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疗的麻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心血管系统检查与介入性治疗的麻醉
•返回
• 1,成人大多可在局麻下完成,小儿则必须在基础麻醉加局麻或全麻
下完成。
• 2,麻醉要求 • 病人安静配合,保持血压、心率稳定,保持自主呼吸,避免吸氧。 • 3,麻醉前准备 • 成人检查前1小时,口服安定或肌注咪唑安定加用适量镇痛药;4岁以 下小儿可不用术前药,4岁以下小儿可给适量术前药,但不用阿托品。 肺动脉高压者可用吗啡为术前药(0.1mg/kg). • 4,麻醉处理 • (1) 婴幼儿肌注氯胺酮(4mg./kg) • (2)小儿用氟芬合剂,小量分次静脉滴入,复合氯胺酮(1-2mg/kg)分次 静脉注射. • (3)小儿也可在检查前30min肌注地西泮(0.2-0.3mg.kg-1)或咪唑安定 (0.1-0.3mg.kg-1),检查前用面罩间断吸入或用开放法滴入安氟醚.
•更多信息
• 二、心血管系统检查与介入性治疗的麻醉 •更多信息 • 三、气管、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
•更多信息
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 疗的麻醉
•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疗的麻醉
•一、实施麻醉的目的
•更多信息
•二、麻醉的特殊性
•更多信息
•三、麻醉处理原则
•更多信息
•四、常见的诊断性检查以及介入诊断治疗的麻醉
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 及介入诊断治疗的麻醉
2020/12/6
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 疗的麻醉
• 第一节 麻醉的特殊性 • 一、 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 二、 药物的不良反应 • 三、 技术操作的危险性
•第二节 麻醉处理员原则
• 第三节 掌握常用的几种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疗的麻醉处
理。 • 一、脑血管、脑室及气脑造影的麻醉
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 疗的麻醉
• 1,麻醉前应解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 • 2,麻醉前应对病人的并存疾病以及病理生理改 变有全面的了解。 • 3,麻醉方法和药物的选择,既要结合病人机体 的情况,又要适应检查 的特殊环境。 • 4,麻醉医师应熟悉各种检查的主要操作步骤, 以配合检查作好麻醉。
•更多信息
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 疗的麻醉
• 1,减轻病人的痛苦 • 2,减少生理干扰 • 3,保证病人的安全 • 4,促进检查治疗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返回
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 疗的麻醉
• (一)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 1。麻醉实施场所的特殊性 • (1)部份患者需在暗室或 X线下进行,能见度差,麻醉 医师应注意。 • (2)高压电装置较多,禁 用易燃、易爆的麻醉药 • (3)各种急救设备、药品 以及监护仪不如手术室齐备, 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 疗的麻醉
• 5,检查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 • (1)心律失常:多因导管或造影剂直接刺激心内膜所致;较常见的为窦性 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或频发性室早;处理:迅速将导管撤离心律失措的 诱发点,并依心律失常的性质予以处理。 • (2)低血压: 缺氧、麻醉过深、造影剂刺激 • →周围血管扩张→BP↓ • 失血或心律紊乱 • 处理:依原因相应处理 • (3)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按心衰处理。 • (4)心肌梗死:灌状动脉造影术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0.5%,为降低其发生率应 注意:a:术前尽可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已存在的心律失常。 • b:检查中需维持血压、心率稳定,并充分供氧。 • (5)呼吸抑制:麻药剂量过大或注入速度过快所致,因此麻醉处理得当与 否是预防呼吸抑制的关键。 • (6)晕厥、急性脑缺氧 • 主要是由于心导管通过狭窄的右心流出道堵塞血流或因缺血诱发漏斗部痉 挛所致,另外也可由迷走神经反射引起。 • 处理:立即将导管撤除心脏并停止检查,头低位、吸纯氧、心动过缓时静 注阿托品,脑缺氧而致抽蓄可用巴比妥类药控制。 • (7)体温下降 • 婴幼儿应强调保温,室温不低于290C,体温不低第三于十3三5章0诊C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
• 2,检查、治疗的特殊性 • 有时患者需长时间固定于一 种姿势,有时须多次大幅度挪 动躯体或头部。
•返回
• (一)检查、治疗技术 操作的危险性 • 1,可能造成被检查脏器 的穿孔 • 2,心导管检查可致大血 管损伤,致严重出血,也 可引起气栓和严重心律紊 乱。 • 3,快速加压注造影剂或 腹腔注入 CO2可致一些并 发症。 • (二)造影剂或其他药 物的不良反应。
•返回
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 疗的麻醉
• (一) 脑血管、脑室及气脑造影的麻醉 • 1,麻醉处理原则 • (1) 确保注入造影剂时病人安静不动 • (2) 尽可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 (3) 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 (4) ,具体操作过程
• (1)造影室必备麻醉机、吸引器、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
疗的麻醉
• (三)气管、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 • 1, 气管、支气管镜检查
•返回
• 择期:主要用于肺和呼吸道疾病的诊断
• 急诊:多为气道异物的取出,且为小儿,危险性较大。
• (1) 麻醉前准备
• a 禁食、禁饮同全身麻醉 b 常规给于阿托品、镇静镇痛药以不抑
制呼吸为度。
• (2)麻醉处理要点:
• a: 成人:可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检查;小儿:全身麻醉+表面麻醉
药品
• (2) 成人合作者,选用局麻+强化麻醉
• (3)儿童和浅昏迷不能合作者,选用基础麻醉或全身麻
醉。基础麻醉的药物选择应视病情和全身情况决定。
• 如ICP升高者,禁止单独使用氯胺酮。
• (4)全身情况极差和呼吸近于停止的病人,均应在气管
插管麻醉下行脑血管造影。
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 疗的麻醉
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 疗的麻醉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6
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 疗的麻醉
• b: 小儿全麻药的选用
• 用咪唑安定使之入睡,辅以哌替啶、氟哌利多合剂,当麻醉减浅时,
可静注小量 氯胺酮,镜检前完善的表面麻醉。
• c:表面麻醉应注意掌握剂量:成人如用1%地卡因应不超过6ml,小儿
不超过3ml,否则可发生中毒反应。
• d:镜检开始后应于气管镜侧供氧或高频喷射通气。镜检过程中,一旦
出现呛咳、青紫或出现缺氧加重,应立即将支气管镜退至总气管,并充分
供氧,适当喷入表面麻醉药或静脉滴入利多卡因(1mg/kg),待情况改善
后再继续检查。
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诊断治 疗的麻醉
• (3)并发症 • a 心律紊乱 • 主要是由于在严重缺氧基础上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引起, 因此镜检过程中应作ECG监护,随时发现心律紊乱及时处理 • b 喉水肿 • 主要是由于小儿喉头细小,且组织疏松、淋巴丰富,较 易发生喉水肿,继发窒息,应给于激素防治。 • C 呕吐、误吸 • 多见于急诊饱胃病人或麻醉诱导与恢复过程中,应有预 防和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