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五次大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五次大联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凹透镜只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
【解析】
【详解】
A.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以及反射光线三线合一,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0°,故A错误;
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单指对平行光,故B错误.
C.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故C错误;
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质量相同……同一热源……加热……温度与……时间关系……比热容……热量”可知,本题考查利用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放热热量问题,依据物体吸放热热量与物质比热容的关系,运功控制变量法和函数图像法分析判断.
【详解】
A. 根据下面的图象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
根据公式Q吸=cm(t−t0),质量、升高的温度一定时,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乙吸收的热量多说明乙的比热容大,故A错误;
B. 根据下面的图象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故B错误;
C. 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故C错误;
D. 根据下面的图象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甲的温度升高值更大,故D正确.图象如下:
3.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特点正确的是
A.春天红莲湖水面上的冰层消融——熔化——放热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汽化——吸热
C.秋天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液化——放热
D.寒冷的冬夜,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凝固——放热
C
【解析】
【详解】
A、春天,红莲湖水面上的冰层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错误;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 错误;
C、秋天,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
D、寒冷冬夜,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4.如图所示,滚摆从位置a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b,继续下降,再到达最低点c,滚摆在这一过程中
A.在位置a时动能最大B.在位置c时动能为零
C.在位置b时重力势能最大D.在此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滚摆从位置a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b,继续下降,再到达最低点c,滚摆在这一过程中可知,本题考查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各能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能量的变化情况。
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
滚摆是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机械,故滚摆升到最高点后,放开手,可以看到滚摆旋转着下降,越转越快,到最低点时滚摆转而上升,直到回到接近原来的位置;滚摆在最高点a位置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0;在最低点c时动能最大;在b时既有动能又有势能;故:
A、在位置a时势能最大,动能最小,故A错误;
B、在位置c时势能最小,动能最大,故B错误;
C、在位置b时既有动能又有势能,但都不是最大,故C错误;
D、在此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正确;
5.下列生活、生产实例与所包含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墨水滴到水中,热水变色比冷水快,是由于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的缘故
B.司机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刀刃磨得很薄是为了使用时减小压强
D.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热水的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快,墨水滴到水中,热水扩散的快,则热水变色比冷水快,故A说法错误;B.汽车行驶中司机为了防止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必须系安全带,故B说法正确;
C.刀刃磨得很薄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C说法错误;
D.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能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磁感应现象是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是发电机,不是电动机;故D说法错误.
6.现有用同一种材料做成的四个正方体,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边长和质量如图所示,空心的是()
A .
B .
C .
D .
C
【解析】
【详解】
A .335g 5g /cm 1cm m V ==
B .33
40g 5g /cm 8cm m V == C .33105g 3.89g /cm 27cm
m V == D .33320g 5g /cm 64cm m V == 所以选C .
7.下列对热学知识进行的归纳总结中,正确的是
A .下滑时通过做功增加了物体内能
B .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增加
C .海边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D .小蒸汽轮机利用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来工作
A
【解析】
【详解】
A .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来,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该选项说法正确;
B.瓶内气体膨胀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转化成瓶塞的机械能,该选项说法错误;
C.水的比热容大,同样受冷或受热时温度变化小,该选项说法错误;
D.蒸汽轮机利用蒸汽的内能做功,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考查了做功改变内能,水的比热容,能量之间的转化。
8.下列与热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B.冬天搓手手会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北方冬季人们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凝华放热的道理
D.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C
【解析】
【详解】
A、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故A正确;
B、冬天搓搓手手会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故C错误;
D、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热量,故D正确。
9.如图所示,婷婷同学用12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木板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为水平向左
B.木板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左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2W
D.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将增大
C
【解析】
【详解】
A.因为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因此B受到A对它的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2N,A错;
B.拉力F为12N,则A受到向右的拉力为6N,受到B向左摩擦力2N,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4N,B 错;
C.拉力F的功率P=FV=12N×0.1m/s=1.2W,C正确;
D.若拉力F增大,B受到的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不变仍为2N,D错。
10.如图所示,物体A在B的牵引下沿水平桌面向右运动,从物体B触地开始到物体A刚好静止下来这段时间内,物体A受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f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A
【解析】
【详解】
B触地后,A由于惯性继续在桌面上运动,直至静止.在A运动的过程中,A受水平桌面对它的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在A 运动过程中,A受水平桌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不随时间变化.故选A.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式I=U
R
表示:在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公式R=U
I
表示: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一个用电器工作时有电流通过,则该用电器两端电压一定不为零D.绝缘体永远不可能导电
AC
【解析】
【详解】
A. 根据欧姆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可用I=U
R
表
示,故A正确;B.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公式R=UI只是计算电阻大小的一种方法,故B不正确;C. 一个用电器工作时有电流通过,根据U=IR可知,该用电器两端一定有电压,故C正确;D.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它们都有电阻,故D不正确.故选AC.
