1. 粪检查虫卵:首选水洗沉淀法+毛 蚴孵化法。尼龙袋集卵法等,直接涂 片法适于急性期。 2. 直肠粘膜活检:晚期病人肠壁增厚、 虫卵排出受阻,粪便不易查获虫卵 直肠粘膜 适用于慢性期
•二、生活史
•1.宿主 •中间宿主:人、羊、牛、骆驼、猪和鹿等 • 偶蹄类 •终宿主:犬、狼和豺等肉食动物
•人可作为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
•2.感染期:虫卵
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3. 生活史过程
• 生活史过程
吞食 中间宿主:羊、牛、人等 偶蹄类
虫卵、孕节
六钩蚴
棘球蚴
钻入肠壁,随 血循环到肝、 肺等器官
成虫
终宿主:犬、狼、 豺等食肉动物
•4.棘球蚴在人体的寄生部位
肝 肺 腹腔
(最常见部位) 69.9% 19.3% 3%
原发性在肝向其它部位转移:5.3%
脑 脾 盆腔 肾 胸腔 骨 肌肉 胆囊 子宫
0.4% 0.4% 0.3% 0.3% 0.2% 0.2% 0.1%
0.1% 0.1%
由于窦前静脉的广泛阻塞,导致门静脉高压,出现肝、 脾肿大,侧支循环,腹壁、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以 及上消化道出血与腹水等症状。
临床表现
分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 1.急性期:常在接触疫水后1~2月出现,高烧、腹痛腹 泻、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脓血便,粪检查到 大量血吸虫卵,持续1-3月。 2.慢性期:90%的血吸虫病人为慢性血吸虫病。多无明 显症状或表现间断性腹泻、脓血便、肝脾肿大、贫血和 消瘦等。多次粪检可查到虫卵。 3.晚期:一般在感染后5年左右,部分重感染发生肝硬 变→门脉高压综合症。 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食管 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昏迷。
世界:分布很广,感染率不高,主要流行于 欧洲,中美一些国家 我国:27个省有病例报道,主要分布于云南、 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河南等省 农村高于城市,以青壮年为主
分布
猪囊尾蚴病的病例分布
•(二)流行因素:
•1.猪的饲养方式与猪感染囊尾蚴
2.人食肉的习惯或方法不当
感染方式:吃未熟或生吃含囊尾蚴的猪肉
寄生部位中间宿主:钉螺
三、致病
•1.尾蚴性损害(皮炎 ) 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小米 粒样的红色丘疹,发痒。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 反应。
2.童虫性损害(肺部损害),累及肺脏,出现血 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引起肺局部细胞 浸润和点状出血。当大量童虫移行,可出现发 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哮 喘。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 态反应。
如:云南 白族
傣族
“生皮”
“剁生”
哈尼族 “噢嚅”
“过桥米线”
福建
“沙茶面”
西南地区 “生片火锅”
云南白族制作“生皮”
六、防治
1.宣传教育 食肉 粪便管理 卫生
2.改进猪的饲养方式
3.治疗病人 成虫: 吡喹酮 槟榔和南瓜子 阿的平
(要检查粪便中是否有头节、孕节以确定虫种和 明确疗效) 囊尾蚴:眼 脑 手术
பைடு நூலகம்
3.成虫性损害。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 如静脉内膜炎。但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 泄物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三型), 对宿主产生损害,如肾小球肾炎。
4.虫卵性损害 致病最严重 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虫卵主要沉积于肝 及结肠肠壁等处,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 的主要病变。
•血吸虫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12个省、市、自治 区,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WHO确定的六大热带病之 一。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 • • • • 曼氏血吸虫(S.mansoni)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 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湄公血吸虫(S.mekongi) 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
猪带绦虫
1.虫体长 2~4m
牛带绦虫
4~8m
2.节片
700-1000
1000-2000
猪带成虫
牛带成虫
3.头节
猪带球形,具顶 突和两圈小钩
牛带略呈方形 无顶突和小钩
4.成节
猪带卵巢分为三叶
牛带卵巢分为两叶
5.孕节
• 猪带子宫分支不整齐
牛带子宫分支较整齐

每侧为7~13支
每侧为15~30支
猪带具顶突和小钩 不寄生人体
血吸虫的主要特点
成虫似线虫,圆柱形;雌雄异体, 但常合抱成虫在血管内(门脉系统) 寄生,虫卵从粪或尿中排出 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 尾蚴为感染期,经皮肤感染 仅有一个中间宿主:钉螺 虫卵无盖,虫卵是主要致病因素, 危害严重。
一、形态
1.成虫 似线虫, 镰刀状,雌雄异体。 口、腹吸盘在虫体 前端。
五、流行
1. 分布:世界性,在多吃牛肉、尤其是有吃 生、的或不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形 成流行。 2. 我国仅少数民族地区呈地方性流行。20多 个 省有散在病例 3. 流行的主要因素:病人和带虫者是传染源 ⑴ 病人和带虫者粪便污染牧草和水源 ⑵ 人食牛肉的方法不当
六、防治
1. 治疗与猪带绦虫相似 2. 管好人粪便,避免牛受感染
抗癫痫药物 吡喹酮等
3.治疗病人
成虫: 吡喹酮 槟榔和南瓜子 阿的平
(要检查粪便中是否有头节、孕节以确定虫 种和明确疗效) 囊尾蚴:眼 手术

