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检验单元七渗透检测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渗透方法
喷涂法、 刷涂法、浇涂法、 浸涂法
3.渗透时间及渗透温度
渗透时间又称接触时间或停留时间,是指从施加渗透剂到开始清理之间的时间。 渗透温度一般控制在10~50 ℃范围内。
三、工件表面多余渗透剂的清洗
1.清洗的目的 清洗掉工件被检表面多余的渗透剂。
2.清洗方法 (1) 水洗型渗透剂的清洗 (2) 后乳化型渗透剂的清洗 (3)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的清洗
2.工艺卡 1) 工艺卡编号。 2) 工件部分。 3)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4) 检测参数。 5) 检测技术要求。 6) 检测部位示意图。 7) 编制、审核人员及其级别,编制日期。
7.4 渗透检测结果评定
一、缺陷显示的质量分级
等级 Ⅰ Ⅱ Ⅲ Ⅳ
焊接接头和坡口的质量分级
线性缺陷 不允许 不允许 L≤4 mm
透 检
干式显像法 根据显像剂类型
测
湿式显像法
根据渗透剂类型和清洗方法 2.渗透检测方法选用
水洗型荧光渗透检测 亲油性后乳化型荧光渗透检测 溶剂清洗型荧光渗透检测 亲水型后乳化荧光渗透检测 水洗型着色渗透检测 亲油型后乳化着色渗透检测
7.2 渗透检测剂及设备
一、渗透检测剂
1.渗透剂 2.清洗剂 3.显像剂 4.渗透检测剂系统及同族组
3.缺陷显示的评定 4.观察评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七、后处理及复检
1.后处理 目的:清除渗透检测完成后仍然残留在工件上的显像剂涂层、渗透剂残留物
或其他污染物,使其不对被检工件产生损害。 2.复检
八、渗透检测工艺规程及工艺卡
1.工艺规程 1) 总则。 2) 被检工件 3) 渗透检验类型、方法和灵敏度等级。 4) 渗透检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5) 渗透检验方法及工艺参数。 6) 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分级。 7)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
不允许
d≤4.5 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4个
L≤4 mm
d≤8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6个
大于Ⅲ级
二、渗透检测记录与报告
1.渗透检测记录 检测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步骤、检测剂型号、检测剂施加时间、温度等参数
和渗透显示的记录。 检测中出现的不相关显示和虚假显示不必评定,也不用记录。 缺陷显示必要时需将其形貌、位置及大小记录下来。(草图、拍照、录像)
2.渗透检测报告 1) 委托单位。 2) 被检工件。 3) 检测设备渗透检测剂名称和牌号。 4) 检测规范。 5) 渗透显示记录及工件草图。 6) 检测结果及质量分级、检测标准名称和验收等级。 7) 检测人员、审核人员及其级别, 检测日期。
7.1 渗透检测原理与方法
一、渗透检测的物理基础
1.润湿现象
润湿方程: FS FSL FL cos
式中:FS——固体与气体的界面张力;
F ——液体与气体的界面张力;
FSL——固体与液体的界面张力;
——接触角。
用接触角 θ 来判断液体的润湿性能
0
90
90 180
2.毛细现象
3.乳化现象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原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混
四、干燥处理
1.干燥处理的目的
除去工件表面的水分,使渗透液能充分渗入到缺陷中或被显像剂所吸附
2.干燥的方法
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
3.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
五、显像
1.显像的目的
通过在工件被检表面施加显像剂,利用毛细作用将缺陷中的渗透剂吸附到工件表面上, 形成清晰可见的缺陷显示图像。
2.显像剂的选择
显像剂一般根据渗透剂的种类、工件表面的状态等因素来选择。
3.显像方法 (1) 干式显像 (2) 湿式显像
4.显像时间
干式显像:显像时间是指从施加显像剂到开始观察的时间; 湿式显像:它是指从显像剂干燥到开始观察的时间。
六、观察及评定
1.渗透检测显示的分类 相关显示、 不相关显示、 虚假显示
2.焊接缺陷的显示 焊接裂纹、焊接气孔、延伸至工件表面的坡口未熔合、单面焊的根部未焊透
圆形缺陷(评定框尺寸35 mm×100 mm) d≤1.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1个 d≤4.5 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4个 d≤8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6个 大于Ⅲ级
其他部件的质量分级
等级
Ⅰ Ⅱ Ⅲ Ⅳ
圆形缺陷(评定框尺寸为2500mm2,其中一条 线性缺陷
矩形边的最大长度为150mm)
不允许
d≤1.5且在评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少于或等于1个
合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二、渗透检测原理及其特点
1.渗透检测原理
2.渗透检测的特点
三、渗透检测方法
1.渗透检测方法的分类 根据渗透剂所含染料成分
着色渗透检测法 荧光渗透检测法 荧光着色检测法
水洗型渗透检测法
根据渗透剂的清洗方法 后乳化型渗透检测法
渗
溶剂清洗型渗透检测法
二、渗透检测设备
1.渗透检测试块 2.便携式渗透检测设备 3.固定式渗透检测设备 4.光源
7.3 渗透检测技术
一、工件表面被检部位的清理
1.清理的目的 2.清理的方法
机械清理、化学清洗、 溶剂清洗
二、渗透处理
1.渗透处理的目的
