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扩展教案-作文 中国的传统文化-部编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大门。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同学们的习作中写到了哪些传统文化呢?二、赏析习作,有效指导1、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传统文化,下面就让我们走进xx的习作,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向大家介绍他找到的传统文化的。
2、老师想问问你,你是怎样向大家介绍传统文化的?前面关于年的来历这部分内容,你是怎么知道的?查资料为什么会去查资料呢?遇到不了解的,不懂的,或者想深入了解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法来解决。
这真是一个好办法!3、还有谁也用了查资料的方法写传统文化了?我们班的学生也用查资料的方法写了关于年的传说。
我们看看他找到的资料。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吧,谁是咱们班读书最好的同学呀?大家推荐一下!4、难怪大家说你是读书最好的啦,第一次见到的这么长的一段话,都能读流利,真好!里面有好多的生字都是你们没学过的,你都能读准确,特别了不起。
5、我就想让大家比较一下啦,这两个同学谁写的资料好呢?为什么?6、xx同学写得好,好就好在,他没有一字不落的照抄材料,你们看(点课件),他是从原材料中做了摘选(板书摘选)。
同学们都有采摘的经历吧?假如你们走进苹果园要采摘苹果啦!你会摘什么样的苹果?为什么摘这样的苹果?原来你们是为了吃,目标好明确啊!那xx摘材料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写端午节的来历,怎样才能摘到你最想要的内容呢?假如,你就站在一棵苹果树下,怎样才能摘到你最想要的最大最红的果子呢?这一棵苹果树,就是你找到的那一份资料。
想要摘到你最想要的内容,就要多读读,多想想,多比较比较。
这就是选的过程!果园里不可能只有一棵苹果树吧?你会怎样摘呢?那么多的苹果树,就像好多份资料,我们还可以从多份资料中选出你最想要的内容摘下来。
这也是选!你看,韩时尚用了摘选的方法,留下了最大最红的果子,放弃了又小又青的果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案,表格版

学生活动:
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活动意图: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团聚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伊始便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学生活动: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活动意图:在师生共同交流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被充分激起时,让学生看那段视频资料,听老师无比惋惜的叙述,使学生在强烈的反差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唤起更加强烈的爱国,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
学生活动:
1.课前,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共同分享。
2.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活动意图:师生资料的交流分享,将常见传统节日习俗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并理解了其中丰富内涵。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环节三:师小结
教师活动:
太棒了,同学们!你们那颗火热的爱国心令我感动!我们的祖国会因你们骄傲!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的政策。(演示课件)相信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统编三下第三单元整体设计——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统编三下第三单元整体设计——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一、单元整体解读“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与传统文化有关。
对于这个主题,学生并不陌生,从二年级的“传统节日”到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到五、六年级的“汉字之美”和“民风民俗”,编者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的增长,编排了一系列涉及传统节日、建筑、书画、文字、民俗的文本。
这一单元来看,《古诗三首》指向于传统节日,《纸的发明》指向于古代科技,《赵州桥》指向于古代建筑,《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指向于中华艺术,综合性学习指向于传统节日,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指向于传统文化,“词句段运用”中的剪纸、捏泥人、编花绳指向于传统文化符号,这些都传递着浓浓的中华文化精髓,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细细解读,能看出教材是从多角度让学生感受中华的传统文化。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这样的训练要素在统编教材中分布如下:册序单元语文要素三上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下第三单元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三下第七单元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六上第五单元体会文章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六年中,这一语文要素是螺旋上升的,由段到篇,层层递进。
三上第六单元学习过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
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
本单元对于这一语文要素的具体落点是这样的:教材通过课后题和语文园地的相关练习来呈现。
这一单元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写法。
第一个是“分步写”,在《纸的发明》课后第一题直接体现,按照时间顺序,把不同时段的造纸术流程做了一步步交代,还有在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中体现,作者为了将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一意思写清楚,按工序用连续性动词将过程写具体。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统文化》单元整体活动学习案+教学设计+点评

三年级下册 三单元 “中华优秀传统 ” “素养-活动”教学设计一、双主题内容定位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学会问为什么。
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本单元在精读课《赵州桥》、略读课《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中都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
二、学情学段分析经过一、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字词积累、阅读经验、理解文本的方法都有所积累。
