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茅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茅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考生须知:本考卷分试卷I、试卷II和答题卷,其中试卷I为所有考生必做,试卷II实验班考生必做,择优班考生选做,重点班考生不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u:64 Fe:56 Na:23 S:32
试卷 I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D.氧化钙溶于水
3.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1/2 O2(g)= H2O(g);△H=a kJ/mol H2(g)+ 1/2 O2(g)=H2O(l);△H=b kJ/mol
2 H2(g)+ O2(g) =2 H2O(l);△H=c kJ/mol
下列关于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 a、b和c均为正值 C.反应热的关系:a=b D.反应热的关系:2b=c
4.下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
C.a与b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
D.a与b相比,a的反应速率更快
5.有关碰撞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足够能量的分子(活化分子)相互碰撞就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C.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从而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
6.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l) C(s)+1/2O2(g)=CO(g)△H =△H1(2))g(
O
)g(
H2
2
2
=2H2O(g)△H=△H2
由此可知 C(s)+ H2O(g)== CO(g) + H2(g)ΔH3。
则ΔH3等于()
A.△H1—△H2 B.△H1—1
2△H2 C.2△H1—△H2 D.1
2
△H2 —△H1
7.打开右图所示装置中的止水夹,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B.试管内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C.铁丝网的表面产生锈迹 D.烧杯内溶液变红色
8.SF6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绝缘材料,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 3F2(g) = SF6(g)ΔH= -1220 kJ/mol。
已知:1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 F—F键需吸收的能量为160 kJ,则断裂1mol S—F键需吸收的能量为()
A.330 kJ B.276.67 kJ C.130 kJ D.76.67 kJ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 2+H2O HBr+HBrO 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
浅
B .对2HI
H 2+I 2(g )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
C .反应CO +NO 2
CO 2+NO ΔH <0 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D .合成氨反应:223H N 32NH ,ΔH <0 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
高压的措施
10.T K 时,向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COCl 2,反应COCl 2(g )
Cl 2
(g )+CO (g ),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 / s 0
2 4 6 8 n (Cl 2) / mol
0.16
0.19
0. 20
0.20
A .反应在前2 s 的平均速率v (CO )= 0.080mol·L —1·s —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 (Cl 2)= 0.11 mol·L —1,则反应的ΔH<0
C .T K 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0.9 mol COCl 2、0.10 mol Cl 2和0.10 mol CO ,反应达到平衡前v 正>v 逆
D .T K 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Cl 2 和0.9 mol CO ,达到平衡时,Cl 2的转化率大于80%
1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H 2(g )+Cl 2(g ) 2HCl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 12.在1 L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NH 3(g )+5O 2(g )
4NO (g )+6H 2O (g )
△H=—Q kJ·mol —1(Q>O ),容器内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
的
是()
A.反应在第2 min到第4min时,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875 mol/(L·min)B.反应在第2 min时改变了某一条件,该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C.第4 min时、第8 min时分别达到化学平衡,且平衡常数不相同
D.在开始反应的前2 min内,该反应的△H=—0.05Q kJ·mol—1
13.增大压强对下列反应的速率无影响的是()
A.CO2(g) + Ca(OH)2 = CaCO3↓ + H2O B.H2 + I2 2HI
C.NaCl +AgNO3= AgCl↓ + NaNO3 D.N2 +3H22NH3
的是()
14.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关系或pH判定不正确
...
A.将5 mL 0.02 mol/L的H2SO4溶液与5 mL 0.02 mol/L NaOH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10 mL,则混合液的pH=2
B.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 1×10-a mol/L,若a>7,则pH一定为14—a C.pH相等的①CH3COONa ②C6H5ONa ③NaHCO3溶液中,c(Na+)大小关系:①>③>②
D.CH3COONa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的碱性溶液一定有:c(Na+)+ c(H+)= c(CH3COO-) + c(OH-)
的是()
15.下列说法不正确
...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食物放在冰箱中会减慢食物变质的速率
C.2 mol SO2与l mol O2混合一定能生成2 mol SO3
D.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16.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17.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
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 H2SO4浓度为2.5 mol·L—1
18.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反应
温度/℃
Na2S2O3溶液稀H2SO4H2O V/mL
c/(mol·L-
1)
V/mL
c/(mol·L-
1)
V/mL
A2550.1100.15
B2550.250.210
C3550.1100.15
D3550.250.210 19.右图为反应2SO2+O22SO3的速率v(SO2)变化的图像,则横坐标可能是A.反应时间B.温度
C.压强D.SO2的浓度
20.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ΔH<0。
下列结论中的是()
错误
..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此时A的浓度为原来的2.1倍,则m
+n<p+q
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
C.若m+n=p+q,则往含有a mol气体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a mol的B,达到新平衡
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a
D.若温度不变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总体积一定比原来的1/2要小
21.爱迪生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Fe+NiO 2+2H2O Fe(OH)2+Ni
的是()
(OH)2,下列对该蓄电池推断错误
..
