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及治疗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卫生产业
C HI NA
HE A L T H I NDUS T R Y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于学龄前儿童,是一种常见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尤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临床变现为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斑丘疹,少数患儿出现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脑脊髓炎等并发症,严重者会造成死亡[1]。
目前,HFMD 多采用抗病毒,抗感染以及免疫调节治疗,尽管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明显缩短发热以及皮损愈合时间,但仍有很多患儿合并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
本研究选取自2011年1月—2013
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86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疗效及转归,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罹患手足口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385例,其中通过被动凝胶法检测肺炎支原体为阳性(滴度1:80为阳性)的患儿86例,年龄6个月~5岁,其中男童52例,女童34例。
1.2观察指标
对上述入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检验结果以及整个治疗过程和效果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口服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分组比较,观察组间疗效差异。
1.3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的入组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86例患儿中,31例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55例患儿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两种治疗方式的用药剂量均为每天10mg/kg 。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数据通过SPSS 17.0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结果以P <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炎支原体在HFMD 患儿中的发生率
本研究所选时段内的385例HFMD 患儿中,通过实验室综合检查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数量为86例,发生率约为22.34%。
2.2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年龄构成及抗体滴度
入组86例患儿中,年龄<2岁的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
者22例,年龄2~5岁的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8例,其余16例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年龄>5岁,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2~5岁患儿(χ2=32.542,P <0.001);各年龄段患儿抗体滴度试验结果见表1,统计结果显示各组间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
7.473,P <0.05)。
表1各年龄段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情况
2.3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
入组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均存在手部、足部以及口腔的典型疱疹,且86例患儿中有79(91.86%)例有发热症状表现;有12例患儿出现咳嗽症状,约占13.95%;此外还有3例患儿症状严重,除常见发热、皮疹、疱疹等症状外,还存在抽搐和抖动等临床表现,约3.49%,且均为女性。
2.4不同给药方式的两入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入组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过系统治疗均均得到满意的疗效,痊愈出院。
其中,两组不同给药方式的患儿疾病转归情况差异较小,经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组不同给药方式的患儿康复情况比较(d )
3讨论
HFMD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的
儿童,好发于婴幼儿。
症状以手部、足部或(和)口腔等部位的皮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及治疗
研究
齐素梅
中原油田妇幼保健院,河南濮阳
45700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手足口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病历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疗效及转归。
结果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为22.34%,发病多发于2~5岁患儿,口服和静脉滴注使用阿奇霉素后,临床效果显著,两种方式疗效不显著(P >0.05)。
结论临床上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易多发肺炎支原体感染,医护人员应该对此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检测和对症治疗。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2(b )-0148-02
<2岁2~5岁
>5岁
组别1:809
1561:160132010
抗体滴度1:320030
口服组静滴组t p
组别3155
例数 3.24±1.443.19±1.520.5430.672
体温恢复时间 6.45±1.287.20±1.131.6450.109
皮疹结痂消退时间5.35±0.824.98±0.911.0220.214
7.99±1.628.18±1.460.6220.597
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148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卫生产业
C HI NA
HE A L T H I NDUS T R
Y
(上接第147页)
本次我院就合并腓骨骨折以及胫骨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其中对腓骨的处理应先切开腓骨,再采用钢板或张力带进行复位内固定,这种方法有利于肢体长度的恢复;对于胫骨处理我院选用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 骨折,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创伤小,而且有利于复位固定,便于患者进行早期活动,而且其还能够促进骨折软组织的恢复,降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4]。
外固定支架治
疗软组织缺损的pilon 骨折的优点:①对局部软组织产生的刺激小,内固定物占位面积小,能够有效对局部血液循环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皮肤坏死及深部感染发生的机率。
②可以将支架的支撑联合螺钉等内固定,从而确保牢靠固定。
③对骨折块和软组织床的血供影响小,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④对皮瓣手术操作不带来任何影响,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pilon 骨折的理想方法。
在皮瓣选择方面,尽量选取旋转皮瓣,减少游离皮瓣的使用;选取皮肤外观正常,质地柔软而无瘢痕,皮肤质地、颜色近似被移植区皮肤为宜[5]。
在修复时,应注意皮瓣修复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皮瓣蒂部组织的血供,不可过分分离,否则,翻转皮瓣远端会发生坏死,影响转移皮瓣的成活[6]。
若皮肤缺损发生在内侧,外骨内支架置于外侧,
此时应选用隐神经皮瓣或者交腿皮瓣,主要是由于交腿皮瓣血供
可靠,不会对血管及小腿组织造成损伤。
这种情况旋转幅度较小;
若创面无软组织覆盖、肌腱外露时无需考虑皮瓣修复。
此处所述的均为非主干血管皮瓣,能够提供可靠的血液供应,外形美观大方,适用范围广泛,可以修复软组织缺损的pilon 骨折。
综上所述,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皮瓣治疗软组织缺损的pilon 骨折有利于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占欢腾,吴春玉,张文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 骨折29例临床观
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1):990-993.