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而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
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
本单元教学,通过古诗等了解传统文化节日、通过其余的课文了解我国的其他传统文化。
三、 设计框架四、框架说明主题任务三、《跨越千年的相会》教学设计——《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活动素养点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二、目标任务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和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评价办法1、朗读展示。
2、设计导游词,自由解说。
四、活动组块设计(一)活动:争当朗诵达人目标任务:通过反复诵读,增进对文本的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与热爱之情。
活动工具:举手活动规则:1、个人:听范文,个人练习读(同桌互读,扫清障碍)。
2、小组:小组内共读(商定朗读形式、参评组员)3、全班交流、比赛读:选出朗读达人3组,授予“朗读达人”称号。
(每个小组进行全班展示,依据活动评价标准举手表决、投票选出)活动评价标准: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配上表情、动作☆☆☆☆☆活动小结:交流朗读技巧;全班自由练读、齐读。
(二)活动:我是小导游目标任务:通过设计导游词,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部编三下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

三下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目标与内容㈠学习目标⒈认识本单元36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37个汉字,会写50个词语。
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段落。
⒉感受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了解有关节俗,认识古代重要发明,欣赏古建、古物之美,发现古人的智慧与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⒊学习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并结合这样的方法介绍中华悠久灿烂的文化。
⒋收集资料,记录风俗,就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进行写作,适当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㈡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㈢设计说明本单元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择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与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这一组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内容,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起学生对悠久的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赞美。
《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纸的发明》联系历史,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重点突出了蔡伦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赵州桥》写的是河北省赵县一座著名的石拱桥,通过对桥坚固、美观的介绍,赞美了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文中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古都岁月与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与三年级上册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相比,既有不同,更有提升,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
精读课文《赵州桥》与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都突出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
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老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
因此,我们应该生生不息地传播和弘扬这份瑰宝。
通过经典颂读活动,我们可以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并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我们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研究生活。
因此,本班特制定了本学期的诵读计划。
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形势,我们明确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归属感,从而自觉抵制浮躁文化的影响,不忘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教学任务中,我们选择了《笠翁对韵》作为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研究并背诵冬韵,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复、范读、朗读、游戏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们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古诗的意义,并且能够正确地背诵和朗读诗歌。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对韵”内容比较感兴趣,有些研究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荀子》教案(四)一、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的常识及___的生平及主张,理解劝学的意义;2、培养正确的研究方法的态度,联系学生的实际;3、注重字词运用和注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辨析字、词、音,注重朗诵和背诵;2、难点:比喻代议和喻议及正反四方面议论的特点,了解___对研究的意义、作用和态度,进一步认识研究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荀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___的生平及主张,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美丽》

