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些苛责 多几分宽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一些苛责多几分宽容
回顾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觉得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最大的感触就是疲惫无奈,还有莫名的委屈失落。

后一阶段就感觉轻松自如一些了,更多的是觉得愉快自如,有点游刃有余的感觉了。

在我刚当班主任的几年里,我总觉得心里像压了一盘磨,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大事小事什么事都不敢放手。

即使这样,仍好像总也做不好。

所以我总是自责和埋怨,责备自己不能把班级管理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埋怨学生不求上进、不解人意,枉费了自己一片心。

在每周的班会上,我都要滔滔不绝、慷慨陈词:“为什么被教育处值周生扣掉这么多分?为什么犯不该犯的错误?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我们做不到?为什么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不考虑办集体?”我想用自己的严厉批评来使学生清醒、使学生上进。

学生呢?却好像不领情,一个个无动于衷,有的还噘着嘴不以为然。

我惊讶于学生怎么如此自私冷漠,没有一点集体意识。

我看到的总是那么多不应该,不满意。

很少有让我高兴的事,我也很少在学生面前开心。

有时一个学生的错误,我会把它放大到全班学生身上。

我的这种情绪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我对学生的埋怨越多,他们对周围的不满也越升级。

每次遇到事情,学生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只看到别人的不是,看不到自己应付的责任。

面对这样一个班集体,我简直彻底绝望了。

自己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辛苦忙碌,难道就是为了换来这样的教育成就?
可是,看看别的班主任,跟我接触较多的姬老师、裴老师等等,他们虽然也很忙碌,但好像没有像我这样苦呀!我常常羡慕他们的从容淡定、举重若轻。

我为什么不能像他们那样从从容容当班主任呢?
在多次与这些优秀班主任的接触中,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平常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稍安毋躁”等等。

我慢慢明白过来了:良好的愿望与良苦的用心未必都换来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位日复一日与一群无知少年打交道的老师,很容易身心疲惫。

如果对学生一味逼得太紧,急躁冒进,或仅仅使用简单的处罚,一方面会造成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缺损,还会打破教师个人生活的和谐与平衡。

所以,教师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态,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多看积极的一面。

当学生真的犯错误时,应多从长远考虑,张弛有度,要么适当缓冲悬而不决,或者不妨以退为进,效果也许会更好些。

一个成熟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及时调理自己由于长期繁琐工作带来的心理疲劳,这样才能支持我们对教育的热情,而不致陷入悲观——失败——悲观的泥沼。

经历了这样一番思考,我努力在精神上放松自己,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

有学生因肚子疼早读迟到了,但他还是坚持来了。

在以前,我会用怀疑的眼光以及审视的态度来对待,而现在,我却很真诚地相信并表扬了他。

一位女生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对她“大肆”鼓励和表扬,而以往,找她谈话我总是指出她的不足,这是我第一次热情肯定她的进步。

语文课上,我刚提出问题,有几个学生张口就喊,
但又总是喊不对。

要在以前,我就要批评这是“接话茬”,扰乱课堂纪律。

后来我不这么想了,他接话快,表明他在专心听讲,没有走神;他喊错了,正好可以给师生一个反面的例子,多一个思考的角度。

而且,学生的回答,出错也是很正常的嘛,老师不应当头一棒,那样大家就都不敢出声了。

这样想了以后,课堂上大家都敢于参与,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有时大家哈哈一笑,教室里又多了几分活跃。

自习课的纪律也发生了变化。

从前,要么我站在讲台横眉冷对,可刚出教室,立马“涛声依旧”。

后来我把权力下放给每个同学,“自己管自己”,再加上我向每个人提出了给自己定位和制定读书计划的要求,同时要求班委记好“班级日志”,一天一反馈。

这样,自习课归于平静,自习课的纪律不再成为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反而成为年级自习课纪律的模范班级,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这些变化再次引起我的思考:学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吗?与其说是学生变了,不如说是我自己首先变了。

我不再是整日紧张地盯着学生的问题,不再用怒视和不满向他们传递我的失望和怀疑,也不再吹毛求疵,用指责训斥的方式与它们交流。

是的,是我首先变了,是我的心态变了,眼神变了,期待变了,话语的方式也变了。

以往总在用悲观的态度对待事情,用挑剔的眼光看问题,并不断强化和放大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而今我在一种宽松平和、不急功近利的心态下,看到的是他们的闪光点、可爱处,抓住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不放”,变得积极乐观,和学生的关系也在一天天好转。

这一切使我在工作中不再感到那么疲惫,我和我的班级都进入和谐的、良性的循环之中。

由此,我想到了心理学上的皮革马力翁效应。

故事中雕刻家的执着与期望,成了一种巨大的心理暗示。

这种积极的暗示可以使没有生命的雕塑获得生命,使有生命的孩子焕发光彩。

换一种心态看问题,换一种心态解决问题,在这一转换中,虽然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但在自己的眼中,星星已不再是那个星星,月亮也不再是那个月亮了。

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带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班集体,首先要调整老师的心态。

心态变了,心情就变了;自己变了,学生也就变了。

少一些苛责,多几分宽容,会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更积极、更轻松,也更能从中感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和它真正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