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理论视角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
创伤理论视角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张文亭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人物塑造、反英雄形象和非线性的时间顺序、混乱的叙事方式都来源于战争创伤。
本文将从创伤理论的视角来解读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创伤及创伤恢复。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创伤;恢复
作者简介:张文亭(1990.1-),女,陕西省岐山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9-102-01
1、引言
《第二十二条军规》产生于约瑟夫•海勒参加二战的亲身经历。
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荒诞与残酷,但这一切都似乎被历史遗忘。
而对海勒来说,他是历史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他决定用笔来治疗自己和历史的创伤。
2、创伤理论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创伤化表现
2.1 创伤理论的兴起与创伤小说
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颁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手册》首次正式收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词条。
心理学家罗伯特•丁•利夫顿(Robert Jay Lifton)与贝塞尔(Bessel Van der kolk)勾勒出了受创个体在创伤性事件后要经历的过程:一,受创者要回到该事件中,并将各种记忆碎片整合起来以获得对该事件的理解;二,需要将这一经历糅合到现时该个体对于世界的理解中;三,需要用一种叙事语言将该经历叙述出来。
安妮•怀特赫德(Anne Whitehead)认为,创伤理论的兴起为小说家将创伤概念化提供了新的方式。
言而简之,她认为创伤小说就是“那些力图表现或再现历史上具体创伤性事件的小说”。
比如,为了让非洲裔美国人在奴隶制前后所遭受的各种痛苦能够引起政治上的关注,托尼.莫里森在《宠儿》和《爵士乐》等小说中所做的各种尝试和努力。
越战老兵梯姆.奥布莱恩(Tim O’Brien)为了使美国社会关注越战老兵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重重危机,在《他们携带之物品》和《追寻卡西奥托》等小说中所做的努力。
同时还有本文要讨论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约瑟夫•海勒的努力。
2.2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主人公创伤化的表现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故事开始就是美国士兵约赛连为逃避二次大战血腥和暴力的轰炸任务,他以自己肝部疼痛为由躲进一家部队医院。
小说一开始,就表明他对战争的逃避,他已经执行了的44次轰炸任务,让他看到了战争的暴力与残忍。
而周遭士兵的遭遇和处境,更是让他认识到了人类处境的危险和生存现实的残酷,这令他非常痛苦。
亲眼目睹同机战友恐怖遇难的情形后,他患上了被迫害狂症,不安全感笼罩着他的内心世界,使他惶惶不可终日。
当在医院看到白衣士兵时,他总是想起战友的死亡情景,他会尖叫、惶惶不安。
朋友斯诺登死亡的情景无时无刻地在约赛连的脑海闪现,这是创伤化最明显的体现。
正是由于斯诺登的惨死给约赛连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所以他的脑海中总是闪回当时的情景,但这一使他饱受创伤的事件在故事叙述中并没有随着约赛连在时间里被淡忘,而是不断地回到记忆中,无法摆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战争给他的身心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约赛连害怕死亡,逃避现实,逃避轰炸任务,但是却一直被死亡的阴影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3、创伤的恢复
创伤有如鬼魂附体一般一直困扰着受创者,巨大的心理阴影,干扰受创者的心智。
心理学家皮埃尔•让内(Pierre Janet)认为创伤的治疗需要一种创伤记忆到叙事回忆的转换,只有这样创伤事件才能融入受创者的过去成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朱迪丝.赫曼在《创伤与平复》中强调创伤复原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幸存者讲述创伤故事。
之前约赛连多次提到或是幻觉看到斯诺登的死亡场景,无论是无意迸发出来的还是看到白衣士兵时想起的,他关于斯诺登死亡的记忆贯穿着整部小说,他的潜意识里一直深深埋藏着那段痛苦的回忆。
而故事发展到倒数第二章里时,他终于回忆起了斯诺登死亡的整个事件。
约赛连的回忆彻底治愈了他的战争创伤,更给了他无比的勇气,他决心反抗制度、反抗强权,大胆追求自己的新生活,逃亡瑞典。
在小说的最后,主人公努力寻求恢复,通过心路历程,走出了创伤。
4、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充满创伤的战争小说。
人物约赛连置身于荒谬,愚蠢,绝望和悲惨的境遇之中,他选择了逃避,逃避战时轰炸任务,逃避现实,这些都把战争带给他的创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到最后主人公完整的讲述出了朋友死亡时的场景,表明受创人物逐渐地走出了战争阴影,恢复创伤。
同时海勒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战争的真正受害者,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问世,作者把自己的战争经历叙述出来,也是作者自身走出战争阴影,从战争创伤中恢复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朱迪丝.赫曼著, 杨大和译. 创伤与平复[M]. 台北:时报出版公司. 1995.
[2]安妮.怀特赫德著, 李敏译. 创伤小说[M].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
[3]柳晓. 创伤与叙事——越战老兵奥布莱恩20世纪90年代后作品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4]陶家俊. 创伤[J]. 外国文学. 2011(04) .
[5]曹丹丹.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主人公约赛连的战争解读[J]. 长城. 2014(06) .
102
创伤理论视角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名:
青年文学家
英文刊名:The Youth Writers
年,卷(期):2015(9)
引用本文格式:张文亭创伤理论视角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 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