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九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九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2024·南宁高三模拟)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及性别比例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
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将持续下降
C.全面实施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
2.(2024·蚌埠高三质检)如图是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类型的种群,其种群的数量不一定增长
B.年龄结构类型不同的种群,其出生率就不同
C.年龄结构类型不同预示着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不同
D.种群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年龄结构可能出现丙类型
3.(2023·深圳高三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操场上蒲公英的防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随机取样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其中实验组的调查数据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样方编号12345
种群密度(株/m2)861259
A.该实验取样的样方面积为1 m2较适当
B.操场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8株/m2
C.该实验对照组的种群密度应该比实验组大
D.该方法不适合调查跳蝻等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4.(2024·武汉高三模拟)已知物种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动物。

1949年,将100只某动物新物种乙引入该生态系统,之后的70年中,两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如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时间/年19491959196919791989199920092019甲的种群数量/只16 20016 90012 2009 2007 1007 2007 1007 200乙的种群数量/只100118192240170160170160
A.在引种后的30年内,新物种乙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B.新物种乙的引入不会改变物种甲的环境容纳量
C.物种甲和物种乙可能为捕食关系
D.物种甲是引起物种乙的数量发生变化的唯一因素
5.(2023·宁波高三模拟)研究人员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样方某一龄级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龄级数量的估计值
B.龄级构成是以各龄级个体数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计算获得
C.随着轮牧时间的延长,重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逐渐趋向衰退
D.由图可知,任何放牧强度都不利于长芒草种群数量的增长
6.(2023·湖南,4)“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

”菜籽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秸秆和菜籽饼可作为肥料还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
B.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D.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
7.(2023·雅安高三模拟)下列对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集群分布不利于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降低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B.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的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
C.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该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8.(2024·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三质检)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

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

A.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B.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
C.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
D.底栖硅藻及其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9.(2024·福建福州中学高三期中)基础生态位是指在没有种间竞争前提下,一个物种所能占有的生态位。

实际生态位是指有别的物种存在时的生态位。

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如图为三个物种在不同资源状态下的生态位宽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际生态位中存在种间竞争
B.基础生态位大于实际生态位
C.当可利用资源减少时,生态位的宽度增加
D.窄生态位时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强度大于宽生态位
10.(2024·包头高三联考)在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规范会导致出现异常结果。

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实验名称部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
A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酵母菌计数结果偏大
B 菊花的组织培养将消过毒的幼嫩菊花茎段倒着插入诱导愈伤组
织的培养基茎段形态学上端和下端生根都很少,甚至不生根
C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取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无法观察到染色体D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
的丰富度自制吸虫器,在吸气玻管的一侧用塑料膜扎紧吸虫器可以采集到更多微型土壤动物11.(2023·淮安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
B .消费者因自身代谢,能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 .分解者指的是各种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D .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成分
12.(2024·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模拟)稻鸭共作农业模式是一种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稻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鸭子吃杂草和虫子,可能占据第二、第三营养级
C .鸭子的粪便代替了肥料,将能量返还给水稻
D .鸭子捕食害虫,最多获得害虫20%的能量
1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某种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有a→b→d 、a→c 、a→d 三条食物链
B .图1中的d 处于图2中的③④营养级
C .若图1生态系统存在富集现象,则丁中富集物含量最高
D.图2中的金字塔可以表示能量金字塔,但不能表示生物量金字塔
14.(2024·常州高三期末)如图表示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
B.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C.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c属于初级消费者或者次级消费者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15.(2024·济南高三检测)某人工鱼塘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是D2/(A2+B2+C2)×100%
B.图1中A1、A2和图2中e都可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鲢鱼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图2中的b表示
D.乌鳢捕食鲢鱼后剩余的食物残渣中的能量可用图2中的a表示
16.(2023·咸宁高三模拟)某湖泊由于水生植物腐败、污水排放等原因导致水体出现严重有机污染以及水华现象。

环保人员为探究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构建了标号为1、2、3的三个水池,有机物浓度3>2>1,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一段时间后,统计了三个样池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作用散失量(R)与水层深度(Z)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流入该水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同化量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B .水池长期处于Z eu 点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稳定不能维持
C .随着有机物浓度增加,GPP 变小,Z eu 变小
D .定期搅动池水可缓解水华
17.(2024·襄阳高三模拟)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西黄松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西黄松生态
系统碳量
生产者活生物量(g/m 2)死有机质(g/m 2)土壤有机碳(g/m 2)净初级生产力[g/(m 2·年)]异养呼吸[g/(m 2·年)]老龄
12 730 2 560 5 330470440幼龄 1 460 3 240 4 310
360390
注:净初级生产力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A .西黄松被砍伐后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 .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C .幼龄西黄松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小于老龄群落
D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18.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 .施用有机肥后,农作物可利用其中的能量,长势更好
C .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D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渠道都为食物链(网)
19.(2024·珠海高三期末)冬奥会作为一项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竞赛场馆、道路等设施的建设,大规模的人员聚集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为此,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
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奥会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
B.对动植物的系列保护措施只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
C.垃圾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D.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有效减小了生态足迹
20.(2024·长沙高三质检)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只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的技术或过程
B.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这遵循了自生原理
C.在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中,可在玉米等作物还未成熟时就将果穗和秸秆一起收获,直接作为牛羊的青饲料,称为青贮
D.为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关键措施在于选择能在该环境生活的物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8分)(2023·湖南,20)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郁闭度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无人为干扰生境和人为干扰生境的红豆杉野生种群开展了调查研究。