统编版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下第三单元文本细读和教学建议一、单元概述: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本单元选编了一组课文:《古诗三首》以时间先后为序,表现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礼俗、景象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纸的发明》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强调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赵州桥》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成就,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成就,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名片”,以及《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和《语文园地》。
教材力求通过本组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产生文化自豪感。
二、本单元人文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与传统文化有关。
对于这个主题,学生并不陌生,从二年级的“传统节日”到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到五、六年级的“汉字之美”和“民风民俗”,编者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的增长,编排了一系列涉及传统节日、建筑、书画、文字、民俗的文本,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我们应当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旧符这三个传统习俗渲染了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清明》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古来一直有扫墓、踏青、插柳等习俗。
外出踏青扫墓,奈何细雨纷纷,借问酒家何处,欲消“断魂”之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的是重阳节习俗,登高避灾,茱萸驱瘟,诗人借节日习俗表达了身处异乡的思乡怀亲之情。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充分发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给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说说这3首古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节日情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优质教案(新课标)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本单元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安排的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内容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同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交流方案等方式,以“打卡中华文化展览,弘扬华夏千年古韵”为主题的项目式活动开展学习,以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这样的学习过程基于体验、基于表达、基于问题、基于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的运用从单元的主题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到课文内容中探索发现,体现了整读课文、归类识字、品析词句的系统学习思维。
本单元包含古诗与说明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加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地查阅课外资料进行知识扩充。
本单元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传统节日展开,学生在课上与课下都可以进行实践,并通过交流与写作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虽然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后期,但是把结合学生体验和古诗的引入放在单元之初,让任务布置前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课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目标的学习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在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课文能够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展开,进而产生思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学生在理解课文整合语文能力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学习能力目标。
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进行整体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学习阅读图文的方法,在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步作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同步作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3.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2. 写作方法:选材、构思、表达。
3. 作文修改与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学会写作方法,提高作文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
2. 学具:作文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华传统节日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
2. 简介传统节日:介绍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3. 写作指导:讲解写作方法,引导学生选材、构思、表达。
4.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5. 作文修改与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提高作文水平。
