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 第一单元课文复习三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复习(三)
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重点字词
(一)近义词
仿佛——似乎宽广——宽敞蜿蜒——曲折明艳——鲜艳稍微——略微
依据——根据变化多端——变化万千
(二)反义词
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昏暗——明亮宽——窄缓——急
浓——淡明——暗
(三)多音字
调tiáo(调皮)diào(调子)转zhuàn(旋转)zhuǎn(转身)
二、课文内容梳理
(一)课文概说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课文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
课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详略得当,详写了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二)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2-3自然段)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第三部分(4自然段)描写外洞
第四部分(5自然段)描写孔隙
第五部分(6-7自然段)描写内洞
第六部分(8自然段)出洞
三、重点难点理解
(一)句子理解
1、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
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
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是作者观看内洞以后,对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的总体概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端”,项目。
“变化多端”,就是变化多种多样。
“异”,不同。
“颜色各异”,就是颜色各不相同。
“即使”,就算是。
表示一种假设,说明了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绚丽多姿,奇特好看,如果想象成各种神仙、动物、宫室、器皿后,就更加趣味无穷了。
3、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句中“开满了”说明花多,到处都有。
“很有精神”写出了山上映山红比盆栽的杜鹃长得壮,长得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充满了作者对映山红的爱,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茁壮成长的美丽画卷。
(二)问题探究
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
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汉字。
hūn àn guān shǎng kǒng xì míng yàn
( ) ( ) ( ) ( )
dù juān é jiǎo shén qí xiù lì
( ) ( ) ( )
二、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
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的开端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地看⑥用手平正地拿着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
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
异
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
4、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
5、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
()
6、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
作者的游览的地点是,时间是。
游览的顺序是、、、,最后。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特点是,再写了,特点是,然后写了,特点是。
3、“孔隙”的特点是,内洞的特点是、、,重点写了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一、昏暗观赏孔隙明艳杜鹃额角即使神奇秀丽
二、③⑤⑥①④⑤
三、叶圣陶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 4月14日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2)洞口外山突兀森郁洞口桥洞似的洞内像大会堂
(3)窄小黑大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