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血液检验复习指导:酯酶染色的概述

合集下载

α-乙酸萘酚酯酶染色液(α-NAE法)

α-乙酸萘酚酯酶染色液(α-NAE法)

α-乙酸萘酚酯酶染色液(α-NAE 法)简介:酯酶主要分为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 esterase)、酯酶(lipase)、胆碱酯酶(choli-esterase)。

每一种酯酶常能水解许多不同的底物,多种不同的酯酶又能水解相同的底物,因此这一系列酯酶被称为非特异性酯酶。

非特异性酯酶的最适pH 为5.0~8.0,定位于溶酶体和内质网,在肝脏、肾脏、胰和小肠具有较高的酶活性。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也含有丰富的非特异性酯酶。

Leagene α-乙酸萘酚酯酶染色液(α-NAE 法)又称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液,其原理是细胞中的非特异性酯酶将α-乙酸萘酚水解产生α-萘酚,α-萘酚再与重氮盐偶联,生成不溶性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

本染色液对酯酶染色无特异性,故又称作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液,可用于血液、骨髓或细胞涂片、冰冻切片的非特异性酯酶染色,亦可作氟化钠抑制试验。

该试剂仅用于科研领域,不适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自备材料:1、 载玻片、湿盒2、 显微镜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 血液、骨髓或细胞涂片、冰冻切入α-NAE 固定液固定。

2、 水洗,晾干。

3、 入配制好的α-NAE 孵育液,放入湿盒中,避光孵育,水洗。

4、 入甲基绿染色液复染,水洗,镜检。

编号 名称DE0038 3×10ml DE0038 3×20ml Storage 试剂(A): NAE 固定液 10ml 20ml RT 避光 试剂(B):α-NAE 孵育液 B1: α-NAE solution0.2ml 0.4ml 4℃ 避光 B2: FBB solution5ml 10ml -20℃ 避光 B3: α-NAE buffer5ml10mlRT临用前,B1:B2:B3混合,即为α-NAE 孵育液,即配即用。

试剂(C): 甲基绿染色液 10ml 20ml RT 避光 试剂(D): NaF solution 0.2ml0.4ml RT 避光使用说明书1份染色结果:细胞质灰黑色或棕黑色弥漫性或颗粒状沉淀细胞核绿色氟化钠抑制实验:按NaF solution:α-NAE孵育液=1:25的比例,在α-NAE孵育液中加入NaF solution,其余按上述染色法进行。

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

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

一、 铁 染 色 (ferric stain)
原理
铁 +亚铁氰化钾
酸性环境 普鲁士蓝 反应
亚铁氰化铁
(蓝色沉淀在含Fe部位)
骨髓小粒中的含Fe血黄素(细胞外铁) 骨髓中贮存铁 幼红细胞内的Fe(细胞内铁)
二、结果判断
1. 细胞外铁(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
铁颗粒、铁小珠、铁团块
细胞外铁(低倍镜观察)
映机体储存铁的金标准。
外铁:反映骨髓中铁的储存量; 内铁:反映骨髓中可利用的铁量。
二、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POX)
一、原 理
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的溶酶体颗粒中含 有过氧化物酶(POX),它可分解H2O2释放出新生 态的氧,后者氧化二氨基联苯胺,形成金黄色不 溶性沉淀,定位于胞质内酶所在的活性部位。 二甲基联苯胺法(DAB)原理
(1)物理法:干燥、火焰 (2)化学法: A、蒸气固定:甲醛
B、液体固定:甲醛、乙醇、甲醇、丙
酮。
2. 显示:有色沉淀反应
(1)偶氮偶联法:酯酶染色
(2)联苯胺法:POX (3)普鲁士蓝反应:Fe (4)希夫反应:PAS (5)金属沉淀法:NAP (6)物理显色法:SBB
3. 复染:使各种细胞能显示出来
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幼红细胞。
铁粒红细胞(siderocyte):
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成熟红细胞。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ringed sideroblast) 幼红细胞胞质内铁颗粒>6个,围绕 核周2/3以上者。
绿色箭头示:环形铁粒幼红细胞;蓝色箭头示:铁粒红细胞
三、参考范围
1. 细胞外铁: ( + ) ~( ++ ) 2. 细胞内铁:铁粒幼红细胞阳性率大约