六、板书设计1. 中华传统节日2. 副同步作文教学3. 板书内容: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写作方法:选材、构思、表达作文修改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要求选材恰当、构思新颖、表达流畅。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2.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是否存在选材困难、构思不明确、表达不流畅等问题?如何改进?3. 作文修改与评价环节,是否达到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4. 今后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教案旨在通过同步作文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培养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写作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下)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下)科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一授课节数一课时授课时间12月18日课题向善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努力提高本身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的学生。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请欣赏故事《对着大山喊话的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悟?1、共同学习做人与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合作伙2、共同面对成功与失败的精神支柱3、共同走上人生成功之路的互助力量。
二、第一站友善互助出示图片想一想: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影响团结的不良行为?自我检查一下,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上述不良行为?(指名回答)1、歧视同学甚至戏弄同学的2、上课听不懂,干脆不听了,讲话、看课外书或睡觉的3、做作业时碰到难题,不经思考就马上问同学,或干脆抄别人的4、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请教你,不予理睬或干脆把作业本给别人抄的5、从不记的父母和老师给自己的爱,一旦师长疏忽,似乎全世界最可怜的人就是自己三、第二站谦恭礼让出示图片: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下列不良行为。
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新闻摘要: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危害。
四、拓展延伸。
欣赏并出示歌词:让世界充满爱结束语: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正确地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能多多理解别人,多多宽容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真诚地赞美,以赢得更多的朋友,赢得更多的友谊。
科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一授课节数一课时授课时间12月20日课题友爱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说话文明大方,态度恭敬温和的好习惯。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作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作文教案As a teacher, when designing a writing lesson for third graders on traditional festivals,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festival. 作为一名老师,设计三年级学生关于传统节日的写作课程时,重要的是考虑到节日的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
One way to approach this is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different traditional festivals celebrated in China, such as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有一种方法是向学生介绍中国庆祝的不同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
By exploring the customs, legends, and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each festival, students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 通过探讨每个节日的习俗、传说和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
When teaching about traditional festival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flect on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festivals are celebrated in their own lives and communities. 在教授传统节日的知识时,也很重要的鼓励学生反思这些节日在他们自己的生活和社区中是如何被庆祝的。
三年级下册作文《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下册作文《中国传统文化教案》全文共4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下册作文《中国传统文化教案》1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一个最喜气洋洋的节日。
那个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春节,家家张灯结彩,个个欢天喜地,尤其是我们孩子,更是欢呼雀跃,兴高采烈,心里想,还能有什么节比过春节更快乐的呢?春节期间,只见每家每户门两旁贴着红艳艳的对联,门正中间倒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一开始我不明白,好好一个福字,干嘛要倒贴呢,后来听妈妈的解释和指教,才大概明白这层含义,意思“福到福到”暗示福已到达你家,来年会更吉祥,更平安。
除了对联和福字外,各家阳台上还挂起大红灯笼,左一盏,右一盏,刚好拼成一对,有的还在灯笼里插上一根蜡烛,闪出一阵阵光芒。
我家也不例外,在春节前,爸爸妈妈还有我都在迎接春节的到来。
妈妈去买了许多年糕、汤圆、零食,水果等食物,爸爸则去买了许多的烟花爆竹,准备去家门口放烟花,我的任务最轻,只要去附近的小店里,买几张对联,再买几张“福”字和中国结,就大功告成了。
那几天,我们都在等待着期盼着春节的来临。
在过春节这几天里,到处有着新年的气氛和热闹的景象,打鞭炮,走亲访友,聚餐,大家有说有笑,谈天说地,热闹非凡。
我们孩子穿着新衣服,蹦蹦跳跳,串来串去,口袋里还有长辈们给的一包包压岁钱,可开心啦!总之,春节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传统节日,值得我们去庆祝,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
三年级下册作文《中国传统文化教案》2元宵时节,灯是最让人难忘的,那色彩丰富的灯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的习俗。
灯,凝集着古代的智慧,我最喜欢的就是“海盐滚灯了”:在海盐长川坝一带有着那令人赞不绝口的滚灯节目,谁会知道那灯还能与人翩翩起舞呢?不过,你看那托举、腾跳、侧手翻、倒立、窜扑、叠罗汉等高超动作连成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你看那是刘海撒金钱,那是仙鹤生蛋,那是我最喜欢的众星拱月,我看见那个金灿灿的灯在舞艺高超的人的手上,充满了神力,短短的一转眼,那灯从那人的脖子上照到了腰间,是那么的璀璨啊!当然,海宁陕石灯彩展也是颇负盛名的,那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灯真是美啊。
三年级下册作文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下册作文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三年级下册作文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作文一:《有趣的剪纸》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中国有一种特别好玩的艺术,叫做剪纸。
