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决策
资本结构的相关决策是公司的重要决策之一,有关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倍受学术界重视。
随着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兴起,“非完全理性人”的假设更贴近现实。
这一假设认为管理者和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者和投资者的非理性对于公司负债融资决策的影响。
尽管已有文献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角度研究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但这些研究大都仅考虑了市场主体一方(管理者)的非理性。
实际上,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并不完善,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
这些非理性投资者作为市场主体的另一方,他们的投资行为可能造成股价与内在价值的偏离,这种偏离在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中不能自动调整,进而影响管理者对公司的负债融资决策。
因此,本文依据情绪感染理论,在梳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负债融资决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投资者情绪引入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负债融资决策的关系中,研究投资者情绪与管理者过度自信二者的共同作用对公司负债融资决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
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2005-2013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负债融资决策进行分析。
在模型分析过程中,控制影响负债融资的其他因素。
通过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1)与一般管理者相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负债融资,选择高杠杆率的资本结构,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与一般管理者相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选择长期负债融资。
(2)管理者过度自信受到投资者情绪的感染,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之间的正相关系数增加,但显著性有所下降;管理者过度自信与长期负债融资比例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增强。
(3)当投资者情绪低落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减弱;管理者过度自信与长期负债融资比例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减弱。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进一步丰富了资本结构相关理论,拓展了管理者和投资者非理性的研究视角,期望为后续的研究思路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