[2]陈鹏宇,徐永清,丁晶,等.复杂pilon 骨折的手术治疗[J].西南国防医
药,2012,55(7):770-771.
[3]黄薇,唐敏,王建云,等.Pilon 骨折39例治疗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3):423-424.
[4]刘志杰.Pilon 骨折临床治疗30例报告[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6):412-413.
[5]Kim TY,Kim DK ,Yoon TG ,et a1.Myocardial injury in remifentanil -based anesthesia for o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an equipo ⁃tent dose of sevoflurane versus propofol [J].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11,39(3):418-425.
[6]张志伟,王东.Pilon 骨折的治疗[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6):693-695.
(收稿日期:2013-12-13)
疹、疱疹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多数患儿还可出现发热等症状。
HFMD 预后良好,一般治疗及时可以短时间内痊愈,但仍有少部分病例感染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造成重整脑干脑炎或神经源性肺水肿,最终导致患儿死亡。
HFMD 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在治疗时也主要采取抗病毒药
物进行治疗。
但HFMD 感染时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这一现象较为常见,特别是像肺炎支原体等,一旦合并感染,单纯抗病毒治疗效果往往不佳[2],因此临床治疗HFMD 时应确定是否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从而为该病的治疗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通过本次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HFMD 患儿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可以发现,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约为22.34%,低于有报道研究的42.66%[3],可能与样本数量、入组对象年龄构成等差异有关。
尽管如此,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仍高于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具体原因尚无明确定论,可能与HFMD 患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导致支原体等致病菌感染几率增高有关[4]。
本次研究还发现,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的年龄以2~5岁多见,但具体原因尚未有报道明确给出,笔者推断可能与该年龄段患儿抵抗力相对较差,且相对于2岁以下患儿更多地接触外界环境,导致感染机会的增加有关,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此外,HFMD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除HFMD 常见症状外,发热和咳嗽等也较为常见,这与支原体感染后机体自身的炎症反应及支原体对呼吸道的刺激等因素有关[5],因此在临
床上针对小儿HFMD 患者,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联想到是否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并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验,及时确诊安排合理治疗方案。
治疗时,可以根据患儿病情给予口服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而两种给药方式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小儿HFMD 较易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因此临床应重视对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验,特别是对于年龄在2~5岁的患者,对于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在治疗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口服或者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阿奇霉素,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吴亦栋,尚世强,陈志敏,等.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J].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35-539.[2]戴汝均,林冬云,侯燕明,等.手足口病并肺炎支原体感染69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2):4840.
[3]黄鹂,路中江,陈少华,等.儿童手足口病562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
国误诊学杂志,2008,8(4):897-898.[4]贺丰,黄雪梅,龚晓辉,等.儿童手足口病并肺炎376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28):135-136.[5]彭旭波.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0,48(36):169,198.
(收稿日期:2013-12-17)
149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