剪纸可有意思啦!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在剪纸艺人的手里,就像变魔术一样,能变成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
比如说,过年的时候,窗户上会贴上红红的剪纸。
有胖嘟嘟的福娃娃抱着大鱼,这表示年年有余;还有活灵活现的小猴子,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呢。
我还听说过一个关于剪纸的故事。
从前有个小姑娘,她特别喜欢剪纸。
有一天,她剪出了一只会飞的小鸟,小鸟居然从纸上飞了起来,带着小姑娘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
怎么样,剪纸是不是很神奇?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神奇的中华传统文化吧!作文二:《端午节的粽子》小朋友们,咱们中国有好多好多的传统节日,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端午节。
一说到端午节,大家肯定会想到粽子。
粽子可好吃啦!那绿色的粽叶包着白白的糯米,里面还藏着甜甜的红枣或者香香的肉。
我最喜欢吃奶奶包的红枣粽子。
每次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我都会在旁边帮忙。
看着奶奶熟练地把粽叶折成一个小漏斗,再把米和红枣放进去,然后用绳子绑好,我觉得特别有趣。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听说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们怕江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把粽子扔到江里。
小朋友们,端午节快来的时候,别忘了吃粽子哟!《三年级下册作文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作文一:《神奇的京剧脸谱》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种特别神奇的东西,那就是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五颜六色的,可漂亮啦!红脸的关公,代表着忠诚勇敢;黑脸的包公,特别正直公正;白脸的曹操,一看就知道是个狡猾的大坏蛋。
我记得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京剧演员画脸谱。
他先在脸上涂了一层白色的底,然后用红色和黑色的颜料画出了眼睛和嘴巴,再加上一些花纹,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
京剧脸谱不仅好看,还能让我们知道人物的性格呢。
你们喜欢这些神奇的脸谱吗?作文二:《热闹的春节》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个节日呀?我最喜欢春节啦!春节的时候,到处都特别热闹。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扩展作文:中国传统文化-部编版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2、抓住节日的来历、习俗等内容进行介绍.教学重难点:1、抓住节日的习俗进行介绍;2、写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喜爱之情.教具:PPT第一课时:40分钟一、导入:游戏导入《猜猜看》1、通过猜节日、说节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2、讲关于年的传说引出主体课程;年的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3、其实年整正的来历是什么呢?三、那春节又有哪些习俗呢?寓意又是什么呢?1、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来看看吧!(放PPT)2、一边看图,一边让学生说;习俗:穿新衣(新年新气象)、贴春联(迎春接福)、贴倒福字(表示福到了)、拜年(相互祝愿)、守岁(惜别过去,寄望未来)、吃年夜饭(合家欢乐)、看春节联欢晚会(娱乐节目)……3、词语积累;根据画面猜成语:在画面中还藏着许多“宝石”,需要大家找出来!第二课时:40分钟一、引发写作需要,春节是中国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相信大家都爱过年吧!那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份热闹和喜悦记录下来吧!二、进行写作指导:(5分钟)1、开头可以采用列举式;2、按照时间顺序写过春节;3、采用第一人称,写出自己的感受;(比如拜年领红包)4、结尾表达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三、写作(略)(50分钟)三、板书;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构思图)一、开头:(1)开门见山式:开头直接点明写作的中心,点明你介绍的是什么文化(2)引用导入式:引用有头“文化”的歌词,诗句等入题.例:清明时节雨纷纷.(3)设置悬念,引人兴趣.例:天空中“砰砰”几声,各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这是怎么回事呢/(4)列举式: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比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春节了.二、中间引述传说1、春节的来历春节的真实由来穿新衣(寓意新年新气象)贴春联(迎春接福)2、风俗习惯倒贴福字(福到了)(以时间线索为顺序)拜年(相互祝愿)(有详有略)守岁(惜别过去,展望未来)吃年夜饭(合家团圆)看春节联欢晚会(娱乐活动)三、结尾:抒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扩展课件作文:中国传统文化部编版

之
传统节日
猜猜看:
你能从下面的图片中看出是 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元宵节 正月十五 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尊老、敬老、 爱老、助老
清明节 农历四月五日 缅怀故人 ,纪念亲人
中秋节 农历八月 十五日
团圆
关于春节(年)的来历……
3.优 秀 的 诗 文 作品 清新自 然,不 落言筌 ,用朴 实的语 言、平 常的事 物创造 出似浅 而实深 的意境 ,使读 者在平 淡的语 句中体 味作者 的深意 。 4.引 导 社 会 力 量办 教育是 普通百 姓难以 作壁上 观的事 ,它不 仅关系 到教育 资源多 元化的 配置, 也有利 于办好 人民满 意的教 育。 5语 言 在 他 们 手里被 赋予新 的生命 ,而不 仅仅是 将它修 修补补 ,使之 有力一 点,用 法多样 一些而 已. 6.他 们 审 慎 的 态度 和巧妙 的手法 使语言 具备了 不寻常 的气势 7.经 过 大 家 的 运用 和驾驭 ,语言 的价值 大为提 高 8.真 正 的 大 家 并不 着意去 创造新 词,而 是想方 设法使 自己所 用的词 语丰富 起来, 使其含 义和用 法更加 深刻, 更有分 量 9.只 要 看 一 下 当代 许多法 国作家 的事例 便可以 知道, 普通人 当中这 种天赋 是多么 缺乏啊
春节灯会
春节舞狮
各
地
春
春节庙会
节
风
情
春节舞龙
春节庙会
春节舞狮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传统食物 ——年糕
部编三下习作三:中华传统文化 写作指导

一、选择写作素材
节日名称传统节日习俗
春节祭祖、拜年、包饺子、吃团圆饭、看春节联
欢晚会、贴春联……
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挂花灯……
清明节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扫墓……
中秋节赏月、拜月、吟诗、吃月饼、赏桂花……
重阳节登高、赏菊、插茱萸、晒秋……
二、列好写作提纲
第一段:开头——点明自己喜欢什么中国传统节日。
可以用节日相关的诗句开头。
第二段:略写你在这个节日里做了什么?开展了什么活动?传承了什么节日习俗?