医院检验中心酯酶染色中性非特异性脂酶染色操作规程

医院检验中心酯酶染色中性非特异性脂酶染色操作规程

医院检验中心酯酶染色---中性非特异性脂酶(α—NAE)染色操作规程[方法学]酯酶染色的方法很多,根据与pH底物等不同作用,将常用的酯酶染色法分为两大类,即特异性酯酶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后者又可分为3类:①中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α—乙酸菜酚酯酶、乙酸菜酚酯酶和乙酸菜酚AS-D酯酶。

②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α—乙酸菜酯酶和α—丁酸菜酯酶。

②碱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α—丁酸菜酯酶。

中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是单核细胞与粒细胞白血病区别的重要方法,一般实验室可选用此法。

[原理]α—乙酸萘酚经酯酶水解产生萘酚,萘酚与重氮盐偶联,生成灰黑或棕黑色沉淀物,定位于胞浆中。

[试剂]1.α—醋酸萘酯丙酮液:α—醋酸萘酯1g,加丙酮和蒸馏水混合液100m1,溶解后贮于磨口带塞三角瓶内,4℃保存,可使用半年。

2.pH7.4磷酸盐缓冲液:0.07MNa2HPO4(即Na2HPO4)3.基质液:磷酸盐缓冲液82ml,缓慢滴加α-醋酸萘酯丙酮液1.6ml(滴速约每分钟40滴),边加边用力振摇。

根据5分钟后,加坚牢蓝B80mg,剧烈振摇10分钟,立即过滤,滤液两杯,各40ml。

4.氟化钠基质液:称取氟化钠(NaF)61mg加入上述其中基质液1杯内,混匀后,标上标记。

[操作](1)新鲜涂片两张,分别标上NSE和NaF记号,滴加10%甲醛生理盐水,固定5分钟,用自来水轻轻冲洗,当心血膜脱落,晾干。

(2)两张涂片同时放入各自染色杯内,37℃水浴1小时。

(3)取出后水洗,晾干后镜检。

不用复染。

[结果观察]在胞浆内若有棕黑色或灰黑色弥漫性颗粒沉淀者为阳性,细胞脑浆为黄色者为阴性。

[临床意义]1.阳性:单核细胞和组织细胞呈强阳性,但可被氟化钠抑制;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呈阳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早幼粒细胞可阳性,且不受氟化钠抑制。

2.弱阳性及阴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一般为阴性,若有弱阳性也可被氟化钠抑制。

3.临床鉴别:主要用于鉴别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前者NSE阳性,且受氟化钠(NaF)抑制;而后者NSE阴性,若有阳性也不受氟化钠抑制。

酯酶染色---中性非特异性脂酶(α—NAE)染色

酯酶染色---中性非特异性脂酶(α—NAE)染色

酯酶染色---中性非特异性脂酶(α—NAE)染色[方法学]酯酶染色的方法很多,根据与pH底物等不同作用,将常用的酯酶染色法分为两大类,即特异性酯酶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后者又可分为3类:①中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α—乙酸菜酚酯酶、乙酸菜酚酯酶和乙酸菜酚AS-D酯酶。

②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α—乙酸菜酯酶和α—丁酸菜酯酶。

②碱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α—丁酸菜酯酶。

中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是单核细胞与粒细胞白血病区别的重要方法,一般实验室可选用此法。

[原理]α—乙酸萘酚经酯酶水解产生萘酚,萘酚与重氮盐偶联,生成灰黑或棕黑色沉淀物,定位于胞浆中。

[试剂]1.α—醋酸萘酯丙酮液:α—醋酸萘酯1g,加丙酮和蒸馏水混合液100m1,溶解后贮于磨口带塞三角瓶内,4℃保存,可使用半年。

2.pH7.4磷酸盐缓冲液:0.07MNa2HPO4(即Na2HPO4)3.基质液:磷酸盐缓冲液82ml,缓慢滴加α-醋酸萘酯丙酮液1.6ml(滴速约每分钟40滴),边加边用力振摇。

