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一中高一地理 1.4《地域文化与人口》同步练习.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1.4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有关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山川和河流等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B.山水风光经开发成为旅游景点,就构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C.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也是文化
D.歌舞、书籍是文化,农田、工厂不是文化
2.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文化
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不起作用
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的人口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作用往往相同
3.下列能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①婚姻关系稳定②宗教信仰盛行③初婚年龄大④离婚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受天主教的影响,成为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B.德国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人口增长率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C.晚婚使人口的出生率升高
D.许多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行,使人口增长加快
5.我国婚姻法对初婚年龄的规定,意义在于
A.缩短代际更替周期
B.加大亲子年龄差距
C.稳定婚姻关系
D.延长生育时间
6.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对我国人口的影响是
①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加②人口总数减少③人口素质提高④初婚年龄变大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之一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表现。
重男轻女的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
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分析回答7、8题。
国家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泰国肯尼亚哥伦比亚菲律宾
指数4.9 4.0 3.3 1.4 1.1 1.0 0.9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哥伦比亚、肯尼亚、菲律宾
D.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男性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B. 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制约了我国人口的增长
C.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
D.“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9. 据报道,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凸显,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
A.养老保障制度较为完善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D.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型
10. 有关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影响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B.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好
C.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D.从“四海为家”到“安土重迁”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女:男)为100:117,少数省份高达100:130,出生性别比失调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据此回答11、12题。
11.造成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B.婚姻的地域范围扩展
C.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D.农业经济占主导
12.解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
B.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C.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D.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13.下列地域文化中,受自然地理环境较小的是
A.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 B.陕北地区的窑洞
C.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 D.新疆境内的坎儿井
14.与四海为家无关的因素是
A.工业化步伐加快 B.我国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C.改革开放的深入 D.生态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