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大一轮专题二 古诗赏析 毕节专用:九年级下册 第42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 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 朝代的兴亡了。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的同情。
4.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聚”“怒”两个字好在哪里? 示例一:“聚”不仅写出了“峰峦”之多,而且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 峰聚集在一起,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的景象。“怒”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 的奔腾澎湃的动态景象。 示例二:“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突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 5.“山河表里潼关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暗示潼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作铺垫。
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 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3 分) 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 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 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望西都,意踌躇。 炼字:“踌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伤心秦汉经行处, 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及对动乱中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②。 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兴,百姓苦; 情感:全曲之“眼”,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 亡,百姓苦③。 百姓的思想感情。 【主旨】词人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揭示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 本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的?请结合 内容作具体分析。 示例一:表达了诗人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 作手法。封建王朝“兴”时,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 老百姓则因战祸流离失所,更加遭殃。 示例二: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老百姓 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怀。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是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 都是苦。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
【翻译】①群峰众峦像是在这里会合,大浪巨涛像是在这里震怒,外有黄河,内 有华山,好一条潼关路。②遥望长安,我思潮起伏,心情不快。令人伤心的是途 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昔日的万间宫殿都已化作了泥土。③一朝兴起,老百姓 受苦;一朝衰亡,老百姓仍要受苦。
备战演练
1.曲中“踌躇”一词用的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踌躇”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此时内心的不平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 亡的感慨,以及对动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请完成练习册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 题。(6 分)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3 分) 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 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2.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 分) 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 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示例二: 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 忧。
时间 篇目
考查 内容
2019
2018年
《竹里馆》 (王维)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8题:景物描写(3分)
13.(1)题:鉴赏诗歌的 句子(2分)
19题:诗人选择隐居生 活为什么不觉孤独(3分)
13.(2)题:就社会现实 谈谈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3分)
2017年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2.(1)题:对本诗理解 分析(2分)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 “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簮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 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 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1-2 题。(6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 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 分) 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意志坚定)。(意思对即可)
6.作者为何“踌躇”“伤心”? 长安作为古都,昔日“宫阙万间”。现在,往昔的繁华昌盛已灰飞烟灭,只剩下 一片断壁残垣的景象,正是改朝换代的战争灾难让“宫阙”“都做了土”。想到 这些,作者“踌躇”“伤心”。 7.分析“望西都,意踌躇”两句在全曲中的作用。 这两句在本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望西都”紧承前三句,由遥望四周山河、 险要潼关而转望西都长安,“意踌躇”则引发下面的怀古伤今之叹。
12.(2)题:任选一联分 析早春的特征(3分)
1.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 考试 2.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 说明 3.能借助已有的诗歌相关知识读懂内容,能初步赏析诗歌,有自己的见
解。
考情 分析
近三年毕节本专题的分值为5—6分。
命题 预测
2020年毕节中考古诗词赏析题会继续考查课标要求内的古诗词,分为两个 小题:鉴赏诗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复习理解类型题时要多联系社会现 实,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见解。
三、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 1-2 题。(6 分)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簮。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 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二、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1-2 题。(6 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 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第42首
专题二 古诗赏析 九年级下册
山坡羊•潼关怀古(2018年、2016年考查)
栏目 导航
原文鉴赏 备战演练 ☞请完成练习册
原文鉴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原文
鉴赏
内容理解: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修 峰峦如聚,
辞、炼字: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写出潼关在重重山 波涛如怒,
峦的包围中的雄伟气势;“怒”字将黄河拟人化,写出 山河表里潼关路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