① 放电时,Fe参与负极反应,NiO2参与正极反应
② 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OH)2 + 2e—= Fe + 2OH—
③ 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④ 放电时,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 + 2H2O—2e— = Fe(OH)2 + 2H+
⑤ 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浸入某种碱性电解质溶液中
A.只有③ B.③④ C.④⑤ D.①②⑤
22.某温度下,浓度都为1 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经
过一段时间后c(X2)为0.4 mol·L-1, c (Y2)为0.8 mol·L-1, c (Z)为0.4 mol·L-1,
则反应为()
A.X 2+2Y22XY2B.2X2+Y22X2Y C.3X2+Y22X3Y D.X 2+3Y22XY3
23.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24.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A.X、Y、Z的分子个数比为3:1:2 B.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C.X、Y、Z的浓度相等D.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
2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CO(g) +2NO(g) N2(g) +2CO2(g),在温度为298K时能自发进行,则它的△H>0
B.0.1mol·L—1'Na2CO3溶液加蒸馏水稀释,CO32-的水解程度变大,溶液的pH不断增大
C.电解精炼铜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与阴极质量的增加量一定相等
D.C(s)+CO2(g)2CO(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 (CO2)和CO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茅盾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化
学答题卷
考生须知:考生须知:本考卷分试卷I、试卷II和答题卷,其中试卷I为所有考生必做,试卷II实验班考生必做,择优班考生选做,重点班考生不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
16 Cu:64 Fe:56 Na:23 S:32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请填涂到答题卡上
二.填空题(共25分)
26.(16分)能量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如何充分利用能量、开发新能源,为人类服务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
(1)如图所示,组成一个原电池.
①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
Cu电极是(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②当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时:
Cu电极是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
(2)请写出电解硫酸铜溶液的总化学方程式。
(3)燃烧氢气时耗氧量小,放出热量多。
已知4g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为571.6kJ,试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下图是一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以水煤气(CO、H2)为燃料,一定比例Li2CO3和Na2CO3低熔混合物为电解质。
写出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5)请根据下面所给出的5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④的反应热ΔH4是。
①NH3(g)+HCl(g)===NH4Cl(s)ΔH1
②NH3(g)+H2O(l)===NH3·H2O(aq)ΔH2
③HCl(g)+H2O(l)===HCl(aq)ΔH3
④NH4Cl(s)+H2O(l)===NH4Cl(aq)ΔH4=?
⑤NH3·H2O(aq)+HCl(aq)===NH4Cl(aq)+H2O(l)ΔH5
27.(9分)
某化学反应 3 A 2 B + 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 、D的起始浓度为0。
反应物A 的浓度 c 随时间 t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 1 ,反应在10 min ~20 min 内平均速率为_______ mol /(L·min)
(2)在实验 2 ,A 的初始浓度 C2 _______ mol / L ,反应经 20 min 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 2 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实验3和实验1,可推测正反应是______(1分)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理由是
卷 II(实验班学生必做,择优班学生选做,重点班学生不用做)
28.(10分)向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
2A(g) + B(g) 3C(g) + D(g),2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1.2 mol/L。
(1)用A表示2分钟内平均反应速率,A在第1分钟平均速率第2分钟平均速率(填“<”、“>”、“=”)。
(2)温度升高,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增大B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加入A ②加入B ③加压④再加入1.6 mol A+ 0.8 mol B ⑤将C分离出容器(4)体积可变,维持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方法加入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1.2 mol/L的是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4 mol A + 2 mol B ②3mol C + 1 mol D + l mol B
③3 mol C + 2 mol D ④1.6 mol A+ 0.8 mol B + 0.6 mol C + 0.2 mol D
29.(10分)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 2(g)+ O2(g)
2SO3(g)△H< 0。
查阅资料知SO3熔点16.83℃,沸点44.8℃。
(1)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
①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②据图判断,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③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用文字表达)。
④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
(2)某化学研究学习小组用下图的装置组装设计了一个实验,以测定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仪器的连接顺序是a→h→i→b→c→f→g→d→e。
(本小题每空2分)
①为提高SO2的转化率,实验时Ⅰ处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
②在Ⅰ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2的转化率会。
(填“填大”“不变”或“减小”)
③用n mol 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2一段时间后,称得Ⅲ处增重 m g,则本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
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C 6.B 7.C 8.A 9.B 10.C 11.C 12.D 13.C 14.B 15.C 16.D 17.D 18.D 19.A 20.D 21.B 22.C 23.D 24.D 25.D
26.略
27.(9分)(1)0.03 mol /(L·min)
(2)2.0mol / L ,催化剂
(3)放热反应,理由是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8.
(1)0.4 mol/(L·min)(2分) > (1分)
(2)吸热(2分)
(3)①⑤ (2分)
(4)①④ (2分)
29.(1)①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15—20 25—30 ④增大氧气的浓度(或物质的量)(2)①先加热Ⅱ处催化剂②减小③×100%。