【点睛】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12.图甲、图乙由相同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甲乙两人分别用两装置在相等的时间内将质量相等的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拉力是乙的拉力的2倍
B.乙拉绳子的速度是甲拉绳子速度的2倍
C.甲拉绳子的功率小于乙拉绳子的功率
D.如果考虑滑轮的质量,图甲装置的机械效率比图乙的小
AB
【解析】
由题知,重物重力相同(设其大小为G),物体升高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
(1)对于图甲,因为两个都是定滑轮,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所以F甲=G,绳子的速度v甲=v;拉力功率P甲=F甲v甲=Gv;如果考虑滑轮质量,空气阻力、摩擦、绳子的质量均不计,该装置的额外功为0,η甲=100%;
(2)对于图乙,因为是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n=2,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所
以
1
2
F G
=
乙
,绳子的速度v乙=2v;拉力功率
1
2
2
P F v G v Gv
==⨯=
乙乙乙
;如果考虑滑轮质量,空气阻力、摩
擦、绳子的质量均不计,该装置的额外功>0,η乙<100%;由以上分析可知:
A、甲的拉力是乙的拉力的2倍,故A正确;
B、乙拉绳子的速度大小是甲拉绳子速度大小的2倍,故B正确;
C、甲拉力的功率等于乙拉力的功率,故C错误;
B、如果考虑滑轮质量,甲装置的机械效率比乙的大,故D错误.
故选AB.
13.如图所示,小亮将一个漏斗拿在手中,使其喇叭口朝下,用另一只手拿住一个乒乓球,让球对着漏斗
内的细管处。
当他对准漏斗细管口用力向下吹气时,发现松手后乒乓球并不掉下来,则下列关于乒乓球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受到的重力较小
B.没有受到的重力作用
C.球上方受到的气体压强比球下方受到的气体压强小
D.球上方受到的气体压强比球下方受到的气体压强大
AC
【解析】
【详解】
AB、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乒乓球也同样受到重力的作用,只不过受到的重力较小。
故A正确,B错误;
CD、通过漏斗管向下吹气时,乒乓球上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而球下方的压强仍是大气压,大于球上方的压强,故乒乓球不会掉下去。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_____(选填“声源”、“传播过程中”、“人耳”)处控制噪声.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50m至少需要______s.
声源36
【解析】
【分析】
【详解】
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其中禁鸣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由可得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汽车在小区内行驶50m时间:.
15.用热水袋使身体变暖,是利用____的方法使人身体的内能增加;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会发热,这
是通过______的方法使打气筒的同能增加.
热传递做功
【解析】
【详解】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过程,做功是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并且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热水袋取暖,热水的内能转移到人的身体上,属于热传递的方式;打气筒压缩空气做功以及和筒璧摩擦生热,导致打气筒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了物体的内能.
16.一辆轿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其s-t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轿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_____,因此轿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160米的路程,轿车行驶的时间为_____秒;以该车为参照物,驾驶员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路程相等 6 静止
【解析】
【详解】
由图像可知,路程和时间是正比例关系,即轿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轿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上知通过160米的路程,轿车行驶的时间为6秒;以车作为参照物,驾驶员和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驾驶员是静止的。
17.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的光热转换效率为50%,该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温度为20℃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7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_____J的热量,热水器接收_____J太阳能。
这些太阳能相当于完全燃烧了_____m1的天然气。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1J/(kg•℃),天然气的热值约为8.4×107J/m1.)
2.1×107 4.2×1070.5
【解析】
(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1J/(kg•℃)×100kg×(70℃-20℃)=2.1×107J;(2)由η=Q吸/E 得热水器接收的太阳能:E=Q吸/E=2.1×107J /50%=4.2×107J;(1)由题知Q放=E=4.2×107J,由Q放=Vq得需要天然气的体积:V=Q放/q=4.2×107J/(8.4×107J/m1)=0.5m1。
18.在原子内部,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会形成一种环形电流,该环形电流产生的磁场使物质微粒(原子)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若图中箭头表示的是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方向,则环形电流的右侧应为______
极(选填“N”或“S”).
N
【解析】
【详解】
物理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图中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方向相反.利用安培定则,伸开右手让四指弯曲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那端(环形电流的右端)为N 极,则环形电流的左侧应为S 极.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如图所示是一个可以在普通灯泡和LED 灯之间切换使用的电路图,L 1为“6V 3W ”的普通白炽灯,L 2为“6V 1W ”的LED 灯,当S 1、S 2断开S 3闭合时,移动滑片P 可以改变灯泡L 1的亮度,滑片P 从一段滑到另一端时灯泡的电压在3V 和6V 之间变化,(灯泡电阻的变化可以忽略)求: 灯泡L 1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当S 1、S 2、S 3都闭合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总功率.
(1)12Ω;(2)12Ω;(3)4W .