根据5分钟后,加坚牢蓝B80mg,剧烈振摇10分钟,立即过滤,滤液两杯,各40ml。

4.氟化钠基质液:称取氟化钠(NaF)61mg加入上述其中基质液1杯内,混匀后,标上标记。

[操作](1)新鲜涂片两张,分别标上NSE和NaF记号,滴加10%甲醛生理盐水,固定5分钟,用自来水轻轻冲洗,当心血膜脱落,晾干。

(2)两张涂片同时放入各自染色杯内,37℃水浴1小时。

(3)取出后水洗,晾干后镜检。

不用复染。

[结果观察]在胞浆内若有棕黑色或灰黑色弥漫性颗粒沉淀者为阳性,细胞脑浆为黄色者为阴性。

[临床意义]1.阳性:单核细胞和组织细胞呈强阳性,但可被氟化钠抑制;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呈阳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早幼粒细胞可阳性,且不受氟化钠抑制。

编写:谢平制定日期:2011.12.12.弱阳性及阴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一般为阴性,若有弱阳性也可被氟化钠抑制。

3.临床鉴别:主要用于鉴别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前者NSE阳性,且受氟化钠(NaF)抑制;而后者NSE阴性,若有阳性也不受氟化钠抑制。

酯酶同工酶的一种新染色法的初步研究

酯酶同工酶的一种新染色法的初步研究

文章编号:1000-2286(2002)03-0380-03酯酶同工酶的一种新染色法的初步研究赵赣1,钱芳2,曹永长3江典峰13,陈国栋13,李明珠133,李晓渝133 (1.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2.广州卫生学校基础部,广东广州510180; 3.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广东广州510642)摘要:酯酶可将α-醋酸萘酯和β-醋酸萘酯水解生成醋酸和萘酚,利用KMnO 4可与萘酚反应生成有色物质的性质可对酯酶同工酶进行染色。

关键词:酯酶同工酶;醋酸萘酯;KMnO 4;染色法中图分类号:Q946.5 文献标识码:AA Preliminary Study on Staining Method of Esterase IsozymesUsing N aphthylacetate and KMnO 4ZHAO Gan 1,Q IAN Fang 2,CAO Y ong -chang 3J IAN G Dian -feng 1,CHEN G Guo -dong 1,L I Ming -zhu 1,L I Xiao -yu 1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 ;2.De 2partment of Rudiments ,Guangzhou Health School ,Guangzhou 510180,China ;3.College of Animal Sci 2enc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 ) Abstract :Esterase isozymes can hydrolyze α-naphthylacetate and β-naphthylacetate resulting in naphthol.Then the naphthol can react with KMnO 4resulting in the colored substance which can stain the isozymes.K ey w ords :esterase isozyme ;naphthylacetate ;KMnO 4;staining method经典的酯酶同工酶染色法的原理是,在酯酶催化α-醋酸萘酯和β-醋酸萘酯发生水解得到萘酚后,利用萘酚与固蓝RR 盐(又称坚牢蓝RR 盐)发生反应生成有色物质这一性质在电泳凝胶上观察到酯酶同工酶的染色位置[1]。

酶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酶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酶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酶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用来检测组织中特定酶活性的技术手段。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组织中的酶分布和活性水平,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已经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肿瘤诊断、炎症检测等。

本文将介绍酶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应用和优势,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一重要的诊断工具。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指出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我们将介绍酶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原理,包括染色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然后,我们将探讨酶组织化学染色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等方面。

接着,我们将分析酶组织化学染色相比传统染色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展望酶组织化学染色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评价酶组织化学染色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3 目的酶组织化学染色作为一种重要的病理分析技术,在临床诊断、研究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酶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应用和优势,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医学和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引起更多学者和医生对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关注和重视,为医学科研领域的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正文2.1 酶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酶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来检测组织中特定分子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酶作为标记物,常用的酶包括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

然后将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的抗原特异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接着,加入对应的底物,酶会催化底物的化学反应,产生可见的染色产物。

酯酶同工酶

酯酶同工酶

酯酶同工酶的醋酸萘酯-铁氰化钾染色法的研究摘要:酯酶可将@-醋酸萘酯和ß-醋酸萘酯水解生成醋酸和萘酚,利用萘酚能与铁氰化钾反应生成有色物质萘醌的性质可对电泳凝胶上的酯酶同工酶进行染色。

