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范仲淹的故事教案及说课稿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范仲淹的故事教案及说课稿5篇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教学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范仲淹的故事教案及说课稿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小学语文范仲淹的故事教案及说课稿1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范仲淹的故事》
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范伸淹的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翌词,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3)领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中具体描绘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
(2)启迪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雨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关键语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出示ppt:两首诗词《江上渔者》《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画像.
(1)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词?(指名朗读)诗词的作者是谁呢?(指名介绍范仲淹)
(2)范仲淹(989~1_2年),字希文.他不仅是北宋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乖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3)范仲淹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句被后人传颂的最有名的诗句,展示了他伟
大的政治抱负,谁知道那句诗?
课件出示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指名读)谁能说说从这
句话的意思?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检查字词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闭门不出贫寒
划粥割齑于心不忍千载难逢和衣而眠佳肴
(出示ppt: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概括一个小标题.想好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写了几个小故事?每个故事从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小标题是什么?这几个小故事有什么联系?(四个小故事: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2-5自然段,这四个故事都是写范仲淹刻苦读书的.)
板书: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
3.小组讨论:你认为本文可以分几部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总括;第2-5自然段:具体些范仲淹刻苦读书故事;第6.7自然段:写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及做法.重点是第二部分.)
四.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摘抄本课成语及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1.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
2.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哪四个小故事?
二.学习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轻声读第一个故事,想想: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适当做些批注.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教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
ppt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教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苦〞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用句式〝了,就用〞来说话.(课件出示)
(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过渡: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你认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
2.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他的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3.交流汇报,相机点拨.
(1)范仲淹他怎么样读书?就〝凌晨鸡鸣即起〞引导学生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
(2)师再次追问:〝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4.小结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
读文---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交流所得.
(三)自学第三.第四个故事.
1.提出要求:按照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个故事,先自己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有不同建议的在全班交流时商讨.(学生学习,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师: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帮助他,先是送银子后是送佳肴,可是范仲淹都(拒绝.粗茶淡饭).
(2)ppt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仲淹兄,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将来再见也不晚.〞此时此刻,你觉得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3)指导朗读重点句.
(四)学习第三部分(6.7自然段).
过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对他的评价又如何呢?
1.指名读第6.7自然段.
2.(ppt出示句子)理解并积累句子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如: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为之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
四.拓展延伸.
1.搜集范仲淹的诗词.
2.找找其他名人读书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
范仲淹的故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苦读诗书. 划粥割齑.拒肴. 闭门苦读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爱国爱民.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已任)
小学语文范仲淹的故事教案及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叫欧阳梦婷.
我说课的题目是《范仲淹的故事》,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作具体说明.
一. 说教材
《范仲淹的故事》是语文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人类美德为主题展开,《范仲淹的故事》是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叙述范仲淹的几个故事歌颂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晰,在文中作者重点描写了范仲淹的言行,突出他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考虑学生的阅读基础,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精读课文理解范仲淹勤奋好学的故事
3. 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4. 学习抓住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范仲淹勤奋好学的故事,体会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 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学法和教法,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构成一个一个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不同的环节的不同要求,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 读书法.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我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时而朗读,时而默读,时而诵读,时而略读.
2. 质疑法.在精读课文时,我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开动学生的大脑,启迪他们的思维.
3. 讨论法.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让他们的心灵发生碰撞,绽放出智慧的火花.
4. 提问法.我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
5. 点拨法.当学生学习方法不对或思路收到阻碍时,我及时点拨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让他们豁然开朗,进入更高层次去思考.
这些学法和教法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了自主高效的课堂.
四. 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四条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编者意图,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了如下步骤: 第一个步骤:故事导入,温故知新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开始,我放映〝闻鸡起舞〞的动画短片然后顺势引入课文.
点名朗读课文后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课文讲了哪几个故事?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让学生加深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为下面精读课文做铺
垫.
第二个步骤:研读课文,质疑解惑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要求学生为这几个故事取个简短的小标题. (① 只身求学②划粥割齑③谢肴④闭门不出
)再安排三个环节逐一研读:
环节一:学习第二段.
在学习这个故事时我会要求学生找出该段中能体现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的句子,发挥想象以〝____了,就_____〞的句式说说范仲淹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体会范仲淹求学之艰.这一环节既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谓一石二鸟.
环节二:学习第三段.
