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文教学的“美化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美化师”
作者:崔桂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13期
崔桂平
(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乡旭阳学校河北迁安 064406)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
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本文从运用多媒体的音频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度运用多媒体
的图像技术,提高学习效果,适时运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
的动画功能,排除学生的疑难点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旨在提高学
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关键词:多媒体中学语文教学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000-0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
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
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恰当运用多媒体,使学
生在语文课堂中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1 运用多媒体的音频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是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作为语文教师,首要任务是要让
我们所教的学生喜欢我们这门学科,提高教学效果。
播放配乐的朗读录音可以加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朗读文字教材的趣味,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例如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课文,上课开始,笔者打
开多媒体,顿时,教室里传来悲壮的音乐。
随着乐曲,随机讲述: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
知识分子又陷入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他们彷徨,他们不知何
去何从,在原地叹息……作为革命的先驱者李大钊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
心地投入到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中去。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了人们什么呢?让我们带着
问题再次听配乐朗读录音。
接着,全体同学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用多媒体把同学们的朗读
录下来,和原文录音对比一下,自己体会是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
然后,让
两位“朗读能手”读,同时,用多媒体把“朗读能手”的朗读录下来,再让同学们评议他们有
没有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这样,通过放录音、录音、齐读、指名读和评议,同学们很
快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
中学得轻松、愉快,也达到了乐于学的效果。
2 适度运用多媒体的图像技术,提高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学手段单调呆板,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造成学生学习兴趣淡
化甚至厌学。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手段,使之多样化和现代化。
多媒体辅
助教学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
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一课,传统的教法往往停留在教师对字词
和内容的串讲解析上,显得比较抽象乏味。
如果介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
制作技术,在电脑荧屏上逐一给原先黑白的枫林、碧水等染上鲜艳的颜色,“层林尽染”,再
逐一勾画出竞发的大小船只、翱翔的雄鹰、嬉戏的游鱼……,便能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秋天的
气息、秋色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适时运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但教师只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传
统教学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它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那样的显著效果。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提出开放性
的问题,更容易实现学生求知过程的“主动化”。
例如,在九年级复习课中,如果教法陈旧,照本宣科,学生必然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学习的劲头。
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的
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根据知识点设置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抢答题、答辩题等,就会有利于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勇于探讨,使之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活动,成为
学习的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思维的质与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就
有了。
4 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排除学生的疑难点
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对许多课文的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
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这就为学生准确理解文章造成了重重障碍。
所以,教师首先应为学生
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为其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提
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准备。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斑羚飞渡》,学生没见过斑羚,也
不知道“伤心崖”有多危险。
许多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觉得很难懂,针对这些情况,笔者采取了
两种方法为学生理解主旨提供帮助:一是搜集各个年龄段的斑羚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
对原本一无所知的斑羚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是将“斑羚飞渡”场景制成Flash动画。
在光辉的
彩虹下,深不可测的“伤心崖”上,一只半大斑羚快速助跑后跃出悬崖,后面一只老斑羚随即
头一钩也蹿跃出去,在空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震撼人心的对接。
小斑羚成功到达对面山崖上,老斑羚则无声无息地坠落崖底。
这个Flash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更深深地打动了学
生的心灵。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传统
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
我们应该相信,如果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能时时注意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这一点,以人为本,扬长避短,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优势,使多媒体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美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