关键词:酯酶同工酶;醋酸萘酯;铁氰化钾;染色法经典的酯酶同工酶的染色方法的原理是,酯酶催化醋酸萘酯水解产生萘酚,而萘酚可与坚牢蓝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因而在电泳后的凝胶上含有酯酶同工酶的地方可以染出蓝紫色的酶带。

经过摸索,本文介绍一种新的酯酶同工酶的染色方法———醋酸萘酯N 铁氰化钾染色法,其原理是酯酶催化醋酸萘酯水解产生萘酚,而萘酚可被铁氰化钾氧化成萘醌,因而在电泳后的凝胶上含有酯酶同工酶的地方可以染出酶带。

一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以新鲜的肉鸡肝脏为材料。

1.2试剂Acr 为广东省汕头化学试剂厂产品,Bis 、坚牢蓝RR 盐为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产品,TEMED 为上海前进试剂厂产品,溴酚蓝为上海试剂三厂产品,@-醋酸萘酯为上海青浦合成试剂厂产品,ß-醋酸萘酯为上海试剂一厂产品, Tris,HCL,NaCL,2Na HP 4o ,磷酸二氢钠,三氯醋酸,乙醇,甘油,丙酮,丙酮、铁氰化钾、过硫酸铵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1.3仪器设备研钵、电泳仪与电泳槽、冰箱、离心机、微量加样器、恒温水浴锅、染色盒、67$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等。

1.4实验方法(1)样品制备:取一定量的新鲜鸡肝,按一定比例加入8*9:1的磷酸缓冲液后进行研磨,经4000r/min,15min 离心后取上清液,置于1?冰箱中保存备用。

(2)酯酶活力的测定:参照禹邦超等人的方法进行。

(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参照赵永芳的方法进行。

(4)酯酶同工酶的染色方法有:经典法:(即醋酸萘酯-固蓝RR 盐染色法)染色液:称取ß-醋酸萘酯与@-醋酸萘酯、坚牢蓝RR 各200mg ,分别用10mL 丙酮溶解后,混合,再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200mL 。

医学检验技术知识点:脂酶与脂质转运蛋白

医学检验技术知识点:脂酶与脂质转运蛋白

医学检验技术知识点:脂酶与脂质转运蛋白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医学检验学的部分知识做了汇总,今天我们来学习医学检验技术知识点-脂酶与脂质转运蛋白,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脂酶1.LPL(脂蛋白脂肪酶)合成部位:脂肪组织、心肌、骨骼肌、乳腺细胞、肾和巨噬细胞存在部位: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LPL受体上。

功能:催化脂蛋白中TG水解,参与CM、VLDL代谢。

使这些大颗粒脂蛋白逐渐变为分子量较小的残骸颗粒。

激活剂:ApoCⅡ抑制剂:ApoCⅢ2.HL(肝脂酶)存在部位:存在于肝脏和肾上腺血管床内皮细胞中,由肝素释放入血。

功能:使小颗粒LP中的TG水解(VLDL、-VLDL、VLDL残粒中的甘油三酯);参与IDL向LDL转化的过程。

3.LCAT(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由肝合成释放入血吸附在HDL分子上,与Apo AⅠ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一起组成复合物,存在于循环血液中。

催化血浆中胆固醇酯化。

最优的底物:新生的HDL,LCAT使新生HDL转变为成熟的HDL。

激活剂:(辅助因子)Apo AⅠ(二)脂质转运蛋白1.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可将LCAT催化生成的胆固醇酯由HDL转移至VLDL、IDL和LDL中,在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中起关键作用。

(2)磷脂转运蛋白(PTP)可促进磷脂由CM、VLDL转移至HDL。

(3)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TP)在富含TG的VLDL和CM组装和分泌中起主要作用。

例题:下列关于脂酶与脂质转运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LPL活性需要ApoCⅢ激活B.SDS可抑制HL的活性C.LPL定位于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LPL受体上D.LPL可催化VLDL颗粒中甘油三酯水解E.HDL中胆固醇的逆向转运需要LCAT正确答案:A。