在学习此段前,我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划粥割齑〞的意思,并让学生用两个成语分别概括短尾最后两句话.这既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然后我顺势追问范仲淹对待这种清苦生活的态度,体会范仲淹的求学之勤.
环节三:学些第四至五段.
学生轻声读四至五段,小组合作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 范仲淹仅仅是因为担心以后咽不下粗茶淡饭而不吃美味佳肴的么?
2. 当听完范仲淹的回答后,猜想他的朋友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 皇上出游轰动全城,为什么唯独范仲淹不为所动?
学生回答后我稍加点拨,归纳总结.然后我扮演学生,学生扮演范仲淹分角色朗读第五段的对话.目的在于还原情境,加深理解.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已经理解这四个故事都是讲述范仲淹的勤奋好学. 第三
个步骤:体验情感,突破难点
首先,我让学生齐读第六至七段,边读边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刻苦求学的?设置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抱负.
其次,评价范仲淹,并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从而突破难点. 最后,讲解后人赞颂范仲淹的诗句.
第四个步骤;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这个步骤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读后感,说说范仲淹哪些言行最打动你.然后我以〝少年强则国强〞为结语,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最后饱含感情齐读课文.
五.说板书设计
这是本课的板书设计(展示),我的板书设计力求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科学合理,一目了然.
总之,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扣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描写,让学生读中理解内容,读中体会情感,读中领悟写法,读中积累语言,让
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中,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范仲淹的故事教案及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但能刻苦学习,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
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第二部
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介绍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只身苦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不出.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
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通过突出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
会人物的美德.
(2)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启迪学生向范仲淹学习,立下远大志向,刻苦读书.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_3自然段.
3.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说学情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身处优越的家庭
环境,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时常有立志而无长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体会
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
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综合这一系列学情,我精心设计了各部
分教学环节,相信可以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心理学家陈尔寿说:〝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因此,整节
课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
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
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在读中感悟,想象说话,感悟其精神,学习
其品质.
五.说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收集历名人胸怀天下.刻苦读书的故事.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通过学生的收集活动,培养学
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为整节课打好知识基础.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写下列词语和句子.
词语:杰出.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收不忍.朝廷.千载难逢.粗茶淡饭.争先恐后.
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刚听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
享乐之后再享乐)体现了什么呢?(板书:忧国忧民)那下面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3.教师指导:〝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范仲淹写的,说
的是白云中的山巍峨,江水浩浩荡荡,而先生的风度仪态,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而后人则用这一词句来赞颂范仲淹.
4.教师:范先生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的风度仪态指的是什么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5.全班齐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6.教师导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是范仲淹的志向和抱负,他并为此而刻苦读书.(板书:刻苦读书)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是怎样刻苦读书的.
设计理念:通过听写检测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以及积累词语的情况,并
从听写的相关词句中,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而乐.〞的高风亮节.
(三)品读语句,体会品质
1.教师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围绕范仲淹的刻苦读书写
了四件事情.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四件事情?
设计理念:学生结合上节课的小标题以及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叙述,培养学生
的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画出文中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自己读了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后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
3.集体反馈
故事1.〝只身苦学〞(板书)
〝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引导学生读这一句时,我就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想象范仲淹独自
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从而引导学生用句式〝——
了,就用——〞,感情朗读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最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故事2.〝划粥割齑〞 (板书)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
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1)教师:对于这句话描述的情形,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学生读:划粥割齑)
(2)教师:这说明了什么呢?(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
(3)教师: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但他毫不介意,他——(学生读句子)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
〝书院的师生也都放下书本,跑去观看.〞
〝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
通过其他师生和范仲淹对见皇帝的不同表现,体会范仲淹的自信.刻苦,并使学生懂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整个教学过程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主线贯穿,有详有略,并注意感情朗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
首先教师语言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在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之后,教师不急于做出判断,转入第六自然段的学习〝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教师出示范仲淹说的话,学生读后谈感受,这时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留下你认为最合适的
词语.然后教师追问:〝此时,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一心为国,全心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从而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量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品读句子,领会人物的特点.教学的随机性比较大,教育师应当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重点在引导学生大胆地交流自己在读描述范
仲淹言行语句中的咸受,在谈感受中进一步完善对人物的认识,特别是精神品质的领会.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同学们,范仲淹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使他如愿走上了治国爱民的从政道路,实现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2.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同学们,了解了范仲淹从求学到从政的历程,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引导学生说: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为之努力;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教师:从范仲淹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要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少年中国说》中诗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