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怎么写 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记。即大事记,旧志这一体裁使用很少,有者 多以某某年表形式出现。新志大事记有志之大纲 的大用。大事记的形式种类,内容要求,大事标 准……
• 大事记之外,还有所谓的“专记”。这是一个特 别的内容,从逻辑上它只能与其他同类事并列, 但其影响特别重大,简单记述不够表达其份量, 展开记述又与其他兄弟不协调,于是在兄弟关系 并列后,单独作一“专记”加以详介,类似于 “特写镜头”。如98抗洪。
• 东汉学者郑玄说:方志若古国之史。
• 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所以察民风、验 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其重典也 (宋代郑兴裔《广陵志序》)
• 章学诚:志乃史裁;方志国史要删;志乃 一方之全史。
• 此类以人文史事占据主导地位。
• 其实,两说甚至多说,只是对方志不同的 源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只是 各说在分类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或兴趣略 异而已。因此,后来的清朝学者章学诚将 地方志称为“一方之全史”,在理论上可 谓集大成,至今占主导地位。
(一)地方志从何而来 ——志书的源流
• 方志的起源,推得远一些,是从人类活动 有记录的时候即已有方志,只是没有归纳。 至周朝建立后,分封的诸侯各有史官掌纪 事编史之职,有归纳性的书籍出现,方志 也就从此派生出来,大致有这么几个源头:
• 1.国别史:如晋之《乘》,楚之《栲杌》, 郑之《志》,鲁之《春秋》等,周天子设 有官吏掌管各地史籍,有外史“掌四方之 志”,小史“掌邦国之志”等。在这里已 有“志”名之出现。
• 2.述。旧志使用亦不多,有也较简略。新志 对这一体裁运用较多,且渐趋完备,成为 不可或缺的部件,且是画龙点睛的部件, 使志书的整体性更强,贯注其中的“识” 是灵魂,无“识”则难驾驭。
• 3.志。这是志书的主体。志书志书,实际是 由不同的分志或专志组成,每一专志的任 务是记述某一特定事物的历史与现状。在 旧志中,分有不同的门类,分类记述(即 所谓“事以类从,类为一志”),这些门 类的划分,便是现代志书的专志或分志。 一部综合志如……一般都由若干专志组成。 怎样分设专志,是制订篇目的任务。怎样 记述,下面将作专门介绍。
• 2.地理书: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记载地理情 况的书籍,其中《山海经》《禹贡》最为 知名。《山海经》以山经为纲,载山川、 道里、民族、邦国、神话、宗教、物产、 动植物、风俗等,《禹贡》将全国分为九 州,记各州山川河流、土地物产、田畴交 通、贡赋民情等,都已具方志的性质。
• 3.地图: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有地图,在《周 礼》《尚书》《诗经》《管子》等古籍是 都有关于地图的记载。这些地图一般标有 行政区划、山川、土地等情况,均被看作 是方志的源头。
地方志怎么写
开篇寄语
• 修志不难:实话实说,不可编造、杜撰,不可无中生有, 不穿靴戴帽,不形容夸张,不说教。有则长,无则短,有 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可胜任;
• 修志很难:事必有据,资料真实,记事完整,述而不作, 不枝不蔓,不记流水帐;
• 基本分工:主编之责:制定篇目,宏观全面,不漏要项, 分类与归属得当,层次分明,规范要求明确;撰稿人之责: 资料,尽量丰富完整,顺时整理长编,筛选提炼(同类项 合并),归纳形成初稿基础,语言连缀,形成完整流畅的 志稿。
• 志书三大功能中,存史应该是第一属性,是最基 本的功能。而志书的存史功能,最基本的要求是 真实可靠!所存必须是信史!