酯酶和氧化酶

酯酶和氧化酶

,
水解酶
R COOR + H2O

酯化
R
COOH
+
, R OH
羧脂酸肪酸

酰基(R-CO-)是含氧酸分子(RCOOH)中去掉酸性 OH后(即能离解出H+旳OH基)余下旳基团。涉及丙 酰基(丙酸)、苯甲酰基(苯甲酸)、草酰基(草 酸)、苯磺酰基(苯磺酸)、亚硝酰基(亚硝酸)、 亚硫酰基(亚硫酸)、磷酰基(磷酸)。
巨噬细胞,睾丸间质细胞。 弱阳性:心肌细胞,胰岛细胞,胆管、甲状腺、气管、支
气管、膀胱等上皮细胞。
特异性酯酶
脂酶 乙酰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
底物
高级脂肪 酸
• 克制 剂
毒扁豆碱
乙酰胆碱,乙 酰-β-基甲基胆

异丙基氨基焦 酰胺(ISOOMPA)
乙酰胆碱,苯甲 酰胆碱,
长链脂肪酸胆碱
四异丙基氨基焦 酰胺
激活剂
CO NH C6H5
O CO CH3
吲哚酚乙酸酯类
N H
(2)完全克制
①10mmol/L 磷酸二乙基对硝基苯酯(E 600) ②1mmol/L CuSO4 ③1mmol/L Pb(NO3)2 ④10mmol/L AgNO3 ⑤100 mol/L 对氯高汞苯甲酸(PCMB)
(3)激活
1mmol/L 半胱氨酸(Cysteine)
4、成果与评价 乙酰胆碱酯酶和胆碱酯酶活性部位显棕色沉淀。
Cu2+浓度太小易弥散,pH5-5.5,高于6易扩散。 5、对照
用四异丙基焦磷酰胺4mM(0.137%) 0.2ml克制胆 碱酯酶显示乙酰胆碱酯酶;
用毒扁豆碱硫酸酯3×10-5M替代蒸馏水,先将切 片处理30分,水洗后入孵育液,则二种酶均被克制呈 阴性。

血液酯酶检测实验报告

血液酯酶检测实验报告

血液酯酶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检测血液中酯酶的活性,探究其在人体生理和疾病
中的作用。

实验仪器和试剂:分光光度计、酯酶试剂盒、离心管、试管、移液
器等。

实验步骤:
1. 取少量新鲜血液置于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分离,得到血清。

2. 用试管吸取一定量的血清,加入酯酶试剂,混匀后放置一定时间。

3. 将混合液置于分光光度计中,设定特定波长,测定吸光度。

4.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中酯酶的活性。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测定,样本中酯酶的活性为X单位。

实验结论:
血液中的酯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其活性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密
切相关。

通过本实验的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愿本次实验结果对相关研究有所贡献。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中产生的废液等需要按规定进行处理,注意环境保护。

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酸性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酸性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酸性a-醋酸萘酚酯酶(a-NAE )染色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用于血细胞内a-醋酸萘酚酯酶的染色测定。

2.【职责】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标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1.标本类型1.新鲜涂片2.样本宜新鲜,若不能及时测定可先用固定液处理后,可保存数天。

3.样本不能沾有酸、碱类物质和有机溶剂,以免产生假阴性。

2.患者准备成人一般取骼后、骼前上棘,其次为胸骨、棘突部位。

2岁以下小儿可穿刺胫骨。

3.容器、添加剂类型骨髓液量不宜过多,不需抗凝,迅速置于载玻片上,必要时可用EDTA2K抗凝。

4.仪器设备捷达骨髓成像系统,OLYMPUS显微镜5.实验试剂1.固定液(A液):甲醛2.偶氮溶液(B液):副品红3.亚硝酸钠溶液(C液):亚硝酸钠4.磷酸盐缓冲溶液(D液):磷酸盐5.a -醋酸萘酚溶液(E液):a -醋酸萘酚6.甲基绿溶液(F液):甲基绿7.NaF液:氟化钠4.【测定原理】盐酸副品红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六偶氮副品红(重氮盐),底物a-醋酸萘酚在酯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a-萘酚,a-萘酚与六偶氮副品红结合生成棕红色沉淀,定位于细胞浆中,本染色液对酯酶染色无特异性,故又称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5.【程序性操作步骤】1.工作液配制:1.1浸染工作液配制(一份浸染工作液量为33ml,至少可同时放置8-10张涂片):1.1.1重氮盐溶液的准备:B液1 ml与C液1ml彻底混匀,静置2分钟;1.1.2染缸(自备染液缸)内加入D液30ml;1.1.3将重氮盐溶液倒入染缸内,混匀;1.1.4再加E液1ml入染缸内,轻轻混匀。