第三段:详写一项你最喜欢的节日习俗(不要贪多,把一项写详细即可)。
你在活动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品尝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把这些写清楚。
第四段:结尾——表达你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三、范文赏析
美好的春节
有人喜欢粽叶飘香的端午节,有人喜欢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有人喜欢秋高气爽的重阳节,而我最喜欢的是喜庆热闹的春节。
春节到,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寓意美好的春联,挂起了红彤彤的灯笼。
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吃着丰盛可口的年夜饭,看着精彩绝伦的春节联欢晚会,听着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人人都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
晚饭过后,我和爸爸去院子里兴高采烈地放烟花。
只见爸爸拿出烟花,把它放在空地上,拿出打火机点燃引线。
只听见“砰”的一声,绚丽多彩的烟花直冲云霄,有的像一朵朵千姿百态的菊花,在夜空中绽开了笑脸;有的像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在夜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像闪闪发光的流星,快速划破天际。
看着满天的烟花,我笑着,跳着,欢呼着,沉浸在春节的幸福之中……
春节带给我们的是喜庆,是团圆,是快乐,还带给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学目标: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题材,介绍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把自己了解到得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或活动过程讲清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写作范围:A平常生活中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传统文化”:比如剪纸、陶瓷、戏剧、国画、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B流传于老百姓口头上的历史人物故事、神话故事等;C古代建筑的相关来源、介绍,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等方面也属于“传统文化”。
二、写作方法:1.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以说明的形式展示出来。
写作形式2.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以叙述的形式展示出来。
:选择自己喜欢熟悉的内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提纲)开头:简单地介绍某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提纲中间:(任选一种形式写)可以是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故事)可以是一种文化的形成过程;(说明)可以是文化与我们实际生活的关联;(叙事)结尾:总结自己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感受。
三、教学流程入课戏(故事)——写作方法——走马欢乐谷(文化形成说明讲解或是自己参与的一项活动)——写作思路指导——习作第二课时剪纸艺术前言:《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你说的是基本的方法,也是可行的。
但,这样整理出来的文章是不能够吸引读者去阅读你的习作的。
我们一定要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故事阜城的剪纸(一)说起阜城的剪纸来,还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从前,在北京里住着一户人家,只有两口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还有一个是叫秀女的姑娘,他们是京南阜城县搬来的人。