• 志书的资治功能是由其存史功能延伸而来,资治 功能的发挥程度,除志书基本功能的“真”之外, 还要有“识”。
• 志书的教化功能,则是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再延伸, 其基本特点是在真、识的基础上还要有“神”。 这所谓的“神”,是“传神”,即要有文采……
• 行政区域志书:一统、州、府、省、市、县、 乡等。 自然实体志书:山、河、江、湖、海等。 社会实体志书:厂、站、校、院等。 建筑实体志书:亭、楼、寺、塔、堤、库 等。
• 行业实体的的志书:工业、农业、金融、 司法等。
• 2.综合性 地方志号称一方之全史,地方之百科 全书,内容涉及所记地域自然、社会、人文各个 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纵向:既可纵贯古今几千年, 亦可断代划限;横向:但凡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 切事项,如天文、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军 事、社会、人物,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 唐规定州郡三年编一次图经;宋有“九域图局”规 定五年一修;元首创一统志;明清三次修一统志,雍 正60年修一次。 1929年国民政府定《修志事例概 要》22条,1947年,颁布《地方志纂修方法》9条, 定省30年一修,市县15年一修。 1998年,国办转发 中指组《规定》,20年一修。
• 2006年5 月18日温家宝总理签发《地方志工作条 例》,2007年4月罗清泉省长签发《湖北省地方 志工作规定》。都明确了地方志编纂二十年一次 的原则。
• 4.传。即人物传。这是史志同有的体裁,也 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志书人物志一般分传 录表三个层次,要注意的事项有:
• 生死、籍贯、标准等。记述的内容,首先 以履历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丰富内容、 丰满个性……
• 5.图。旧志虽技术手段不能与今天相比,但 对图的重视有过于今人。特别重舆地图 (图经的传承),价值很高。今人多注重 图片,舆地图份量相对弱些。今志之图大 致有地图、示意图、图画(少),照片 (多)。注意的是:与正文的呼应,有机 的整体性,各图要素齐全,画面,说明文 字的准确等。
• 6.表。新旧志均有,形式略不同。表须注意 者:与正文的关系——呼应、补充、整体 的组成部分;资料口径、数据的统一;自 身栏目设置的科学、完整;文字(符号)、 单位、形式的规范等。
• 表格形式全书统一、规范。
• 7.录。即附录。旧志重于新志。章学诚的文 征超大!注意事项:不是摆设,为录而录; 不是垃圾桶,什么都装;与正文有关系但 不便进入者、与正文有呼应者。
• 志书的三大功能是对志书属性的理论总结,而对 于任何某一部具体的志书而言,是否具备这三大 功能,情况则千差万别。志书是否具备这三大功 能,实际就是对志书质量的考量。如何判断具体 某志书是否具备这三大功能,我们可先看看这三 大功能所需要的最基本条件:
• 存史:要真; • 资治:要真、要识; • 教化:要真、要识、要神。 • 真是基础,识是精髓,神是升华。
• 5.连续性 志书的连续性,主要是在内容上有客 观的要求,就一地域而言,一部志书编纂完成之 后,经过若干年,除空间范围或许没有变化外, 其他有关自然、社会、人文等都会有重大变化, 需要及时记载,使该地发展变化有连续性的记载, 形成完整的历史;在形式上,则有连续和变化, 如地方志记述的基本特征事以类从、横排纵写、 述而不论是相沿的,连续的,但具体框架结构、 事以类从的分类方法等则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 的。
• 至宋代,方志趋于定型,以“志”为名的 专著增多,到元代出现了《大元一统志》, 经明、清两朝,志书的体例规范渐趋一致。 地方志经此成为一个专有门类的书籍,也 形成了中华文化传统中一独特的组成部分。
(二)关于地方志的属性
• 明了起源,讨论属性,已是学术研究的范 畴,实是对方志分类的不同观点反映。
• 专业志的综合性则体现在本系统或本专业的完整 性或系统性。
• 3.资料性 资料是志书的生命,资料性是其是最 本质的特征。地方志不是学术著作,不是直接探 索、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总结发展结果,而是 客观、全面、准确地记载一个地域内自然和社会 客观的变化发展情况,以为需要者提供研究或探 索或开发等活动所需要的真实史料。简言之,地 方志的使命是忠实记载史料,如何运用这些史料, 则是志书以外的事情。关键之处在于:地方志所 记史料必须真实、准确,在此前提下,又能做到 越全面、越丰富,则其价值越高。
• 一、地方志是什么 • 二、地方志是什么?