1.2滴染工作液配制(一份滴染工作液量为1.65ml):使用器材:一次性塑料试管、微量移量液器、一次性吸嘴、滴管。

操作:于试管内加B液50ul、C液50ul,静置1分钟,再加D液1.5ml,E液50ul,混匀,静置2分钟备用(NaF抑制试验加NaF液1滴)。

SOP文件酯酶染色中性非特异性脂酶αNAE染色

SOP文件酯酶染色中性非特异性脂酶αNAE染色

SOP文件酯酶染色中性非特异性脂酶αNAE染色1. 引言本SOP文件旨在描述酯酶染色中使用的中性非特异性脂酶αNAE染色方法。

中性非特异性脂酶αNAE是一种酯酶,广泛存在于许多生物体中。

该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其检测和定量对于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验材料•甲醇(CH3OH)•乙醇(C2H5OH)•碘酒(I2)•活化碳(C)•磷酸氢钾(KH2PO4)•污染物样品3. 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甲醇和乙醇溶液1.取适量的甲醇和乙醇,分别加入两个容器中。

2.分别将甲醇和乙醇容器标记为“甲醇溶液”和“乙醇溶液”。

步骤2:制备碘酒溶液1.取适量的碘酒,加入一个容器中。

2.将该容器标记为“碘酒溶液”。

步骤3:制备活化碳溶液1.取适量的活化碳,加入一个容器中。

2.将该容器标记为“活化碳溶液”。

步骤4:制备磷酸氢钾缓冲液1.取适量的磷酸氢钾,加入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2.将溶液调节至pH 7.0,并标记为“磷酸氢钾缓冲液”。

步骤5:制备实验样品1.取适量的污染物样品,加入离心管中。

2.加入适量的磷酸氢钾缓冲液,使样品浓度适宜。

步骤6:进行染色实验1.取一块载玻片,将其置于实验台上。

2.取一滴甲醇溶液,滴在载玻片上。

3.将样品与甲醇溶液混合,使其均匀分布于载玻片上。

4.将载玻片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以去除残留液体。

5.取一滴乙醇溶液,滴在载玻片上。

6.将载玻片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以去除残留液体。

7.取一滴碘酒溶液,滴在载玻片上。

8.将载玻片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以去除残留液体。

9.取一滴活化碳溶液,滴在载玻片上。

10.将载玻片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以去除残留液体。

步骤7:观察和分析结果1.取一滴适宜的显微镜油,滴在载玻片上。

2.取显微镜封片,将其覆盖在载玻片上。

3.使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下的染色结果。

4.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结果分析。

4. 结论本实验SOP文件描述了酯酶染色中性非特异性脂酶αNAE染色的方法。

血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血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血细胞化学染色检验1.酶活性增高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放射病,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可出现阳性。

2.酶活性减低可见于肿瘤、MDS、链球菌感染、风湿热等。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中性粒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NAP)能使试剂中的成分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棕黑色颗粒定位于胞质中。

胞质中出现灰色到棕黑色颗粒为阳性反应,视反应强度可分为阴性反应,+~4+。

由此可计算出NAP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和阳性积分值。

1.NAP积分增高可见于①细菌性感染时,NAP活性明显增高,病毒性或寄生虫性感染时常无明显变化或减低,这有助于感染性质的鉴别;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③类白血病,由化脓性球菌引起的白血病反应;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⑤多发性骨髓瘤时,NAP活性显著升高;⑥烧伤、中毒、手术、外伤等。

2.NAP积分降低可见于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NAP活性明显降低,经治疗病情缓解时活性恢复正常,急变时活性增强,有助于对病情判断;②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等疾病;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结核、病毒感染以及立克次体病等。

(三)酸性磷酸酶染色血细胞中的酸性磷酸F(ACP)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试剂中的成分,产生的化学反应形成黑色颗粒定位于胞质中。

1.单核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中此酶呈阳性反应,有助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组织细胞性淋巴瘤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