这祖孙两个都是心灵手巧的人,一把剪刀几张纸在她们手下,能活灵活现剪出飞禽走兽花卉和窗花鞋样,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都有街坊邻里登门求讨。
这祖孙俩总是有求必应,后来也就靠卖剪窗花、剪花样子谋生了。
而秀女和奶奶接触的差不多都是一些穷苦人。
有的小伙子要结婚了,没钱布置新房,老奶奶和秀女就给剪点纸花,鸳鸯成双,喜鹊成对,还有什么“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贴在窗户上,挂在门框上,铺在床铺上,盖在被子上,压在桌面上,粘在墙壁上,那可是用钱不多,红火吉祥,热热闹闹,使新房一点儿也不显“穷气”。
有的姑娘媳妇做新鞋,老奶奶和秀女就给剪点鞋样,什么“步步登高”、“一路平安”和“双喜临门”等,依样绣在鞋面上,穿在脚上,走到那儿,都会有人赞赏花样儿好。
(二)传说,在光绪年间,有一天从皇宫里传下圣旨,说是圣母皇太后慈禧要办六十大寿,京都内外要贡纳寿礼银,上下臣工等都要穿上拜寿服。
什么是拜寿服呢?就是在慈禧寿日那天,上下臣工等,一律要穿以仙鹤和梅花鹿组成的“六(鹿)合(鹤)同春”图案的袍服。
那年头,圣旨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违命。
一时间,北京城上上下下,许多绣花作坊,全忙活开了。
有钱的人家,为了讨慈禧的欢心,找绣花工用金丝银线作图案,要求将为慈禧拜寿穿用的衣袍点缀得越富丽越好。
还有那些小财主们,也是想着法儿制作新绣袍,为的是“显贵”。
折腾得京城几十家绣工作坊,以及小门小户零散的绣工,也没有例外,闹腾得大家都一样,忙的简直连喘口气工夫都没有了。
这么一闹腾,闹腾得绣工钱,也随之日益俱增,一天一个价码,越来越贵,真是一针一线值千金,一件绣袍值万两银。
但北京还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干土打不成高墙,没钱盖不起瓦房。
慈禧办寿,可真难住了千百户穷苦人家,闹得家家户户愁眉不展,怎愁也愁不出钱来给慈禧办六十大寿。
所以,有的说咱们干脆趁早来个“铁球坐滑梯——溜吧!”逃出京城,逃到深山老林里去躲躲,可是更多的人感到真是有点破家难舍,故土难离。
而秀女和老奶奶就是属于这样的人家。
秀女和老奶奶坐在家里愁呀,愁又能怎样呢?眼看一天又过去了,也没有愁出什么样的高招儿来。
跑也不行呀,一老一小跑回老家阜城也是不可能的事儿呀。
于是,老奶奶想让秀女一躲了事。
可是秀女怎么能忍心将老奶奶抛下一个人走呢?怎么也不能这样做。
后来,谁也没有料到。
有一天将近晌午的时候,秀女家突然来了个漂亮的大姑娘。
老奶奶见了,以为是来讨剪纸花样的,还没等问,她就先请安,然后恳求说:“老奶奶,您行个好,给点儿吃的吧!”老奶奶听了,心想:“噢!原来是个讨饭的!看被饿的样子,怪可怜的!”秀女在一旁,二话没说,扭身就到灶房里去,捧出来两个窝窝头,那个大姑娘一点也不客气,拿过去就吃。
老奶奶说:“姑娘,我去给你烧点儿开水喝吧!”说完,转身就走进了灶房。
那姑娘拿着窝头吃得正香的时候,她笑眯眯对秀女说:“请你再给一块咸菜吃,谢谢你了!”秀女听了,心想:“是呀,怎么没想起给拿一块咸菜来,吃窝头没有咸菜,让人家怎么吃呀?”她一扭身,到灶房去给拿咸菜。
可是待秀女拿着咸菜从灶房回来一下愣住了。
“咦!人到那儿去啦?”她心里一边这样想,一边推开门往外看了看,连个人影也没有看见。
但她一回头,却看见屋里桌上放着一件布袍子,连忙喊了起来:“哎,可怜的讨饭姐姐,你在那儿?……”秀女急得连着这样喊了几声,由于声音大,老奶奶也听见了。
老奶奶一听秀女说那姑娘走了,还忘下了一件衣裳,说:“秀女,你看那姑娘身上穿的就已经够单薄的了,你赶快追她去,把衣服给她,让她穿上好保暖……。
”老奶奶嘴里一边这样说着,就一边和秀女走出了门,一南一北往前追,追出足足有几里地远,仍然连个人影也没有见到。
老奶奶和秀女回来后,秀女把那件衣裳抖落开一看,立刻喊了起来:“奶奶您快来瞧:这还是一件‘六合同春’拜寿穿用的袍子哪!”老奶奶一看,果然是真的:“这花样绣的还真不错呀!”老奶奶一边看,一边不由得这样说,一边还用手抚摸起衣袍的绣花,嘴里说:“秀女,你看这到底是怎样绣的?咱们仔细琢磨琢磨!”秀女让老奶奶这么一说,倒也细心起来,把衣袍舒展开,祖孙俩仔细一瞧,全惊呆了:原来,这袍子上的花纹,不是用丝线绣上去的,而全是用花样剪纸贴上去的。
这时,秀女和老奶奶心里都很纳闷儿:“这讨饭的姑娘,她到底是干什么的呀?这件衣裳”还是秀女比老奶奶脑袋转的快,她兴奋得几乎都要跳跃起来,说:“奶奶,我猜那姐姐是不是特意给咱们送‘六合同春’拜寿袍的花样子来啦?!”让秀女这样一说,老奶奶心里也明白了:“兴许是天上的织女神仙下了凡,来帮咱们穷苦人的忙,别让咱们穷苦人家为慈禧办寿着急发愁,……。
”秀女一听老奶奶这样慢声慢语一说,就更加高兴了,她接着说:“奶奶,那姐姐能做的,又给咱们送来了花样子,那咱们就照花样子学,……。
”秀女和奶奶,这祖孙俩,说干就干,依样画葫芦,没有用多少时间,就赶制出一件“六合同春”拜寿袍。