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但尚余主要上层乔木,保持原有生境特点。

无人为干扰生境下红豆杉野生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红豆杉野生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最合适的是400 m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可知,无人为干扰生境中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_。

(2)调查发现人为干扰生境中,树龄≤5年幼苗的比例低于无人为干扰生境,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表明,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高1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________(填“高”或“低”)的部分植物,有利于红豆杉野生种群的自然更新。

(3)关于红豆杉种群动态变化及保护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多选)。

①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会改变红豆杉林的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速度
②在无人为干扰生境中播撒红豆杉种子将提高6~25年树龄植株的比例
③气温、干旱和火灾是影响红豆杉种群密度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④气候变湿润后可改变红豆杉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种群数量
⑤保护红豆杉野生种群最有效的措施是人工繁育
22.(11分)(2024·朔州高三质检)长江江豚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目前其种群极度濒危。

如图是长江江豚某自然保护区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示意图,如表是其部分生态系统特征参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特征参数数值[单位:t/(km2·n)]
系统总呼吸量(TR)169.68
流向碎屑总量(TDE)917.08
系统总生产量(TP)889.90
总初级生产量(TPP)797.94
注:总初级生产量与系统总呼吸量的比值(TPP/TR)是用来描述生态系统发育程度的参数指标。

状态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TPP/TR值为1。

(1)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

而科研人员通过监测长江江豚独特的声呐信号调查其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江豚与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该自然保护区禁渔后的鲌等食鱼性鱼类的增多__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长江江豚数量的增长。

(3)该保护区生态系统________(填“达到”或“未达到”)成熟生态系统的标准,能量的积累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消耗,若适当增加该保护区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的生物量,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则可以提升该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栖息地质量。

(4)船舶噪声干扰长江江豚个体间声通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航运发展及水利建设使长江江豚栖息地破碎化,导致其环境容纳量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长江江豚栖息地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多选)。

A.洞庭湖、鄱阳湖湿地调蓄洪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过度渔业捕捞、污染物排放是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C.合理开发利用长江河道资源的同时,应当在非航道开展鱼类栖息地修复
D.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及《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3.(11分)(2024·江苏华罗庚中学高三月考)生态学家对某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之前,该地区工业园区密布,入海排污口数量多,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集中排放,造成局部区域水质恶化。

如图1是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A~G表示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图2是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注: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为J·cm-2·a-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过程①~⑧中,碳以CO2形式进行传递的有____________(填写数字序号),构成该生
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生物类群除E、F、G外,还有__________(填写字母)。

图1中还必需有的箭头是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作答)。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2中肉食性动物对应于图1中的字母是____________。

(3)据图2分析,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是________J·cm-2·a-1,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能量去路之外,还有通过____________散失的热能和未被利用的能量等去路。

(4)综合整治之前,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中所示以外,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排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污染物不多时,不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能力。

(5)我国为了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植树造林是重要措施之一。

造林的树种应以本地树种为主,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此项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9分)(2024·格尔木高三期中)科研人员在寻找理想的污染治理措施过程中,通过采集水样,分别放入不同生物,检测水体中的多项指标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毒素含量μg/L铵盐吸收率/%有机物去除率/%
硅藻0.11510
蓝细菌0.56790
红假单胞光合菌08593
注:红假单胞光合菌体内含多种光合色素,在无光条件下可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

(1)红假单胞光合菌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该水体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淮河流域水利治理过程中,挖掘涵养和蓄滞水源潜力,提高流域雨洪资源调蓄能力,通过提供美学享受和健身空间来缓解人类压力,提高人类身心健康水平,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3)治理水体污染的过程中,研究者还研究部分水体生物之间的关系,统计了五组(C0~C4组的密度分别为0只/L、10只/L、20只/L、30只/L、40只/L)黑鱼对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乙密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如图1。

图2是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不如C2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2分析,黑鱼与小型浮游动物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4)部分河域采用了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浮床中风动曝气机通过曝气头不断曝气,目的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净化水体。