2.毛细胞白血病时呈阳性反应,且不为左旋酒石酸所抑制,有助于毛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3.高雪细胞呈阳性反应尼曼-匹克细胞细胞呈阴性反应,有助于两者鉴别。

(四)特异性酯酶染色特异性酯酶(SE)为粒细胞所特有,能将试剂成分形成不溶性红色沉淀定位于胞质中。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原粒及早幼粒细胞的SE活性显著增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一般呈阴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性及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均呈阴性反应。

(五)非特异性酯酶染色血细胞中的非特异性酚酶(NSE)能将试剂中的成分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于胞质中。

特异性酯酶染色

特异性酯酶染色

【目的】指导特异性酯酶染色检查。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质控主管、科主任。

【用途】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急粒阳性,亦称粒细胞酯酶,急单阴性)。

【试剂配置】1)固定液,10%甲醛1份与甲醛9份混合。

2)巴比妥乙酸缓冲液甲液:醋酸钠 1.94g巴比妥钠 2.94g蒸馏水100ML乙液:0.1N盐酸(比重1.19)0.85ML蒸馏水加至100ML丙液:甲液50ML乙液45ML蒸馏水135ML用1N盐酸调整Ph至7.5~7.6。

3)作用液氯乙酸AS—D萘酚10mg丙酮0.5ml蒸馏水5ml巴比妥乙酸缓冲液5ml固酱紫GBC盐10mg不必过滤,立即染色,一次用完。

【染色步骤】1)固定:新鲜干燥涂片,在甲醛—甲醛混合液中固定30秒钟,或用甲醛蒸气熏10分钟。

2)水洗,晾干。

3)放入作用液(37℃)30分钟。

4)水洗。

5)苏木素染液复染1—5分钟。

6)水洗,晾干,镜检(或用甘油明胶封片)。

【结果判断】阳性反应为红色颗粒,定位于胞浆中。

【临床意义】1)特意性酯酶,又称“粒细胞酯酶”,主要分布在粒细胞系统中,早幼粒细胞出现强阳性反应,酶活性不随细胞分化成熟而增强,分化好的原细胞见有弱阳性反应。

2)嗜酸粒细胞,阴性或弱阳性。

3)嗜碱粒细胞,强阳性。

4)单核细胞,呈阴性,弱阳性或中等阳性。

5)巨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系统均呈阴性。

6) 急性粒细胞白细胞时,原始粒细胞和幼稚粒细胞酶活性显著增强,但成熟粒细胞酶活性下降或消失。

【注意事项】1)此酶的染色标本,不能长期保存。

2)此酶不受氟化钠抑制。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姓名王烈日期 04年07月15日。

骨髓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标准操作程序

骨髓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标准操作程序

骨髓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标准操作程序1.检验目的α-丁酸萘酚酯酶(非特异性酯酶)检查主要目的是结合瑞姬染色鉴别诊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2.检测原理(包括结果计算)细胞中非特异性酯酶将α-丁酸萘酚水解,产生α-萘酚,再与重氮盐偶联,生成不溶性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

3.性能特征无。

4.标本要求4.1 病人准备:了解病人是否对局麻药有过敏史。

凝血因子严重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有畸形,晚期妊娠妇女作骨髓穿刺时要慎重。

4.2 标本类型:骨髓。

4.3标本容器:洁净载玻片。

4.4 标本存放:4.4.1未检测标本的存放:放于细胞室未检测标本架上。

4.4.2已检测标本的存放:骨髓存片柜,保存10年以上。

4.5 标本运输:室温条件下运输。

4.6 标本拒收标准:参照《采集手册》。

5.仪器和试剂5.1试剂名称:α-丁酸萘酚酯酶(非特异性酯酶)5.2试剂来源: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3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5.4试剂贮存:2~8℃保存,有效期九个月。

5.5试剂组成:Ⅰ液:30mg×5,Ⅱ液:30ml×5。

5.5.1 O.067 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7.6)Na2HP04 8.8 gKH2P04 0.9 g蒸镏水 1000 ml5.5.2 10 g/L a-丁酸萘酚(以50% 丙酮为溶剂)液5.5.3底物液a-丁酸萘酚 0.8ml固蓝BB 40mg0.067 mol/L磷酸盐缓冲液 40ml5.5.4 10 g/L 甲基绿溶液6.环境和安全此试剂为体外诊断用,存在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不要入口,避免和眼睛,皮肤或衣服接触,一旦接触,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受损害的部位15分钟,接触到眼睛或吞服,立即寻找医疗保护。