• 这是一个带学术性的问题,详解则各种流 派和观点难以尽述。为了把志书写好,把 志书写得像志书而不是其他总结报告、学 术论文、小说戏剧之类,在此对地方志是 什么还是作一点简要的介绍,以了解其属 性与特点,便于撰写时掌握其写作要求。
(五)志书的基本构件
• 前面算是从外面看一看地方志是什么,现 在再从里面看看地方志书是怎样构成的, 有哪些构成部件,构成这些部件需要些什 么条件,应注意哪些事项,以便我们可以 着手去准备。
• 志书的构件都是由文字和图片构成的。所 谓的构件,也就是方志的几种体裁,体裁 不同,所要求的表述方式也不相同,内容 结构也各有特点。就旧志而言,有些体例 如志体、传体、图已基本定型,随着时代 的发展,为适应各种内容记述的需要,新 方志逐渐形成了记、述、志、传、图、表、 录七种体裁的记述方式。一部完整的地方 综合类志书,主要就是这七种体裁的综合 运用。
• 主要有两说:地理说和历史说。
• 1.地理说:源于《禹贡》《周官·职方》等先 秦著述,按一定行政区域记载山川地形、风 土人情、物产、艺文、名胜等。宋代之前 大多是图经、地记,近似地理书。其特点是: 有图有志,图以知山川形势、地之所生, 志以知语言土俗博古久远之事。宋代后增 加人物、艺文等内容。
• 2. 历史说:源流为“古国史”,即《周官》、 《春秋》等,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
•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以上几类书籍不断 发展演变,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不断变 化,以后的诸如“地记”“地志”“图经” 不断涌现,较著名的书目有云阳记、蜀记、 冀州风土记、益州志、三吴郡国志、华阳 国志、巴郡图经、隋诸州图经籍等等(类 此书籍很多,在一般的方志资料中有大量 记载,不赘述)。
• 4.权威性 地方志书绝大多数是“官书”,在封 建社会,有皇帝下诏修志的,从民国到现在,修 志都由政府号令,因此,修志是“官职、官责”。 由此编修的志书,是官书性质,体现官方意志, 所记内容也都是官方所掌握的权威资料,具有可 靠性和权威性。
• 不过,地方志书的权威性也不仅仅来自于“官书” 特性,还来自于其本身的“隔代修史,当代修志” 的特点。当代修志,时近迹真,地近易核,当代 人记当代事,本地人记本地事,相去不远,见闻真切, 所载内容相对真实可靠。
• 除以上主体构件外,志书还有不少附件, 即辅文,主要包括:署名、序、前言、凡 例、目录、后记(或跋)。
• 其中,凡例特别重要!前言和后记的分工; 多序的层次、角度和身份;目录层次的规 范。(介绍基本要求后,主编还应就具体 内容要求、规范要求、稿件形式和时间要 求再作具体布置)
(四)方志的功能
• 志书三大功能:存史、资治、教化。 • 这是古今学者对地方志长期研究形成的广
泛共识,是对方志功能、作用的科学总结。 民国于乃仁称:“一曰备行政官吏省阅,发政施 令得其宜;二曰资学者治史之史料;三曰启发 后进敬恭桑梓之心。”
• 任何事物的实际功能,是由该事物本身内在品质 所决定的,人为地贴上什么功能什么功能的标签 是没有用的。功能能发挥多少,既与事物本身内 在品质有关,也与外在的环境或使用者有关。但 是否具备某种功能,功能强弱程度,只与事物本 身内在品质有关。
• 《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定义为:
• 地方志,包括志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年鉴的进入,是地方志内函的新扩展。
•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 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情况的资料性文献。
• 可以看出今天的认识对各派观点的继承和 发展。
• 归纳方志的源流和属性,可以这样说:
• 新方志被认为是:地方资料性文献、地方 百科全书,是科学记述和反映一地自然和 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 “志者,记也”,地方志即记一地的断限内全 面情况的资料书。地方志是特定行政区域 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的科学 汇集,是地方的科学文献,是地情和国情 的载体。
(三)地方志书的特性
• 1.地域性 或叫地方性,因“地方志”就姓 “地”!与“国”相对应。以特定的区域 为记述范围。可一省、一市、一县、一乡、 一村、一厂(场)、一校、一山、一水、 一庙、一庵、一楼等等,只有因地域大小、 内容多寡而有规模上的不同,其性质则无 异。因此,从地域性而言,志书可罗列多 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