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团体心理干预进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团体心理干预进展研究
摘要:本文对国内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团体心理干预的现状进行了简短回顾,集
中对团体心理干预的研究方法、成效做梳理,但国内研究处在起步阶段,仍存在
研究方法简单、研究结论缺乏推广性等不足,是今后研究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团体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G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7-0087-02
1何谓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的类型多样,有研究将网络成瘾分为五种类型:网络游戏成瘾、网
络交际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色情成瘾和计算机成瘾。
不同的成瘾类型
其预防和矫治的策略会有差异。
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团体心理干预研究现状
2.1团体心理干预的界定
团体心理干预在国外得到普遍使用,国内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
研究认为,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和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点,团体心理辅导兼顾效率与
效果,是网络成瘾心理干预的重要有效手段之一。
什么是团体心理干预呢?现有研究显示,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团体心理干
预是一个笼统的说法,研究没有统一的用词。
如果不做严格区分的话,团体辅导、团体咨询、团体治疗、小组辅导的称谓可以通用。
团体咨询(group counseling)是
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
它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
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
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团体心理干预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干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
面团体成员都是同质个体,在团体中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彼此间有更多的信任、理解,有利于增强克服人际交流障碍的信心;其次,团体为成员提供了与人交流
的平台,帮助成员学习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团体心理干预有多种类型。
团体由于特定的目的、指导者角色、成员类型和
各自功能的侧重点(有预防、矫正、治疗和发展功能),而划分了不同类型的团体:团体心理治疗(group psychotherapy)、心理教育团体(psychoeducation group)、任务促进团体(task facility group)、自助团体(self-help group)、短程治疗小组(brief group work)等。
2.2研究方法
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团体心理干预主要采用实验法,在干预前后,根据前后
测结果的变化来评定干预作用,较多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设置对照组,以检验团体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有研究将团体心理干预与其
他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团体心理干预的功能;也有研究将多种心理干预
技术结合使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提出了综合心理干预的概念,效果明显。
高文斌等人在对网络成瘾的病理心理机制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系统补偿综合心理干预”方案,运用包括团体、家庭、个体及家长干预等多项心理治疗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实效。
评估团体心理干预主要是采用量表评定的方法。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
主要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OCS)等作
为诊断工具筛选出网络成瘾研究对象。
对心理状况的改善则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测验(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等量
表进行临床心理测查。
2.3研究现状及成果
团体心理干预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中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是对
网络成瘾最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之一,部分研究证实了团体心理干预在应对青少
年网络成瘾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于衍治对15名到门诊求治的网络成瘾青少年进
行了团体干预,接受心理干预的青少年认为团体心理干预时最大的帮助是使他们
更加了解自己、增强自信,人际关系与自我感觉得到明显改善,对网络的依赖也
大幅度降低。
白羽等人以北京清华大学和吉利大学的24名网络依赖大学生作为
实验组,24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对其网络依赖行为进行团体辅导干预。
实验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大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郭明等人的研究将32
位自愿接受治疗的网络成瘾大、中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人,治疗
组采用集体心理治疗进行为期1个月的干预,对照组采用非特异的支持治疗,结
果显示集体心理治疗对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效果明显。
钟欣等研究设计的团体心
理干预不仅对网络成瘾青少年成瘾总体情况和社交安慰方面有显著改善,而且对
家庭功能的角色,总的功能及领悟社会支持方面的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心理干预类型运用较多。
华东师范大学杨彦平等对22位网络成瘾的肯少年进行团体干预,治疗中采取认知一行为模式,使参加活动的青
少年在上网时间的控制、人际协作、自信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改善。
赵婧采用
较为系统的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方法,结果显示:团体心理干预有助于网络成
瘾大学生自我成长,提高自尊水平、改善其情绪社交孤独感受,并调整其归因及
问题解决方式以达到改善网络成瘾程度的效果。
认知行为训练对改善大学生的网
络成瘾症状和缓解相关问题有明显的效果。
更有研究结果认为,认知行为取向的
团体心理治疗能显著改善网络成瘾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可以作为治疗网络
成瘾的主要方法之一。
3问题与研究展望
国内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团体心理干预处在起步阶段,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
展和成效,但仍存在以下值得商榷的问题:
首先,对网络成瘾的界定、网络成瘾的原因没有统一标准,由此导致研究对
象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使用都没有一致的标准,结论的普适性差;且测量工具亟
待本土化,需要制定适合中国文化和现状的调查工具。
其次,研究多为横断面设计的短程团体心理干预,干预的对象有限、代表性
不足,鲜有长期的追踪报告,对干预效果的界定标准不一,结论的推广型差;研
究设计重治疗轻预防,对预防和复发的举措研究少。
第三,团体心理干预更具风险性。
与个别心理干预不同,团体心理干预的风
险之一是干预对象相对较多,面对的是数位甚至数十位成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心
理影响更具规模,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存在的第二问题是缺乏专业化、规范化
的从业队伍和健全的行业督导机制,以致于研究数据多来自医疗机构和高等院校,很多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未被及时关注和得到有效干预,研究仍处在学术探讨的框
架内,对现实的指导性不够。
最后,团体心理干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国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团体心理干
预的取向大多是认知行为取向,该团体类型要求团体成员有一定的认知领悟能力,对自我行为有可控能力,即是说,对轻度和中度的网络成瘾者有效,而对重度的
网络成瘾者,存在认知和行为障碍者不适合使用团体心理干预方法,这是团体心
理干预存在的局限性。
故团体心理干预强调与其他干预方法结合,如药物辅助、个人心理治疗等,效果会更好。
同时,应该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运用团体心理干预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功效,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教导科学的上网行为。
作者简介:蔡良华(1979—),女,四川大邑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助教,心理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四川成都,610225)。
[参考文献]
[1] 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996,1(3): 237-244.
[2] 赵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索及团体心理干预研究. 硕士论文.山西医科大学,2010.
[3] 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4] 杰拉尔德?柯瑞.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刘铎,张玲,郑佩英,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7-12.
[5] 郭玉宾.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策略.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8(3):342-345.
[6] 郭莲荣,张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干预.教育科学,2006,22(3):67-69.
[7] 吴汉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5):369-371.
[8] 高文斌,陈祉妍.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4):596-603.
[9] 钟欣,陶然,祖思,沙莎,杨凤池.团体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效果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 ,3 (4):494-499.
[10]王德民,张延赤.浅谈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治疗.中国医疗前沿,2007,2(23):13-14.
[11] 高园园,孔维民.网络成瘾研究进展评述.中国校医,2007,21(3):355-358.
[12] 于衍治.团体心理干预方式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可行性.中国临床康
复,2005,(20):81-83.
[13] 白羽,樊富珉.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2007,21(4):247-250.
[14] 郭明,喻芳,钞雪林,黄国明,张荣,肖鲁良.青少年网络成瘾集体心理治疗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7-19.
[15] 杨彦平,崔丽娟,赵鑫.团体心理辅导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矫治中的应用.当代教育科学,2004,(3):46-48.
[16] 曹枫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脑功能影像学及团体心理干预研究. 博士论文.中南大学,2007年.
责任编辑:郭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