抗癫痫药物
吡喹酮等
第三节肥胖带绦虫
(Taenia saginata 1782 )
(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无钩绦虫)
一、形态特征
外形与猪带绦虫相似
人体两种带绦虫的形态区别
•尾蚴病依其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
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囊尾蚴位于皮下或粘膜下,肌肉中,形成结节 数目:1~数千个 分布:以躯干和头部较多 症状:寄生数量多时,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 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肥大。
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舌囊尾蚴病
假性肌肥大
•2. 脑囊尾蚴病:
•癫痫发作 颅内压增高 精神症状
3) 血吸虫雌雄合抱
• 雌虫发育成熟必需有雄虫的存在和 合抱,促进雌虫生长发育的物质可 能是来自雄虫的一种性信息素
2.虫卵
• • • • 平均89×67µ m ; 椭圆形 ; 淡黄色; 卵壳厚薄均匀,无盖,壳一侧有 一侧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 留物 ; • 含一毛蚴,毛蚴与壳间常有油滴 状的头腺分泌物 电镜观察成熟虫卵
2. 生 活 史 过 程
猪带绦虫的囊尾蚴
在猪肉中的猪囊尾蚴(米猪肉)
猪囊尾蚴寄生在心肌
三、致病
1.成虫致病: 肠绦虫病,感染期
为囊尾蚴,临床症状一般较轻 微
•主要症状:
• 2. 幼虫致病:囊尾蚴病(囊虫病)


囊尾蚴病的危害程度远大于肠绦虫病 感染期:虫卵
• • 自体内感染 • • 感染方式 自体外感染 • 异体感染
3. 加强宣教,注意饮食卫生,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4. 加强肉检
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一、形态特征
1. 成虫
为绦虫中最小的虫种之一, 体长2-7mm,平均仅有3.6mm 体分为头颈部、幼节、成节
和孕节各一节,头节具顶突、
小钩和吸盘
头节
成虫
2. 虫卵:与带绦虫基本相同
圆叶目
假叶目
一、形态
(一)成虫
1.体扁长如腰带,分节
头节:具附着器官,如吸盘(圆叶目), 吸槽等(假叶目)
圆叶目头节
假叶目头节
颈节 生发区
链体 幼节
成节
孕节
2.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发达,每
个节片各有雌雄生
殖系统各一套
3.无消化道
4.体壁
微毛 皮层 胞质区 基膜 体壁 环肌 表层肌 纵肌
皮下层
核周体
囊尾蚴寄生在脑部标本
囊尾蚴寄生在脑部CT片
•3. 眼囊尾蚴病
• 囊尾蚴可寄生在眼的任
•何部位,但绝大多数在眼球
•的深部,玻璃体(51.6%),
•视网膜下(37.1%)寄生。
四、诊断
•1. 猪带绦虫病的诊断
• 询问吃肉习惯
• 粪检:虫卵或孕节
•2. 囊尾蚴病的诊断
• 主要根据发现皮
五、流行
(一)分布
牛带无顶小钩可寄生人体
7.虫卵
带绦虫卵
二、生活史
与猪带绦虫相似 1. 宿主 终宿主:人(唯一的) 中间宿主:牛、羊等(美洲驼、长颈鹿、 羚羊) 2. 感染期:囊尾蚴
3. 生活史过程
中间宿主:牛、羊等
吞食 60-70d
感染期
虫卵、孕节
六钩蚴
囊尾蚴
钻入肠壁, 随血循环到 全身各处
成虫
终宿主:人
8~10w
二、生活史
终宿主 中间宿主
人 钉螺
感染阶段
保虫宿主
日本血吸虫成虫 经血循环 卵
尾蚴
牛(水牛、黄牛)
(肠壁破溃 随粪便排出)
(肠系膜下静脉) ( 静脉末梢处产)

毛蚴
(入水)
(经皮肤) 尾蚴 童虫 子胞蚴 (逸出螺体)
母胞蚴
1、血吸虫的发育及寿命:平均4.5年。
2、成虫的产卵及排出:子宫内含50-300个虫卵, 但每天能产300-3000个虫卵。
3.毛蚴
• • • • • 呈梨形,左右对称,平均大小 为99×35µ m,周身被有纤毛, 是其活动器官。体内前部中央 有一个顶腺,两个侧腺,均开 口于顶突
4 胞蚴 5 尾蚴
–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 和尾叉。尾叉不及尾干的一半 ,是 日本血吸虫的特征之一。
二、生活史
• 1. 尾蚴经皮肤感染人或动物(多种家畜和 野生动物),感染方式:接触疫水。 • 2. 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 脉系统;保虫宿主以水牛最常见。 • 3.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 4. 中间宿主:湖北钉螺。 • 5. 虫卵是主要致病虫期。 • 6.成虫寿命:20-30年
二、生活史
1. 生活史中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宿主
终宿主: 人
中间宿主: 猪、 野猪
人可以作为中间宿主
感染阶段:虫卵、囊尾蚴
终宿主:人 成虫 虫卵
中间宿主:猪、野猪、人
六钩蚴
24-72h 消化液
囊尾蚴
穿小肠壁,随血 流、淋巴系统到 全身
感染期:囊尾蚴或虫卵 成虫在人体寄生部位:小肠 囊尾蚴在人体寄生部位: 部位很广,依次皮下组织、 肌肉、脑、眼,心、口、肝、肺、腹膜、上唇、乳 房、子宫、神经鞘、骨等 离开人体阶段:孕节或虫卵 成虫寿命:25年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