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3题;共42分)
1. (2分) (2013高一上·宝鸡期中) 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 . 变为寒冷的“冰球”
B . 变为炎热的“火球”
C . 大气层将会消失
D . 公转方向将变化
2. (6分) (2016高一上·荣成期末)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甘肃酒泉(39°N,98°E)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11月1日神州八号飞船发射成功,并与天宫一号于11月3日1时36分、11月14日20时进行了两次空中交会对接,从而标志我国航天迈向空间站时代。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时,英国伦敦的中国留学生激动不已,当地的区时是()
A . 29日14时 16分
B . 29日5时16分
C . 29日13时16分
D . 30日13时16分
(2)从天宫一号发射到与神州八号“接吻”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B .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 . 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
D . 威海地区昼渐短,夜渐长
(3)易对“天宫一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A . 地球运动
B . 太阳辐射
C . 月球引力
D . 太阳活动
3. (2分) C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A . 5时
B . 17时
C . 4时44分
D . 12时40分
4. (2分)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 . 两极地区的极光
B . 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 . 地热能发电
D . 水能的形成
5. (2分)地壳运动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褶皱构造可形成()
A . 宽大的裂谷
B . 高大的山脉和谷地
C . 断块山地
D . 火山
6. (4分) (2017高二下·徐州月考) 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景观奇特,峰雄石奇,是我国5A级景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形成天柱山风景的岩石属于上图中的()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
天柱峰的形成过程是()
A . 沉积——断裂——抬升
B . 侵入——隆起——风化侵蚀
C . 板块碰撞——火山喷发
D . 沉积——褶皱——背斜成山
7. (4分) (2016高一上·苏州期末) 渭河平原是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其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
A . 褶皱
B . 向斜
C . 断层
D . 背斜
(2)
渭河平原土壤肥沃,其形成原因是()
A . 流水侵蚀
B . 流水堆积
C . 风力侵蚀
D . 风力堆积
8. (4分)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读“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26m,则图中甲地与乙地高差约为()
A . 104m
B . 126m
C . 146m
D . 150m
(2)乙地河床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是因该河段()
A . 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 . 降水变化大,流速变化大
C . 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D . 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9. (4分) (2017高三上·河北模拟)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岩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示地区主要内力作用是地壳的水平运动
B . 图中有三处断层
C . 飞来峰的岩性与所处地区的岩性不同
D . E处岩层的年龄老于P处
(2)
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类型及地貌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图中C处飞来峰是从外地飞来的
B . 甲处为背斜,顶部岩层张裂,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C . 乙处地质条件稳定,可以修建大型工程
D . 甲处为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形成谷地
10. (2分)根据降水量各月的分配情况,澳大利亚的珀斯港属于()
A . 全年多雨区
B . 全年少雨区
C . 夏季多雨区
D . 冬季多雨区
11. (2分) (2016高二下·济宁期中) 读日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图(图中数字单位:日),导致日
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地形差异
B . 土壤成分
C . 纬度不同
D . 降水多少
12. (4分) (2013高一上·安溪月考)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题.
(1)
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A . 甲>乙>丙>丁
B . 乙>甲>丁>丙
C . 乙>丁>甲>丙
D . 丁>丙>乙>甲
(2)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 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乙
B . 图示大气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 . 如果图示为海陆风中的海风,则甲为海洋,乙为陆地
D . 如果图示为城市风,则甲为市区,乙为郊区
13. (4分) (2013高一上·遵化期中) 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据图回答下题.
(1)
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A . 箭头①
B . 箭头②
C . 箭头③
D . 箭头④
(2)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 . 箭头①
B . 箭头②
C . 箭头③
D . 箭头④
二、综合题 (共2题;共28分)
14. (20分) (2017高一下·太和月考) 读世界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G________H________I________J________
(2)
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气候)。
(3)
从A→B→C→D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4)
从F→G→H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________向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15. (8分) (2017高二下·涟水会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1月21目至25日,我国大部分地区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世纪寒潮”的侵袭。
材料二图是2016年1月22日14:OO的天气形势图(单位:HPa)。
(1)
形成此次“世纪寒潮”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
此时正向________方向移动。
(2)
此时乌鲁木齐受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天气状况是________。
(3)
此时北京的风速较济南________(大/小),原因是________。
(4)
6个月后,济南盛行____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3题;共42分)
1-1、答案:略
2-1、答案:略
2-2、答案:略
2-3、答案:略
3-1、答案:略
4-1、答案:略
5-1、
6-1、答案:略
6-2、答案:略
7-1、答案:略
7-2、答案:略
8-1、答案:略
8-2、答案:略
9-1、答案:略
9-2、答案:略
10-1、答案:略
11-1、答案:略
12-1、答案:略
12-2、答案:略
13-1、答案:略
13-2、答案:略
二、综合题 (共2题;共28分) 14-1、答案:略
14-2、答案:略
14-3、答案:略
14-4、答案:略
15-1、答案:略
15-2、答案:略
15-3、答案:略
15-4、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