老奶奶让秀女披在身上一试,那图案是针线绣的,还是用剪纸贴上去的,如不仔细看,还真难区分。
秀女和老奶奶用剪纸艺术制做的“六合同春”拜寿服,这消息一经传开,北京城不单是许多穷苦人家找上门来求做,就是连一些富豪人家也纷纷前来定做拜寿服。
在慈禧六十大寿那天,一些官员穿的都是由老奶奶和秀女精心制做的拜寿服,连那狡诈奸猾的慈禧都分辨不出是用手绣的,还是用剪纸贴的拜寿袍了!由此开始,阜城的民间剪纸艺术名声大震了!慈禧听说这祖孙俩是阜城人,于是让负责城建的官员将祖孙俩在居住的街道命名为阜城门,从此老北京就有了唯一一个用县名命名的街道。
范文(一)咱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传统文化——剪纸啦!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我次就只介绍介绍剪纸图画、剪纸汉字和剪纸旗幡。
剪纸图画就是在一张纸上剪出一副画来。
你先看看这幅“书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书在读的先生,一看他的样子就是一位书生;再看看这幅“凤凰戏牡丹”,上面有一只凤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活像一个小孩在玩耍…… 剪纸汉字也是先拿出一张纸,然后在上面剪出一些汉字,还可以剪艺术字呢!我也曾经剪过,非常的漂亮,不信,你自己试试!你看了准会说很好看,因为这是以前传下来的吗!剪纸旗幡我也做过,(是照自己的方式做的)我先拿来一条1分米的棍子,再拿来一张纸,吧之间成一个三角形的形状,(自己看一下该剪多大)最后再把纸粘上去。
就做成了,你试试吧!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刺绣等等。
怎么样,咱们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传统文化?(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今天的主持人是徐雨馨和朱怡佳。
中国传统文化可有意思啦!剪纸艺术就像是一颗灿烂的明珠。
我先介绍许洲晨的剪纸艺术吧!有栩栩如生的房子;有几个人在一起吃饭,吃得可香了;还有的是枕着砖头睡觉,我们枕枕头睡,他们枕砖头睡,不怕硬,真有意思。
最有趣的是拉面铺,拉面铺的招牌很大,非常引人注目,她们拉的拉面,一根有一米多长,有一个硬币那么厚,足够一个人吃一顿了。
许洲晨的剪纸艺术真让我大开眼界。
任言晖她们表演寓言两则,也很不错。
我喜欢那则“‘聪明’的小毛驴”,小毛驴聪明反被聪明误。
还有的同学表演了书法、小品、邮票介绍等,真是丰富多彩。
今天的班会课让我懂得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许许多多,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我爱我们的祖国。
(三)潮汕的剪纸艺术潮州剪纸是中国剪纸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它以其精巧修理、造型优美著称。
一般采用特制的大约半厘米长的尖嘴剪刀,在一迭纸上剪成,每次大约可以剪出同样的四五张剪纸。
潮州剪纸的艺术特色是秀丽、明快、柔美、工整、精巧、玲珑剔透,较为注重写实,作者依照一定的样谱剪裁,并通过作者对自然物象的理解进行改进,体现了细腻入微的纸条和合理的疏密空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工艺性。
潮州剪纸艺术和潮汕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许多剪纸诉说的正是潮汕百姓的日常生活与风俗。
过去的农村妇女,每逢佳节,结婚供品进行剪纸的竞赛,借以证明其贤惠。
这种风气较为普遍,她们剪出多种多样的花纹图案,分别贴在敬神的供品上作为装饰,表示吉祥;日常装饰的有扇袋花、烟袋花、信插花、烛台花等。
这些作品都体现了潮汕人民采用托物寄情或赋予吉语的手法,用自然事物中的那些能唤起人们感情上健康的共鸣和美好的形象,来诱发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联想。
如梅兰比春、牡丹喻富贵;如鸡羊比吉祥,喜鹊梅花比作“喜上眉梢”;还有双喜,寿字等图案。
既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又增添了民俗活动的欢乐气氛。
剪纸是潮汕民间美术中比较单纯的门类。
因其材料廉价,制作简单,而且题材广泛,故十分普及。
潮汕剪纸深受大家的喜欢。
(四)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
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
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