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课件)-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寒食起源
前言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 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 甚至“割股啖君”。
前言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 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 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 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 的由来。
04
总结
4、踏青在扫墓之后,可以和亲人一起踏青游玩。
踏青也叫踏春。在春天到来之际,欣赏美景,开阔心 情。
5、秋千传说寒食荡秋千是为了让介子推的灵魂坐着 秋千上天。
唐朝欧阳询主编《艺文类聚》中载:“北方山戎,寒 食日用秋千为戏”。
本来是宫中嫔妃最爱。
6、咏诗苏轼曾写《寒食帖》: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 纸。抒发自己被贬的落寞之情。
2、祭祀南北朝之前,寒食祭祀称为“野祭”。 后来,唐代官方把这天设置为扫墓日。 民众、官府、皇家都会在这天祭祀扫墓,添土烧纸。 以寄托哀思,告慰先人。
3、插柳寒食节是柳树发芽的时间,人们在寒食节这 天,喜欢折柳佩戴、把玩。民间有“清明(寒食)不 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寒食节阴气重,插柳可以辟邪
寒食夜 唐·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 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 楼阁朦胧烟雨中。
寒食江州满塘驿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 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 复见吴洲草新绿。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 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
醉太平·寒食 元·王元鼎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 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 画楼洗净鸳鸯瓦, 彩绳半湿秋千架。 觉来红日上窗纱, 听街头卖杏花。
在寒食这天,人们见景生情,感慨颇多,所以传世的 诗歌也很多。
唐宋两朝,有四百余首流传于世。
7、净肠寒食节可以多吃春菜。 一方面是可以出去走走,锻炼身体,调节情绪。 另一个方面,春菜可以补充多种营养,利于身体健康。
03 禁忌
1、禁火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这天家家户户都 不能生火。一个是为了追悯先贤,另一个则是寒食要 “改火”。
寒食节 一个被淡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时间:2023年x月x日
传统节日
班级:
前言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 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 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 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古人认为每年每季都要钻取新火,代替旧火,以避免灾 难。
民间禁火一般只有一天,但是少数地方禁火长达三日。
2、禁止在坟地拍照扫墓是祭祀先祖,寄托哀思的严肃 事情。
对着墓地拍照则是一种不敬。
祭扫务必庄重。
3、身体弱的儿童老人尽量不要上坟上坟扫墓的时候, 人们大多比较伤感。加上寒食多雨水,气温波动也大。
前言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 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 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02 寒食习俗
1、吃冷食传说介子推在寒食这天被烧死在山上。人 们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寒食节不生火,而是吃冷 食。
常见的冷食有凉粉、凉面、凉糕、艾团等。
人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生病。
古人的说法则是认为身体不好更容易被“阴气”冲撞。
。4、不买鞋古人认为鞋与“邪”谐音,这段时间阴气 重,买鞋会有不好的联想。
03 寒食诗词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