【解析】
【详解】
(1)由P =2
U R 可得L 1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R 1=12
1U P 额额=26V 3W ()=12Ω. (2)当S 1、S 2断开S 3闭合时,L 1与R 串联,滑片P 在左端时,只有L 1连入电路,此时灯泡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为U L1=U =6V ;滑片P 在右端时,L 1与R 的最大值串联,此时灯泡电压最小,为U L1′=3V ,
此时电路中电流为I L1='L11U R =3V 12
=0.25A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得滑动变阻器电压为U R =U ﹣U L1′=6V ﹣3V =3V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 =R U I =L1R U I =3V 0.25A =12Ω. (3)当S 1、S 2、S 3都闭合时,L 1被短路,L 2与R 并联.L 2两端电压不变,则其功率不变.电路功率要最小,则须滑动变阻器功率最小,即其电阻要最大.因电源电压为6V ,则L 2正常发光,其功率为P L2=
1W.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小功率为P滑=
2
U
R
=
2
6V
12Ω
()
=3W.所以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P最小= P L2+ P
滑
=1W+3W=4W.
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置于c点时,ac部分的阻值是最大阻值的1/3,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为12W.当滑片P置于b端时电压表示数为9V.求:
(1)小灯泡的阻值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之比;
(2)电源电压;
(3)小灯泡的阻值。
(1)1:3;(2)12V;(3)3Ω。
【解析】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1)由
U
I
R
=可得,滑片位于c点和b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之比:
3
62
91
c
c ac c ab ac
b
b b a
c ac
ab
U
I R U R R
V
U
I U R V R
R
==⨯=⨯=;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
2
11
3
c L ab
b
L ab
I R R
I R R
+
==
+,
整理可得:
1
3
L
ab
R
R
=,即小灯泡的阻值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之比为1:3;
(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置于c点时,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
U=I c(R ac+R L)=I c(R ac+1
3
R ab)=I c(R ac+
1
3
×3R ac)=2U c=2×6V=12V;
(3)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置于c点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为12W,
由
2
U
P
R
=可得,灯泡的电阻:
22
()(12V-6V)
3
12W
c
L
L
U U
R
P
-
===Ω
答:(1)小灯泡的阻值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之比为1:3;(2)电源电压为12V;
(3)小灯泡的阻值为3Ω。
21.某兴趣小组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电路如图甲所示.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 1A ”,当滑片P 从最右端向最左端移动的过程中,1R 的U I -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R 的阻值;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当2R 消
耗的电功率为0.5W 时,2R 的阻值.
(1)10Ω(2)3.6W (3)2Ω.
【解析】
【详解】
(1)由R 1的U-I 图像可知,通过R 1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R 1为定值电阻,当U 1=6V 时,I 1=0.6A ,由欧姆定律可知:1116V 10Ω0.6A
U R I ===; (2)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此时电阻R 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电源电压U=U 1=6V ,最大电流为I 1=0.6A ,电路最大功率16V 0.6A 3.6W P UI ==⨯=;
(3)当R 2消耗的电功率为0.5W 时,222P I R =,220.5W I R =----①而122
6V 10ΩR U I R R ==++,代入①得:2226V 0.5W 10ΩR R ⎛⎫= ⎪+⎝
⎭,解得R 2的阻值:R 2=2Ω或R 2=50Ω,由图乙可知,当R 2最大时,I 最小=0.15A ,电路总电阻6V 40Ω0.15A
U R I 最小=
==,R 2的最大值R 最大=R-R 1=40Ω-10Ω=30Ω,所以R 2=50Ω舍去,R 2=2Ω.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 极和A 点的磁感线方向。
(_____)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螺旋管中电流的方向是向上的,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旋管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磁感线总是从磁铁的N极出发,回到磁体的S极的,故A点的磁感线的方向是向右的,如图:
23.通电螺线管旁的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的虚线上用箭头标出磁感线方向,并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_____)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小磁针静止时的左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则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
因为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所以磁感线的方向是指向左的,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手使大拇指指示螺线管的右端N极,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
端流入,则电源的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
如图所示: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小阳在测量导体电阻的实验中,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请你根据实验要求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补充完整。
(_______)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至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V,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A,电阻R 的电阻值为_____Ω。
左 1 0.2 5
【解析】
【详解】
(1)由图乙知,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并联,如下所示: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至阻值最大处的左端;
(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电压为1V;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的读数为0.2A,由欧姆定律,电阻:.
25.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____作为平面镜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他们选用两支高度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确定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实验过程中,小宋同学发现两支蜡烛的高度差逐渐变大,以他认为像与物的大小是不相等的.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玻璃板竖直大小错误
【解析】
【详解】
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应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随着蜡烛的燃烧,平面镜前的蜡烛会变短,而平面镜后的另一只蜡烛不点燃,故两支蜡烛的高度差逐渐变大,不能得出像与物的大小是不相等的结论,所以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26.小红所在小组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①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调(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时加减钩码也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
②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在右边的A点挂_____个相同的钩码。
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若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_____(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右便于测量力臂 3 逆时针转动
【解析】
【详解】
①如图甲,杠杆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时加减钩码也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和力臂垂直,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
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设每个钩码重G,每个小格为L,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2G×3L═nG×2L,可得n=3,即应在右边的A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
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即左端为3G×3L=9GL;而右端为4G×2L=8GL,可知左端钩码的重力和力臂的乘积会较大,这时杠杆将逆时针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