生态浮床中的挺水植物凤眼莲能开鲜艳的花,吸引昆虫,根部的分泌物能抑制藻类的生长,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1分)(2024·漳州高三质检)研究人员对某自然保护区7种生境内的物种数、鸟类的多样性(鸟类的物种种类数)和均匀度(各种鸟类的整体分配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阔叶林狼尾草荒地白茅农田鱼塘互花米草
物种数108767975825351
多样性
3.488 3.185 3.293 3.184 3.030 2.679 2.857
(相对值)
均匀度
0.7450.7360.7540.7380.6880.6750.727
(相对值)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鸟类多样性最低的生境是_____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互花米草生境中有如图1所示的食物关系,图中包含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有______种,泥螺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斑嘴鸭摄食泥螺和克氏原螯虾的比例为3∶1,则斑嘴鸭每增加10 kJ的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通过食物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填“=”“>”或“<”)1 000 kJ的生物量。

(3)克氏原螯虾是田螺的捕食者,田螺又常以黑毛藻为食,为了研究动物间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影响,科研人员制作了4个培养箱,进行了如图2的处理,若干天后统计平板上黑毛藻的存活率。

本实验中d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克氏原螯虾和田螺,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克氏原螯虾产生的__________信息会对田螺采食黑毛藻产生影响。

(4)上述实验统计结果得到黑毛藻的存活率如图3所示。

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克氏原螯虾对田螺采食黑毛藻起到______作用,且对__________采食黑毛藻的影响较大。

单元检测九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2024·南宁高三模拟)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及性别比例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
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将持续下降
C.全面实施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
答案 B
解析 树林内蝉种群包括地上部分的成虫以及土壤里的卵和幼虫,所以仅调查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A正确;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但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下降,B错误;全面实施三孩政策,幼年个体数增多,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C正确;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只能大致估算出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D 正确。

2.(2024·蚌埠高三质检)如图是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类型的种群,其种群的数量不一定增长
B.年龄结构类型不同的种群,其出生率就不同
C.年龄结构类型不同预示着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不同
D.种群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年龄结构可能出现丙类型
答案 B
解析 甲类型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但也可能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如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其种群数量不一定增长,A正确;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年龄结构类型不同的种群,其出生率可能相同,B错误;年龄结
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结构类型不同预示着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不同,如衰退型是幼年个体比例少,老年个体比例多,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C正确;种群性别比例失调,可能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幼年个体数目少,种群年龄结构可能出现丙类型(衰退型),D正确。

3.(2023·深圳高三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操场上蒲公英的防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随机取样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其中实验组的调查数据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样方编号12345
种群密度(株/m2)861259
A.该实验取样的样方面积为1 m2较适当
B.操场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8株/m2
C.该实验对照组的种群密度应该比实验组大
D.该方法不适合调查跳蝻等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 D
解析 跳蝻等小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4.(2024·武汉高三模拟)已知物种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动物。

1949年,将100只某动物新物种乙引入该生态系统,之后的70年中,两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如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年19491959196919791989199920092019甲的种群数量/只16 20016 90012 2009 2007 1007 2007 1007 200乙的种群数量/只100118192240170160170160
A.在引种后的30年内,新物种乙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B.新物种乙的引入不会改变物种甲的环境容纳量
C.物种甲和物种乙可能为捕食关系
D.物种甲是引起物种乙的数量发生变化的唯一因素
答案 C
解析 在引种后的30年内,物种乙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增长率不断下降,所以物种乙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A错误;将某动物新物种乙引入该生态系统,甲种群数量略有增加,后逐
年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动物新物种乙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多,后略有减少并趋于稳定,说明两个种群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故引入物种乙后,物种甲的环境容纳量会降低,B错误,C 正确;引起物种乙变化的因素还有空间、资源等,D错误。

5.(2023·宁波高三模拟)研究人员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样方某一龄级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龄级数量的估计值
B.龄级构成是以各龄级个体数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计算获得
C.随着轮牧时间的延长,重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逐渐趋向衰退
D.由图可知,任何放牧强度都不利于长芒草种群数量的增长
答案 D
解析 用样方法调查某龄级数量,应该以所有样方某一龄级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龄级数量的估计值,A正确;为减小实验的误差,龄级构成是以各龄级个体数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计算获得,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轮牧第11年,重度放牧的强度下,老年个体的比例增加,幼年个体比例减少,年龄结构是衰退型,因此该种群逐渐趋向衰退,C正确;在轻牧的强度下,老年个体数少,幼年个体数多,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有利于长芒草种群数量的增长,D 错误。

6.(2023·湖南,4)“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

”菜籽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秸秆和菜籽饼可作为肥料还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
B.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D.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
答案 C
解析 油菜花可以通过花的颜色(物理信息)和香味(化学信息)吸引蜂蝶,A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蜜蜂、蝴蝶和油菜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