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人员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供应人员风险防控管理,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和企业经济效益,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供应工作的员工,包括采购、库存管理、物流运输等环节。
第三条供应人员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二)明确责任,分工协作;
(三)持续改进,强化监督。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四条供应部门应定期对供应环节进行风险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供应商风险:供应商的信誉、资质、生产能力、交货能力等;
(二)库存风险:库存积压、库存损耗、库存短缺等;
(三)物流风险:运输过程中的货物损坏、延误、丢失等;
(四)价格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采购价格波动等。
第五条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三章风险防控措施
第六条供应商管理:
(一)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
(二)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其持续满足公司要求;
(三)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采购风险。
第七条库存管理:
(一)制定合理的库存策略,避免库存积压和短缺;
(二)加强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三)对库存物资进行分类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
第八条物流运输:
(一)选择信誉良好的物流合作伙伴;
(二)建立完善的物流跟踪制度,确保货物安全、及时送达;
(三)加强运输过程中的货物保险,降低货物损失风险。
第九条价格风险管理:
(一)密切关注市场价格波动,制定合理的采购策略;
(二)与供应商协商,降低采购价格波动风险;
(三)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及时调整采购策略。
第四章风险监控与处理
第十条供应部门应定期对风险防控措施进行监控,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十一条发生风险事件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减少损失。
第五章培训与考核
第十二条公司应定期对供应人员进行风险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十三条对供应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将风险防控工作纳入考核指标,确保供应人员重视风险防控。
第六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制度由供应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公司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系统、有效的供应人员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