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成语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编三绝成语故事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评语大全、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comprehensive reviews,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韦编三绝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成语故事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还苦于找不到好的成语?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韦编三绝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韦编三绝成语故事篇1
【注音】wéi biān sān jué
【出处】读《易》,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三绝韦编
【同韵词】大桀小桀、柔肠百结、西鹣东鲽、情见势竭、生死永别、庄生梦蝶、女中豪杰、通儒硕学、断织劝学、晚生后学、......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他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三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
后人把《十翼》与《易经》附在一起,作为《易经》的补充部分
【成语示列】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
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韦编三绝成语故事篇2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孔子
成语出处和典故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
故事介绍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
孔子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母只好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
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鹏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轻时候,读书很用功。
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
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
他办事认真。
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
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国的齐景公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
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作“相礼”。
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到齐国后,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
齐景公待他很客气,想把孔子留下来。
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
公没用他。
但是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
齐景公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
孔子对这件事感到很失望。
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
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政治主张。
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
这些国家的国君没有一个采纳了孔子宣传的政治主张。
最后,孔子回到鲁国,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等,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改,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在认识论和教育方面,它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主张。
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门下弟子有上千人。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了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孔子的学习精神非常好。
相传,在他晚年攻读《周易》的时候,曾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周易》的绳子断了好几次。
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
形容勤奋读书。
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
比喻读书勤奋。
此外,“韦编三绝”也可指穿联甲骨的牛皮断了多次。
本义不一定是穿联竹简。
韦编三绝成语故事篇3
【汉字书写】:韦编三绝
【汉语注音】: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絶。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
’”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
【韦编三绝的意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然后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废寝忘食地学习。
【韦编三绝的近义词】:三绝韦编、悬梁刺股、穿壁引光、囊萤照读、引锥刺股、凿壁偷光;
【韦编三绝的反义词】:一暴十寒、偶一为之;
【韦编三绝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三岁的时侯父亲就离他而去,孔子自小就勤奋好学,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整理古书,并编写了很多著作。
晚年的孔子仍然是勤学研究手不释卷。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道:“孔子在晚年的时侯开始研究《周易》,他为了把《周易》读懂,如饥似渴地反复学习,他读完第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读完第二遍掌握
了它的要点,读完第三遍便有了深刻的理解。
”古代时人们用牛皮绳把竹简串在一起,孔子在翻看《周易》的时侯因为次数太多,结果把牛皮绳磨断了好多次,后来人们就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来概括孔子这种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
【韦编三绝例句】
东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绝,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
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在卭笮十余载,沉研《易》象,韦编三绝,赋诗纵酒,以乐当年。
”
杨伯峻《黄季刚先生杂记》:“当时太炎先生赠一寿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
’太炎先生是催他写书,他却认为是谶(chèn)语。
”
【韦编三绝造句】
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能够举一反三、期待创新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你乐此不疲地钻研技术,如果再学习古人韦编三绝的做法,脚踏实地一定能琢磨出其中的门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