7.检测前准备在玻片头端贴上标签编号。

8.校准/定标无。

9.质量控制无。

10.标本检测10.1 新鲜涂片用甲醛蒸气固定5~10 min。

10.2 水洗5 min,晾干。

脂质染色方法

脂质染色方法

脂质染色方法脂质染色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观察细胞或组织中脂质分布的常用技术。

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脂质染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脂质的功能、代谢和异常积累现象。

本文将介绍脂质染色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原理脂质染色方法利用染色剂与细胞或组织中的脂质结合,形成可见的染色物,从而实现对脂质分布的观察。

常用的染色剂有油红O、尼罗红、苏丹红等,它们具有亲脂性,可以与脂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物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可以得到关于脂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定位和含量的信息。

二、步骤脂质染色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固定样本:将待染色的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固定处理,一般采用甲醛或乙醛等化学物质进行固定,以保持细胞或组织的形态结构。

2. 渗透处理:将固定的样本进行渗透处理,使染色剂能够顺利进入细胞或组织内部。

渗透处理可采用有机溶剂如醇类和醚类,也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等物质。

3. 染色处理:将渗透处理后的样本与染色剂进行反应。

染色剂的选择根据需要染色的脂质种类而定,不同的染色剂对不同的脂质有不同的亲和力。

4. 洗涤处理:染色反应完成后,需要对样本进行洗涤处理,以去除多余的染色剂和杂质。

洗涤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洗涤,以免洗去染色物。

5. 封片和观察:将洗涤后的样本封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观察时可采用不同的显微镜技术,如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以获取不同层面的信息。

三、应用脂质染色方法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示例:1. 观察细胞膜结构:脂质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脂质染色方法可以清晰地观察细胞膜的形态和分布情况,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 研究脂质代谢:脂质是能量存储和释放的重要物质,在脂质代谢异常的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脂质染色方法可以对脂质代谢进行研究,揭示脂质代谢异常的机制。

3. 检测脂质异常积累:某些遗传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会导致脂质在细胞或组织中异常积累,如脂质沉积症等。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液(CAE法)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液(CAE法)
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液(CAE 法)
简介:
酯 酶 主 要 分 为 非 特 异 性 酯 酶 (non-specific esterase) 、 酯 酶 (lipase) 、 胆 碱 酯 酶 (choli-esterase)。Leagene 氯乙酸 AS-D 萘酚酯酶染色液(CAE 法)又称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液,其原理是细胞中的非特异性酯酶将氯乙酸 AS-D 萘酚水解产生萘酚 AS-D,萘酚 AS-D 再与重氮盐偶联,生成不溶性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本染色液对酯酶染色无特异性, 故又称作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液,可用于血液、骨髓或细胞涂片、冰冻切片的非特异性酯酶 染色,亦可作氟化钠抑制试验。该试剂仅用于科研领域,不适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名称 Masson 三色染色液 碱性磷酸酶染色液(偶氮偶联法) 多聚甲醛溶液(4% PFA) 糖原 PAS 染色液 SDS-PAGE 凝胶配制试剂盒 Acr-Bis(30%,29:1) 丽春红 S 染色液(1×Ponceau S) 尿素(Urea)检测试剂盒(脲酶波氏比色法)
0.1ml 0.2ml 4℃ 避光
C3: AS-D buffer
9.5ml 19ml RT
临用前,按 C1:C2:C3=1:5:95 比例混合,即为 AS-D 孵育液,即配即用。
试剂(D): Lea 苏木素染色液
10ml
20ml RT 避光
使用说、 新鲜血液、骨髓或细胞涂片、冰冻切入预冷的 CAE 固定液 4℃固定 30s。如果固定培养 细胞或细胞爬片等,宜采用 PFA 固定液固定。
2、 AS-D 孵育液易失效或降低阳性强度,即配即用,不宜久置。 3、 AS-D 孵育液配制后易出现浑浊,但不会影响染色效果。 4、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