把渗透剂覆盖在被检工件的检测表面上,让渗透剂充分渗入到表面开口 缺陷中去。
喷涂法、 刷涂法、浇涂法、 浸涂法
3.渗透时间及渗透温度
渗透时间又称接触时间或停留时间,是指从施加渗透剂到开始清理之间的时间。 渗透温度一般控制在10~50 ℃范围内。
三、工件表面多余渗透剂的清洗
1.清洗的目的 清洗掉工件被检表面多余的渗透剂。
2.清洗方法 (1) 水洗型渗透剂的清洗 (2) 后乳化型渗透剂的清洗 (3)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的清洗
2.工艺卡 1) 工艺卡编号。 2) 工件部分。 3)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4) 检测参数。 5) 检测技术要求。 6) 检测部位示意图。 7) 编制、审核人员及其级别,编制日期。
7.4 渗透检测结果评定
一、缺陷显示的质量分级
等级 Ⅰ Ⅱ Ⅲ Ⅳ
焊接接头和坡口的质量分级
线性缺陷 不允许 不允许 L≤4 mm
透 检
干式显像法 根据显像剂类型
测
湿式显像法
根据渗透剂类型和清洗方法 2.渗透检测方法选用
水洗型荧光渗透检测 亲油性后乳化型荧光渗透检测 溶剂清洗型荧光渗透检测 亲水型后乳化荧光渗透检测 水洗型着色渗透检测 亲油型后乳化着色渗透检测
7.2 渗透检测剂及设备
一、渗透检测剂
1.渗透剂 2.清洗剂 3.显像剂 4.渗透检测剂系统及同族组
3.缺陷显示的评定 4.观察评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七、后处理及复检
1.后处理 目的:清除渗透检测完成后仍然残留在工件上的显像剂涂层、渗透剂残留物
或其他污染物,使其不对被检工件产生损害。 2.复检
八、渗透检测工艺规程及工艺卡
1.工艺规程 1) 总则。 2) 被检工件 3) 渗透检验类型、方法和灵敏度等级。 4) 渗透检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5) 渗透检验方法及工艺参数。 6) 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分级。 7)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
不允许
d≤4.5 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4个
L≤4 mm
d≤8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6个
大于Ⅲ级
二、渗透检测记录与报告
1.渗透检测记录 检测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步骤、检测剂型号、检测剂施加时间、温度等参数
和渗透显示的记录。 检测中出现的不相关显示和虚假显示不必评定,也不用记录。 缺陷显示必要时需将其形貌、位置及大小记录下来。(草图、拍照、录像)
2.渗透检测报告 1) 委托单位。 2) 被检工件。 3) 检测设备渗透检测剂名称和牌号。 4) 检测规范。 5) 渗透显示记录及工件草图。 6) 检测结果及质量分级、检测标准名称和验收等级。 7) 检测人员、审核人员及其级别, 检测日期。
7.1 渗透检测原理与方法
一、渗透检测的物理基础
1.润湿现象
润湿方程: FS FSL FL cos
式中:FS——固体与气体的界面张力;
F ——液体与气体的界面张力;
FSL——固体与液体的界面张力;
——接触角。
用接触角 θ 来判断液体的润湿性能
0
90
90 180
2.毛细现象
3.乳化现象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原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混
四、干燥处理
1.干燥处理的目的
除去工件表面的水分,使渗透液能充分渗入到缺陷中或被显像剂所吸附
2.干燥的方法
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
3.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
五、显像
1.显像的目的
通过在工件被检表面施加显像剂,利用毛细作用将缺陷中的渗透剂吸附到工件表面上, 形成清晰可见的缺陷显示图像。
2.显像剂的选择
显像剂一般根据渗透剂的种类、工件表面的状态等因素来选择。
3.显像方法 (1) 干式显像 (2) 湿式显像
4.显像时间
干式显像:显像时间是指从施加显像剂到开始观察的时间; 湿式显像:它是指从显像剂干燥到开始观察的时间。
六、观察及评定
1.渗透检测显示的分类 相关显示、 不相关显示、 虚假显示
2.焊接缺陷的显示 焊接裂纹、焊接气孔、延伸至工件表面的坡口未熔合、单面焊的根部未焊透
圆形缺陷(评定框尺寸35 mm×100 mm) d≤1.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1个 d≤4.5 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4个 d≤8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6个 大于Ⅲ级
其他部件的质量分级
等级
Ⅰ Ⅱ Ⅲ Ⅳ
圆形缺陷(评定框尺寸为2500mm2,其中一条 线性缺陷
矩形边的最大长度为150mm)
不允许
d≤1.5且在评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少于或等于1个
合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二、渗透检测原理及其特点
1.渗透检测原理
2.渗透检测的特点
三、渗透检测方法
1.渗透检测方法的分类 根据渗透剂所含染料成分
着色渗透检测法 荧光渗透检测法 荧光着色检测法
水洗型渗透检测法
根据渗透剂的清洗方法 后乳化型渗透检测法
渗
溶剂清洗型渗透检测法
二、渗透检测设备
1.渗透检测试块 2.便携式渗透检测设备 3.固定式渗透检测设备 4.光源
7.3 渗透检测技术
一、工件表面被检部位的清理
1.清理的目的 2.清理的方法
机械清理、化学清洗、 溶剂清洗
二、渗透处理
1.渗透处理的目的
把渗透剂覆盖在被检工件的检测表面上,让渗透剂充分渗入到表面开口 缺陷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